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美国现代危机传播研究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文章系统回顾了美国现代危机传播研究的历史,对危机传播研究中的传播学、管理学及公共关系学视角进行了梳理,介绍了当前危机传播研究中的个案研究、技巧研究和理论研究三大领域,对危机传播的五种理论进行评析,并探讨了美国现代危机传播研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媒介时代,由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交融而成的泛传播对非传统安全问题产生了深远影响。从研究泛传播对传统大众传播的解构入手,分析了泛传播在民主性、互动性、传播效率、全球化传播等方面的特征。结果表明,泛传播既是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主要催化剂,又是解决这些安全问题不可或缺的助力。文章重点畅述了泛传播语境下非传统安全的新特征和泛传播自身导致的安全问题,并提出应用"善治"理念对上述"泛传播安全"问题进行治理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国先秦诸子都有很深刻的传播思想和活跃的传播实践。荀子是由儒家到法家的过渡人物,其传播思想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中和。与孔孟相比,荀子更加重视对传播活动的控制,探讨了如何利用外部规范、传播内容等要素对传播效果和传播者施加影响。荀子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在于其对传播符号与传播效果颇有见地的探讨,他还强调传播者的社会责任及传播过程的透明、传播内容的客观等。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中,交往范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对人类交往的探索完成了对人类传播现象特别是现代传播现象的一种独特解读;这种解读的方法论基础是与他对资本的分析相一致的.资本签发了现代传播工具的出生证明,现代传播活动传递和构成了生产关系,资本的终结就是人类全面交往时代的到来.总之,资本塑造了传播,传播的逻辑体现了资本的逻辑.现代传播是随着资本的产生而产生、随着资本的发展而发展的,资本塑造了传播,传播的逻辑体现了资本的逻辑.  相似文献   

5.
信息传播视角下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是一个信息传播过程,属于信息传播学范畴.目前,从信息传播视角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非常缺乏.本文从信息传播视角,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传播机制的模型,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机制中各渠道所占时间、传播力及影响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优化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机制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传播权”这一名词术语存在歧义,即到底应该将其理解为“传播权利”还是“传播权力”。从梳理“传播权”在西方国家的源流与发展演变及国内对“传播权”的阐释可见,“传播权”的实质是“传播权利”,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言论自由”的权利。在综合传播与人的关系、区分“传播权”与“传播权力”及考虑“传播权”法律属性的基础上,文章对“传播权”进行了重新定义,并指出了“传播权”的实践指向。  相似文献   

7.
"风草"传播模式说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儒家对中国古代政教合一传播思想的思考与简要概括,孔子之后儒家思想的两个重要发展者孟子、荀子都对政教合一传播观作出了进一步的推论,形成具有中国本土思想文化特色与历史内涵的传播论。《论语》主张政治主流意识传播与社会教化传播融合,包括传播路径合一、传播角色合一等,其"身教"观高度重视传播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鉴于Shannon传播模型在真实展示传播活动主体的社会责任形象问题上存在的局限性,借助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对传播环境、传播活动主体的社会责任进行分析,对传播目标进行了确定,进而构建出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社会责任传播模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传播思想史的角度, 论述了鲁迅早期的传播思想。对其文化传播的比较观、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播结构及传播的现代取向作了评析。认为鲁迅这一时期的传播思想, 对当前的文化传播活动仍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使用符号是传播现象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对传播符号的研究也是我们理解人类传播现象的最重要的基础之一。作者以传播学家在传播符号研究方面所得到的一系列成果为基础,对传播符号的语义赋值、文化承载问题以及相关的问题作了分析,总结了传播符号理论的一些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非语言交际的定义,重要性,特点及其分类几方面对非语言交际进行分析概述,并对非语言行为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性作了进一步探索。突出了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以提高人们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口语交际作为一种有目的的言语交流活动有它自身的特征,这些特征使口语交际的教学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有着截然不同的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因此,弄清其特征、遵循其原则,研制其教学策略,对口语交际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道教传播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现代传播学的重要领域之一。文章运用现代传播学的理论,从道教的文化内涵出发,探讨了道教的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两种传播媒介的特点、作用、局限性及其发展规律,并着重分析了其在历史当中的具体范例。   相似文献   

14.
教育交流是人类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在一个需要普遍文化交流且产生了普遍文化交流的全球化时代,教育交流的地位日益突出。中外教育交流历史悠久,曲折复杂,影响深远。从未来发展看,交往理论观照下的中外教育交流应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交流,它代表中外教育交流的未来趋势,即在价值取向上,旨在建构人类共享的生活世界;在交流机制上,以理解与主体间性为前提;在交流模式上,推崇“和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人际传播在广告传播中的作用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人际传播在广告传播中不占主导地位,因而在当前的广告研究中,人们对大众传播媒体及其传播规律的关注相对较多,而往往忽视人际传播在广告中的作用。事实上,随着实践的深入,大众传播日益暴露出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广告效果的发挥,而人际传播在广告传播中所起的作用日益明显。人际传播不仅可以扩大广告的宣传效应,而且可以加强广告的说服效果,在广告传播中应尽可能利用各种人际传播方式扩展广告效果。  相似文献   

16.
巴赫金理论受到各个学科的关注,近年来也有一些从传播学角度切入的,但多停留在简单的类比和运用上,研究很不充分。实际上,巴赫金理论是传播学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资源之一,值得深究,当务之急是从其思想价值入手。19世纪以来,在一种怀疑和断裂的思想氛围中,在人与人的相互隔绝中诞生了传播的问题 :在传播中思考世界的可能性成为一种思维习惯,这是现代思想突变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思想结果之一。许多学者开始关注交流和媒介问题,而巴赫金理论就是这宏大的知识背景下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面对技术的主宰,对话思想能够丰富我们对传播的全面理解,对于我们思考传播和传播中的世界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必须在原生态或传统生存土壤中才能获得成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提供了现代化的技术支撑和更为广阔的传播平台。网络集拥有影、音、像的新媒介于一身,全面立体地调动起人们的视知觉,达到了全方位的融合性的展示效果。虚拟空间、场域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信息发出者与接受者可同时进行直接和实时的交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变得更高效。文章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网络空间及其存在的文字、图像、音响、影像形态、网络场域及其存在的各种形态的分类组合,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网络传播形态主要体现为人内、组织、人际、群体、大众五种传播形态,以及在媒介、社会、文化空间、场域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跨文化交际 (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是指不同文化成员间的各种交际活动。由于这种交际活动既涉及不同的语言或同种语言的不同方言 ,又涉及到交际双方不同的思想认识以及对事物的不同理解与态度 ,因此在实际过程中 ,这种交际往往会因种种因素中断甚至失败。为使跨文化交际更有效 ,更直接 ,更顺利地达成 ,有必要对其种种失败原因进行探讨与剖析 ,从而作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谈图书馆流通部门与读者之间的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流通部门的服务质量是体现图书馆工作水平的主要方面,同读者更好地交流以实现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功能是当代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本文就体态语言交流、有声语言交流及客观环境交流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同样作为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新闻传播在争取受众方面比文学传播有明显的优势。这种优势是由其多样灵活的传播方式决定的。本文试图从分析接受者的选择心理入手,对比新闻传播与文学传播在争取受众上的差异,主要是传播方式上的差异,由此略论新闻传播对文学传播的影响与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