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肖叶 《南方论刊》2004,(6):38-40,24
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是城市的精神家园.在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的热潮中,茂名要尽快建成在全省有影响的文化城市,必须做到重新认识文化资源,挖掘特色资源建设特色文化;着力打造文化品牌,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形成文化建设的新亮点;努力创新文化体制,以体制推动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和发展优势,是青海建设文化名省的必然选择;阐释了文化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带动作用以及建设区域文化品牌的重大意义;分析了青海打造文化品牌所具备的基础和条件,对打造以"大美青海"整体形象品牌为统领、以昆仑文化主体品牌为重点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体系进行了建设性探讨。  相似文献   

3.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文化建设方面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不仅要大力发展经济产业,而且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努力使经济产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在发展经济中开发文化产业,在发展文化产业中推动经济的发展.发展县域文化生产力,当前最重要的要搞好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方法创新、政策创新和品牌创新.  相似文献   

4.
民族文化的多元性是广西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础,加快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则是广西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战略选择和重要标志之一.而强化组织领导、出台中长期发展规划、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与引进、打造广西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和推动文化与旅游、教育、金融、科技的融合是加快广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文化产业被列为山东经济转型的支柱产业之一,文化产业的发展关键是文化的创新。文化的创新,首先要围绕如何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两者的关系,从体制、内容、形式三方面适应社会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要求;要打破计划经济的束缚,解放思想,运用市场规律,通过资产配置,业务重组与兼并,走集约化产业发展之路,拓展融资渠道,形成以国有为主,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齐鲁文化产业新格局,促进山东文化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正越来越受到文化界与经济界的共同关注.本文在全面考察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宏观上提出了浙江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思路.认为浙江应顺应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把握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发挥经济实力、人文资源、文化品牌等优势,强化政府引导与政策扶持,发展以大众传媒、旅游观光、演出娱乐、工艺美术、会议展览为重点的文化产业,加快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发展优势,推动浙江文化大省建设.  相似文献   

7.
发展文化产业是繁荣当代文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培育文化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通过市场配置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可以强有力地激发文化创新活力,满足人民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可以增强文化自信,培育文化精品,打造国家文化品牌;可以推进实施特色战略,有效开发历史资源,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可以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传播中国声音,维护文化安全,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战略目标。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是这个目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历史使命。面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要求,面对科技革命和文化发展的世界性挑战,我们必须努力打造充满活力、健康发展的中国文化产业。要深刻认识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发展文化产业不仅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和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关系到政府职能如何定位的问题;要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树立新的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理念,加速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切实加强文化产业立法和执法工作力度,大力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要完善文化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培育创新价值观念,增强创新能力,建立创新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当前区域的发展动力正逐渐从要素驱动向企业驱动、制度驱动和文化驱动转变,文化战略作为城市复兴与区域发展的新型驱动力受到了决策者的广泛重视。对历史资源进行再发掘、通过文化产业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构建地方特色文化品牌、组建专门的区域形象或品牌建设机构是区域文化竞争优势的形成途径。平潭的大发展、大开放需要"平潭精神"、"平潭文化"相匹配,要形塑一个全新的平潭,就需要在文化创新上着手,探索文化的驱动力,打造基于文化的区域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0.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文化建设方面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不仅要大力发展经济产业,而且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努力使经济产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在发展经济中开发文化产业,在发展文化产业中推动经济的发展。发展县域文化生产力,当前最重要的要搞好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方法创新、政策创新和品牌创新。  相似文献   

11.
文化产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政府在文化品牌建设中必须要有所作为,这包括加快文化体制改革进程,合理规划,科学管理,利用政策和资源优势,扶持本土文化品牌的打造等。而发达国家政府培育世界一流文化品牌的成功经验,则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立足党和国家战略全局,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必须建设主流价值文化,坚持文化传承创新,形成与中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必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3.
广西民族文化资源评估与文化产业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文化资源丰富,但文化产业尚不发达,应从品相要素、价值要素、效用要素等方面进行民族文化资源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将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即提高认识,加强调控,统筹规划,注重培育建构广西文化产业链;科学评估,合理开发,加强保护,走具有广西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保护产权,重视原创,加强创意,打造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和竞争力的广西文化产业品牌,等等.  相似文献   

14.
城市文化软实力是城市建立独特的竞争优势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大庆的城市文化建设既有优势又有劣势.以大庆精神为核心,升级文化产业、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挖掘资源潜力、优化城市文化发展环境是大庆建设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刘宏远 《兰州学刊》2012,(4):198-201
文章旨在通过对兰州教育、文化发展中存在问题及未来如何发展从财政角度或更多视角给予分析和探讨,进而提出如下一些建议:教育方面——一是找出支出重点,调整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和实现教育公平;二是在城市可实行"保校外扩拓展计划",在农村"三集中"不能搞一刀切;三是在制定教育规划,进行布局结构调整时,应紧密结合和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其他主要相关因素。文化方面——一是要尊重历史和文化,继承和保护好各个时代的文化;二是巩固好、发展好文化事业单位,特别是公益性文化单位和公共文化设施;三是长远谋划,打造建设文化艺术科学之城,通过文化艺术做美兰州,讲究科学发展兰州;四是建议确立兰州城市核心价值观;五是塑造和强化以生活文化为基础的时尚文化、品牌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力;六是创新发展文化产业,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兰州的支柱产业打造好、引导好、发展好。  相似文献   

16.
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大报告关于文化建设的论述,既与以往党代会内容前后衔接,又有新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概括,分量更重,内容更全,要求更高.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河南省而言,在总体要求上,要"围绕一个目标",即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要"加快一个跨越",即加快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要"实现一个保障",即使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要突出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优势文化产业体系建设;要处理好思想道德建设与文化建设、繁荣文化事业与发展文化产业、农村文化建设与城市文化建设的关系;要有一整套的措施作保障.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实施文化强省的战略,首先要认清山西历史文化现状,并从时代的角度认识晋文化,不断继承晋文化的合理内核,挖掘晋文化启示新时代的新内涵、新精神、新价值,整合山西历史文化资源、培育文化产业和打造文化品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旅游文化产业中心是山西强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广西文化产业走向东盟迎来新的发展生机,但存在东盟各国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较低、人才匮乏、文化产业资源开发尚未形成产业链、信息报告追踪和报告滞后、语言交流障碍等制约因素。应通过打造文化品牌产业链;发展经济,拉动文化消费;建立东盟文化产业研究机构;利用媒体进行品牌营销;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并举;面向东盟国家普及汉语等举措,促进广西文化产业全面走向东盟。  相似文献   

19.
"顶层设计"是新近中央文件频繁出现的名词,是国家发展总体规划的具体化。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中国文化的"顶层设计",即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落实文化强国的顶层设计,需要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把文化产业建设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需要在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提升文化的创新能力、打造文化人才队伍、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贡献率等方面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20.
李幼斌 《南方论刊》2012,(6):25-26,36
文化强市,重在建设。在实践理性、强势政府为特点的中国模式下,文化强市的建设,关键在发挥政府的主导地位。为此,政府主要应做好四大方面的工作。一是提高文化自觉,做好文化强市的鼓动工作;二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做好文化强市蓝图的规划工作;三是打造本地文化品牌,做好文化强市的文化产业引导、发展工作;四是整合各种资源,构建好文化强市的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