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岳论丛》2020,(1):144-156
长期护理保险作为解决老年人失能护理问题,保障老龄化社会健康发展的政策机制,已在我国进行试点并逐步全面展开。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对购买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失能转移模型和归并平均的算法测算未来中国老龄失能人口规模,从而对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市场的需求水平进行预测并对长期护理保险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未来中国老年人护理需求呈高度增长趋势,年龄相对较低但患慢性病程度相对较高的老年人将会成为未来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主要目标人群。长期护理保险市场前景较为广阔,为构建有效的长期护理保险机制,迫切需要对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路径、定价机制、筹资模式与服务体系等多方面进行科学设计与细致规划,本文可为有序发展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体系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周海珍 《兰州学刊》2012,(10):129-134
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家庭结构小型化和空巢家庭的增加,老年人对专业护理的需求日益增长,但市场上长期护理保险的销量却十分有限。文章针对我国当前因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单一及条款不够完善等原因造成的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现象,在借鉴美日德三国长期护理保险产品的基础上,从产品形态、保险金给付、保险保障范围等方面对我国长期护理保险产品的设计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对长期护理的需求呈现持续增加态势。长期护理保险法制的缺位不仅妨碍这一社会性风险的分担,也造成了实践探索的诸多限制。长期护理保险的法律建构应以其理论基础的明确为前提,在诸多争论中逐步确认以保障被保险人的生存权为核心的社会保险选择。同时,基于现有制度与实践模式的比较,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应致力于逐步建构独立的社保险种并单独立法的模式,实现参保主体、运行机制和主体权责等的单独勾画,以完成长期护理风险治理的法治化目标。费用征缴的法律关系和待遇给付的法律关系是长期护理保险的基础法律关系,而各方主体权利义务的配置应以被保险人权利的实现为出发点和归宿,形成以被保险人权利保障为重心的公私法属性兼备的法律关系结构。  相似文献   

4.
韩笑  吴宇凤 《天府新论》2022,(3):108-122
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2018年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下的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长期护理保险对参保者健康预防行为的影响,可以发现,长期护理保险存在“健康抑制”和“健康促进”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长期护理保险存在“事前道德风险效应”,它降低了参保人在失能后面临的边际护理成本,从而使其降低了防范相应疾病风险的投入,对健康预防行为起到了负面作用;另一方面,长期护理保险存在“风险认知提升效应”,它能够提高个体的健康意识和对自身所患疾病的认知,从而增加其健康预防行为的动机。本文建议,我国在推行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时,对潜在风险群体进行预防宣传、早期干预及相关培训,建立延缓失能预防医疗保障金,帮助个体提前管控与失能相关的疾病风险。  相似文献   

5.
陈伟 《江海学刊》2023,(3):121-129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长寿风险”与“失能风险”正形成一种叠加型的新社会风险,对我国养老服务事业构成严峻挑战。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秉持着失能困境“有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且包含智力损伤”的“大失能”理念,既非普惠制政府津贴,也非市场化商业险种,而是一种基于社会保险运作逻辑的“医养护”三位一体型独立险种。长江经济带部分城市推出“跨越年龄阶层、入口机制精准”的全人型护理制度尝试,并表现出“经办市场化+险种专项化”“护理精细化+结算精准化”的实践特征,为加快构建一条既与五大保险体系相融,又合乎“常态化与非常态化”双向交织经济形势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化道路增添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6.
《理论界》2017,(9)
逐步探索建立互助共济、责任共担的长期护理保险多渠道筹资机制,是保证长期护理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其目的是探讨在由政府、企业、被保险人或受给者共同负担保费的这一制度假设下,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认知对其参保缴费意愿的影响。方法与结果:采用二元Logist ic回归以及有序回归分析方法,发现在教育、健康、个人收入等因素均不变的情况下,居民对长期护理保险的效果认知与内容认知均可以促进其参保意愿;在个人收入、子女收入、教育、健康、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拥有情况均不变的情况下,居民对保险效果的认知程度可以影响其保险缴费水平,但是内容认知对缴费水平并无影响。结论是政府部门或保险行业可以通过提高居民对长期护理保险认知程度来扩大保险覆盖面。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巨灾保险制度之创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灾保险制度缺位是我国保险业长期的缺陷,应当创设适合我国国情的巨灾保险制度,以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建设的需要.我国巨灾保险立法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应选择合适的立法模式,并从适用范围、实施形式、风险分摊机制、监管机制等方面进行巨灾保险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8.
社会政策的发展过程是对人的需要、社会需要的回应过程,但它并不必然是"善"的。社会政策既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同时又可能是社会问题的一部分。以中国长期护理保险为例,一方面,长期护理保险在"去商品化"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另一方面,其城市优先于农村的定位、基于就业的参保资格设定、对年龄的限制分别造成社会政策对农村居民、非常规就业者、非老年失能群体的制度再排斥。应通过"社会性规制"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进行优化,坚持需要本位的原则确定LTCI受益资格,并通过整合基础上的差别政策促进社会成员在长期护理保险上的实质平等。  相似文献   

9.
农村保险中公益性较强的农业保险因其高风险性和经营上的难度而处于长期亏损状态 ,后随保险公司的商业化转轨 ,农业保险出现萎缩。这种局面对于整个农村的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经济保障以及保险业的持续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农业将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 ,多元产业的发展与繁荣将为我国农村保险的发展提供新的转机。抓住这一有利时机 ,开拓我国潜力巨大的农村保险市场是我国保险业持续发展的巨大动力 ,也是当前民族保险业在“入世”前短短的几年内掌握竞争主动权的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10.
完全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保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再强调民生问题要“保基本、托底线、救急难”.目前中国的2亿老年人口中,处境最为艰难的是1200万之多完全失能老人.如今的当务之急,是立即考虑制定对完全失能老人提供社会化长期照护的政策乃至形成稳定的制度.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联合部分大学和老年服务机构为此做了题为“完全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研究”的课题,并以调研成果为基础,设计一个将市场化的保险项目和准市场化的老年服务结合起来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1.
长期护理保险要实现可持续性运行,需与基本医疗保险解绑,从制度长远发展的角度构建独立的筹资机制。为了增强长期护理保险的公平性、可持续性、可负担性以及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独立筹资机制的构建应遵循以下逻辑:覆盖全年龄人口,全生命周期定比缴费,个人、企业、政府共担责任,全民参保下的全失能等级受益。基于上述逻辑,以江西上饶作为筹资机制测算的样本地区,并采用ILO筹资模型,依据现收现付的基金收支平衡原则,测算出2025—2050年期间长期护理保险的缴费率区间为1.34%~2.36%。同时,设计个人、企业与政府筹资责任的三种分担方案,并论证了方案的可负担性。  相似文献   

12.
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料问题的应对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程度上升,失能老人规模不断扩大。失能老人长期照料面临支持网络体系不健全、长期照料保险体系欠缺以及照顾规范化、人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严重缺位的状况。建立、健全失能老人长期照料法律保险保障体系,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照料服务体系与管理体系;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方法的介入可以为长期照料服务发展提供专业化保证,这是解决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料问题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3.
张新生 《兰州学刊》2012,(12):187-191
目前我国涉农保险立法仍然缺位,因此涉农保险优化发展的立法非常必要。我国一些地区已经进行涉农保险的实践,随着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国家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从经济、理论和制度层面已为我国涉农保险优化发展的立法提供了可行性。涉农保险法律的功能包括规范功能和社会经济功能。涉农保险法律制度的根本价值在于正义、保证农业安全、农民利益和农村稳定有序。我国涉农保险优化发展法律制度的价值的实现,需要国家的干预与介入,立法应坚持非营利原则、政府扶持原则、强制保险与自愿保险相结合原则。涉农保险优化发展的法律关系包括主体、客体、内容和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4.
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资金融通功能和社会管理功能使得保险成为"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这就决定了保险在推动国民经济稳定运行.确保人民生活水平,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着力于探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我国保险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农业保险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农业发展的四大支柱(农业科技、农村金融、农村供销和农业保险)之一,它本身所具有的分散风险、补偿损失功能可为农业和农村金融保驾护航,农业保险在稳定农业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农业保险还不成熟,面临着经营风险、现实需求、技术支持和法律政策等诸多现实困境.因此,必须探索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社会护理保险法律制度是为因年老体衰、疾病或伤残等原因不能自理,需要长期照顾的被保险人提供护理服务费用补偿的一种保险制度。在西藏2022年前后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语境下,借鉴域外经验,建立社会护理保险法律制度,对于完善西藏社会保障制度,促进西藏社会公平及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的实现,构建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和谐西藏"、"平安西藏"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保险功能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经历了很高速度的增长,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其作用的发挥还很不充分。我们应当与时俱进,充分、全面地认识保险的功能,大力发展保险业,从而充分发挥保险业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中应有的作用。  一、经济系统的正常运行离不开保险功能的发挥  保险是现代经济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具体而言,保险功能的发挥在以下几个方面对经济系统的运行产生重要的作用。1.保险是经济社会运行的稳定器保险通过发挥对社会财富的横向调节和纵向调节作用,能够为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环境。首先,保险作…  相似文献   

18.
农业保险法定模式的选择须考量农业保险自身特点、宏观社会经济政策等多重因素.外国农业保险法定模式主要有政府垄断的模式、政府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而由私营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模式、政府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而由农业互助合作保险组织和私营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模式、政府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而由民间非盈利团体经营的模式等.我国现行由中国保监会设计和推动的五种模式利弊兼有.为了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结合,我国应确立"多层次体系、多渠道支持、多主体经营、多地区共同发展"的农业保险混合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族保险业溯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试图阐述我国古代社会的原始保险,从而探索我国保险的萌芽或雏型以及近代民族保险业的产生等问题,以期引起争鸣.(一)中国古代社会(亦即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有无近现代保险的萌芽或雏型,换而言之,在中国保险史上是否存在着一个原始的保险阶段或时期,这是保险学界争议颇多的一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症结在于,必须说明保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一般条件和特殊条件.保险是一个历史的经济范畴.它的产生和发展应具备三个一般条件.其一,不可避免地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中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这是它存在的自然条件;其二,生产力的发展,能达到提供剩余产品的水平和程度.这是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其三,商品经济关系是它存在的经济条件.由此看来,中国自奴隶制以来,古代社会已大体具备上述条件.我国古代社会虽然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然而  相似文献   

20.
<正>老年护理保险制度,是指被保险人因年老患病或伤残导致身体上的某些功能全部或部分丧失,生活无法自理,需要入住专门的护理机构接受长期康复和护理服务,或在家中接受他人的护理服务,由保险系统来支付被保险人的各种有关费用的一种健康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