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是人,社会的和谐归根结底是人的和谐。而社会人的和谐必须以每个人个性的和谐为基础。个性和谐的人只有通过教育去培养、创造。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和谐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从而造就其和谐个性为目的的教育,是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是以人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尊严需要教育的启蒙,进行任何形式的尊严教育工作的前提是必须对何谓尊严教育从理论上作出清晰的界定。尊严教育以引导个体自觉、理性捍卫人的尊严为基本目标,即通过各种方式有意识地引导个体平等尊重人的人格和合法权利,以保障人的尊严;通过各种方式有意识地引导个体不断进行道德完善和自我创造,以提升人的尊严。尊严教育以培养人的尊严意识为中心任务,即培养人在观念和行动中理性的尊严意识。尊严教育以构筑一切教育的灵魂为价值定位,即渗透到所有教育活动之中,并将“捍卫人的尊严”落实为一切教育活动的最高原则和限制性原则,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尊严教育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3.
当代西方人文主义教育思潮的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西方 ,人文主义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当代西方人文主义教育思潮主张教育以人为中心 ,促进人的发展 ,培养自我实现的人 ,其主要教育思想是 :教育要尊重人 ,培养“完善的人性”,促进“人的潜能充分发展”;教育者要研究、满足受教育者的需要 ;教育要培养创造型人才 ;以人为中心的教学观。这些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教育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好以生命教育为基础的人自身和谐,以爱与责任教育为重点的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的人与自然和谐的三条主线,全面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是依据人的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在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基础上,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精神为出发点,以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和创新能力,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人格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包括非常丰富的内涵,它以德育为前置条件,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中心,文化科技教育、体育、美育、劳技教育、心理教育和其它教育为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6.
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主题,因此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视角,观照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现实情况,就要以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为指针,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走向,就要以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为目标,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教育研究的本质是探究“教育与人”和“教育与社会”的内在关系,并以此指导和改进教育实践。教育、人、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决定了教育研究的内容包括“教育自我”“教育与人”和“教育与社会”的三个向度。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和综合性使教育研究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人”为纽带探究解决“教育与人”和“教育与社会”的关联问题,才能最终实现教育研究从“无为”到“有为”的功能转变。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并强调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教育的目标。以毛泽东和邓小平思想教育中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论述为例,简述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并强调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教育的目标.以毛泽东和邓小平思想教育中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论述为例,简述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10.
人的科学化:科学教育的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的科学化是什么、产生人的科学化的原因、人的科学化的内容、人的科学化的作用等几方面论述了科学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中的科学教育应该以人的科学化为目标。指出现在的科学教育状况和青年科学素养上的差距以及公众科学素养存在的问题的一个关键是科学教育的目标设定问题——未能以人的科学化为科学教育的目标。因此 ,为缩小以至消除科学教育和科学素养方面的差距就应在科学教育中落实人的科学化目标 ,十分重要的是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 ,拒斥伪科学 ,反对反科学  相似文献   

11.
孔子<论语>中道德思想的核心是"仁者爱人",<论语>全书四百多段文字基本上都围绕仁爱思想展开.为了实现"仁者爱人"的目标,<论语>中提出了道德建设的理想人格是君子,规定了成为君子的道德标准和要求.<论语>中主张成为君子必须认真学习,在学习中要敢于坚持真理,改正错误,加强道德修养.<论语>中把道德建设和为政治国结合起来,提出了"为政以德"的思想,主张把正直有德的人提拔到重要岗位上来.在位者要率先垂范.孔子<论语>中的道德思想包含着合理的内容,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道德教化和稳定社会的作用,有些道德内容规范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时至今日,仍有一定的道德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觏是北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他从当时的社会现实出发,看到了人才问题的重要性,对当时社会在人才取用、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弊端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在吸收中国古代传统人才思想的基础上,他论述了“守国在政,行政在人”的人才观和以重德、效实为特征的人才标准,并提出了兴学设教以培养人才的主张,多途并行以选拔人才的建议,以及量才制宜以任用人才,严格考核、实行赏罚以管理人才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学科建设是大学办学的纲,抓好学科建设,一是要明确办学方向,二是要办出特色和水平,这是学校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并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了环境与安全工程系的建设与发展1.基础、需求、发展是考虑学科建设的出发点;2.学科梯队是学科建设的核心;3.人才质量是学科建设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4.
曹操有“好杀”的一面 ,更有得人心的一面 ,他大度豪放 ,明大理 ,识大局 ,用人“唯才是举”,实行屯田 ,严于执法 ,打击豪强 ,体恤民情 ,实现了北方的统一。因此 ,对曹操应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国高技能型人才紧缺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这无疑向高职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高职教育必须走出一条特色办学新路,建立特色办学理念,以特色求生存、求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真正为社会培养出大批合格的高技能型人才。作者就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几年来软件技术专业的建设和实施情况,叙述其实践探索的最佳的、最切实际的人才培养新路:明确人才培养定位,适时调整课程体系结构;打造双师型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一支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推行“双证书”制度,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陈云历来重视我国的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综观陈云对我国古籍整理工作的贡献,表现在:第一,提出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关系到子孙后代,是"国家长远的事情",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第二,建议重新设立直属国务院的"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并亲自物色人选,过问拨付经费问题;第三,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促成中央指示的发表,保证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轨道;第四,对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提出了一些内行的具体的指导性意见,要求重视人才培养,解决了古籍整理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教育思想的形成有三个阶段。辛亥革命以前,主要表现的是教育改良思想,积极推行学校教育,提出只有通过“兴学养才”,将西方先进文明吸纳、融变为中华民族的新文明,才能改变中国的历史命运;辛亥革命期间,倡导教育为革命服务的宗旨,认为“教育是宣传”,要通过教育宣传革命、培养革命人才,主张以革命的手段,在彻底破除封建专制制度的前提下,发展国民教育;建立民国以后,提出了一系列对教育的建设构想,重用蔡元培制定民国新学制,进行现代化教育改革。从孙中山教育思想体系来说,这一时期还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他的全民教育、人才教育、军事教育和科学教育等诸多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8.
通过阐述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人才政策、现状与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主张从创新办学理念和质量观、创新专业设置、创新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创业能力培养、强化创造性人格培养等方面加强人才培养,以达到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人才中介机构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各类人才中介机构不断涌现,但发育不全,存在半政府半市场状态、表现出不成熟和不规范。同时也显露出多元化、网络化,布局渐趋合理化与专业化的发展趋势。人才中介机构有利于企业成长、人才合理流动以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的积极作用应予以充分肯定。应该以市场化、人本化、交流的程序化去进一步完善人才中介机构。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源是养老机构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通过对南京市相关养老机构的深入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养老机构的人力资源建设中存在着人员数量不足、人力资源配置不全、护理人员专业素质较低、人力资源不稳定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有政府投入不够、人们对养老服务业存在一定偏见、养老服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差、专业的人力培训的匮乏.政府切实起到牵头作用,建立坚实的为老服务的群众基础,培养和输送专业的为老服务队伍,建立工作人员的权利保障机制与构建全方位的人力资源体系,是促进养老机构中的人力资源建设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