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第二、第三产业部门的不断开发,农业产值在农村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将逐渐下降,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事实所反复证明了的。但是,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农业劳动不仅对于农业领域本身的剩余劳动来说是自然基础,……而且对于其他一切劳动部门之变为独立劳动部门,从而对于这些部门中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说,也是自然基础”,“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适合于一切社会的普遍规律,即使在经济发达国家,这个规律也依然存在并继续发生作用。然而,近几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工业的蓬勃兴起,商品流通的迅速扩大,在一些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农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出现停滞甚至萎缩的现象。如何正确看待这种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其实质是什么?通过什么措施来协调农业和非农业的关系,使整个地区的农村经济得到突破性的发展?本文将结合温州市的情况就上述问题作一些粗浅的分析。一农业萎缩,是指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由于农村工业及其他非农产业的发展,使务工或从事其他非农产业的收入与务农收入之间的差别拉大,农民经营农业的兴趣下降,从而导致农业生产力的下降。主要表现在对农业生产思想上的轻视,农业投资的减少,农村青壮劳力  相似文献   

2.
雇佣劳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赖以存在的基础。“没有雇佣劳动,就没有资本,就没有资产阶级,就没有资产阶级社会”。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中明确指出:“自由雇佣劳动的使用”,是“农业资本主义的主要表现”,也就是说,没有农业雇佣劳动,就没有农业资本,就没有农业资产阶级。农业雇佣劳动和农业资本是互为条件、互相对立的。按照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一般规律,原始积累的过程,就是直接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分离的过程(主要是农民同土地的分离),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是少数人发财致富,上升为农业资产阶级即资本的积累,另一方面是大多数人贫困破产,脱离土地沦为“由自劳动”即农业工人,二者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农业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本文就通过浅析印度农业资本主义雇佣  相似文献   

3.
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指出,在完成反封建的土地改革以后,我们党在农业问题上的根本路线是:第一步实现农业集体化,第二步在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和电气化。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五五年七月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中,充分地、完整地说明了我们党在农业问题上的这条根本路线。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只有在社会经济制度方面彻底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又在技术方面,在一切能够使用机器操作的部门和地方,通通使用机器操作,才能使社会经  相似文献   

4.
近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一公理在我国学术界遇到了挑战,这并非偶然。传统的“农业基础论”由于理论上的先天不足,的确经受不起现实生活的无情检验。再加上人们对许多问题理解上的不一致,使问题更复杂化。澄清理论上似是而非的认识,对于确立科学的“农业基础论”和正确的国民经济宏观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不是普遍原理 所谓基础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其他产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起点产业,是产业结构赖以建立的必要条件。从经济发展史来看,人类社会是从自然经济社会逐步过渡到商品经济社会的。在这一进化…  相似文献   

5.
1853年卡尔·马克思论述不列颠人在印度的统治时对沦为殖民地以前的亚洲作过如下论述: “在亚洲,从很古的时候起一般说来只有三个政府部门:财政部门,或对内进行掠夺的部门;军事部门,或对外进行掠夺的部门;最后是公共工程部门,气候和土地条件……使利用渠道和水利工程的人工灌溉设施成了东方农业的基础。节省用水和共同用水是基本的要求,这种要求……迫切需要中央集权的政府来干预。因此亚洲的一切政府都不能不执行一种经济职能,即举办公共工程的职能。……”接着,他在同÷篇文章中又说: “从遥远的古代直到十九世纪最初十年,无论印度的政治变化多么大,可是它的社会状况却始终没有改变。……”马克思把传统的印度经济结构看成是一个金字塔形的结构,它的顶端是国王,它的基层是大量的自给自足的农村公社。农村公社之所以能够自给自足,是由于农业和制造业都是在  相似文献   

6.
<正>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本世纪未“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战路目标,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规律。战略目标总是和社会基础相联系的。马克思把作为社会基础的东西称作“农业劳动生产率”,这个“劳动生产率”仅仅满足劳动者的个人需要不行,还必须超过劳动者的个人需要。毫无疑问,实现本世纪末的农业战略目标,必须达到相应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政策和科学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有效途径。党在农村发展经济的一系列政策已经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要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是我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区之一。如何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以适应本省和全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需要,这仍然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我在这篇文章里就农业集约化的途径问题,发表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农业是社会生产的基本部门之一,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扩大再生产,可以有两种方式来实现:第一是粗放  相似文献   

8.
农业现代化,简言之就是用现代的工业设备和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武装农业。而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农业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进行扩大再生产的过程。马克思说:“经济的再生产过程,不管它的特殊的社会性质如何,在这个部门(农业)内,总是同一个自然的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398—399页)农业再生产的这  相似文献   

9.
农业在我国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在人民生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要求农业必须稳步发展,尤其是粮食生产要先后登上4.5亿吨和5亿吨两个新台阶。这一目标的实现,因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自然灾害频繁严重,以及农村深化改革缓慢等客观条件限制而变得相当困难。我们只有多方面努力,才能保证农业发展目标如期实现。从我国目前情况看,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端正思想认识。反思我国农业发展起伏不定的历史,究其原因,固然有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但人们思想意识方面的原因似乎更为直接而深刻,稍稍留心,我们不难感到或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即尽管在理论上和宣传上都在讲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以农业为基础来发展经济,可人们的深层意识中并不真正看得起农业和重视农业,对农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的较为肤浅与狭隘,好象农业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专为解决饥饿问题的经济部门。于是,一旦农业丰收和国民经济形势喜人时,便以为农业的存在和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 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产业间是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在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其变化和发展常处于从动的地位。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产业的运动,均受总资本运动的规律,即追求最大限度利润规律的支配。据此可以说,农业改革是出于总资本在不同时期不同利益的需要,但同时也应看到它又是农业本身为适应新的环境条件以求发展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1.
是“关系”,还是社会资本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翟学伟 《社会》2009,29(1):109-121
社会资本概念引入华人学界以来,其影响力使许多学者把它作为研究和解释中国人关系的路径,但在这种将“社会资本”与“关系”概念合并的趋势中有许多问题被遮蔽了。本文通过对社会资本与关系的各自抽象度、对应性和社会形态等的辨析,指出关系的研究基础是家庭本位的社会,而社会资本的研究基础是公民社会,它们在个体选择性、成员资格、公私利益、参与性和做人等方面都有差异。本文还探讨了关系及社会资本各自可能延伸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指出:“根据国情,我国对国民经济按三次产业作如下划分: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除此以外的其他各业,主要包括流通部门、如生产和生活服务部门,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的部门”。发展第三产业,是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同时,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反过来又可以直接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从世界经济发展好的国家情况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第三产业都迅速崛起。其具体表现: 一是,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超过本国  相似文献   

13.
一赵紫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初级阶段,为了摆脱贫穷和落后,尤其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为什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首先还是让我们看一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意见》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意见》还指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要把马克思主基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国人多地少,要不要农业机械化,一直存在着争论。苏南农村是我国人多地少的典型地区,近些年来,这里的农业机械化事业有较大的发展,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要求十分迫切。这个事实对我国人多地少要不要机械化的问题已作出了明确的回答。苏南农村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给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本文拟就此问题谈谈看法。一、苏南农村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三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一科学论断是我们党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真总结了我国的历史和现状,科学概括出的最新结论,这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生产力标准不仅有其客观基础,而且有其理论依据。第一,这是由“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一根本观点决定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根本观点,就是“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末,拉丁美洲经济逐渐向一体化发展,新的资本影响着国外的农业、矿产的出口,外贸和国内贸易受到英国资本的控制,国家寡头政治集团控制的资本和生产越来越依附于外贸。在此期间,拉丁美洲的农业生产规模扩大了,出现了新型的农业出口集团。与出口紧密联系的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出口额,与此同时,也造成了农奴的增加和大部分农村人口的贫困以及社会等级的分化。自1960年以来,拉丁美洲的农业发展了,原因  相似文献   

18.
农业机械化的速度,直接关系农业机械化的效果,关系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如果我们选择的速度是适宜的,机械化工作就会事半功倍,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收到显著的经济成效;反之,就会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员群众的利益带来损失。所以,认真总结经验,求得对农业机械化速度的规律性认识,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农业     
一、现代农业的问题40年前,在农业研究和教育机构中没有人对当代农业的假设基础怀有疑问。当我还是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农业系一名学生时,我们曾设想一种资本地和石油化学地集中研究农业的方法是毫无问题的。我们经历了二次世界大战中及后来那种高生产率生产的令人头痛的日子。显示巨大前途的所谓“绿色革命”还处于萌芽阶段。对于未来农业家庭的福利和农村社区很少有人表示关心。它们一直是成功的。因为大多数今天出现粮食赤字的国家当时都是那些拥有殖民领地的西欧国家,所以国际农业贸易还未诞生。咖啡、  相似文献   

20.
对联产承包制与农业机械化的关系问题,实践已经作出了明确的回答:联产承包制不仅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的新发展,尤为重要的是,它还为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机械化事业闯出了新路。一联产承包制与农业机械化的关系,实质上反映的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一基本理论问题。在农业机械化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否违背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发展规律呢?这个问题很有必要搞清楚。第一,要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特别要正确判断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水平。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它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我们在建国后的几十年时间里,通过国家投资贷款及生产队的部分积累,一些地区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已经有很大提高,但就全国范围来讲,80%以上的社队仍然是靠手工劳动,畜力耕作。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