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他是一个男孩叫成利华。13岁那年,父亲因为尿毒症而撒手人寰。15岁那年他辍学到广州打工。由于仅有初中文化,为了提高自己,他便自学高中课文。18岁那年,他在母校参加了当年的高考,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他进了一家化工厂做市场调研。  相似文献   

2.
一张纸币     
他是苦孩子,出身穷苦,3岁死了爹,娘给人家洗衣服赚钱。所以,他知道自己应该分外努力。 18岁那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母亲为了给他凑足学费曾去卖过血,他装作不知道,怕刺伤母亲的心。他也瞒着母亲去卖过血,搬过石头磨破了手,卖过报纸喊疼了嗓子,为的是让母亲减轻一些负担。  相似文献   

3.
2016年1月,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6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公布了2016中国大学国际化水平排行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位列榜单前三甲,应该是最有国际范儿的中国大学了。
  北大、清华的实力,也同样受到世界认可。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的2015-2016世界大学排行榜TOP800,北大、清华进入前50名;QS世界大学排行榜,清华首次进入25强。根据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的报告,北大、清华还是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中国外交之行的首选高等学府。其中,德国和法国领导人到访中国高校次数最多,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最青睐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4.
17岁的夏天,我没有考上重点大学,这对一向争强好胜的我是巨大的打击。父母动员我去复读,我觉得没面子。整日在家却无法面对母亲眼中的期待和父亲时不时的斥责。终于,在一个闷热的午后,我冲出了家门,扔给他们一句话:不用你们管,我能养活自己。  相似文献   

5.
“八月里的喜事儿说不完,周总理来到了清华园。天上的太阳格外暖,地上的花儿格外鲜。总理参观咱展览,满面春风笑开颜。总理拉住咱的手,千言万语说不完……”这是40年前流行在清华园中的一首歌,它生动地表达了清华人对周恩来总理的尊敬、爱戴之情。周恩来生前曾多次亲临清华大学,与清华的很多师生、校友有过交往。他自己并没有读过大学,可是对大学师生、对知识分子却爱护倍至。因此,虽然这位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已逝去二十多年,但他关心清华大学、关怀清华师生的许多佳话,在清华园中传颂至今。“我向你们订货”1958年8月,清华大学19…  相似文献   

6.
朱奕 《人才开发》2001,(10):6-7
争夺最优秀学生 高考过后,全国各地高校又迎来了新一轮的招生季节。而其中最惹眼的依然还是“双子星座”清华北大对各地状元的争夺。北京地区的文理状元尘埃落定。文科状元王钥非北大新闻系不去,而理科状元陈鑫则对清华计算机系情有独钟。广东的三名高考状元,一名被北大录取,两名被清华收获。江苏的外语状元则花落北大……除此之外,在上海,  相似文献   

7.
大学阴盛阳衰现象严重,应从源头上找原因:社会风气、教育方法以及考试制度,然后再对症下药。相关专家指出——在中国高校中,"阴盛阳衰"几乎成为普遍现象。2010年,考上大学的女生数量比男生多33万。高校新生中女生越来越多,华中师大今年女生甚至高达70.64%,北京林业大学新生中女生比男生多了1000人;南京师范大学广电新闻专业,今年招录的21名学生中,男生只有一个。  相似文献   

8.
日前,“清华-东大周”在清华大学开幕。东京大学是清华大学合作举办大学周系列活动的第一所亚洲高校。大学周期间.两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文化交流活动。“清华-东大周“是清华大学与东京大学加强全面合作、推动战略伙伴关系发展、合作并进、追求卓越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9.
位于石川县金泽市的北陆大学只有教职员工近200名,学生3750人,原先只是个在日本名不见经传,在海外更是鲜为人知的学校,但如今却成了日本海内外最有名气的高等学府之一,并与北京大学等一些国外的名牌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虽然它是一所学费并不便宜的私立大学,但报考的学生年年递增,进入90年代后更为显著。在日本,大学面临激烈竞争,考生择校越来越挑剔的今天,许多私立大学受到冷遇,赤字经营,而北陆大学却例外地备受青睐,其原因无疑是这所学校所推行的各种改革措施符合考生的愿望和需要,也说明日本的教育面临改革。  相似文献   

10.
5月26日.“清华-伯克利周”在清华大学正式拉开帷幕。两校在一周的时间内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文化交流活动.这是清华大学首次与美国高校举办大学周活动。伯克利是加州大学分校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一所大学.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和卓越的学术声望,是美国乃至全世界最著名的研究型大学之一。自1939年以来,该校共有20位教授获得诺贝尔奖。5月27日,前来参加“清华-伯克利周”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常务副校长兼教务长柏嗣乐(George Breslauer)教授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办学理念、本科教育特色,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生教育、师资引进、国际合作与交流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在这个市场化、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时代,摆在大学毕业生面前的“铁饭碗”越来越少。一个大学毕业生,如果不能考上国家公务员,或依靠特殊势力迸人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那么,多数情况而言,长时间的为他人打工将是他职业生涯的主流。而就大学毕业生自己而言,在自知无缘成为公务员后,多数毕业生也会选择到各类公司打工这条充满艰辛、但最能体现自身价值的创业之路,却很少顾及相对安稳的国有大中型企业。  相似文献   

12.
首先让我作一下简单的自我介绍,我生于东京,现在54岁。从东京的国际基督教大学毕业之后,去美国的密西根大学教育学院学习比较教育学。现在是横滨的关东学院大学的教授,教教育学。这所大学是由工学部、文学部、经济学部和法学部组成的综合大学、大约有1万名学生,其中包括60名以上的中国留学生。我是在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翻译工  相似文献   

13.
去年11月13日,带着那张笑嘻嘻的娃娃脸,32岁的双料首富丁磊回归母校——位于成都东郊的电子科技大学。丁磊再次重复他在此前对母校的评价,他深情地说:“我的一生只有一个大学母校,那就是电子科大,我一直都因身为一名电子科大人而无比自豪。电子科技大学这6个字,足以证明中国也能培养出  相似文献   

14.
■ 14岁进入重点大学, 16岁留美读博士, 19岁成为建筑设计师, 20岁当副经理、工程师   ■一年级读高尔基、鲁迅,二年级读《老子》、《红楼梦》,课堂上允许看课外书   ■考满分的孩子被拒门外,老师听学生指挥,不做作业的女生却受到鼓励——   14岁进入重点大学, 16岁的留美博士生, 19岁的建筑设计师, 20岁的副经理、工程师。在北京八中少儿班的 191名毕业生档案中,这样的例子并不是个别。   有调查研究表明,北京八中少儿班学生的各项生理和体能指标均超过北京市和日本的同龄儿童的平均指标。在校生共有 248人次在各类竞…  相似文献   

15.
人们采取了诸多行动以杜绝食物浪费,但一位年轻人正在用科技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23岁的清华学生柳济琛开发了一款名为“光盘打卡”的微信小程序。用户可在就餐后打开小程序,对着空盘拍照。人工智能识别出照片后,学生们就能获得积分购买礼品或者爱心餐,捐赠给贫困乡村地区的孩子。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一项颇受人们欢迎的教育财政计划目前已在全美12个州实行,另有18个州正在考虑实施。 这项由州政府具体实行的计划目的是,在大学学费不断攀升的情况下,能保证孩子将来上得起大学,上得起好大学。其具体内容是:现在家中有婴幼儿的家长,如果希望子女将来能上得起大学,就可以与州政府签订一份合同,一次性或按合同分期分批交纳以目前大学学费、再加上一定的通货膨胀率作为一个锁定数额的费用,保证孩子将来用这笔钱上学。家长的义务是履行合同,而州政府则将这笔钱进行各种投资,以投资回报补偿差额。  相似文献   

17.
报载,现任清华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王大中教授曾对人说过自己的一个感受,他做清华大学校长,时时刻刻觉得思想压力很大,非常内疚,总是感到对不起自己的学生。为什么? 他说,到清华来的孩子都是全国最优秀的孩子,优中选优的好学生。但是从清华门毕业出去的时候,都是一个模式,一个口径,缺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我们的正规教育是为了教授知识,这一说法肯定会为多数人所赞同;如果说,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孩子能考上大学继续深造,这肯定也会得到人们尤其是家长们的认可;如果从宏观的角度去看,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全能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然而,今天我们想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一下教育的目的,并试图贴近社会贴近实际来看一下教育真正的目的。 学生与家长的目的——盼成龙凤 对于任何一位家长来说,渴望子女出人头地是情里中的事,但怎样才能出人头地,学生与家长的思路却各有不同。在学生群体看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创造…  相似文献   

19.
能否进入八所著名的常春藤高校一直是美国考生关注的焦点,因为这影响到自己将来的就业与未来的发展。而这些高校也由于众多考生的报考而变得更加知名。美国著名商业杂志《普林斯顿评论》日前发表的2005年全美大学排行榜中,纽约大学成为美国学生最愿意就读的大学,而美国父母最希望孩子上的大学则是斯坦福大学。历史悠久的其他传统名校,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也排名靠前。  相似文献   

20.
在人们的记忆里和想象中,童心是天真纯朴的。 可是前不久,成都有一名年仅11岁的小学生在接受成都电视台女记者采访时,提出了“除非付钱,否则拒绝采访!”这与其年龄、身份极不相称的先决条件,令女记者大感意外,遂产生放弃采访的念头,但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她又不得不接受付费采访的要求。孩子的母亲非常支持他的做法,认为“孩子是对的,孩子为电视台付出了劳动,接受采访索取采访费是应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