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人口理论界,对人口质量问题研究甚少。人口质量这个概念本身还不明确。就笔者所见的三篇文章,关于人口质量的概念,有两种观点。《人口研究》八○年第一期温应乾等“试论提高我国人口质量问题”和《新湘评论》八○年第十一期刘铮“关于我国人口质量问题”认为:人口质量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身体素质,一方面是文化科学水平和劳动技能。《经济科学》八○年第四期张纯元“提高人口质量,加速四化建设”认为:人口质量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这三方面是:身体素  相似文献   

2.
<正> 人口质量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所谓广义的人口质量,它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水平、生产技能、思想道德品质三个方面的内容;而狭义的人口质量仅涉及人口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科学水平及生产技能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在人类发展的全部历史阶段中,都是可以比较的客观存在。本文考察的是狭义的人口质量。长安人才济济,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3.
<正> (一)世界各国无不重视人口的质量。人口质量的高低,不仅制约着社会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民族的兴衰。所谓人口质量,通常是指在一定社会生产力水平下,人们的身体素质(包括先天、后天等因素)、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公共道德水平。就是说,构成人口质量的基本因素有三:德、智、体。人口质量与人口数量是统一体。没有一定的最低限度的人口数量和密度,就不会有现实的社会生产力,因而也就没有人类社会和社会人口的存在。但是,入口质量的优  相似文献   

4.
马寅初在提出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还指出了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性。这一思想观点,不仅在当时,就是在现在和将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口质量或称人口素质,是相对人口数量而言。广义的人口质量是一个反映人口各种构成的综合概念,包括人口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水平以及身体素质,反映了人的社会属性;狭义的人口质量反映人口身体素质、文化科学水平和劳动技能两个方面,它反映了人的自然属性。马寅初在广义和狭义的结合上使用这一概念,他对提高中国人口质量,有一系列的论述,具有较丰富的内容,初步归纳为这样几点:  相似文献   

5.
《文汇报》1982年12月20日刊登边燕杰论述人口质量的文章。作者认为,人口质量是一个表明人口各方面素质综合发展水平的概念,这些素质是人们在其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人类从事各种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需要具备三种基本能力:体力、智力、社会聚合力。人类的这三种基本能力,要求人口质量具备三个基本方面的素质发展水平,这就是身体体质素质,科学文化和劳动技能素质,以及  相似文献   

6.
<正> 提高现有劳动人口质量对于发展国民经济和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人口质量构成,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从战略的角度出发,努力提高现有劳动人口的质量水平,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一、提高劳动人口质量是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劳动人口就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从事就业劳动人口数量的总和。马克思说:“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  相似文献   

7.
<正> 孟子名轲,字子舆(约公元前372~289年),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对他的学说和主张,人们从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人口学界对他的人口思想也进行了认真的发掘整理。但是,对孟子有关提高人口质量的思想,还不多见专文讨论,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些粗浅的探讨。人口质量,也称为人口素质,如同人口数量一样,是人口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人口质量反映的是人口总体质的规定性,它可区分为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两个方面:前者如身体素质、平均寿命等;后者如文化道德水平、智力水平、劳动技能、创造能力等等。  相似文献   

8.
人口质量是一个以寿命、身体素质、健康状况、道德、智力、知识、技术等为标志的综合性概念。作为社会经济范畴的人,是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的对立统一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口质量包括生活质量和劳动质量两个方面的内容。而且,这两个方面也是人口质量最普遍最本质的东西。作为人口质量消费表现形态的生活质量,是指全体人口的物质生活资料消费水平和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水平;作为人口质量物化表现形态的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人口环境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欣 《西北人口》2004,(2):16-18
可待续发展是关系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它涉及许多方面,但人作为社会发展最可宝贵的动力资源,无疑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要素。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等即人口环境直接影响可持续发展其他要素及整体的实现。结合当前中国人口现状,作者认为,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创建良好的人口环境,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相似文献   

10.
<正> 十年来,我国人口学界关于“人口质量”问题的研究,大多是围绕以下问题而展开的。一、关于建立一门“质量人口学”几乎所有学者在探讨、研究关于人口数量以及非系统性的研究人口质量的有关问题时,越来越感到应当立即着手建立一门研究人口质量问题的独立学科。1984年,吴忠观同志在《人口与经济》第5期《试论人口质量》一文中指出:“独立出‘质量人口学’,一方面是人口学内部各部分分工趋于精细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也  相似文献   

11.
<正> 人口是由一定数量和质量组成的一个具体的、历史的社会群体。本文拟从分析人口质量的构成因素和影响人口质量的因素入手,就确定考核人口质量的指标提出一些看法。一、确定考核人口质量指标的依据人口质量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概念。为了深入研究和全面考察人口质量,有必要建立相应的考察指标。下面就建立指标提出三条依据。第一、人口质量构成因素的多样性规定了考核指标的综合性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扩展MRW模型构建包括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力资本结构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人口数量红利与人口质量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和两者之间的替代关系,并利用中国19892014年各省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人口质量红利会因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人力资本投资率和投资结构产生影响,从而形成对人口数量红利的替代作用。人口数量红利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2.86%,其中贡献最大的年份是19902014年各省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人口质量红利会因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人力资本投资率和投资结构产生影响,从而形成对人口数量红利的替代作用。人口数量红利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2.86%,其中贡献最大的年份是19902001年,平均贡献率在20%左右,2010年之后其贡献率开始明显下降。人口质量红利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8.39%,其贡献率总体呈现波动中不断上升的趋势。人口质量红利的贡献率在2010年前后开始明显上升并超越人口数量红利的贡献率,也即从那时起人口质量红利开始逐步替代人口数量红利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源。研究结论表明在进行经济政策设计时必须充分认识和把握中国经济这种新的动力机制和要素特点,主动适应经济增长的新趋势,积极顺应增长要素变化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3.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的确立,与人口学界对我国人口问题的研究是分不开的。早在70年代末人口学研究恢复后不久,学术界在探讨如何控制我国人口增长的问题时,就注意到并着手研究人口质量问题。如今,十余年过去了,人口质量问题已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就人口质量研究而言,已有许多成果问世,其中,既有从不同角度探讨人口质量问题的专论文章,又有篇幅不一的专著,提出了许多卓越的见解,充分反映了人口质量研究的方兴未艾。朱国宏同志撰著的《人口质量的经济分析》,就是在这种研究态势下面世的一部力作。就我个人对人口质量问题研究的了解而言,朱国宏同志的这部论著在以下几个方面是颇有创意的:  相似文献   

14.
<正> 马克思指出:人口“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这个“总体”不仅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任何国家的人口问题,都毫不例外地包含这两个方面。就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大家对控制人口的数量,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但对提高人口质量,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提高人口质量,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子孙万代,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千秋大业,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客观要求。过去,我们被人称为“东亚病夫”,倍受欺凌。现在,我国的人口多,经济上仍然很落后。要从根本上改变被动局面,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则必须有大批的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体质健壮的劳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人口素质研究起步虽晚,但方兴未艾,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人口质量研究将成为我国人口科学研究的一个重点。目前,集中精力研究人口素质的专家学者逐步多起来,这是人口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人口数量多与经济发展水平低的矛盾,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但人口质量低与提高社会生产力的矛盾,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人们往往认为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数量问题。这反映在人口科学研究上,亦有类似现象。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面临着人口生育失控,大  相似文献   

16.
侯亚非主持撰写的《人口质量与经济增长方式》一书 ,是国家社科基金“九五”规划项目“提高人口质量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研究”的成果 ,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作者从人口学、教育经济学、社会学多学科视角 ,将经济增长方式、人力资本质量、人力资源分布结构、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以及教育、科技进步因素有机地联系起来 ,立足于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对人口质量的内在要求 ,探讨提高中国人力资源素质的决策思路。该研究梳理了影响经济增长的两大因素 :要素投入量 (资本、土地、劳动 )和综合要素生产率 (或曰“技术进步”) ,在当代 ,后者对于…  相似文献   

17.
中国出生人口质量的现状与干预途径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出生人口质量是决定人口素质的自然属性的基础。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形 势下,提高出生人口质量成为至关重要的人口问题。笔者详细分析了中国出生人口质量的 现状,探讨了中国人口的出生缺陷总发生率,并分析了出生缺陷的结局和在现有条件下, 干预影响出生人口质量负面因素的途径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正> 重点:人口质量的现状;——人口的数量形态对质量的影响(密集度、数量变化、变化速率)——自然选择与社会选择。(一) 人口质量是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当前人口质量的状况如何呢?对此,意见纷纭。有人认为,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反而使人的适应性越来越低。理由是:冷风、暖气及空调设备接连问世,使人们再不必凭着自身的温度调节机制去勉强应付严冬和酷暑;现代工业高度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使人们再不必凭肌肉的力量承担繁重的劳动;高速公路与空中走廊纵横洲际,使人无须小腿肌肉发达;电子计算机的泛滥,已使部分孩子的计算能  相似文献   

19.
所谓人口质量,主要是指人口的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程度和水平。人口质量的德的方面,主要是指人口的政治思想,道德修养风尚等情况;智的方面,主要是指智力发展,文化教育程度;体的方面,主要是指身体素质,卫生保健状况。人口质量的这些方面,在一个少数民族本身,在各少数民族之间,在少数民族同汉族之间,发展并不是整齐划一的。研究兰州市少数民族人口质量,就是要认识它的特点,发展历史和现状,从中找出差距,扬其所长,补其所短,从而全面提高人口质量,以适应四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一 人口转化论 人口转化论的历史可追朔到20世纪初期美国人口学者汤姆逊,(Thompson)于1929年根据世界一些国家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历史资料,把世界各国人口增长变化水平区分成高、中、低三种类型。1945年诺特斯坦(Notestein)又对此加以发挥,将这三种类型归纳为人口发展三个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人口高增长潜伏期;高出生率、低死亡率的人口转化增长期;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人口下降稳定期。由此产生了人口转化论。图1是人口转化论的标准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