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人都说新疆好陈维平新疆,台称西域,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早以丝绸之路闻名于世。这里曾经是中原文化,希腊罗马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交流荟萃之地。在新疆境内长达2000多公里的丝绸之路上,留下了等处驰8中外的芮颁遗址和佛教遗迹。楼主6城、高...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出版传播方式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出版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形成了独特的出版文化 ,其出版传播方式的演进 ,实际上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生态进程。它保存、创新、发展并延续了中国 50 0 0多年的文化 ,使中华文明惟一成为世界诸文明古国中不曾中断的文明。秦汉印玺、纸、印刷术均是人类文明史上伟大的创造与发明。纸与印刷术传入世界后 ,对人类文明的促进作用之大不可估量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以其独特的技术和风格在世界建筑文化之林独树一帜。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内涵反映在技术和风格方面的特色有四个:一是礼制体现着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主题;二是风水术对中国古代建筑影响很大;三是东方大地的农业文化与“浓于伦理”的哲学思想决定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材料模式和结构“语汇”,而以土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也就基本上决定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技术、结构、空间组合和艺术形象;四是以“诗情画意”为主导思想的自然风景式的中国古典园林。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中心意识之批判赵红梅徐长林一中国传统文化中心意识,一言以蔽之,就是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这种中心意识不仅是地理上的而且更是文化上的,并且二者互相支持、互相阐发、互相说明。从地理上说,古代华夏族断言:中国处于天下之中,占据了世界的主体,与...  相似文献   

5.
湖湘文化是各种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的结果.从湖湘文化演变的过程看,它历经了历史上的三次大融合:南宋时期,理学思潮兴盛,湖湘学派崛起,形成了古代湖湘文化;近代时期,西学东渐,经世之学的链接,古代湖湘文化转变成近代湖湘文化;新文化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湖湘文化的巨大社会效能充分发挥.从这三次文化大融合足以发现湖湘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融汇百家,兼收并蓄.  相似文献   

6.
意境之美——谈中国古代绘画的审美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古代绘画在中国文化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创造了若干个后人无法企及的艺术高峰。由于与西方绘画有着文化精神上的本质区别,中国古代绘画在世界艺术文明中也独树一帜,成为世界民族艺术之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笔者认为这一切都与中国古代画家们遵循创造意境美的哲学观是分不开的,意境之美是中国人的宇宙观和文化精神在绘画上的集中体现,象外之象成了中国古代绘画的表达重点。本文通过大量的美学理论阐述这一观点,旨在从深层次剖析古代绘画的创作原则,为当今中国绘画的发展与创新起到铺路垫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蜀身毒道、麝香之路与丝绸之路,都是古代中国西部民族与世界民族交流的古道。在这些古道的一端是具有适合香料产生的湿热、高寒自然环境的中国西部地区,历史上,这些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多元,且瘟疫、瘴气等自然灾害多发,并关系国家疆域的安危;在这些古道的另一端,是同样适合香料、香药生产的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等异域国度的世界各国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香文化在丝绸之路等古道上,与世界各个民族传统文化交融并生、和合共存。一直以来,香料、香药是丝绸之路等东西方交流古道上朝贡、商贸等活动中的重要物品,香被广泛的应用于古代中国的世俗生活和神圣世界,在民族传统文化交往、医疗卫生及文化精神生活等方面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香文化成为实现边疆社会稳定发展、维系丝绸之路等东西方民族交往古道兴衰的重要文化纽带。借助香及香文化,古代中国各民族与异域世界民族的传统文化不断交流、借鉴、融合创新、和合共存。古代中国与西方世界民族交流古道上丰富多元的香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有效构成。汉唐以来,香文化深刻的影响着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多元构建。挖掘、整理香文化是共享丝绸之路精神、把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之宗教文化核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需要。  相似文献   

8.
广府文化是中国海洋文化的典型代表。用多种方法对广府文化进行文化学的综合考察.将广府文化置入“岭海”生态系统及其所决定的广府人的海洋实践中,考察广府民系的生成、广府方言的形成、广府地域范围的界定,挖掘其海洋文化内涵;将广府文化置于世界和中国的宏观视野,阐发它因最早开拓海上丝绸之路而享有“重于世界”和“重干中国”双重地位,突出中国对世界的大门一直没有彻底关闭.其倚重南海和广府的历史真实;在“古代——近代——现代”的历史维度中论证海洋文化是贯穿广府文化的主线;在世界海洋时代的宏观分析中突出广府文化的历史贡献和现实地位。  相似文献   

9.
与大陆学界对宋代历史评价长期流行的"积贫积弱"说相反,日本、法国、英国、美国等众多研究汉学的外国学者却对宋代历史给予极高评价.在国外学者眼里,宋代政治之成熟,尤其是经济之昌盛,思想文化之繁荣,科技之发达,无论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是世界历史上都是空前的;宋代不仅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文明昌盛的黄金阶段,而且也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和辉煌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0.
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曾指出:“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最为发达。”西方哲学家黑格尔也曾惊叹道:“中国历史作家层出不穷、继续不断,实为任何民族所不及。”从文化历史溯源,中国史学不仅是古代学术文化领域中的“显学”,而且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之最深渊薮。如果说在古代社会,西方世界精神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哲学和宗教文化,那么中国精神文化的最大载体则是史学文化。因此这是东西方精神文化的巨大差异现象之一。  相似文献   

11.
“文气”是中国古代散文理论中一个居于核心地位的问题。从总体上看,文气说论古代散文风格,突出推崇阳刚之美。文气说本兼论诗文,但意境、神韵等新审美范畴产生后,诗论偏重于阴柔之美;而散文无论是理论概括描述还是具体批评阐释,对阳刚之美的崇尚都处于压倒优势。出现这种情况有多方面原因:古代散文注重传经明道,要求以浩然之气去打动人;古代散文理论的风格美与审美理想一致;古代散文理论受禅的影响小,文气说中很少有禅学成份;与贵阳贱阴的传统文化思想有关。  相似文献   

12.
“文气”是中国古代散文理论中一个居于核心地位的问题。从总体上看,文气说论古代散文风格,突出推崇阳刚之美。文气说本兼论诗文,但意境、神韵等新审美范畴产生后,诗论偏重干阴柔之美;而散文无论是理论概括描述还是具体批评阐释,对阳刚之美的崇尚都处于压倒优势。出现这种情况有多方面原因:古代散文注重传经明道,要求以浩然之气去打动人;古代散文理论的风格美与审美理想一致;古代散文理论受禅的影响小,文气说中很少有禅学成份;与贵阳贱阴的传统文化思想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西方的文艺理论,皆自成体系,各有千秋,这一点,特别突出地体现在中西两大文艺体系的核心问题——意境说与典型论上。 在西方文艺理论中,典型论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但统治了西方文坛达数千年之久,而且在世界文坛上,在中国现当代文坛上皆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典型论的重大理论价值,自不待言。中国古代文论中,意境说同样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古代文坛上,它以其独具的理论特色,放射着璀灿夺目的光彩。然而,这颗理论明珠的珍贵价值,至今还没有让世界文艺界充分认识,这不啻是中国文论界的一大憾事,亦是世界文坛一大憾事。我们这样说,决非过甚其词,在世界美学宝库中,东西弋论,缺一不可。正如美国哈佛大学比较文  相似文献   

14.
"知"与"行"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中的一对重要范畴.知,指知识、知觉、思想、认识;行,指行为、行动、践履、实践.明代哲学家王守仁(王阳明)提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1](传习录上)"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1](<传习录中>),中国古代"知行合一"的思想在王阳明这里得到了最为充分的阐述.但"知"、"行"并重的思想实际上是源远流长的.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2](论语*里仁)他要求学生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著名哲学家的哲学史著作中和诸多高校的中国哲学史教材中,孙子书中无名;在少数中国哲学史著作中,虽然写入了孙子的名字,但没有确认孙子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大哲人地位。其原因主要是:认为孙子只是个大军事家,其哲学理论是不系统的。其实孙子应与先秦的伟大哲学家孔子、老子等居有同等的大哲人地位,主要依据有:一是在《孙子兵法》中蕴含有一个哲学理论体系;二是在这个哲学思想体系中,充分体现了以"势"为核的哲理特点;三是以孙子的哲学体系、哲理特点为根据可以编辑哲学版本《孙子兵法》,从而开创孙子势哲学学科;四是孙子势哲学在世界的影响力不亚于其同时代的大哲人。  相似文献   

16.
北宋末年宋徽宗统治时期的文化,是宋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里仅以“宣和文化”为题,对此作一概略的评述。一般认为,宋代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史学大师陈寅恪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很多,诸如宋代经  相似文献   

17.
道教是深深植根于中国古代社会、发源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大型宗教,系承传华夏古代的礼乐文明,吸收百家之长而成,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中国道教作为一种历久不衰的精神文化,不仅对广大信教群众的思想和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构成的基石之一。面对多变的国际形势,为了给中国经济发展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国政府对外呼吁共建"和谐世界";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在当今的世界倡导道教博大宽容的平等精神,不仅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且也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从道教和谐社会观的理论基础、道教和谐社会观的实践基础、道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与贡献三个方面看,道教可以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何兹全先生是中国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大家,给人以深刻印象的是其"魏晋封建说(汉魏封建说)",这一学说对于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史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其史学研究领域广泛,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中国古代中世纪社会经济史研究、汉唐佛教寺院经济研究和汉唐兵制研究。此外,还有中国文化史。何先生用力最多最深、研究成果甚大的是中国中世纪社会经济史;寺院经济研究和兵制史研究,是其首创,也是其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史的两翼:寺院经济属于社会经济史的范畴,研究兵制也是从社会史的角度出发;在长期潜心于古代社会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其对中国文化的根源、走向、主流、未来等问题的思考也是着实深刻。  相似文献   

19.
戢斗勇在《求实》2 0 0 1年第 1期撰文认为 ,在 2 1世纪 ,中华民族的复兴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认识 :中华民族的复兴 ,指的是曾经在古代有过光辉灿烂的历史的中华民族 ,彻底改变近代落后挨打的屈辱地位 ,中国成为世界发达国家之一 ,中华民族重新站在世界各民族发展的前列 ,真正以巨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复兴的标志 ,主要有四点 :第一 ,中国实现完全统一 ;第二 ,中国的经济、科技、军事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成为发达国家之一 ;第三 ,中华民族文化成为人类未来主流文化之一 ,中文成为世界其他国家同等的话语权、决定权。中华…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与犹太文化的比较研究,是块尚待开垦的处女地。犹太文化作为世界文化中最主要的文化型态之一,对人类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胡适在其《中国哲学史大纲》的导言中曾说:“世界上的哲学,大概可分为东西两支。东支又分印度、中国两系。西支也分希腊、犹太两系。初起的时候,这四系都可算独立发生的。到汉以后犹太加入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