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是探索经济和环境共赢之路的重要举措,客观评估试点政策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有助于夯实低碳城市建设成果,推动绿色创新发展。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利用多期差分模型,从多维度分析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两阶段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两阶段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且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2)在绿色科技研发阶段,低碳试点政策的实施对东部城市、重点科教城市和大规模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强;(3)在绿色成果转化阶段,随着低碳城市建设的推进,东中部城市、重点科教和普通科教城市以及大规模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都有显著提升,并且试点政策对中部城市的促进作用强于东部城市,对重点科教城市和普通科教城市的影响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绿色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有利于同步推进科技创新与环境保护。基于2003-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创新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试点政策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水平,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带动效应可持续6年左右。作用机理在于,试点政策具有政府引领效应、人才集聚效应、创新效应及结构效应。但异质性分析显示,试点政策对省会城市、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作用弱于普通城市,对科教水平较高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作用弱于科教水平较低城市,且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创新的促进效果随着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而越来越弱。研究还发现,试点政策对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作用效果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低碳城市建设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识别并剖析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于中国经济绿色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基于2006—2020年全国27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将三批低碳城市建设试点视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检验了低碳城市建设政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对其作用机制和异质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低碳城市建设政策显著提高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该结论在经过包含倾向得分匹配检验、工具变量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低碳城市建设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模式,主要通过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集聚效应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低碳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小城市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通过不断完善区域的知识产权政策法规体系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执行力度,为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能力提供硬约束,保障了绿色技术创新主体利益,有助于推动示范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基于中国278个城市2006—2018年面板数据来测度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发现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有效地提升了城市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这种绿色技术创新的提升效应在中部地区和非副省级城市更强;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通过政府科技资源配置效应和激发创新活力来实现绿色技术创新,更有利于促进示范城市建设水平的提档升级。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央顶层设计与激发地方制度创新相结合,将知识产权治理的先进经验向全国推广,形成高质量知识产权治理体系;结合区域发展禀赋,注重相关政策向西部地区知识产权薄弱城市倾斜;既要重视规制性政策的驱动作用,同时又注重激励性政策对绿色技术创新内生动力的激发效应。  相似文献   

5.
低碳城市试点是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一项重要环境制度,然而这项政策能否兼顾经济绩效与环境绩效,推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进而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亟待回答。文章基于2007—2020年沪深上市的制造业企业数据,将低碳城市试点建设看作一次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低碳城市试点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1)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升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旧成立,低碳城市试点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呈边际报酬递减;(2)异质性分析表明,低碳城市试点能够显著提升国有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且对重污染型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强;(3)机制检验表明,低碳城市试点主要通过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本研究是对“波特假说”在中国适用性的一次探讨,并为低碳城市试点建设的推进及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数字经济的蓬勃兴起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文章深入挖掘数字经济的绿色价值,阐释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发展的作用机制。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GML指数测度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测度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基于2011—2019年中国27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并探究其中介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提高了城市绿色发展水平,且能够通过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带动邻近城市的绿色发展;区域创新产出增加和资本要素配置效率优化是数字经济赋能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中介渠道;相较于北方城市、资源型城市和非试点城市,南方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试点城市的数字经济具有更明显的“绿色红利”;中国应增强数字技术创新能力,优化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加快传统产业数字渗透,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以更好地引领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7.
环境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对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利用2007-2019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切入点,通过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提升了企业研发投入;异质性分析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主要提升国有企业和中西部地区企业的研发投入.在经过一...  相似文献   

8.
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有助于提高土地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促使附着于土地上的生产活动实现增产和减污双重改善,从而显著提升土地绿色利用效率。采用2006—2020年我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将“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发现:“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示范城市的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且这一影响具有长期性、累积性与短期滞后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两条路径来提升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并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能够同时提升本地和周围地区的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提升作用存在推广效应,并表现出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更强、大规模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显著而中小规模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不显著的异质性。因此,应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和发挥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作用以及空间溢出效应,因地施策,有效促进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9.
激发城市绿色创新活力、推动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数据要素市场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和作用机理,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数据要素市场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绿色创新水平,且提升市场化水平、加速投资集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重要中间路径。此外,由于城市自身的资源禀赋、区位分布等方面的不同,数据要素市场驱动城市绿色创新的效果存在显著差异。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释放数据要素市场对城市绿色创新发展赋能效果的针对性建议,为城市绿色转型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低碳城市建设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客观需要,又是落实建设"四个湖南"战略部署的必然要求。低碳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与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资源整合。当下,湖南低碳城市建设要以城乡规划为龙头,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以产业转移为主线,提升低碳技术创新能力;以绿色发展为契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以绿色文化为主题,营造低碳消费环境;以配套政策为保障,打造低碳发展合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借助数字经济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当前政策层与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从理论与实证双重角度考察了数字经济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绿色低碳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提高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有利于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且通过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作用机制表明,“两业”融合、全要素生产率与清洁电力占比的机制效应显著,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水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清洁电力占比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同时,电力消耗存在非线性效应,数字经济可以通过影响电力消耗对绿色低碳产生影响,但电力消耗在这一过程中存在“倒U型”关系。根据研究结论得到两点政策启示:一是在数字经济发展初期,要注意减缓电力需求压力,鼓励数字企业使用绿电;二是放松行业管制,为数字经济和产业融合发展创造有利的制度条件和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2.
市场导向型低碳政策既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03—2016年中国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样本,针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构建了双重差分模型,来考察这一目前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市场导向型低碳政策,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所表征的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且该政策主要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以及产生相关环境政策的协同效应而实现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大城市及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中表现得更加明显。研究结论不仅为市场导向型低碳政策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支持,也为推动全国碳市场的全面构建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对促进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有重大意义.基于2008-2018年长三角2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的DEA模型测算出长三角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的空间效应,最后运用线性与非线性模型探究各自变量对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作用关系.研究表明,长三角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逐年增长并已存在空间集聚效应;外商投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产业集聚对本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有正向直接促进效应;企业收益与政府支持对本地与邻近地区绿色技术创新均有正向促进效应;环境规则对邻近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在线性与非线性回归结果中,总的来讲,各变量对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作用机制相似,其中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较其他变量而言对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作用系数最大,影响程度最深.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为长三角未来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成杰  高兴波 《东岳论丛》2023,(4):116-125+192
基于2011—2019年22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系统分析了城市经济韧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城市经济韧性发展可以直接提升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城市经济韧性对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存在中介效应,其可以通过促进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结构升级,间接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城市经济韧性发展有助于邻近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邻近城市有空间溢出作用;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时间累积效应;城市经济韧性对本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备的时间累积效应在不同城市特征下存在显著差异。最后依据实证结论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3-2018年中国26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环境信息公开政策对城市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2008年开始推行的环境信息公开政策确实显著地提高了城市技术创新水平;2)环境信息公开带动的产业结构调整是城市创新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3)异质性分析表明城市区位对环境信息公开政策的技术创新效应影响不大,而重污染城市中该效应的显著程度要低于中轻度以及低污染城市.这为新时代背景下利用环境信息公开政策实现城市环境保护与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5G技术试点建设成为提升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选取2005-2021年CEIC全球经济数据库中的292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时点DID模型评估5G技术试点建设对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发现5G技术试点建设能显著提升我国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技术创新是5G技术试点建设与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的中介变量;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在5G技术试点建设对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5G技术试点建设政策对我国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的促进作用在开通中欧班列的城市相对更大;5G技术试点建设对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的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因此,应制定财税政策,鼓励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产业升级,不断提升中欧班列开通对我国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如何在明确低碳技术创新系统特征的基础上,选择有效的低碳技术创新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实施支持政策,是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低碳技术创新系统是由环境、资源和主体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区域创新系统,各子系统间的协调发展是其发挥整体功能的基础;低碳技术创新也是一种自主创新,低碳自主创新模式也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后再创新三种类型,在内容和性质上是自主创新模式的具体表象;区域低碳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应基于区域本身的低碳技术创新能力,从最优化角度,基于东、中、西部区域创新能力现状,我国可选的低碳技术创新模式包括“高能力原始创新”、“中能力集成创新”和“弱能力再创新”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18.
基于随机前沿模型SFA测算出各省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我们使用我国30个省份(西藏、香港、澳门和台湾除外)2005—2019年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计量模型探讨绿色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创新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出“U型”非线性影响;从动态角度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地区间趋同化明显;绿色技术创新对西部地区促进作用显著并呈现“U型”影响,对东部和中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作用不明显。因此,中央政府需要加强绿色技术创新保护,同时抑制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东部和中部地区积极发展创新中心城市,强化中心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西部地区逐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  相似文献   

19.
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是全球经济绿色转型关注的热点,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考虑城市绿色创新发展.利用SBM-Undesirable模型测度2005-2017年中国286个地级市的绿色创新效率,揭示其空间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整体偏低,呈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综合技术效率的特征,且表现为全国波动上升、东部跃迁、中部塌陷、东北停滞的态势.经济外向度、金融发展水平、制造业集聚等对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规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不显著.因此,提高城市绿色创新效率,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应当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地区绿色创新协同发展,同时提升产业集聚水平,优化绿色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20.
基于吸收能力理论和知识基础理论,文章以2008—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从总量和结构两个角度探讨并购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并检验实际吸收能力和潜在吸收能力的机制作用。研究发现:从总量上看,并购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创新产出水平,同时提高企业创新效率,但是对企业创新投入有负向影响作用。从结构上看,横向并购与纵向并购均能够提升企业创新产出水平和创新效率,其中纵向并购创新效应更加显著;但是纵向并购对创新投入有显著负向影响,而横向并购对创新投入影响不显著。从机制上看,并购通过提高企业实际吸收能力和潜在吸收能力,进而提高企业创新产出水平,其中,实际吸收能力机制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