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媒体与智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日常生活媒介化,并衍生两大舆论场共存及网络空间话语纷繁芜杂局面,进而消解、侵蚀主流媒体网络空间社会共识话语的主导地位.主流媒体应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把握社会共识及其话语的要义,对网络空间非主流社会共识话语形态及其实质进行梳理分析,再从社会共识及其话语规律、主流媒体传统经验、日常生活媒介化新特征等方面着手,保障主流媒体网络空间社会共识话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8,(11):241-247
后真相是当下新闻传播学科的热门概念,被认为是社交媒体时代的产物。然而,后真相并不是当下出现的新事物,其早已存在于近现代新闻传播事业中。后真相不完全是注重情感宣泄而忽视新闻事实。如今的后真相现象恰恰表明了调查性报道式微和传统媒体公信力下降,以及社交媒体时代碎片化信息恶性循环传播下,网民对事实的追求与技术利用下的接受心理微变。  相似文献   

3.
即时通信社交媒体用户对语音或者文字作为信息载体有不同的选择,人们对信息交流介质的选择呈现习惯性的分化趋势。文章回溯了传播交流介质的演变过程,从传播心理角度对用户交流介质选择行为予以剖析,从人口学范畴分析了即时通信媒介用户的职业、年龄等特点差异对介质选择的影响,探究传受双方深层次的媒体社交礼仪认同,发现网络社交礼仪作为现实社交礼仪在网络上的延伸,潜移默化地影响用户对交流介质的选择偏好。解决现实社交礼仪与互联网交流平台的配适问题,可以使传受双方的社交礼仪认同更加契合,进而取得正向有效的信息传播与内容沟通效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全面普及与纵深发展,后真相时代的社会舆论场不断上演众声喧哗和剧情反转的新闻大戏,受众传播行为也逐渐从“网络围观”演化为“过度解读”,甚至形成一种大范围、规模化的社会现象。受众心理、新兴媒体、社会不良环境是制造与滋生异化行为的主要因素,并由此导致个体危机、媒介危机与社会文化危机。基于此,以受众自我规训搭配媒介素养教育;以坚守媒介伦理和新闻价值重构媒体威信;以政府防治为主,各界积极参与为辅的社会环境优化策略,此三者形成“三维一体”的战略体系,统筹共建,相辅相成,才是固本开新、去妄存真的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5.
当前,国际传播进入了以情感驱动舆论走向、社交媒体成为新主流媒体的后真相时代,国际社交媒体已成为涉华内容传播的重要平台。国际社交媒体涉华内容的传播机制出现新的特征,如国际社交媒体对涉华内容关注度高、议题范围广、积极评价与负面认知并存,意见领袖和热门视频在涉华内容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意见领袖和热门视频的传播影响力是多因素加权作用的结果。优化后真相时代的国际社交媒体涉华内容传播,应从传播环境营造、传播矩阵构建、意见领袖队伍建设、热门视频打造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自媒体带来了虚拟社会治理的新课题,“去中心化”导致“把关人”机制的弱化,民意容易“沸腾”导致传统社会管理模式受到冲击,“广场效应”导致监管对象易趋“极端化”,“裂变式”传播导致过程控制难度大幅提高.面对自媒体舆论场这一个公私边界日趋模糊的公共领域,依据自媒体传播的特点和控制难点,需要立法部门、政府部门、主流媒体和自媒体用户自身等主体协同构建多中心合作治理的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7.
《理论界》2017,(3)
信息化进程的深入推进,使互联网成了意识形态传播的新阵地,而网络空间成了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在网络信息化视阈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呈现出了传播主体的去中心化和大众化、传播内容的交互性和复杂性、传播方式的碎片化和隐蔽性等特征。同时,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西方错误思潮涌入、国内信息管控难度增大、国家权力与个体权利之间的矛盾增加所带来的困境。在此背景下,大力发展网络信息技术、主动应对社会热点敏感问题、营造健康理性的网络文化、推行自媒体终端实名制是应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困境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8.
张蕊 《理论界》2013,(10):157-158
自媒体传播中尚存公共性缺失的现象,包括自媒体传播中存在大量不实信息、谣言,传播主体缺少独立判断;自媒体传播的内容有限,对公共问题和重大事件的参与尚未得到有效开发;自媒体传播中传播主体拥有的信息不对称、专业知识的匮乏和责任认定的缺失,也影响着其公共性内涵的丧失.基于自媒体传播的公共性缺失,应该鼓励自媒体传播主体慎议和自省,培养良好的公共话语,同时保持自媒体传播和主流媒体传播的平等性,并且制定灵活的谣言纠察机制.  相似文献   

9.
论自媒体时代的意识形态传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具有主体广泛性、速度及时性、过程互动性、内容复杂性等特点,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工作的一元性、权威性、针对性和理论性形成了挑战。同时,自媒体时代也为提升意识形态传播工作的领导力、吸引力、渗透力和亲和力带来了机遇。加强和改进自媒体时代的意识形态传播工作需要实现传播模式由以“单位传播”为主转为与“社会传播”相结合,传播内容由以“理性传播”为主转为与“感性传播”相结合,传播主体由以“教育者”为主转为与“意见领袖”相结合,传播监管由以“技术删控”为主转为与“法德并用”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自媒体传播作为迅速发展的新兴媒介,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独特的舆论功能,有力地提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建构与完善.然而,自媒体传播的公共性价值在现实中面临多重困境,需要为之设定相应的伦理立场与道德底线.自媒体传播应坚持何种伦理立场?人们通过自媒体传播参与社会舆论应坚守什么样的道德底线?又该如何控制和评价自媒体传播的道德底线?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关乎自媒体传播空间能否健康有序发展的全局性课题.探究并坚守自媒体传播的道德底线,以最大化地实现自媒体传播的公共性价值,当成为繁荣发展中国互联网文化的全民共识.  相似文献   

11.
博客现象及其对主流媒体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宇 《学术界》2007,(3):258-263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产生了互联网这一新的传播方式,近几年来又出现了“博客”这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自媒体传播模式。博客作为一种信息源代码是传播领域的一种新形式,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它是传统主流媒体的一种补充,为传统主流媒体提供和扩大了信息源,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她不会对主流媒体构成威胁。作为一种新事物,自媒体的产生对主流媒体有着一定的启示,她的产生说明主流媒体要根据新形势的变化来对自身作一些调整,并要学习和借鉴自媒体的一些好的形式来完善自己。  相似文献   

12.
社会化媒体以其独特的信息交互方式,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用户.在公共危机事件的信息演化过程中,社会化媒体已经成为社会公众搜索信息、分享信息、传播信息、交换意见以及表达情绪的重要交流平台.在这种传播语境下,从行动者的个体层面研究用户的行为动机及表现特性,从信息层面探究集体意见集合的发生过程与公共危机事件的演化机理,无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昆明暴力恐怖袭击案发生后的连锁反映充分证明有效运用社会化媒体有利于政府处理公共危机事件.  相似文献   

13.
发挥微信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信的迅猛发展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具有积极作用,它提供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新渠道,增强了主流意识形态认知的深入度,丰富了主流意识形态即时互动性。但微信自身具有的传播特点也威胁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进程,它的自由传播威胁了主流意识形态安全,价值操纵模糊了主流意识形态形象,信息杂糅侵蚀了主流意识形态基础。我们必须积极抢占微信阵地,弘扬社会正能量;加强微信平台管控,推进微信法制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7,(3):211-218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有了显著改进,但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政府的美誉度和支持度不佳。当今政府屡陷负面形象的重要症结,在于政治传播三要素在有机互动过程中发生断裂、失真,导致政府信息传播陷入舆情怪圈,进而使得政府信息传播丧失其应有的公共价值。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开展政府形象传播,应该在具有先进理念的前提下,优化政府行为,积极树立自媒体时代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15.
论第四媒体的崛起对新闻传播实践与理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四媒体即因特网对新闻传播的实践与理论 ,产生了深广的影响。第四媒体在我国的迅速崛起有着多重背景。它在新闻和其他信息的传播方面呈现出一系列显著特点 ,即打破了空间的限制、时间的限制、数量的限制、媒介的限制、传受的限制 ,使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从而对传播模式、控制、效果、受众理论形成冲击和修正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互联网技术而迅速发展的自媒体,其信息制作和传播行为具有不同于传统媒体的显著特征:个体化、自主性、多样化、圈群化和高速性。在一定的意义上,自媒体掀起了传播领域的一场革命。但同时,自媒体对政府管控的权威媒体的话语权、传播媒体的管控模式以及信息安全问题,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在自媒体的媒介人(或用户)、媒介人社会组织、媒介行业和政府部门四个层面,从自律和他律两种机制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自媒体综合管控模式的逻辑构想是:构建自媒体的媒介人(或用户)的自我约束的道德自律与法律他律机制;建立自媒体的媒介人社会组织,提高自媒体的媒介人的媒介素养;强化自媒体或网络行业自律公约的功能;政府的间接管控,构筑起自媒体网络信息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17.
莫茜  牟书 《学术探索》2012,(2):140-142
自媒体时代的视觉传播是一种数字化的传播,人们能更方便、迅速地理解视觉形象以及对视觉形象的再创作,关注与研究视觉传播中的虚拟与真实成为重要的议题;在自媒体视觉形象构建的环境当中,大量的视觉信息在改写了当代人的生存体验和交往方式,互文在赋予图像心理共鸣和影响上起着重要作用,自媒体时代的视觉传播促进了虚拟的世界和实存的世界同在、同构、交融、互动。  相似文献   

18.
传播的两级效果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发现, 心理系统实际上是传播致效过程中一道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是传播的信息流的能量转换器。它先对传播的信息进行筛选, 选取的信息与原有的心理构成进行心理反应, 心理反应产生诸如决心、信心、意志力、情感、动机、能力之类与信息异质的心理能即产生一级效果。心理能中的心理动能外化为受传者行为, 行为作功, 才产生传播的社会效果即二级效果。因此本文提出, 传播心理学应是研究传播信息能量转化的科学, 而不应是运用普通心理学来解释传播域中的心理现象的科学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9.
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迁,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传播方式已经从单位传播转变为社会传播。互联网、影视媒体和手机通信的快速发展,不仅实现了当代文化视觉化,而且也提升了意识形态感性传播的效力与地位。在意识形态的感性传播中,大众的或民间的信息权力迅速增强,并且获得了更加广阔和更加有效的展开形式与运行空间,导致社会权力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20.
卜宇 《江海学刊》2012,(5):203-208
办好区域性主流媒体,首先要搞清楚媒体的源点是什么?媒体的源点,也就是媒体运作的出发点。在不同历史时期,区域性主流媒体有不同的生态环境。媒体生态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新闻场结构及其行动者惯习的形成和变迁,而新闻场结构和行动者惯习是影响媒体源点确立的重要因素。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受特定新闻场结构和行动者惯习的影响,我国区域性主流媒体在媒体运作出发点上发生偏差,这样的偏差造成一些区域性主流媒体的媒体特性大为弱化。因此,对我国区域性主流媒体来说,就有一个源点逐渐调整和重新确立的问题。区域性主流媒体要强化"受众意识",考虑如何让受众接受,满足受众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传播的有效性,增强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履行好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的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