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美 《民族学刊》2015,6(1):54-61,110-112
从文献学的角度讲,象雄十八王中最有名的当属赤威拉杰(),赤威拉杰曾是本教鼻祖幸饶弥沃的施主。象雄末代王李弥夏灭于赤松德赞时期。换句话说,象雄王朝的历史传说史可以上溯到本教鼻祖幸饶弥沃时代,象雄王朝的历史下限至少可以明确断代至赤松德赞时期。综上,象雄历史最终融化于吐蕃末代赞普残余势力的避难历史之中。  相似文献   

2.
西藏的佛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传入西藏,是在七世纪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代。其后,经赤松德赞、赤祖德赞两代赞普的大力支持,创造传布条件,制订发展措施,但由于阻力很大,两百年间并未站稳脚跟。九世纪中叶,西藏的原始宗教本教反佛,本教徒杀赤祖德赞拥立朗达玛,进行“灭佛”运动,以后朗达玛又见杀于佛教徒,吐蕃王朝随之崩溃,佛教也受这一挫折衰落了大约一百年。  相似文献   

3.
为了澄清问题,有必要对“抑佛扬本”论者提出的一些所谓“根据”予以分析。第一,所谓血祭和牲祭问题、论者认为吐蕃王国赞普与臣下会盟时就举行牲祭,包括人祭,这是本教的仪式,史诗采用了这种仪式,乃是“本教”祭仪的遗迹。对此,可以分作两个方面来研究。一、所谓牲祭,即血肉祭,藏语作dmar mchod。众所周知,这是原始自然崇拜的遗俗。吐蕃王朝中期,以象雄为中心的本教文化和以拉萨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4.
佛教是我国三大宗教之一,自东汉传入中国后,与我国古代文化相结合,逐步演变和发展,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两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佛教不断地域化、民族化,从而形成众多的流派和体系。 公元7世纪,佛教从南北两路进入吐蕃之地。在吐蕃王朝存在的二百多年以及此后的一百多年中,佛教与西藏当地的原始宗教本教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佛教吸收了本教的某些形式,于公元10世纪后半期,形成了具有浓厚西藏地方民族  相似文献   

5.
吐蕃时期是藏民族形成的历史时期,也是藏族文化逐渐定型的重要历史阶段。众所周知,佛教文化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佛教文化的传入、传播和发展中,翻译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打算对翻译在佛教文化的传播中的历史作用,和它在藏族文化形成中应有的历史地位进行一些探讨,以期抛砖引玉,推进对这方面的研究。吐蕃时期的翻经翻译中心主要有两处,即吐蕃本部地区和敦煌,本文主要国绕吐蕃本部展开。译经起源学术界一般认为,佛教是在松赞干布时期正式大规模传入吐蕃社会的,但也并不排除藏文文献中记载的佛教在拉托托日聂赞时代就已渗入吐蕃的可能性。佛教之所以在这个  相似文献   

6.
吐蕃占领敦煌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写经活动,时间长、人数多、规模大、拥有完善成熟的写经制度成为这个时期的写经特点.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写经生选拔、经费来源及执事人员设置等方面,探讨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写经制度.  相似文献   

7.
《世间本教源流》是藏族历史上的著名学者琼布·洛珠坚赞所著的本教史著作,是现存为数不多的本教流派著作之一。这部书不仅详细记述了本教的历史渊源和教法传乘,而且描述了本教对藏族早期历史的影响,佛教传入吐蕃初期与本教的强烈对抗,本教徒与吐蕃王室的关系甚至与之相关的座次排列和装束等。同其它本教史籍一样,本书中的许多叙述与佛教史家的说法有很大区别,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对藏族史、藏族宗教史以及藏族古代文化史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这一著作的成书年代约15世纪。关于它的作者,我们知道的不多。此书一直以手抄本传世。本世纪初,意大利著名藏学家杜齐在西藏见到这本书的一个手抄本,并在其所著《西藏的宗教》中,第一次提到它,但因未能出版而未能被学术界充分利用。不久前,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才让太副研究员在四川阿坝发现了这本书的一个完整的手抄本。本刊编辑部特约多杰南杰先生翻译出来,酌情加注,分两次全文发表,以飨读者。 近年来,各地相继发现了一些以手抄本形式流传的藏文史料。这些手抄本中,许多是珍本或孤本,弥足珍贵。这里发表的《世间本教源流》即其中之一。热诚欢迎广大读者提供有关线索,积极推荐,以便使这些重要史料为学术研究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藏族面具艺术浅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藏民族的面具艺术,是藏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朴实、粗犷、稚拙、活泼的造型风格而著称,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殊的研究价值。本文试图对藏族面具艺术略谈一二,虽是拙见稚言,但从中也能领略藏族面具艺术的一些风彩。 一、面具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1、面具的起源 据史载,在吐蕃奴隶制社会时期,即公元6世纪以后,本教“摇鼓作声”的图腾拟兽面具舞蹈在民间进行表演,由此产生了白山羊皮面具。松赞干布当政的公元7世纪上半叶,吐蕃创制了自己的文字并制订了成文法。在举行盛大的庆典仪式时,则表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吐蕃时期汉藏体育与医学文化交流的背景和状况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吐蕃时期是藏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从松赞干布赞普开始实行了与唐王朝联姻等一系列密切汉藏关系的开明政策,不仅促进了吐蕃的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而且也促进了吐蕃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最近读到了王尧教授的新著《吐蕃文化》,受益匪浅.该书是作者在长期从事吐蕃文献的语文学研究的基础上,从文化学宏观视角来分析研究吐蕃文化各个方面的一部力作,值得向读者作一推荐。该书共分六章,分别论述了“政治制度”、“伦理纲常”、“本教和原始信仰”、“佛教的传播”、“语言、文字与科学”、“生活习俗”等六个问题。内容充实,结构严谨。研读该书后,笔者体会到该书具有鲜明的历史语文学派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关于佛教何时传入吐蕃及其在各个时期的发展变化,以往的藏文史书中不乏记载,似乎毋庸再赘。但它们大多是就宗教谈宗教,而对因社会意识形态而产生并发展的社会环境或日历史背景却常常忽略不计。笔者多年从事吐蕃历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以为吐蕃时期的社会历史与佛教文化密不可分,故而对吐蕃时期的佛教发展情况作了一番详细的考察,认为有许多问题可以展开讨论。本文拟将吐蕃时期的佛教分为初传、早期、中期、盛期四个阶段分而述之,并对其中有关问题略加考论。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敦煌法律文书中,有许多是有关吐蕃时期损害赔偿方面的内容,如P.T1071、P.T1073、P.T1075等等。这些文书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吐蕃时期损害赔偿制度的一个侧面,分析研究这些文书,不仅有助于了解吐蕃王朝的损害赔偿制度,而且对于全方位了解吐蕃社会也是十分有利的。  相似文献   

13.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后,从印度和大唐引入了佛教.吐蕃时期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促使吐蕃与周边民族加强了文化交流,同时也开始了佛教经典的翻译.随着唐蕃甥舅关系的进一步稳固发展,吐蕃不仅大力吸收唐朝先进的文明,佛教的引进与佛经翻译也成为唐蕃关系史上重要的一环.本文就吐蕃时期的汉藏佛教界交流和佛经翻译进行了概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根据藏族史籍载述,吐蕃第八代赞普即止贡赞普时期有个重要人物,即罗昂古史家都认为:他弑杀止贡赞普,篡权称王,一度操纵国政,最后被止贡赞普之长子夏赤和茹莱杰等杀死。但是,此人是何许人也,诸古籍的记录却不一致。比如《贤者喜宴》、《西藏本教源流》、《娘氏宗教源流》、《汉藏史集》说罗昂是《红  相似文献   

15.
略论宋代西北吐蕃与周边政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宋时期,西北吐蕃与周边民族政权之间有频繁的交往与联系。凉州吐蕃抵御党项的武力征服,河湟吐蕃在唃厮啰时期和吐蕃政权分裂后的不同时期,与西夏的关系有所变化。河湟吐蕃与辽、金朝也有政治、经济联系。西北吐蕃与周边政权西夏、辽、金的关系是吐蕃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充分反映出这一时期西北民族关系的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16.
晚唐五代敦煌地区的吐蕃居民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人对晚唐五代归义军时期敦煌的吐蕃居民及其生活状况和归义军如何对他们进行管理进行研究.本文通过敦煌文书的分析研究,认为敦煌地区的吐蕃居民主要来源于吐蕃统治时期的官员、驻军及其家属等,归义军时期敦煌吐蕃人改用汉姓并使用吐蕃名,主要由退浑部落进行管理,部分生活在敦煌诸乡的吐蕃居民成为归义军管理下的编户.  相似文献   

17.
吐蕃第二十八代赞普拉托脱日年赞执政时期,“天降佛法”说启开了吐蕃佛教之先河。然而,据新近发现的一些资料记载,早在吐蕃第一代赞普聂赤赞普时期,吐蕃周边的佛教徒已在吐蕃境内活动,以不同的方式引荐佛教于吐蕃王室。龟兹石窟藏文壁文题记,揭开了吐蕃与吐火罗及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历史叙事,亦为吐蕃启开了丝路文明之道。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树木年轮的定年结果为依据,将近年来都兰热水、德令哈等地所发现和发掘的一批墓葬分为吐谷浑时期和吐蕃时期.根据墓葬形制的渊源关系并结合文献资料对墓葬的族属进行了分析,认为封土堆中有无梯形石砌边框是区分海西地区吐蕃时期外来吐蕃人与被征服的吐谷浑人墓葬的重要标志.由此推断都兰热水墓主人的主体应属于外来吐蕃人,而德令哈一带吐蕃时期的墓主人主体属于被征服后的吐谷浑人.  相似文献   

19.
吐蕃时期赞普的婚姻与继承——吐蕃史读书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关于吐蕃时期的文献资料相对较少,因此造成在吐蕃史研究中对于一些问题不能深入进行具体的研究。比如宗法制是否存在,或者宗法制表现形态如何等。笔者以为,吐蕃时期是存在宗法制的。宗法制是古代社会一种重要的制度,其实质是统治阶级中的家族内部为解决财产和权力分配的一种制度,它最核心的内容在祖先祭祀制和王位继承制方面(两者是密切关联的)。尽管反映这方面的文字与实物确实很少,但我们仍然能从文献记载窥略到吐蕃宗法制的历史内容,最典型的就是赞普的王位继承了。继承制源于原始氏族社会,它的演变与人类婚姻形态的演变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20.
《旁塘宫目录》的主体完成于赤祖德赞时代,后世又有所增补或修订。现存的《旁塘宫目录》不是吐蕃之原本,但仍保持了吐蕃本的主要特色。《旁塘宫目录》最初的装帧形式是卷轴本,其中的画像题记,对研究吐蕃佛教史有参考价值。该目录对佛典的分类,与《兰噶宫目录》基本相同,反映了吐蕃时期佛教文献分类之特点。《旁塘宫目录》所收吐蕃本土的著述,对研究吐蕃佛教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