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胡国强 《统计与决策》2007,(11):148-150
一、问题的提出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具有内在的联系。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会导致经济总量的高增长率,而经济总量高增长  相似文献   

2.
产业结构在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它的变动对经济增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以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为依据,就经济总量及产业结构情况与全省及部分地区进行比较,通过深入分析全市经济发展现状,找出制约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经济总量有待进一步扩大;产业结构有待不断优化;高新产业发展有待加快;城乡二元结构有待改变。由此提出加快向创新型经济转型、推动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建议,从而促进全市经济在新一轮沿海开发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经济发展过程不仅是经济总量增长的过程,也是产业结构高度化演进的连续过程,总量与结构在互相制约和互相促进中为经济生活制造了均衡与非均衡发展的条件。上海要加快发展,就必须下决心促进产业结构向合理化、高级化方向实现战略性调整。三年来,特别是1995年上海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结构调整带来了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带来了经济效益;结构调整推动了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4.
“十五”期间,威远县经济总量持续增加,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运行质量稳步提高,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3.66亿元,比2000年增长91.6%,“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3.9%,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经济总量增长最大。  相似文献   

5.
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具有强相关性,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会推动经济总量的高增长率,经济总量的高增长率也推动产业结构的高变化率。从而,产业结构合理性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首先表现在三大产业的发展水平(即各产业所占比重)上。所以,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1978—1999年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十五计划中 ,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现在乃至今后中国经济改革的重点提出。根据经济增长的一般理论 ,经济增长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的不同特征 ,从而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也不同 ,而结构变动则是现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本文结合江苏省1978至1999年间的产业结构变动、劳动力配置变动和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指出江苏省在今后的发展中应着力以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的优化配置带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环境的"脱钩""复钩"轨迹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脱钩"理论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物质消耗总量在经济发展之初随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一同增长,但是会在以后某个特定的阶段出现反向变化,从而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物质消耗下降的变动现象.文章根据我国经济发展过程,分析经济发展与我国能源消耗和环境压力的变动关系,观察其是否存在"脱钩"与"复钩"现象,针对我国"复钩"态势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是扩大再生产、推动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源动力。对于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的秀洲区,要实现“转型发展、双业并举”,投资所发挥的作用仍然无可替代。本课题围绕秀洲区这些年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探析,通过对实际数据的深入分析和挖掘,提出秀洲区要在保持投资增量、调整投资结构、完善投资环境等方面下工夫,促进秀洲经济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9.
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付凌晖 《统计研究》2010,27(8):79-81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度量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1978-2008年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经济总量增长明显带动了产业结构升级,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2008年长三角16城市及杭州市经济运行呈现经济增速有所回落,经济总量比重略有下降;工业增速放缓,服务业比重上升等五个特征.提高杭州城市竞争力需关注与苏州的部分经济指标差距拉大、将会被无锡超越等问题.建议采取服务业与工业协同集聚,促成经济新增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核心竞争力等措施加快杭州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全国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内蒙古经济增长正面临着许多新的变化,同其它西部省区一样,内蒙古自治区也处于工业化初期的产业结构加速变动阶段,因此,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势在必行。 一、90年代后期。内蒙古自治区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和特点 (一)三项产业结构变动的总体特点。 90年代后期,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同全国各地一样,进入了新一轮高速增长的阶段。1998年-2002年五年间,内蒙古自治区GDP年均增长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很快,同时快速的经济增长也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但产业结构调整的效果如何,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从经济增长和就业结构两方面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状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结构变动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实证分析,发现浙江省三次产业的产出、就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协同关系;产出结构变动可直接引起经济总体的快速增长,从而进一步促使产业发展中就业结构的调整。因此,建议浙江省从提升产业发展角度来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增长和就业结构调整,使就业结构能够依据经济总量的发展水平做适时调整,以适应产业发展和经济总量增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经济增长永恒的主题,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有着一定的关系.文章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以安徽省为例,对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协同关系,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够提升经济增长的水平.提出了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提高第二产业的比重,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第一产业的发展,以推动安徽省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湖南产业结构演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湖南经济总量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但湖南产业结构在近8年的演进过程中还存在着第一产业比重高、增长慢,第二业和第三产业比重过低等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湖南新兴工业虽具有一定竞争力优势、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产业竞争优势明显,但这两大产业规模增长过慢.只有进一步实现工业、服务业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提高湖南经济的内生增长能力.  相似文献   

16.
当前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以及促进经济平稳增长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但长期以来由于没有注重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协调互动,中国在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升级过程中的矛盾日渐突出,而现有研究缺乏对这两者及其与经济增长之间互动关系的量化讨论.在VAR模型估计的基础上,使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差分解和协整检验对湖北省1980-2007年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论表明:湖北省存在消费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双向作用机制,但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的拉动作用并不显著.同时还发现了湖北省在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方面的一些特点,为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十五计划中,结构调整作为现在乃至今后中国经济改革的重点提出,根据经济增长的一般理论,经济增长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的不同特征,从而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也不同,而结构变动则是现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本文结合江苏省1978至1999年间的产业结构变动、劳动力配置变动和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指出江苏省在今后的发展中应着力以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的优化配置带动配置带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8.
实行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转变,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经济体制的转变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前提条件,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源优化配置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兴安盟地区来说,我们要在加大经济体制改革力度的同时应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以此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强地区经济实力,实现“两个提高”的目标。本文依据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及本地区资源优势,对我盟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源优化配置提出己见,仅供参考。一、兴安盟三次产业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9.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提升消费在经济总量中的份额,是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要加快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就应不断推进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扩大消费需求来拓展实现途径。本文通过透视我省多年来居民消费转型升级的轨迹和特点,对我省消费结构的升级演进趋势和难点做了一个基本的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20.
傅少云 《浙江统计》2007,(11):53-54
近年来,台州市经济总量快速提升,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逐步优化,但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呈现不同步的现象,劳动力资源过剩、就业不充分等问题比较突出,成为阻碍经济增长、影响社会稳定、制约城镇居民收入增加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