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同志: 你好! 我和丈夫已结婚五年多了,婚后常为家中的小事发生争吵,包括对孩子怎样教育也有分歧。有时争吵之后,我们有好几天都相互不理睬,这种情况让我伤心,让我苦恼。日子过得不顺心,我心里就产生了和他离婚的念头。好在现代社会对离婚者并不另眼相看,以后有合适的就再婚,没有合适的就独身,怎  相似文献   

2.
关于婚礼,《礼记》中有一段话:“夫婚礼万世之始也,壹与之齐,终身不改,故夫死不嫁。男女别,然后父子亲,父子亲然后义生,义生然后礼作,礼作然后万物安。婿亲御授,亲之也。出乎大门,男帅女,女从男,夫妇之义由此始。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这里所说的嫁从夫,夫死不嫁,夫死从子,认为这才合乎夫妻关系的准则,显然是阶级社会中的伦理道德。但把婚礼说成是万世之始,则未免有些荒唐了。 实际上,婚礼不是从来就有的。占时的所谓吉、凶、宾、年、嘉五礼,其中吉礼又分为十二种,宾礼分为八种,凶礼、年礼各分为五种,嘉礼分为六种,这一切的礼,也不是从来就有的。  相似文献   

3.
正我和叶美是大学同学,毕业时,她为了爱情,义无反顾地跟着我到我老家所在的城市。我很感动,而我能想到的给叶美的最好承诺,就是和她结婚。只是,除了一纸婚书,我什么也给不了她。我家在农村,父母供我读书已经不易,买房只能靠我自己。也就是说,我们结婚的时候,不仅没房没车,甚至没一场像样的婚礼。叶美并不介意,她乐呵呵地说:"我嫁的是你这个人,又不是房子。再说,该有的迟早会有。"甚至,她还协助我,成功地说服了她父母。我暗自发誓,要一辈子对她好。因为我心里很清  相似文献   

4.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吾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5.
夫妻对对联     
家庭之道在于和,家和万事兴。夫妻之道在于情,情投意又合。 结婚时,我特地制了一谜联:“二人组合为夫结合倍珍惜”。不言而喻,强调夫权意识。不料,妻灵机一动,顺口出对:“家女强扭成嫁离婚很容易”。语意颇耐人寻  相似文献   

6.
<正> 方以智与王夫之的友谊到底开始于何时何地?长期以来,成了中国哲学史上的一桩公案。我的这篇文章虽企图了结这桩公案,但能否达到目的,还有待同志们的评断和指教。一、以智与夫之不可能订交于武冈关于方以智与王夫之订交的时间和地点,最早的记载是:“以智寓居新宁,复移居武冈之洞口。其居武冈时与衡阳王夫之善。既为僧青原,以书招夫之甚勤,最后有‘时乎不再来’之语。夫之复书云不能披缁以行。寓意赫蹏,意难即白,而以智下世矣。见  相似文献   

7.
郑雍姬论     
昔郑厉公使雍纠杀蔡仲。纠妻雍姬知其谋以告蔡仲。仲于是乎杀雍纠。或谓雍姬虽救其父而杀其夫。非妇道所宜出也。吾谓雍姬之处此实难。以告。则父杀其夫。即不啻自杀其夫。不告。则夫杀其父。即不啻自杀其父。虽在仁人君子。无两全之道也。无已。则惟视其心之所安耳。夫父。生我者也。天显之亲也。夫妻以人合者也。敌体也。虽夫为妻纲。与父为子纲。在平时为并重。而当乎以夫谋杀其父。事变非常。祸机迫促。有不能迁就调停稍缓须臾之势。雍姬于是时既以父与夫孰亲为问得其母之  相似文献   

8.
结婚是人生一大喜事,购置新装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许多伴侣为置办结婚服装耗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却不实用。为了结婚,有的人搞攀比摆阔气,大包、小包买几十套服装,把橱柜塞得满满的,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衣服全部备齐,有的人则利用结婚的机会,大买流行服饰,大赶时髦。其实,这些做法是极不适宜,也极不科学的。有人对婚后1000多对伴侣调查发现,96%的人后悔在结婚时购买了那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人们的选择趋于多样,于是有人开始质疑:“人为什么非结婚不可?” 潇洒单身族在增加。据有关调查:我国单身人口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8~49岁的独身人口有所增加。某市一电台节目,邀请听众预测未来的婚姻,一教授说:“我预测未来,每人至少结婚两次。”而一个大学生则说:“我们可能一次婚都不结。”婚,多数人还是要结的,因为目前还没有看到婚姻制度没落  相似文献   

10.
结婚的理由     
要去领结婚证了,先到单位填“申请结婚登记表”。有那么一栏却是“申请结婚理由”。多奇怪的问题啊,我填什么呢?填“人之常情”,填“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填“为了爱情”,要不,填“为了革命工作的需要”?我开始埋怨这个一本正经的问题了,它比回答“离婚的理由”或“独身的理由”要难得多。 真的,我为什么要结婚呢?我小时候也相信童话里  相似文献   

11.
原群下     
牛能触。虎能攫且噬。虫蛇毒物。能螫蠚以饱人之肤血。人不能也。然卒受制于人者人群而物不群也。夫牛知触。虎知攫且噬。虫蛇毒物。知螫蠚饱人之肤血。而独不知群者。则以触者。攫噬者。螫蠚者。利己而损物也。夫人则不触。不攫噬。不螫蠚。不利己损物矣。而亦有不能群者。则以利已损物之私。有甚于触者。攫噬者螫蠚者也。夫汉之党锢。唐之清流。宋之洛蜀朔三党。明之东林复社。可谓固有不私者矣。而卒不能以群群不群者。则又以君子恃其公。以决小人之私。而以公轧私也。盖小人之群。群  相似文献   

12.
一北魏均田制度与三长制度北魏均田制度,今为便于研究,抄录全文如次:“太和九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授之盈缩。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迁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诸桑田,不在还受之限,但通人倍田分。于分虽盈,没则迁田,不得以充露田之数。不足者,以露田充倍。诸初受田者,男夫一人,给田二十亩,课莳余种桑五十树,枣五株,榆三根。非桑之土,夫给一亩,依法课莳榆枣。奴各依良,限三年种毕。夺其不毕之地。于桑榆地分,杂莳余果,及多种桑榆者不禁。诸应还之田,不得种桑榆枣果,种者以违令论。地人还分。诸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恒从见口。有盈者  相似文献   

13.
“而奚来为?轵夫尧既已黥汝以仁义,而劓汝以是非矣。”眉批:“尔又何来问我为?轵,注不解,何也?轵,轮小穿也,又与枳同。轵夫言尧既已仁义黥尔,是非劓尔矣。轵犹枳篱之枳,言蔽固之也,又安可游!又可以‘轵夫’属上句,谓意而为轵夫而叹之。”“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转徒之涂乎?”眉批:“《天地章》‘摇荡民心’与此‘遥荡’同意。”“夫盲者无以与乎眉目颜色之好,瞽者无以与乎青黄黼黻之观。”根批:“盲瞽有别。”“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眉批:“秉成。”又在‘乘’字旁旁批:“秉”。  相似文献   

14.
【原文】孝公平画②。公孙鞅、甘龙、杜挚三大夫御于君③,虑世事之变④,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君曰⑤:“代立不忘社稷⑥君之道也;錯法务明主长⑦,臣之行也。今吾欲变法以治⑧,更礼以教百姓,恐天下之议我也。”公孙鞅曰:“臣闻之⑨:疑行无成⑩,疑事无功。君亟定变法之虑(11),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12)。且夫有高人之行者(13),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訾于民。语曰(14):‘愚者闇于成事(15),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16),而可与乐成。’郭偃之法曰(17):‘论至德者不和于俗(18),成  相似文献   

15.
小丁 《家庭科技》2016,(5):11-12
正俗话说"糟糠之妻不可弃"。不过,现在在外奋斗的可不只有男人,女人也在很多领域走上了顶峰,"女强男弱"的家庭比过去大有增加。在这些优秀女人的背后,也会有"糟糠之夫"。糟糠之夫为女人、为家庭付出了很多,不可辜负。妻子逆袭了,丈夫却带不出去伍涓当初是个土妞,她有自知之明,找了个普普通通的男人结婚。后来她在职场上意识到女性的外表比她想象的重要时,才下决心要改变。丈夫非  相似文献   

16.
经常听青年朋友抱怨:一个月七八百元工资,还没到月底就花光了,有的甚至花了一二千,且说不出是怎么花的。他们问:您工资不高,日子却过得不错,有什么窍门吗?每当这时,我就诚心诚意地介绍自己的持家之道:要想过得好,计划开支是个宝。 14年前我们结婚时,当时家里资助了几百元,我俩的工资合计77元,要靠手中的几百元钱筹办婚事并购置全部家私用品是不可能的,我们便开始精打细算分出轻重缓  相似文献   

17.
做姑娘时看了一部外国电影,男主角深夜敲开恋人的家门,送上一株小草,说:“太晚了,花店都关了门。”女主角接过来,煞有介事地把草凑到鼻子上,我不知道那草是否留有香气,但假若是我准保也会“晕”的。 真的,一直梦想有人送我一枝玫瑰花。女友结婚,携夫前往,见女友手捧大束玫瑰,十分沉醉的样子,念及自己结婚时,在个红日当头的五月天.两手空空踏上新郎前来接我的那辆白色小汽车,顿时愤愤然,新郎却两手一摊,两个字概括:“忘了。”  相似文献   

18.
施补华 《船山学刊》2003,(3):148-148
重九,佳节也;登高,胜会也;饮酒,乐事也。亲旧在异方者,幸此一日之聚焉。然七人之中,唯凌子官于山东,自余六人皆客也。夫客者,西东北南靡定耳。则此一日之聚,亦不能岁以为常。且七人者,年各不同,自今之重九,人自数其齿以至于尽,凡得重九若干日,重九而游者若干日,游于某丘某水,与之游者某人,皆不可知,惟此一日之聚,为现在焉。概其难常,幸其现在,此其作图之意乎?虽然,庄生有言:“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彼一日之聚,忽然以逝者,亦岂图之所能存?盖人必有其不亡者,而后凡所作为,依之以存焉。古人一日之聚传于今者多矣,谓迹不足存而存焉者何也…  相似文献   

19.
潭邑北乡。有贺千戎号义生者。十年前远戌古城。娶西羌张氏女为室。生二子。六年而寡。千戎弥留时。目直视而气不绝。氏知其意。誓抚弧扶榇还湘。乃暝殁后柩甫离署。仆役遽捲资而逃。官署不容再入。氏乃于厝所搭蓬而居。思收夫历年所贷出者为归计。无一偿者。或且利其困而为之媒。氏拔刀誓死不从。人遂不敢强逼而又旋膺血疾。贫无医药。一夕梦神赐以丹丸。服之而痊。时同乡有在古城者。为追逋欠。并凑资稟官。给牒还乡。氏前虽以(?)达夫家。夫姪回书告绝。同乡人擬请长官派役护  相似文献   

20.
历代编志工作者,都注重把广泛流传民间的异闻逸事收集起来,经过加工改制,编入方志,以供统治者察民情,观风俗,惩得失,兴教化的需要。这些异闻逸事,有的类似《搜神记》中的“志怪小说”,有的近似《世说新语》里的“志人小说”,也有的象《唐人传奇》之类的“世情小说”。按班固《汉书·艺文志》所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智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