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由《修辞学习》和《营口师专学报》两家杂志联合发起的语法修辞能否结合问题的讨论,在语法学界和修辞学界都是前所未有、意义深远的。它对语法学、修辞学的研究以及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语法修辞能否结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可以结合,以郭绍虞先生为代表;一种认为不能结合,以史锡尧先生为代表。郭绍虞先生在他晚年所著的《汉语语法修辞新探》一书中指出:“汉语的语法可说经常与修辞相结合的。结合是正常的,不结合是部分。”①并从语法教学和语法研究两个方面阐述了“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认为汉语语法一方面非常容…  相似文献   

2.
传播学的"身体"里,一直都流淌着其他学科的血液,而修辞学则是其中最古老的学术传统。修辞学与传播学的"相遇",诞生了一个新兴的学科领域——传播修辞学。不同于修辞传播学的实践取向特征,传播修辞学强调立足修辞认识论这一逻辑原点,赋予传播研究一种修辞视角,将传播问题置于修辞学的知识脉络中加以考察,以此拓展并重构传播研究的修辞学范式。传播修辞学研究的理论路径之一就是聚焦于传播活动的相关要素和环节,分别探讨其来自修辞学的研究视角及其打开的知识话语。相应地,修辞动机问题、修辞情景问题、修辞美学问题、修辞传播问题、修辞语法问题、修辞批评问题构成了传播修辞学研究的六大核心问题域。  相似文献   

3.
“逻辑”是思维的规律,语法是语言结构的规律,而修辞是语法与思维的中介物,实际上,语法和修辞都不能违背思维的规律,修辞的所谓“不合逻辑”只是一个假象,是人们认识上的一个误区。我们考察一个语言形式合不合乎思维规律,必须从言语意义出发而不能从语言意义出发,语法必须透过语言符号的表层平面去认识修辞所体现语言形式的深层内涵,这样才能极大地拓展语法研究的层面。  相似文献   

4.
已有学者认识到:比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方式,还是一种思维方式;比喻,含有认知和思想成分、它积极地参与到思维过程中。如果说比喻具有认知的思维功能,这究竟是怎样体现的?如何把"比喻具有认知功能、参与到思想过程当中"落到实处,都是尚未解决的问题。在目前对此问题的研究现状下,本文欲略人所详,而详人所略,即在目前学者提出了问题、但未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比喻延伸,是一种思想修辞,或者说是思想修辞的一个重要范畴。它又可细分为显性比喻延伸与隐性比喻延伸。作为一种思想修辞格,比喻延伸具有创新价值,它在范式转换的创新思维中也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5.
赖勤芳 《兰州学刊》2006,(10):88-90
本文借助保罗.德曼理论的文本分析,进而对他的修辞批评理论做出评述。保罗.德曼通过对“语法的修辞化”与“修辞的语法化”两个过程的分析,指出正是修辞与语法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张力才显示出文本自身的力量,因而修辞不是对主体的压制,而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呈现。保罗.德曼的修辞批评理论具有某种片面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6.
一、修辞的定义 修辞,或者是专门研究修辞的修辞学,英语都称为Rhetoric、什么是Rhetoric?许多学者为它下了不少定义。有的说它是语言文字用词造句时的选择与修饰;有的则力求给它以比较科学的界说,认为它是对语言文字的同义表达形式的对比与探求;著名语法家J·C·Nesfield(纳氏)就认为:A Figure of Speech is a deviation from the ordinaryuse of words,with a view to increasing their effect,即一种修辞格式就是将词语用异乎寻常的方法使用,目的是增加其表达的力量。英国哲学家培根则在《The Advan-  相似文献   

7.
时秀娟 《齐鲁学刊》2001,(2):101-104
偏离概念的引入对中国修辞学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并不是所有的偏离都是修辞,只有语言偏离(包括语音偏离、语义偏离、语法偏离)才是修辞。偏离有正、负之分,正偏离是修辞,负偏离则不是修辞。语法正偏离对于修辞有积极意义,但语法偏离要保持一定的“度”。语法与修辞的关系是互相依存、彼此制约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借助保罗·德曼理论的文本分析,进而对他的修辞批评理论做出评述.保罗·德曼通过对"语法的修辞化"与"修辞的语法化"两个过程的分析,指出正是修辞与语法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张力才显示出文本自身的力量,因而修辞不是对主体的压制,而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呈现.保罗·德曼的修辞批评理论具有某种片面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9.
浅论汉语修辞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理论是语言现象的总结,因之汉语史的研究应是两线并进:既有语言理论史又有语言现象史。在语言学的分支学科,随着相关学科理论史的问世,已产生了词汇史、文字史、语法史、音韵史,独独修辞学领域的历史研究尚是单线发展:自汉语的第一部修辞学史──香港中文大学郑子瑜先生所著《中国修辞学史稿》问世以来,先后有宗廷虎、李金苓、周振甫、袁晖等著有修辞学史问世①,但研究修辞现象历史演变的汉语修辞史尚是一片空白。故此,郑子瑜先生早在1990年就在《修辞学习》上向大陆学者呼吁:“希望有人研究汉语修辞史,以填补这一空白。…  相似文献   

10.
语法的"副+名"和修辞的"副+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副+名"结构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用法,一种是语法的"副+名",另一种是修辞的"副+名",两者在语形、语义和语用等方面都存在重要区别.语法的"副+名"中,名词(或名词短语)的性质没有变,而在修辞的"副+名"中,名词(或名词短语)的性质已经发生临时的转化;语法的"副+名"意义具有明确性、单一性,修辞的"副+名"意义具有某种不确定性和丰富性;语法的"副+名"和修辞的"副+名"对不同语境要素的依赖性和语用效果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1.
叶楚炎 《云梦学刊》2009,30(5):97-102
明代科举的乡试和会试都要考三场,由此产生了所谓“前场”与“后场”的对立;而在前场中。又由于考生选取经书的不同,有“分经取士”规定。而这些在科举考试中往往不被注意的细致规定,都被明代的通俗小说细纳进来,成为小说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为重要的是,小说吸纳这些科举因素的具体形式会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正面的、直接的反映固然存在,基于小说的特性与自身情节的需要,科举制度往往也会在变形之后才成为小说的情节要素。  相似文献   

12.
艾米莉.勃朗特以《呼啸山庄》驰名文坛。自这部小说问世以来,对它的评论和研究,可说是汗牛充栋。然而,这部奇书的作者留给世人的约200首诗歌却很少有人问津,研究更是鲜见。本文查考、梳理了现存的艾米莉.勃朗特诗歌编辑和研究材料,试图让女诗人艾米莉.勃朗特走进研究者的视野,也为进一步从源头上探究《呼啸山庄》提供一条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3.
北魏早期汉族士人的文学观念与散文传统形成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冰 《晋阳学刊》2006,(1):99-102
北魏早期汉族士人在参加拓跋氏政权之后,由于与鲜卑人在种族和文化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而导致难以避免的猜疑和误会,使得他们的处境极为艰难。汉族士人采取了一切手段来保护自己家族的势力和延续,有意放弃吟咏性情、抒写心志的文学创作,形成了“不勤著述”的家族文化传统。与此同时,拓跋鲜卑政权在选拔汉族官员时,以善天文谶纬者为优先,统治者热衷于学习兵法风角、天文秘纬,对士人的文学才能视而不见。北魏早期汉族士人由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文学创作上长于笔而疏于文,对北魏散文崇尚简洁注重实用传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朱子晚年定论》对阳明心学的发展和传播有着积极的影响。明代前期,朱学在国家意识形态和普通士子心目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王阳明建立其心学体系之后,首先面临的就是如何打破朱学的独尊地位,使自己的学说得以传播的问题。《朱子晚年定论》一书就是为此而作。虽然该书的论证和结论都有问题,但是却对王学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何跃 《学术探索》2004,(3):97-101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外学界一直对缅甸1947年"7·19"事件众说纷纭,争论不休。作者力图从大量解密档案中揭示谋杀案的真相。  相似文献   

16.
中国学术界的晚期希腊哲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希腊哲学研究领域,晚期希腊哲学是一个重要环节,但中外学术界都曾存在轻视晚期希腊哲学的倾向。20世纪70年代以降,这种情况得到改变。西方学术界近30年来加强对晚期希腊哲学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中国学术界近20年来也重视并着力研究晚期希腊哲学且取得了新的成果,但在哲学史分期、晚期希腊哲学的特征、史料整理、研究方法等方面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不足。有鉴于此,本刊编辑部组织了该组专题论文,以期引起学界更多关注,推进这一领域研究的深化。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章雪富、杭州商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石敏敏的《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希腊化哲学的范式转移》一文认为,希腊化哲学把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用治疗论证替代知识论证,以激情研究取代观念思辨,以意愿探讨代替理性反思,改变了古典希腊哲学的知识分布体系。希腊化哲学在研究对象、探讨内容和哲学观念上的独特取向,深刻影响了古代晚期和中世纪哲学。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教授王晓朝的《中国学术界的晚期希腊哲学研究》一文指出,在晚期希腊哲学的边界问题上,中国学者经过长期探索形成了有别于欧美学者的独立见解及解决方案;认为在对晚期希腊哲学特征的把握上,中国学者的判断优于欧美学者的判断,在晚期希腊哲...  相似文献   

17.
在古希腊哲学研究领域,晚期希腊哲学是一个重要环节,但中外学术界都曾存在轻视晚期希腊哲学的倾向。20世纪70年代以降,这种情况得到改变。西方学术界近30年来加强对晚期希腊哲学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中国学术界近20年来也重视并着力研究晚期希腊哲学且取得了新的成果,但在哲学史分期、晚期希腊哲学的特征、史料整理、研究方法等方面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不足。有鉴于此,本刊编辑部组织了该组专题论文,以期引起学界更多关注,推进这一领域研究的深化。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章雪富、杭州商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石敏敏的《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希腊化哲学的范式转移》一文认为,希腊化哲学把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用治疗论证替代知识论证,以激情研究取代观念思辨,以意愿探讨代替理性反思,改变了古典希腊哲学的知识分布体系。希腊化哲学在研究对象、探讨内容和哲学观念上的独特取向,深刻影响了古代晚期和中世纪哲学。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教授王晓朝的《中国学术界的晚期希腊哲学研究》一文指出,在晚期希腊哲学的边界问题上,中国学者经过长期探索形成了有别于欧美学者的独立见解及解决方案;认为在对晚期希腊哲学特征的把握上,中国学者的判断优于欧美学者的判断,在晚期希腊哲...  相似文献   

18.
在过去的30年中,随着大规模西方人文社科著作的译介与研究,大量的人文社科术语进入了我国相关的学术研究领域,深刻地影响了我国学人的话语模式和心智结构。西方人文社科术语的引入,在丰富我国人文社科研究术语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术语建设的一些问题。这其中,术语的翻译策略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相关领域术语建设的学术生态。本文主要结合人文社科术语研究的特殊性来探讨术语翻译策略选择过程中的国际化与民族化问题,旨在对今后我国人文社科术语的规范化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考察有关史料和天文学发展史,对明清之际耶稣会士在中国传播西方天文学的历史作用重新进行评价,认为:(一)第谷体系当时比哥白尼体系更精确,也比当时中国的传统天文学优越,故汤若望等人选择这一体系有科学上的理由;(二)耶稣会士没有阻挠中国人接受哥白尼学说,相反还对哥白尼学说作了介绍和好评;(三)第谷体系在客观上也不会阻挠中国人接受哥白尼学说;(四)天文学的基本方法,从喜帕恰斯直至今日,一脉相承,而耶稣会士通过修撰《崇祯历书》将这种方法介绍给了中国,这是他们最大的历史功绩,这一点以前一直被忽视了。  相似文献   

20.
戴名世因 《南山集》 案彰显悲情的一生. 其实, 探究戴名世的字号、 文章及交游发现: 此案发生的必然性在于, 戴氏作为士人的一个代表存在着对朝廷的认同问题, 而这在清统治者看来是不可容忍的. 康熙帝处理此案采取了高压与怀柔并用的手段, 这并不违背 "稽古右文" 以集大成的文化政策. 历经此案劫后, 清代士人群体特别是桐城籍士人, 及时调整了与当朝的关系, 消解夷夏之别的文化隔阂, 彰显古文经世致用的现实功能, 不仅使大部分士人割断了与前朝的联系, 而且也促使桐城派的产生, 进而"北方之强" 与 "南方之强" 在有清一代中奏出具有总结和整理特色的文化强音. 戴名世作为使桐城籍士人以古文与当朝建立的关系转折性的人物, 显然, 研究桐城派不可绕过戴名世, 更不能忽视清前期的文化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