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雅典宪政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雅典宪政代表了古代政治文明的最高峰,但在制度形式和技术细节上存在诸多局限.它是19世纪以前世界史上最为民主的政治制度,但民主的实现方式和手段是原始而简陋的.它具有鲜明的法治色彩,但法律制度乏善可陈.它赋予了公民以充分的积极自由,但却忽视、压制了消极自由.它构建了多元主义的权力结构和严密的权力监控机制,但权力交叉现象明显,分权制衡机制既不健全,更不科学.它是以大量金钱和时间投入为代价的,运行成本昂贵.如果加以综合分析将会发现,其根本缺陷在于作为宪政三大基本要素的民主、法治、自由关系结构的失衡.  相似文献   

2.
胡琦 《天府新论》2019,(1):70-80
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中世纪英国法治兼容并包,融日耳曼法、教会法、罗马法和普通法之思想精髓于一体。日耳曼的习惯法使“王在法下”观念深入人心。罗马法和教会法的传播和影响推动英国法治理性化,但带有浓厚的神权政治色彩。在普通法的影响下,英国法治思想日趋制度化。中世纪英国法治思想的演变体现了法律至上和政治民主的双重逻辑。法律至上体现了法与权的关系,规定了王权的法律边界;政治民主体现了官与民的关系,强调民主制度对王权的控制。在观念与制度的交融下,法治观念以制度为载体,制度以法治观念为灵魂,并且形成了“以司法制约权力”、“君民共治”的制度文化。这种独特的法治传统推动英国政制向议会主权和混合政体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3.
法治是一切向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转型的国家所面临的现实选择。对法治的建构必须厘清权威、权力、权利三者与法律的关系:在宏观上,树立法律权威和政治权威应具有合法性;在中观上,权力依法行使并受法律制约,法律对其制约进行制度安排;在微观上,高扬公民权利,实现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只有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上对法治理念的内在精神进行探索,法治才能在内容上全面地超越人治,在本质上历史性地超越传统法治;才能实现实质法治对形式法治的价值超越,实现法治对以法治国的思维超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指明了法制现代化的方向,以政府和社会、个人三方推进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中国未来的法治建构。  相似文献   

4.
从法治视角认识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分析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表现及其特点 ,提出要重视运用法制方法化解人民内部矛盾 ,这应当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主要手段。在法治基础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主要应当沿着三条基本路径展开 :一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 ,坚持和扩展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 ;二是不断推进法治 ,正确处理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利 ;三是畅通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法律渠道 ,使人民内部矛盾在法律的轨道上得到解决 ,使社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这方面的具体制度有人民调解制度、行政复议制度和行政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5.
有限权力的法治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的永恒主题是权利与权力、权力与法律关系的调控 ,其中以对权力制约构成法治核心。确立有限权力是现代法治的必然要求。要实现这一要求 ,必须以民主法治化为基础 ,完善能够体现民意、维护民权、保护民利的民主制度和法律体系。对权力强制性、等级性、保障性在实施过程中有可能背离人民意志向反向运行进行制控 ,使有限权力成为民主法律规定的权力 ,是民主选举代表代行的权力 ,是受到国家主人监督控制的权力。  相似文献   

6.
提高公民素质可以使公民在时机成熟时能够收回国家权力 ,也可以使公民在国家权力必不可少时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 ;宪政的法治通过对政府权力的限制 ,是体现和维护公民民主权利的最有效形式 ;政治伦理的德治在降低法治运行成本的同时 ,可以提高民主的运行效率和消解民主运行的外在紧张和压力。它们共同构成了现代民主良性运行的三种维度。  相似文献   

7.
法治作为规范和限制政治权力的制度性安排,与自然界一样,具有生态系统的某些特性.法治作为政治生态系统,其内涵远远大于法律和司法,法治不能从法律的内部推演出来;法治作为政治生态,需要与之相匹配且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民主、人权、自由、完政等政治法律制度与价值观的支撑和滋养,自然法思想是法治的理论基石;法治通过对权力的有效制约,达致政治生态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民主与法治是"魂形结合"的关系,民主必须以法治的形式实现;超越法治的无限民主、大民主是危险的,最终可能走向多数人的暴政,一旦权力被僭越,又必然回到专制;一个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举制度的有无和优劣;在平稳安定的秩序中有序渐进地推进民主,避免社会动荡、暴力和流血,是实现民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国家政体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权力以后,应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的国家制度”,并认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在改变其阶级内容后,可以成为“无产阶级将来进行统治的现成的政治形式”。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政体一般表现为普选制、代议制、政党政治等具体形式,这些形式在社会主义民主共和政体中,将具体表现为:创立新宪法,法权高于党权和政权,建立法律至高无上的法治国家;建立代议机构,中央与地方合理划分职权,实行中央集权制与高度的地方自治相结合,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国家政权机构;实行直接民主制,国家官员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并广泛吸收人民群众直接参加国家管理,按照人民民主的原则把政府组织成为真正的“廉价政府”。这些思想和价值理念,今天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无疑仍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实质法治、形式法治与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比较而言 ,实质法治论是一种较为妥当的理论 ,形式法治论有一定的缺陷。但是相对于单一的实质法治论 ,本文主张多元的实质法治论。本文认为 ,并不是只能够存在一种类型的实质法治 ,法治的类型可以是多样的 ;在一定条件下 ,不同性质的法律、不同的政体、不同的文化都可能为法治的实行提供基础和条件。中国选择了实质法治理论指导法治建设 ,法治建设的目标不仅是通过完善一套形式性的法律制度以规范和维护社会秩序 ,而且是通过这套制度以推进民主建设和人权建设。  相似文献   

11.
政党法治:一种新型的政党文明形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韶兴  张垚 《文史哲》2005,4(1):142-148
政党法治属于政党文明范畴 ,是政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当然要求和必然结果 ,同时也是政党政治的一种表现形式。政党法治是一个综合性概念 ,它包含民主与法制、权利与义务等丰富的制度意蕴 ,融会法律至上、权力制约、依法执政等诸多价值目标 ,涵盖政党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等全部政党生活 ,贯穿政党自身事务管理和领导 -执政的整个政党行为的全过程。政党主张与国家意志相一致、政党法律与国家法律相协调是政党法治实行的前提条件 ;阶级性和工具性相统一是政党法治特性的基本内容 ;实体价值和形式价值相统一是政党法治价值的基本形式。政党法治既是一种新型的政党文明形态 ,也是这种文明形态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2.
由于君主专制观念根深蒂固,又由于法家法治思想本身的缺陷,因此法家的法治思想不可能产生出现代法治诸如平等、权利、民主等观念,从而也不可能否定君主专制。这样一来,法家的法治与君主专制的矛盾在法家法治思想内就不可能得到解决。要克服法家法治与君主专制的矛盾,就必须将包括君权在内的整个国家权力纳入法律的调整范围内,通过法律的治理使国家权力转化为法律权利。  相似文献   

13.
完善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是由人民群众的代表与法院的审判员共同审判案件 ,行使国家审判权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把人民群众提到法官的地位 ,分享国家和法律赋予的审判权力 ,是吸收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 ,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建立和完善 ,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实施中及与人民法院的司法改革存在一些矛盾 ,难以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是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 ,健全、完善有中国特色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民主和法治建设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应当引起我们…  相似文献   

14.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作为确立和保护国家民主的基本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法律权威,它维护和捍卫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尊严和权利,授予国家权力并严格界定各种权力行使的范围界限,为保护公民权利和防止滥用国家权力规定了基本原则。对十年“文革”的反思,使我们认识到建立法治、维护法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法治的第一要义便是树立宪法权威,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即依靠完善的宪法监督制度。宪法监督制度是保证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以及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严格依宪行事的一切制度和措施的总和,是宪法运行机制的…  相似文献   

15.
从形式法治走向实质法治是我国法治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现代宪政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的必然要求。我国在实现形式法治向实质法治的转型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现实问题,突出的表现为法律理念的更新不彻底;法律意识的培育不成熟;规制国家公权力的法律制度不健全;法律实践中公权与私权、公益与私益关系的价值取向有偏差。认识并解析这些问题,为探究一条符合法治化目标要求的改进路径奠定基础,是从形式法治走向实质法治面临的紧迫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6.
检察机关开展诉讼监督,有着深厚的法治基础.法治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法律应能有效地制约国家权力,防止国家权力的失控与异变.权力的来源、性质和行使决定了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制约,法治要求对权力进行制度化、法制化的监督.诉讼监督的核心是对权力的监督制约,这正是法治的内在要求.诉讼监督的目标寓于法治的价值层面之中,诉讼监督的制度规范构成了法治的制度规范的重要内容.没有坚强有力的法律监督,法律的实施就没有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行政权力的扩张和泛法化是一个难以遏制的趋势,然而民主和宪政的理念追求,法治国家的价值目标,都要求对行政权力的扩张和泛法化进行规制。可以通过政治制度的制约、法律价值的重构、法律制度的完善、司法独立的自身建设等方面防止行政权力的过度扩张。  相似文献   

18.
论法治民主与权力制约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民主作为民主政治的一种形态,在当代中国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是民主与法治这两种最基本的权力制约监督形式的有机融合,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相契合的民主政治形态。当前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存在的种种权力失范现象,与法治的缺失密切相关。良好的法治环境是实现市场经济现代转型的基础,而法治建设又需要民主力量的推动。在当代中国,构建完善的权力制约监督体制,需要将民主与法治两种范式进行融合,重点发展以法治建设为目标的民主制度,即法治民主。  相似文献   

19.
法治是政治民主的前提和基础,而不是相反。法律的根本属性是说理,既是说理的依据,又是说理的保障。而说理是民主时代的根本特征,没有法律就没有民主。政治民主的底线,是保障人们有权基于自身利益在公共事务中发表不同于他人的独立意见,进而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做出决定。政治民主的高度,则取决于国家权力是否真正受制于人民的权利,包括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规定是否能够落实,法定的国家权力运行体制是否稳定有效并受到人民群众的尊重和信任,人民群众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的活跃度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最终都取决于法治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国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国是一种社会理念 ,它是基于对强权政治的反叛提出来的。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一书中曾论述 :“已成立的法律得到普遍的遵守 ,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本身又应该是良好的法律” ,这是有关法治的经典定义。它表达了一个学者对法律价值的良好愿望和对法治的深切期待。然而 ,古今中外 ,实行法治的理念在强大的政治权力支配下 ,始终停留于观念形态 ,甚至在当代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 ,平等、自由、民主、人权这些法治追随的价值也还是残缺不全的。即便在法律规则详熟的美国 ,经济民主、人身平等、政治自由、人权保障的规则方面 ,仍然是亦步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