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个性鲜明的民族文化,建筑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充分地体现出来,如维吾尔族的建筑,蒙古族的毡包,白族的“三坊一照壁”等等。徽派建筑从精神内核到形态、特征是汉文化圈重要建筑流派之一。为充分体现徽派建筑与汉文化圈其它建筑流派的区别,特将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民居建筑与北方四合院,陕北窑洞,福建土楼和江南水乡民居作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2.
张燕 《中文信息》2004,(10):35-38
2004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受理了永定客家土楼加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办遗产专家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神秘的东方古城堡”的福建永定客家土楼,终于掀开了它神秘的面纱,走到世人的面前。人们在为它悠久的历史、恢宏的格局所深深折服之余,也更深入的了解了客家人世代相传、和睦同居的大家族独特的生活方式以及淳朴敦厚、和善好客的民风。  相似文献   

3.
文化现象可以展示文化持有人群对其所处环境的生态适应,建筑作为文化运行的重要产物,正是具备这样的特点.土楼是客家人从中部平原地带迁入南方山区之后所发展起来的特有建筑形式,其中尤以福建的土楼最为典型和著名,而同样生活于山地的贵州苗族则多以干栏式的吊脚楼居住.福建客家土楼和贵州苗族吊脚楼两种山地建筑在选址上的风水讲究、用料上就地取材的方式和楼层房间的布局,还有通风、采光、保暖、抗震等方面独到的设计以及修建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技艺,充分展示了他们对所处环境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和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倡导和谐,对于继承炎黄文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土楼,作为福建典型和特色的民居,是中华和谐文化的标志符号之一。本文将以"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视阈从以下三个方面尝试探寻土楼所凝聚和彰显的和谐:"天人合一"和谐的哲学观点、建筑技术与艺术和谐的交相辉印、文化与民生和谐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5.
徽州古建筑文化构架以“天人合一”致中和体系,其祖先在古村落选址中崇尚“风水”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又以人的本质力量“人化自然”构成神往境界,并以教化人伦观点形成“女人”建筑浓郁的人情味。建筑造型以“工艺合一”的艺术手法,使古建筑神韵无穷。本文就,如何保护古建筑并与旅游业相互促进。做好开发与利用工作使其发挥最佳效益,展开叙述。  相似文献   

6.
围屋是赣南客家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分布范围广泛,影响深远,与闽西的土楼、粤北的围龙屋同为客家民居经典.作为客家建筑文化的杰作,围屋被众多建筑学家所论述,但其文化内涵却未被研究者所深究.如果以人为中心,从筑、居、思的角度切入,分析赣南客家围屋的文化意蕴及其在整体客家文化中的建构意义,就能够十分清楚地发现:赣南客家围屋所体现的独特人居文化是中州古风与地方传统有机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干打垒建筑遗产是大庆石油工业文化的重要表征之一,承载着石油文化历史。分析现阶段干打垒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以大庆红旗村干打垒群为基址提出文化遗产旅游和红色基因传承相结合的二位一体化活态利用模式,打造特色干打垒文化产业园。通过SWOT分析红旗村干打垒群产业园的优劣势,采用PPP运营方式充分发挥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各自优势及特长,以传扬干打垒精神与民俗为主线确定文化产业园定位、生态低碳原则及具体的规划方案,将干打垒被动式保护转变为保护性开发利用,使其焕发青春,为大庆市“油”“游”并举,创新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
福建土楼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着永定土楼、南靖土楼和华安土楼三地各自为政、产品重复开发、恶性竞争等一系列缺乏区域合作问题。在国内外旅游业激烈竞争和市场需求日趋变化的环境下,有必要在一体化目标框架内,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加强旅游要素与资源的整合利用与市场开发,推进资源互补和差异性开发,提升土楼旅游产品与产业结构的系统性,形成无障碍旅游区,共同打造一条富有海峡旅游特色的"土楼世界遗产之旅"。  相似文献   

9.
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旅游开发中具有跨行政区的性质,各土楼所在地以行政区为单位,人为割裂"福建土楼"在品牌形象、空间分布、产品特色等方面的内在联系,从而导致"福建土楼"形象的模糊化、土楼旅游产品的同质化、市场竞争的恶性化、开发主体的无序化等问题,严重制约"福建土楼"旅游的健康发展,亟需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管理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10.
徽派古建筑和岭南古建筑是建筑史上的两个奇葩,两者有着历史的渊源关系。岭南古建筑所代表的岭南文化是中原文化和百越文化的“夷夏”文化交融形成的混合体——既带有中原文化的特点,又带有百越文化的余韵混合文化的产物。而徽派古建筑代表的文化也是山越文化和中原文化所形成的徽文化的产物。两类建筑地域文化的历史渊源、时代特点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受中原文化影响极为相似。本文从地域、文化、风格三大方面对两类建筑进行比较分析,挖掘其“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使用价值以促进现代建筑艺术风格、实用价值的多样性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