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研究企业发展路径上的竞争优势,文章采取单案例纵向研究方法,选取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分析对象,基于企业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对公司的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竞争优势进行深入剖析。在初创期,企业优先发展战略决策能力和研发能力;在成长期,企业优先发展研发能力和营销与服务能力;在成熟期,企业优先发展营销与服务能力和人力资本。在此基础上,整合出企业的"阶段滚动"模型。  相似文献   

2.
李慧 《南都学坛》2014,(3):108-111
成长期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利用其资源环境构建竞争战略模式与竞争优势,是实现其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从中小企业的内涵与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成长期中小企业的竞争战略模式主要包括自主品牌战略、特许经营战略、虚拟经营战略、目标集中战略等。战略匹配模式下成长期中小企业竞争模式的构建主要包括资源模仿型战略匹配、资源规模型战略匹配、技术开拓型战略匹配、政策机会型战略匹配等。中小企业在完成战略匹配时,应该把相关阶段的竞争战略模式与其资源与能力匹配在一起,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结合自身的发展阶段打造核心竞争力,不断克服资源、能力和外部环境的约束,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企业成长期财务战略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多数企业已经跨过了初创期,正在向扩张期迈进。对于我国处于成长期的企业来说,由于未来环境的复杂性,财务战略管理变得尤为重要,企业从成长期走向成熟期,必须借助于财务战略管理的思想和方法,以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4.
我国多数企业已经跨过了初创期,正在向扩张期迈进。对于我国处于成长期的企业来说,由于未来环境的复杂性,财务战略管理变得尤为重要,企业从成长期走向成熟期,必须借助于财务战略管理的思想和方法,以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5.
企业发展有周期,会经历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持续发展期,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同样也在不断发展演化,两者协同演进是本文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6.
企业在生命周期内,一般会经历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持续壮大期.很多人关注初创期品牌的构建与运营,事实上,成长期的品牌才是企业最应该关注的.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MP3产业处于快速成长期,是个高风险、高利润产业,进入门槛低、投资小,潜在企业可以任意进入和退出而几乎不需要付出沉没成本,具有典型的完全可竞争市场特征。文章通过分析MP3产业特征,根据可竞争市场理论解释中小企业频繁进入和退出MP3产业的现象,对该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品牌“就是知名度.有了知名度就具有凝聚力与扩散力.就成为发展的动力。现在实际上已经进入到品牌竞争,或者是影响竞争的一个时代。在残酷的竞争中.企业有品牌传播需求,广告公司也同样有这样的需求.把品牌化的发展作为自己的核心发展战略。广告公司打造自身品牌和企业在某种意义上是一样的.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9.
目前有关我国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资本结构尚无定论,论文将企业划分为高速成长期、成长期(复兴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对我国上市公司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资本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资本结构受到股市繁荣与否的影响.当资本市场低迷时,企业的负债比率在成长期高,在成熟期和衰退期降低;反之企业的负债比率在成长期较低,在成熟期和衰退期升高.高速成长期、成长期、成熟期的企业资本结构具有显著的差异,但是成熟期与衰退期的资本结构不具有显著性的差异.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和协方差模型,求解出企业最优资本结构.并与样本公司的债务比率均值进行比较,从而在经验上验证了股市的持续低迷使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资本结构产生了扭曲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张华东 《金陵瞭望》2011,(22):13-15
企业的竞争.首先是产品的竞争.产品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底蕴是文化的竞争.而文化的竞争归根结蒂取决于学习能力的竞争。所谓“学习型企业”.就是以共同愿景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特征、对顾客负责的扁平化的横向网络系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进而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企业.所谓“组织修炼”.就是采用系统思考的方法使组织向学习型组织转变。实践证明,通过加强学习和改进思想,把自己改造成为名副其实的“学习型企业”.已经成为许多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企业文化管理是管理的新阶段、高境界,并将成为21世纪企业管理的主流趋势.综观中外企业发展历史,长寿企业无不是以其独特的管理文化做支撑.我国虽然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但真正研究企业管理文化的时间还很短,从理论到实践都还很不成熟.如何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客观地分析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当前企业管理面临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2.
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及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关键,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通过企业可持续发展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该文通过构建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来检测、评价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数量表现和数量界限,探究其协调或不协调发展的表现形式、内容和特征,对优化配置企业资源,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保持企业竞争优势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阶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点是要推进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而供给侧改革的首要任务在于企业的发展,这其中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是解决企业发展困境的重要手段。分析税收优惠的正当性与重要价值,阐述税收优惠与税收法定、公平、效率等税法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讨论我国目前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的法律制度与实践,总结出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制度在经济新常态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立统一市场以适应新常态下的新消费结构需求,严格依法优惠应对新常态下形态更复杂的发展模式,扶持特定行业中小企业发展以推动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创新着力点,构建了创新着力点评价模型;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实证分析,对各种创新着力点进行量化和排序,得出企业初创期和衰退期的重点是技术创新,成长期和成熟期的重点是管理创新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5.
智力资本协同对企业创新网络的发展意义重大。智力资本具有无形性、复杂性、依附性、难计量性等特点,可划分为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三大类。企业创新网络中的智力资本以知识转移与吸收为主要形式、以科技创新为主线、以信息交流与共享平台为依托、其关系资本和结构资本的作用更为明显。企业创新网络智力资本协同主要包括企业智力资本内部协同、企业之间的智力资本协同以及知识流动的网络管理三个方面。通过构建企业创新网络智力资本的协同机制,可以发现通过积极打造龙头企业、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培育科技服务平台、构建知识转移的激励机制等手段能有效实现企业创新网络的智力资本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6.
浅析我国企业信息化的不足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影响下,企业发展的环境已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只有适应这种变化才有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企业信息化和企业创新能力将是适应新世纪挑战的关键环节。世界各国的有远见的企业领导者己经明确地认识到:建设与企业的业务和发展战略和目标结合在一起的信息系统和网络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信息是决定企业经营管理成败的关键要素,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构建核心竞争力是我国企业的战略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心竞争力是使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能力 ,核心竞争力理论是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我国企业经过长期经营发展 ,少数成长型企业形成了核心竞争力 ,但绝大部分企业还缺乏核心竞争力。构建核心竞争力已成为我国企业长期的战略任务 ,应该把资源集中在关键领域 ,建立核心竞争力 ;通过资源的整合和创新 ,形成核心竞争力 ;发展核心主业 ,培养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西方企业管理伦理思想的发展经历了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及企业文化管理理论三个阶段,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伦理道德始终是一个主要问题, 并逐渐形成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这对正处于社会转型和对外开放环境中的中国有着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探讨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作机制,是宽范畴的科技中介研究的需要,也是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在促进社会的一体化发展,缩短从科学研究到规模生产的周期,提高企业乃至国家的综合竞争能力方面,科技中介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对中介、科技中介到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产生与发展脉络的研究,可为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企业效益的重要措施和保障。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必须遵循合业合规性原则,权责对应原则;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成本效应原则。同时还必须采取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和岗位制度,建立内部会计稽查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严把监督检查关;增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提高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人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