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都赋》何时写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思藉以扬名的《三都赋》究竟完成于何时,众说不一。韦凤娟同志说:“在公元二八○年灭吴前夕,《三都赋》问世了”(《文史知识》1982年第七期);《山东古代文学家评传》1983年4月第一版)则认为“《三都赋》早构思于左思居临淄故家时,却晚成于陆机入洛的公元二八九年后。”查《晋书·左思传》载:“(思)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而张载是于“太康  相似文献   

2.
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是个有影响的人物。唐皇朝统治中国将近300年。其中武则天执政时间超过六分之一。她从显庆元年(公元656年)起,代高宗详决百司表奏几乎30年;文明元年(公元684年)至载初元年(公元689年),以皇太后临朝称制6年;从天授元年(公元690年)建立武周皇朝至神龙元年(公元705年)中宗李显复位结束,历时14年;总计差不多半个世纪。  相似文献   

3.
试论越南初始的铸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元十世纪中叶,越南建立了自主封建国家。此后一千多年,直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越南一直使用铜钱。越南独立铸币开始于何时?初始铜钱的制式如何?中国和越南一些古代文献有哪些记载?探讨这些问题,对于我们认识越南古代的钱币和中国货币文化的影响,都是有意义的。公元十世纪前,从汉朝至唐朝的千余年间,越南曾是中国的郡县,唐末五代十国时期,中原丧乱,越南获得自立。由于濡染汉文化甚深,越南封建国家基本上是  相似文献   

4.
读了高敏先生《论汉代“假民公田”制的两种类型》(以下简称高文)一文后,很受启发,然而觉得有些问题尚需进一步探讨。诸如:低税率“假民公田”性质如何?起于何时?它与“赋民公田”关系如何?等等。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谈点不成熟的意见,不妥之处,望高先生及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5.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于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归宋,到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被迫退休,在整整度过十一年投闲置散的岁月之后,才于光宗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起用,但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又被迫退休,直到宁宗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才再次起用.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三月,被派任镇江知府.  相似文献   

6.
岑参(公元715——770年),南阳人,是我国唐代中叶杰出的诗人之一。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于天宝八载(公元749年)、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两度出塞,在边塞生活了六年,创作了不少反映边塞生活的优秀诗歌。回朝后,由杜甫等人推荐任右补阙,转任起居舍人等职。大历元年(公元766年)任嘉州刺史。后罢官,于大历五载(公元770年)客死于成都旅舍。其诗风格与南北朝  相似文献   

7.
吕才与因明     
吕才,生于隋文帝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卒于唐高麟德二年(公元665年)。他是初唐杰出的哲学家和科学家,新、旧《唐书》都说他博学多艺、聪明过人,对军事学、历史学、音乐、文学都有很高的修养。 玄奘于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从游学印度回到长安,相继于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译出天主的《因明入正理论》、于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译出陈那的《因明正理门论》,将因明移植到中国;同时,他在译场向佛教徒进行讲解,  相似文献   

8.
关于李白长流夜郎遇赦前后的行踪,至今仍有不少疑问。如流放途中何时入峡?何时何地遇赦?遇赦后何时下峡?对这阶段的一系列作品应如何理解、如何系年?昔贤和当代的研究者见仁见智,颇多抵牾,实有深入探究的必要。 李白于至德二载(757)秋卧病宿松(今安徽宿松县),《赠闾丘宿松》有“扫地物莽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评传     
王国维的青少年时代王国维,初名德桢,后改国维;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后更为观堂,又号永观;于清光绪三年十月二十九日(公元1877年12月3日)出生于浙江海宁县城内双仁巷王宅;于民国十六年五月初三(公元1927年6月2日)自沉于北平颐和园内之昆明湖。王国维的先世原籍开封。远祖王禀于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以副都总管抗金守  相似文献   

10.
顾况是中唐的一个现实主义诗人,是白居易新乐府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对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他生卒不详,大约生于玄宗开元(公元七一三一七四一年)中,卒于宪宗元和(公元八○六一八二○年)中。字逋翁。海盐(今浙江省海盐县附近)人。肃宗至德二年(公元七五七年)进士。曾为韩滉节度判官诮鲜?与柳浑、李泌相友善。德宗贞元(公元七八五一八○四年)中,浑辅政,泌继入为相,征他为著作郎。他个性耿介,蔑视权贵,史称他性  相似文献   

11.
兰亭因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与谢安、谢万等四十二人修禊于此而著名,成为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名胜古迹。兰亭建于何时,历史上没有记载。清于敏中认为:“或云兰亭非右军始,旧有兰亭即亭堠之亭,如邮铺相似,因右军禊会,遂名于天下。”这当然仅是一种猜测的话。兰亭位于何处,历史上记载也不明确。按照王羲之  相似文献   

12.
<正> 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是否受到了费尔巴哈的影响?如果有,怎样影响?起于何时?程度和特点如何?这并不仅是一个观点问题,而首先是一个事实问题。因此必须提供足够的论据来证明它。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出版史上,最早的“征文启事”出现于何时,尚未查明。就我所见到的,明人陈仁锡编纂、天启癸亥(公元一六二三年)苏州西西堂刻《明文奇赏》四十卷本(藏重庆市图书馆)所载沈国元具名写的“征书法”,可能是较早的了。全文如下: 征 昭代海内名公笥藏家刻文稿选入《明文奇赏续集》述引 古今文章以传重,更以选重。是编成,不敏请于先生曰:“搜括数年,阅历万卷,而所选仅  相似文献   

14.
张玉书同志在《山东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八五年第二期上发表了《〈三都赋〉何时写成》一文。他既不同意《山东古代文学家评传》中所说的左思《三都赋》写成于陆机入洛的公元二八九年后,也不同意韦凤娟同志所说的《三都赋》写成于公元二八○年灭吴前夕。他认为《王都赋》写成的时间“应在公元二八○年吴亡以后,而在公元二八二年皇南谧卒以前,以公元二八一年较接近事实。”不赞同《王都赋》晚成于陆机入洛的公元二八九年后,这是颇有见地的。但是张玉书同志通过对《晋书·左思传》上的一段文字的解释作为论据,这不仅不确凿,而且显得不能自圆其说。《晋书·左思传》载:“初,陆机入洛,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  相似文献   

15.
以王小波、李顺为首的农民起义,是宋太宗(赵光义)淳化四年(公元993年)二月,首先从川西地区发生然后扩及于广大四川的。为什么起义发生在川西地区,而不是发生在当时中国别的地方呢?在宋初王、李起义的前夕,四川地区(特别是川西地区)和当时国内其他地区相比较,  相似文献   

16.
现行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辞书、年表、大专院校中国古代史教材及中学历史教科书,都认为后唐亡于公元936年,后汉亡于公元950年。这两个年代,在中国纪年与公元纪年换算方面均有误差。《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载:(后)唐清泰三年“闰(十一)月己卯,帝遣马军都指挥使宋审?..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卓尼县,因寺院而得其名。座落于柳林镇北郊的卓尼寺是卓尼杨土司政教合一的宗教中心,同时也是文化中心。在八思巴(即卓贡·八思巴罗智坚参,于公元一二六九年应忽必烈之请,再次去京,途经卓尼、岷县、陇西)的倡导下,由其随行萨迦巴格西主持,于公元一二九五年(元贞元年)始在一座宁玛派小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又在该寺专职堪布(僧官)仁钦龙布任职期间,于公元一四九五年(明天顺三年)又将原  相似文献   

18.
沈约究竟什么时候在东阳(今金华)任太守?初步考订,沈约于隆昌元年春(公元四九四年)到任,建武三年(公元四九六年)春或夏离任,首尾长达二年或二年稍长。沈约出任东阳太守,时间在隆昌元年春,证据有四。《南齐书》本传:“隆昌元年,除吏部郎,出为宁朔将军、东阳太守。”《南史》本传:“隆昌元年,除吏部郎,出为东阳太守。”按:两传不误。《南史·刘勔传孙孝绰附传》:“父绘,齐时掌诏诰,孝绰时年十四,绘常使代草之。父党沈约、任昉、范云等闻其名,命驾造焉”。孝绰大同五年(公元五三九年)卒官,年五十九。逆推,隆昌元年,年十四。知沈约离京(建康,今南京)赴东阳太守任,不可能早于隆昌元年(公元四九四年)春。此其一。《文选》卷二七,有沈约《早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历史上,很少有象西蜀主孟昶、南唐后主李煜和宋徽宗赵佶这样类似的人物了,三帝秉赋相似、功过相似、经历相似。他们沉浮于改朝换代的大浪潮中,扮演的是悲剧性角色,可又玩墨戏彩,文彩彪炳,是艺术创造上的大师;两个极端集于一身。孟昶(公元919—965年)为五代西蜀末代之君,公元965年至汴梁(今河南开封市,北宋定都于此),归附赵宋,西蜀遂告覆亡。李煜(公元937—978年)为五代南唐末代帝王,公元975年至汴梁,降附赵宋,南唐遂告覆亡。赵佶(公元1082—1136年)即徽宗皇帝,公元1126年,以国势险危,匆匆逊位于其子钦宗赵恒,次年,金人陷汴梁,虏佶父子北去,拘囚于五国城  相似文献   

20.
《桃花源记》作于何时,历来有争议。前人所撰年谱对此偶有论及。《梁谱》于晋孝武帝太元二十一年(396年)下云:“《桃花源记》及《诗》不知作于何年。但发端称‘晋太元中’,或是隆安前后作?”隆安即397—401年。多数学者认为这篇文章是陶渊明晚年之作。可是到底晚于什么时候,则又说法不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