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八六○年五月,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天京“大解围”,接着李秀成乘胜东征,席卷苏常,“收拾金瓯一片”,开辟了苏福省根据地。对江南大营犁庭扫穴,使它不再有死灰复燃的可能;解决了驰聘江南数十万太平军和天京的粮饷供应。一八六一年九月上旬安庆失守后,至一八六二年春开辟浙江根据地前,苏福省是太平天国仅存的一片根据地。所以苏福省  相似文献   

2.
太平天国在二破江南大营战役中表现出的高超军事艺术,达到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境界。太平军的战略决策是以外线为作战为主旨,默契的协同与指挥统一,这些军事指挥系统方面的特点使其对清军方面具有相对优势,故能成为太平天国后期战争史上一次最成功的战略决策。不过这成功经验也具有相对性,是有局限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档案史料,以二破江南大营战役为个案,从军事学角度分析李世贤在太平天国后期军事上的贡献。李世贤在战役中的表现完全可以堪称战术大支队战术实施的典范。他在战役中先后协助李秀成完成了向皖南宁国、广德和皖浙边界的战术机动;在湖州使用战术机动迷惑清军,配合李秀成奔袭杭州;建平会议后在常州方向发动战术牵制攻势,调动江南大营防御重心,使其丧失机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枪船由来已久,驾驶枪船作恶者为枪匪。清朝地方政府时而镇压之,时而利用之。太平天国攻克南京,尤其是二破江南大营和东征苏常,江浙地方当局利用枪匪对抗太平军,枪船发展至极盛时期,出现不少的枪船匪帮。对于太平天国苏福省的枪船,史学界从横向研究的多,从纵向研究的则极少。本文就太平天国苏福省枪船匪帮主要头目如吴沙哥、卜小二、孙少襄、费秀元、金玉山等作一简介,以便对枪船匪帮的形成、活动及其归宿加深了解与研究。平望吴沙哥平望在吴江县治东南,大运河蜿蜒过境南流嘉兴,西邻太湖,是江浙间的重要通道,著名大镇。这  相似文献   

5.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最重要的军事将领之一。一八五六年天京事变以后,太平天国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他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同陈玉成等人共同挽救危局。他六解京围,英勇机智地奇袭杭州而破江南大营,打退了湘军和江南、江北大营的进攻,使曾国藩“心已用烂,胆已惊碎”,从而一度稳定了太平天国后期的战局。他乘胜东进,所向披靡,建设苏福省,开辟江浙根据地,有力地支持了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他两次进军上海,多次把外国侵略军打得落花流水,望风而逃,以致不敢“见仗”,“战则即败”。这些就是李秀成被俘以前的主要实践。  相似文献   

6.
1853年3月19日,太平天国攻占南京,在此建都,并改称天京。紧接着,清政府的钦差大臣向荣率部于3月31日赶到南京城外,扎营城的东面及东南隅,是为江南大营,对天京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关于向荣“江南大营”的驻地,有关太平天国的著述及论文,几乎众口一词,认定驻屯孝陵卫。最新出版的《辞海》在“江南大营”条目下亦注曰;“1853年(咸丰三年)3月,钦差大臣向荣尾追太平军到南京城外,驻扎孝陵卫,建立江南大营。”对于这个传统的提法,我认为值得商榷。现据《向荣奏稿》等有关资料,提出自己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教于史学界诸前辈及同志们。第一,向荣初抵南京城外时,他的大营位置是不断移动,逐步由东向西,向城边推进的。 (1) 向荣于咸丰三年二月十八日(1853年3月25日)进入南京城南郊,“驰抵江宁县之板桥,查看近城扎营处所,……。因查  相似文献   

7.
以江南家庭经济为代表的中国小农经济,由清朝中期斯密型动力的"男耕女织"模式,向19世纪中期农业过密化的蜕变,是中国步入近代的标志性特征之一.19世纪50年代以后,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贸易体系日益被西方帝国主义金融国际贸易体系所支配,为中国经济史打上了又一近代印记.太平天国起义是对前者的直接反应,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明显加速了后者的演进.因此,太平天国起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可以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同时,近代的意义还应该从中国王朝兴亡周期律这一更宏大的历史规律中求得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 ,学者认为 ,儒家文化占据中国传统文化主干地位 ,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实质上 ,道家文化在传统文化中与儒家文化同样重要。认为道家文化对传统科学思想的形成只有消极作用 ,是违背了辩证法 ,道家文化对传统科学思想更重要的是积极影响。不仅如此 ,道家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也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一八六○年五月,太平军在二破江南大营后,挥师东征苏、常。六月攻克苏州,设立了以苏州为省垣,辖有常州、太仓、松江、苏州四郡及各郡属县的苏福省,并建立了各级地方政权和乡官政权。一八六○年十一月,太平天国在苏南地区开征田赋。其中,吴江县的几项征赋措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而太平军在吴江芦墟颁发“租凭”,让地主收租完粮,又是苏福省及此后在江、浙根据地内所仅见的一种征赋措施。对此,本文提出来进行探讨,以便对太平天国在江、浙根据地的征赋措施及其所体现的土地关系有更为全面的了解。一、太平天国在吴江的四种征赋措施  相似文献   

10.
太平天国发生的韦杨事变及石达开率10万大军出走,极大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军事实力,使其丧失了乘胜歼敌的有利时机,整个形势急转直下。1856年6月,江南大营被太平军打败后,清廷令江南提督和春继任江南大营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张国梁为帮办。1858年,江南大营于小水关重建起来。张国梁招集数万百姓,在天京城西、南、东三面,挖深十余尺、宽十余尺的长濠,坚筑高墙,并沿着濠墙建立了许多营垒。正如和春在向清廷奏报中所说的:“营垒之外,濠墙联属,……断难飞越”,此时金陵的围攻“共长一百三四十里,大小营盘一百三十余座,兵约四万有奇”。从陆路  相似文献   

11.
一八五三年三月,太平天国建都南京,改名天京。三月下旬,焕然一新的天京城内,庄严肃穆的天王府御道被一场暴风雨洗得干干净净,青松翠柏更显得枝叶茂盛。为扫除妖氛而终日操劳的天王洪秀全,昨天亲自送走了直捣清妖老窝的北伐军,今天又起得很早,在灯光下看删书衙送来的《情况汇报》。这删书衙是攻下南京后,洪秀全下令设置的。他委托春官丞相卢贤拔主持删书,目的是要将儒家《四书》《五经》内一些妖话、鬼话、迷乱之说全部删除。对这事,洪季全几乎每天都要过问。近日来,谣言纷纷,使衙内书生有的缩手缩脚,怕删怕改;有的是模棱两可;有的还说,《四书》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八五六年九月前夕,太平天国雄师所向莫不披靡。他们攻取江西八府四十余州后,又击退威胁天京三年之久的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是时,太平天国农民军威镇天京而割据东南,上控吴楚而下临瓯越。然而好景不长,在这鼎盛的黄金时期,他们内部却于是年九月二日爆发了一场惨重的天京事变。尔后,农民战争形势急转直下。农民政权不仅“大纲紊乱”、“政事不一”,而且接连丧师失地。因此,他们迅即从积极的战略进攻转变  相似文献   

13.
自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处女作《喜福会》出版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该作品进行了不同视角的研究,并且成果丰富观点迥异。该小说通过描写母亲与女儿两代人的冲突与隔阂,表现了中国的传统儒家文化与美国文化之间的冲突。透过《喜福会》可以看到,谭恩美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旧礼教进行了批判,同时也对其精髓中的"孝道"持肯定褒奖的态度,这说明了新一代美国华裔作家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时其思想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14.
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重视它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作用,但对它在文化史上的地位却不够注意。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太平天国将拜上帝教与其封建政权相结合,形成了类似“西方中世纪的神权政治”,是一种历史的倒退。这种看法显然是不够客观的。实际上,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对于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龙在中国为帝王象征。太平天国最初因宗教关系,曾斥龙为妖,但起义后便逐渐采纳以龙饰金玺、宫殿、朝冠和朝服,以示尊崇,晚期更普遍以龙为饰。龙从被贬斥到受尊崇的变化,是太平天国信仰对中国传统的回归及其王权演变的写照。  相似文献   

16.
洪秀全汲取了基督教的一些仪式、教义,并与中国传统的儒、道、佛教及民间封建迷信思想交糅融合,创立了太平天国的新宗教一拜上帝教。关于拜上帝教与基督教的异同,儒家思想对太平天国的影响,学术界已有不少文章加以论述。关于佛教与太平天国的关系,近来也有文章开始探讨。而对道教与太平天国的关系,目前则尚缺乏专门文章涉及。本文拟对此作一探析,以就教于同行。一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道教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采取了包罗百家、兼容并蓄的态度。它把老庄  相似文献   

17.
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在陕甘爆发的回民起义,是当时以太平天国为主的全国各族人民反抗清朝反动统治的重要方面军。对其历史作用,史学界给予了应有的肯定。但是,对这次起义性质的看法,却有着较大的分歧。1963年,我曾著文认为,这是一次“反抗清的反动统治”的斗争,同时指出:“这次起义具有突出的反抗民族歧视和压迫的特点”。有的同志对此提出了异议,认为这是一次“反封建的农民革命”。另外,也有的同志认为这是一  相似文献   

18.
扬州曾是清王朝东南地区的盐业中心和漕运枢纽。它与“苏常熟,天下足”的江南地区一样,对于维持清王朝的封建经济有着重要的关系。太平天国在天京建立了中央政权以后不久,三下扬州,其战略目的不言自明。因此,扬州就必然成了太平军与清军激战的地区。清王朝在扬州集聚了大量的部队,建立“江北大营”,包围天京,妄图扑灭太平天国革命的烈火。太平军在正面与清军“江南大营”对抗的同时,又在扬州这个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对日本和韩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文化圈”。韩国和日本在现代化进程中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儒家文化,韩日现代企业的权威管理模式,恰恰是通过对中国儒家文化的扬弃以及与西方文化的对接,从而形成了韩日现代管理思想。通过对韩日现代管理思想的解读,本文旨在说明在韩国和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在其崛起的进程中已经并将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提出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保护东亚地区的“原生态文化”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清代实行专商引岸制的盐政制度,至晚清太平天国起义后,破坏殆尽,其中以两淮盐政最为糜烂。郭嵩焘作为同光经世派官僚和学者中的一员,对两淮盐政进行了一系列考察,并从其实际需要出发,提出了以规复淮南引地为主的盐政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