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在资源危机尤其是物质资源危机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目的在于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约束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必须通过经济转型,发展循环经济,来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面对资源的有限性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无限需求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任务.如何实现这一任务?笔者试从实现"两个美化"(美化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视角,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可行性路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对传统线性经济的改进。发展循环经济能从根本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生态效益,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应该在政府调控、制度支持、法律保障、技术支撑、生产消费、公众意识等各个层面积极进行试点和探索。分析辽宁省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成效,总结经验教训,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资源供给不足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集约配置资源,节约使用资源,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形成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必须建立综合反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统筹和协调经济"考核体系,从形成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主体、资源节约制度体制机制和资源节约型体系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予以推进和实施。  相似文献   

5.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关系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和国家安全,有利于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资源节约型社会法律内涵的分析,指出了资源的范畴主要是指物质资源,核心在于自然资源.社会目的的实现,需要综合各种调整手段,法律手段是最根本的首要方式.文章通过对法律功能的理论分析,梳理了我国法制建设的现状,指出了影响法律功能实现的立法缺失,阐明了进行宏观的制度创新,需要构建静态和动态两种社会法律保障机制.以静态机制为基础,动静结合,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充分发挥法律功能的优势,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既是缓解我国当前资源制约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本文在阐释资源节约型社会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指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面临的障碍,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东部半山区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通过分析吉林省东部半山区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在资源、需求和农业技术等方面的有利条件,指出该区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存在着理念缺失、资源利用率低、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薄弱和政策支持体系不健全等瓶颈因素,提出该区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应着力于树立资源节约型农业的理念、构建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的"基本框架"、提高农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林愷富 《金陵瞭望》2007,(23):17-18
党的十七大报告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等多方面,揭示了资源整合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科学配置资源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崔泽田、秦书生在科技与经济2007年4期发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技术生态化路径分析”一文指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要求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合理利用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技术生态化能够实现资源减量化、废物资源化、消费节约化,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提供支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有效途径。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推行技术生态化需要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意识,大力推广生态技术,大力开展技术创新生态化,  相似文献   

10.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党和国家提出的新时期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根本要靠法律保障。要完善法律法规,推动资源节约的法制化规范化;要加大执法力度,将资源节约落到实处;要加强法制宣传,使全体公民知法守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