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马拉美长诗《牧神午后》与德彪西之同名管弦乐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个人经历、创作动机、过程及作品特点进行了比较,从而分析出两件作品的共同点及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牧神午后》这部作品,作曲家德彪西以丰富的想象力,运用了细腻的、精致而丰富的多变创作手段,充分利用管弦乐队交响性表现了诗中的色彩变幻,朦胧飘渺的意境。在音乐形象的刻画及乐思的发展上有其独特之处,达到了创作手段与内容形式表达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3.
印象派大师德彪西,在其乐曲创作理念上不受传统约束,随性而不失章法,充分表现出印象主义的音乐风格,并将长笛的运用发挥到极致,用逼真的感觉世界,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感情。  相似文献   

4.
继古典音乐和浪漫音乐之后 ,德彪西开创了印象派音乐 ,并将其推向辉煌。钢琴曲《月光》和管弦乐合奏曲《牧神午后》是德彪西的两部代表作品 ,也印载着印象主义音乐的形成及其审美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马拉美《牧神的午后》表层的结构中,牧神象征了人类的原始欲望,“牧神精神”也同“酒神精神”具有同等的象征含义。诗歌一方面展示和肯定了人类原始欲望的狂欢,另一方面,牧神的梦境、自责和罪孽感象征了人类的理性对原欲的制约,诗歌暗示了人性和西方文化的两极即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的永恒对立和冲撞。  相似文献   

6.
7.
《牧神午后前奏曲》被公认为音乐界的第一部印象派作品。不同乐器各自的音色和性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牧神午后前奏曲》的成功,是德彪西将印象主义艺术特征与象征主义特征运用到音乐艺术中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8.
德彪西的管弦乐作品《夜曲》包括《云》、《节日》和《塞壬》,是其印象主义风格的代表作之·文章主要分析了《夜曲》之《塞壬》的主题思想与材料布局的艺术手段.作品采用了高度简朴的音高材料形成了有机统一的整体,其特征影响了和声进行、伴奏音型等非主题声部的写作,在音乐的进行中作曲家采用了剪裁、模进、转调、节奏变形等丰富的材料发展变形手法,统一中强调了材料的音色对比、调性对比、音区对比、符奏对比,特别是音色对比.  相似文献   

9.
《艺文类聚》基本继承了《文选》"以类相分"的诗歌分类方式,但在诗歌类目的处理、诗歌类文体的排序、诗歌的立类选文等方面,又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在李贺诗歌批评和接受史上,钱锺书是绝对不能被忽视的一位大家。在《谈艺录》中,他以其学识的渊博和睿智,旁征博引,纵贯古今,打通“中西”,对李贺诗歌的总体特点、艺术和思想特色、风格等进行了精到而全面的评论。研究和分析钱锺书先生对李贺诗歌所作的评论以及评论时所使用的方法.这无疑对李贺诗歌以及整个唐诗的深入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杜拉斯的中篇小说《昂代斯玛先生的午后》从等待的主体、等待的客傣及等待的过程和结果三个方面展现了等待主题,显示了杜拉斯小说创作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13.
和声语言的使用是克洛德·德彪西音乐艺术中最有独创意义的部分。他是在晚期浪漫派、民族乐派和声基础上 ,以革新的思维 ,经过长期艰苦的探索 ,终于突破了统治欧洲音乐达一百五十多年之久的大、小调和声体系。树立起以色彩表现为主的印象主义和声的新风格。这是和声学中的内部矛盾———即“功能”与“色彩”的对立统一关系中 ,色彩因素居于主导地位的表现 ,是大、小调功能和声经过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阶段而发展到另一极端的结果。在他的作品《牧神午后》中充分体了这一特征。就和声语言及运用手段相对古典和声学来说是一种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老子》朴素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肯定老子发现世上万物存在作周期性运动的唯物观、以及在认识论上的独特之处。尤其是发现矛盾对立双方的统一和对立面的互相转化规律。同时,试就老子朴素辩证法与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几点差异作比较,指出由于时代与阶级的局限,老子的朴素辩证法存在着某些缺陷和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15.
《全唐诗·李益集》是迄今收诗最为完备的李益诗集,收罗了编者所能看到的不同版本李益别集和不同时代的唐诗总集、选本,甚至方志中收录的署名李益的诗歌。其诗歌主体来自明铜活字本《李益集》,体例和排列顺序亦沿用此集。诗人小传则综合《郡斋读书志》《唐诗纪事》、两《唐书》之《李益传》等多种资料,择善而从。  相似文献   

16.
钟嵘《诗品》所传达的诗歌本原论与中和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本原论的一个方面言之 ,钟嵘写作《诗品》的动机是为了使当时诗歌创作界、评论界由“邪”趣“正” ,从“无序”至“有序” ,从而达到一种新的平衡谐和。从本原论的另一方面言之 ,钟嵘把诗歌的起源看作是“天人合一”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首先介绍了美国诗人爱伦·坡的诗歌创作特点,即他的诗歌创作追求一种超凡的美。接着分析了其诗歌作品《安娜贝尔·李》,从这首诗的主题、音律韵式、意象等方面剖析了爱伦·坡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18世纪 ,RobertLowth花 9年时间 ,最早发现了《圣经》中的诗歌和它的 4种词义结构。而这些成果从来没有在我国介绍过。《圣经》诗歌的平行结构 ,类似于中国的对联 ,但前者比后者约早 10 0 0年左右。从认识《圣经》中的诗歌及其平行结构入手 ,有必要重视对圣经文学的内涵及其对世界文学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首先介绍了美国诗人爱伦·坡的诗歌创作特点,即他的诗歌创作追求一种超凡的美.接着分析了其诗歌作品<安娜贝尔·李>,从这首诗的主题、音律韵式、意象等方面剖析了爱伦·坡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论《搜神记》诗歌谣谚应用艺术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对《搜神记》中诗歌谚语歌谣的应用情况渊源及对后世的影响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