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才学     
人才学,以人才和人才问题为对象,属于综合性很强的边缘学科,还没有公认的定义。王通讯编著的《人才学通论》认为“是一门研究人才成长规律与人才辈出规律的科学”。杨国璋等主编的《当代新科学手册》认为“是研究人才成长和人才培养的规律的新兴学科”。 人才是社会学的概念,是从社会生活中借用来的词。就狭义而言,是指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成果,对社会作出较大贡献的某一特定的人;就广义而论,是指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中正在从事创造性劳动的不特定的人们。国外也很重视人才研究,如日本有英才研究、美国有人的潜力研究等。我国历史上研究人才问题的,更不乏其人。宋代的王安石就是其中的一位。他著有颇具见地的《材论》、《取材》等。辛亥革命以后,进行这方面探索的学者就更  相似文献   

2.
<正> 人才是古今中外都非常重视的问题,有识之士重视人才,每一个人都想自己成为有用之才.我国古代《礼记·大同篇》就有“选贤与能”的思想,虽然人才问题古代就提出,但以往的所有辞典都没有“人才学”这条,直到1979年10月11日北京成立人才学研究会筹备组,“人才学”这个名称才破土而出,这是顺应历史潮流和四化建设的需要而提出来的.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出现“人才学”是很自然的,人才问题被认为是当代世界的第四危机.因为人才是创业和立业之本,我国的四化建设能否成功,共产主义能否实现,人才  相似文献   

3.
唐溥生同志从我国古代文化宝藏中,挖掘了具有民主性精华的人才论述和人才轶事,辑著成《古代人才论浅述》,已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全书分为七个部分,近十一万字。前六部分,专门介绍了我国古代人才成功的社会条件,发掘、使用和管理人才的路线、政策、原则和方法,以及人才  相似文献   

4.
现在有一门非常热门的新兴科学,叫人才学。人才这个问题,自古以来就有不同的看法,老子认为“有才不难,能善用其才则难。”而孔子则说“才难,不其然乎!”一个说不难,一个说难,你要判断那个说法是完全正确的,很难。 大抵在人才问题上,一种是说人才不易被发现,“十室之内,必有忠信;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这是说人才是有的,但是“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  相似文献   

5.
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人才学研究所和四川省人才学会共同组织编写,刘茂才同志主编的《人才学词典》在1987年12月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该词典共收词目1488条,约43万字,涉及人才成长、识别、使用、考核、晋升、奖惩、流动、聘任、教育以及人才信息、人才立法、古代人才思想和制度、人事制度改革等内容,是广大青年、学生以及组织、人事、劳动、教育、科技管理干部必备的工具书。  相似文献   

6.
一、人才学的兴起是时代的需要人才学是粉碎“四人帮”以后在我国兴起的一门新学科,但其渊源却可以追溯得很远。从原始社会末期尧、舜、禹的“禅让”开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仅多次出现过人才繁盛的时代,涌现出大批英才豪杰,流传下来大量的重视人才、任人唯贤的佳话,同时还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研究遗产。二千三百多年以前,墨子收集了各国政治家、思想家“推贤”、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探索人才成长的规律,陶行知是开创者。他早在1919年写的《第一流的教育家》一文中,就认识到培养人才对于国家建设与民族兴亡的重要意义。后来他在一封信中又强调:“整个世界都是向着科学猛进,我们中国必须受科学的洗礼,才能在科学的世界中适于生存。但是要想创造科学的中国必须培养科学人才的幼苗才能达到目的。”在三十年代初,陶行知为了振兴中华、抵御外侮,以满腔的爱国热情,倾心研究世界出身于学徒、工人的科学家的传记,探索他们成长的主观和客观因素。陶行知在从事人民教育事业的三十年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人才成长的规律和培养人才的方法,并付诸实践。在他发表的数百篇论文中,有许多是直接论述人才问题的。他的研究,虽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人才学,但是总起来看,他的论述涉及到人才成长的一些主要方面。五十年代初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人才研究会和武汉大学联合召开的全国人才学理论研讨会于八六年六月九日至十二日在江城武汉举行。来自全国二十二个省、市、自治区的五十二名人才学理论研究者和高校人才学课教师参加了会议。中国人才研究会副理事长苏六也、敢峰,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等出席了会议,美国科学教育  相似文献   

9.
管理人才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新兴学科。近几年,在管理人才的理论研究方面,已发表了不少论文,但一直未见有系统论述的专著面世。现在,令人高兴的是,从内容到形式都新颖独特,颇具创见的《管理人才学》一书,最近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一项值得重视的理论新成果。 作者在《后记》中写道,“本书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的框架结构,仅仅是框架结构而已。”作者正是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宏大新颖、别出心裁的理论框架。它有三个特点: (一)独特的论述风格。 按照一般模式,开头势必要安排“性质、研究对象、意义作用、研究方法”一类内容的章节,接着就提出一整套系统的理论。《管理人才学》却独辟蹊径,从“管理者”、“管理系统”、“管理者与管理系统”这三个方面的整体性出发,具体探讨管理者应  相似文献   

10.
王红乾 《理论界》2009,(5):19-20
本文阐述了青年毛泽东在普通学子的历史起点上持续、频繁的社会调查活动,彰显青年毛泽东的平凡与不平凡.社会调查成为青年毛泽东深刻了解中国的实践基础,成为青年毛泽东个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重要途径,成为青年毛泽东目标牵引的原动力,成为青年毛泽东成长成材关键阶段的关键性的实践活动.青年毛泽东的社会调查活动蕴含着重要的人才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才学是一门覆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众多学科领域,从某种意义说更偏重社会科学范畴的新兴综合边缘交叉学科。顾名思义,人才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才,它着眼于对人才成长规律和人才辈出规律的揭示。人才成长规律主要研究人才的个体,人才辈出规律则针对整个人才群体;因为人才是社会的人才,所以人才学研究的范围还包括与人才涌现密切相关的社会条件和外部环境,以及与人才成长有关的发现、选拨、培训、教育、开发、使用、管理诸环节,当然还要研究政治、经济、科技和教育体制方面与人才相关的各种因素变量。  相似文献   

12.
彭放和他的《文学人才学》满汝毅法国作家邮费罗曾言:“一旦你了解了一个作家的性格,理解他的作品也就不难了。”我与彭放相识多年,算是比较了解。他三十年来从事当代文学研究,在报刊上读者会频频见到他针对当前文坛撰写的文章。在省内的许多文艺座谈会上,他的热情洋...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中国人才研究会理事长王康同志在兰州人才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所作的关于人才问题的学术报告的第一部分,王康同志在这部分报告里讲了全国人才研究概况,为什么要进行人才研究,人才研究与四化建设的关系及问题。我们现在发表的这部分是市人事局根据录音整理的,未经本人审阅。  相似文献   

14.
《抱朴子》,东晋葛洪著(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分内外篇。内篇二十卷,“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穰邪却祸之事,属道家”(《抱朴子·自叙》),是研究道教史的宝贵资料。外篇五十卷,“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作者自谓“属儒家”(《抱朴子·自叙》),而《隋书·经籍志》等历代史书多归之于杂家;《四库全书总目》则将其与内篇同归于道家,理由是“究其大旨,亦以黄老为宗”;近世学者多认为外篇是“内神仙而外儒术”,即儒家其表,道家其里。《抱朴子·外篇》历来不大为人们重视。这一方面是由于葛洪是著名的道教理论家,因此,人们在研究《抱朴子》时,自然更注意反映作者主要倾向的内篇;另一方面,不少学者认为《抱朴子·外篇》议  相似文献   

15.
不拘一格降人才--论龚自珍的人才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梅林 《船山学刊》2001,(3):72-75,91
龚自珍乃近代之霸才,文坛之飞将[1],其生命姿态高标狂狷,偏宕奇诞,大大溢出于士林正统规范,议政则光焰万丈,不可逼视[2];作诗则佚宕旷邈,而豪不就律[3];为文则俶诡连犿[4],不落寻常蹊径.遗憾的是,龚自珍这位旷世之才,却降生在万马齐喑的衰世里,显得是那样的孤迥和矫俗,于是,雄健的生命,充盈的才情和平庸萎弱的世风发生激烈的冲撞,砥砺为思想的火花,化作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旷远呐喊,凝结为龚自珍虽不规整但却血肉丰满的人才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苗枫林教授的新著《中国用人思想史》,最近已由齐鲁书社出版。读后感到,无论是研究内容或是研究方法,该书都是近年来出版的人才学著作中最为杰出的一部书。中国用人思想是一笔丰厚的历史遗产,资料分散,头绪繁杂,因此,研究什么?怎样进行研究?就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  相似文献   

17.
《学术研究》1983年第5期发表了一篇梁启超论孟子的遗稿。这是一份从未发表过的梁氏手迹。据有关方面鉴定和知情者的分析,认为手迹是可靠的,估计是梁欧游回来或在此一段时间的作品。梁启超从1918年底出发到欧洲游历,1920年春天回国。后担任清华研究院导师和南开等大学的教授,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直到1929年1月去世。梁氏晚年政治上仍是趋向保守;但最后十年从事教育和学术活动的生涯中,他结合教学,编写出不少学术专著,对后学起到启迪的作用。梁氏这篇论《孟子》的遗稿,是讲孟子教育思想的专题论文。但梁氏此文,不仅是客观地介绍孟子的教育思想,更重要的是他本人对此作了引申和发挥。我读过这篇《遗稿》后,觉得内容相当丰富,反映出梁氏对人才学的重要看法,为我们研究梁氏晚年思想提供了可贵资料;同时对我们了解中国二十年代教育思潮的一个侧面,也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加强学科建设 ,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一项重要任务 ,是提高“两为”服务质量的理论基础。但多年来 ,对社会 (客体 )的研究成果丰硕 ,对科研工作者自身 (主体 )的研究则十分薄弱 ,尤其是对如何进行科研工作的研究落后甚远。因此 ,几年前 ,我国学者提出了建立社会科学研究学的设想 ,并已出版了几部属其分支学科的专著 ,已初步形成了科研学学科群。谢建新所著的《社科科研人才学》,旨在建立社科科研学与人才学交叉的新兴学科 ,其对学科建设的意义与价值是十分明显的。  新学科建立的根本标志是 ,要有具体的科研对象、特定的概念范畴及能够…  相似文献   

20.
"造就新形势下的湖湘人才群体",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战略性命题。人才强则湖南强,人才盛则湖南盛。新的湖湘人才群体,既包括不同层次的人才,也包括不同类别的人才;既包括湖南籍人才,也包括海内外为湖南发展作出贡献的人才,而且是一个数量大、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新的人才群体。造就新形势下的湖湘人才群体,就要努力营造人成其才、人尽其才和人才辈出的体制环境。一要重视抓好人才"第一资源",二要建立符合社会需要和各类人才特点的培养机制,三要建立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机制,四要建立开放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五要建立有利于人尽其才的激励机制,六要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七要营造有利于人才创新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