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文章基于创新系统的理论和随机前沿模型,发现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过程中,研发投入呈规模报酬递减性质,并且各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技术效率普遍比较低,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主要是投入驱动的而非效率驱动,同时发现该技术效率,随着更多非国有企业参与市场并进行研发活动和区域技术市场交易的活跃性加强而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产学研联盟中,创新主体的明确和校企各方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合作关系是开展联合创新的关键问题.运用中国制造企业的数据,考察了技术交易、战略联盟及研究联合实体三者的产学研创新效率,并引入企业规模、政府投入、所在地域等因素对产学研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随机生产函数模型建立实证,结果显示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形成产学研的战略联盟形式具备更高的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3.
周芳  赵彦云 《统计研究》2014,31(8):24-30
海淀科技园是全国高技术产业和技术创新的中心,是中央政府追求建设的技术创新资源转化成产业创新能力的全国示范区,其中信息服务业是其龙头产业。本文在CDM的分析框架下,基于海淀科技园企业年报的微观数据,对信息服务业创新过程与制造业进行比较研究, 挖掘促进两个产业创新的关键要素,总结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内在的创新机理,并为两个产业的创新政策制定提供有效参考。研究发现:在信息服务业中新产品产出倾向与企业规模呈倒U型关系,而制造业中创新规模效益显著;信息服务业的知识密集特征显著,而制造业并不显著;信息服务业中国有企业从创新投入到创新产出的转化效率低下,而制造业中国有企业在创新投入阶段就表现出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吴升 《统计与决策》2016,(13):55-57
文章以技术创新网络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了技术创新网络对企业协同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的模型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课题研究数据,验证了企业技术创新网络对企业协同创新绩效作用机制模型的有效性与科学性.据此,从技术创新网络、网络联盟与企业组织学习等维度,对提升技术网络协同创新绩效提出了相应的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5.
已有文献对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研究大多数是在技术同质条件下展开的,忽略了技术异质性的现实和产品差异化对技术创新的重要影响。那么,在技术异质性条件下一旦产品差异化外生给定,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会有何不同?鉴此,构建双寡头竞争模型,在技术异质性条件下探讨产品差异化、企业规模与产品创新以及过程创新的关系,结论表明规模越大的企业越愿意进行过程创新而不是产品创新。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嘉兴198家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情况调查,发现企业实施的转型升级路径与政府倡导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存在一定差距.企业转型升级步伐不大的主要原因是创新资源短缺和创新风险太大,出口规模萎缩和转型做内贸困难的深层原因是产品同质性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困难是由于创新人才短缺和缺乏有效市场需求,并提出转型升级必须依靠创新驱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需要依赖区域创新体系支撑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规模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创新动力不足.区域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在于创新,创新包括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在宏观经济结束了长期存在的短缺经济局面下,建立在技术创新基础上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升级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保证.先行地区要保持优势,只能进行进一步创新,而后进地区要想后来居上也只能通过加大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力度来达到(然而近几年来规模以上企业创新力度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熊彼特创新”概念引入至空间经济学城市分析框架中,建立了中间产品创新的城市经济发展均衡模型,重点分析了企业创新成功率与城市规模之间的关系,并运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进行了城市层面的计量检验.研究发现,无论是以人口规模衡量的绝对规模还是相对规模,抑或是以GDP衡量的市场规模,企业创新成功率与城市规模之间都呈倒U型关系,因此需要防止因城市过大或过小而造成的效率损失.计量结果也显示,创新能力越强的企业越倾向于市场规模越大的城市,市场选择效应显著;同时,劳动者人力资本素质的提升对企业创新成功率具有正向推动作用;基础设施的改善同样具有显著正效应;而高房价则对企业创新成功率具有负效应.  相似文献   

9.
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继 《统计与决策》2008,(3):137-140
文章界定了产业创新的内涵,分析了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在产业规模、产业绩效、产品创新、创新政策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组织管理、体制创新、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创新人才培育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0.
技术创新是传统产业领域企业集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理论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文章分别考察了横向分工和纵向分工集群中的企业技术创新动力问题。研究表明,企业创新动力的大小取决于创新收益与成本比较,集群企业创新并没有因知识溢出而消散,也没有因资产专用性被锁定;相反,竞争的环境、较低的创新成本、企业间信任关系等因素促进了企业创新,尽管多数集群的技术创新是渐进性的。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探讨各种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其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总体要求,从而构建了一个用以研究技术创新能力与技术创新模式匹配关系的九方格矩阵.分析九方格矩阵所得出的结论是:只有技术创新能力与技术创新模式具有协调型的匹配关系,才能实现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最佳定位;伴随着技术创新能力的逐渐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发展的一般规律就是:按照渐进的方式沿着从模仿创新到合作创新再到自主创新的轨迹进行演化.  相似文献   

12.
邢瑞军 《统计教育》2009,(12):34-39
企业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生存与竞争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同时也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从技术变化角度分析.创新模式可以分为技术创新与非技术创新。两种创新模式在企业生存与经济发展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应该同样重视。本文在对企业创新模式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经济增速较快的环渤海地区的创新特征与创新模式。并做出了详尽的统计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国际创新实证研究新动态,在将创新定义扩展的基础上,以纺织业为例,分析组织创新对于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在企业分规模、分经济类型和分地区的情况下,组织创新对于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影响,只是影响程度各有不同。因此,促进企业组织创新,拓展对创新观念的认识,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率是应当考虑的企业增长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江苏无锡协新集团的发展经验 ,指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培育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并针对经济全球化给企业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压力和机遇 ,提出了加强我国企业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以2005~2009年中国八大陶瓷产业集群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应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进行了技术创新效率的测算,发现我国陶瓷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效率发展不平衡,且总体存在技术无效率,仍有较大改进空间。同时,为清晰地描述各陶瓷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模式,文章利用spss软件对各集群技术创新效率与创新投入均值进行聚类分析,从而较好的区分了八大陶瓷产业集群的不同创新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类创新模式做出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以中关村海淀科技园企业微观数据集为基础,实证检验企业R&D投入对技术创新绩效是否存在非线性影响,以解释为什么R&D投入高速增长与TFP增长率持续下降在中国并存这一现象。研究发现:随着R&D强度或企业规模的增大,持续的R&D投入将对技术创新绩效产生非线性影响,即呈现出"负向-正向-负向"的变化趋势;R&D投入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行业差异,且主要取决于各行业内部的R&D强度和技术密集度。因此,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应当根据技术创新绩效动态调整R&D投入的规模及其在不同企业、行业或地区之间的分配,以避免R&D投入过度集中或不合理配置所造成的无谓损失与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DEA-Tobit两步法对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和影响因素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我国多数省份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距离生产前沿面有距离.省际对比看,创新效率最高的江苏、广东技术超效率值分别为1.535和1.466,上海产学研协同创新纯技术效率有效,而规模无效,其他省域纯技术和规模都无效.区域对比看,东部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最高,中西部地区次之.“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对企业资助力度”、“政府对高等学校资助力度”等因素均与创新效率呈现较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吴磊 《统计与决策》2016,(11):181-185
专利法的修订是否能促进技术创新,是否能够促进专利成果的转化与利用缺乏实证研究.文章通过引入技术特征、市场特征等变量,系统地刻画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属性,以三次专利制度变革为虚拟变量构建产业创新动力模型.探究了中国三次专利制度变革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三次专利制度变革均显著地提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效率,随着专利保护强度逐步加强,模仿创新对产业创新效率的激励作用更加明显,三次专利制度变革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的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19.
刘信 《浙江统计》2014,(4):27-29
发挥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研究发现,创新资源会自觉向创新主体集聚.通过对浙江省的实证分析则表明:近年来,企业确实已经集聚了大量创新资源,但创新资源特别是优质创新资源不会自觉向企业集聚,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影响了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建议政府科技主管部门采取落实和完善政策、营造科技人才向企业流动的机制和环境、促进企业研发机构加速发展壮大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文章研究了企业技术创新行为选择问题.首先探讨了技术创新的外部性问题,指出由此会导致全社会技术创新供给不足的问题;随后,利用静态博弈的方法,从两个企业相互作用的微观视角,研究技术创新供给不足问题形成的内在机理,得到企业技术创新行为选择会陷入"囚徒困境"的结论:进一步建立政府与企业关于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静态博弈模型,归结出博弈的纳什均衡解为政府和企业分别选择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