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住江苏徐州煤机厂东村宿舍,今年已103岁的梁耿氏老人不仅耳聪目明,而且谈吐清楚,记忆力惊人。日前,老人的儿子、72岁的梁先生向记者介绍了母亲的长寿之道。多吃肥肉喜欢吃甜说来奇怪,一般老年人的饮食是素食低糖,梁老太太却恰好相反。她喜欢吃高能量的食物。梁老太太最喜欢吃肉,尤其喜欢吃肥肉;另外还特别喜欢吃甜食,连喝茶都要放些糖在里面,这样才喝得舒服。老人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母亲去世没多久,父亲就要找后老伴了.有一天,父亲对我和弟弟说,他看中了一个老太太,现在住在邻县的县城.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太太呢?我和弟弟有些奇怪父亲怎么会看中一个邻县的老太太.  相似文献   

3.
剩饭     
武奶奶早年丧夫,自己含辛茹苦把一儿一女拉扯大,因多年过着艰苦的日子,养成了勤俭的生活习惯。尤其在吃饭方面老太太更仔细,那些存放多日的、变了色的、甚至有些馊味的馒头,也决不扔掉,而是上顿热下顿热,直至把馒头折腾得“面目皆非”也要坚持着吃下去。武奶奶的儿子是医生,相当讲究营养卫生看到母亲常吃剩饭,他既心疼又惊慌,每次回家都把老太太的剩饭尽数搜出,毫不留情地扔进垃圾袋里。老太太心疼得直摇头,但见儿子“来势凶猛”,只好忍着。有一天,儿子把她仅放了两天的剩饭倒掉,这回武奶奶忍无可忍了,竟要从垃圾袋里往回捡。儿子也火了,说…  相似文献   

4.
人间传奇 巧遇亲人 河南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的家属院住着一位年逾七旬的老太太蒋红英。1987年夏日的一个早晨,蒋老太太吃过早饭后,和往常一样到离家不足50米的岗坡路菜市场买菜,发现路旁有一位农村小女孩开了个咸菜店,小姑娘守着冷清的摊位。老太太不知是出于同情还是好奇,便走过去同她攀谈起来。  相似文献   

5.
最近有一位同志向我咨询,他的母亲1998年去世。1999年他的父亲又和一位老太太结婚,在进行结婚登记时,老太太找关系,没有亲自去,委托他人帮助办理。去年8月他父亲去世了,老太太有没有权利分他父亲的遗产。  相似文献   

6.
父母总爱在亲朋好友,甚至是陌生人面前提起我,在他们心里,上了名牌大学,有一份稳定工作的我是他们一生最大的骄傲。与此相反的是,我却很少在同事们面前说到他们。在这个流行"拼爹"的时代,他们那么平凡,甚至只是这个繁华都市里最卑微的底层劳动者,当我遇到挫折的时候,甚至免不了会在心底暗暗埋怨他们。直到有一天,办公室来了一位新同事。他频频说起自己的母亲,言语之间充满了骄傲。他说母亲很漂亮,母亲很能干。我们都知道他来自农村,从他的描述中,我们对老太太的印象渐渐变了,幻化着老太太成为李双双似的美丽妇女。有一天,同事请我们去他家吃饭,因为他的母亲来了。等见到他母亲,我不禁在心里笑骂,这小子,真会吹牛。他的母亲,是一个又黑又瘦的老太太,像一粒风干了的枣子。见我们去了,老太太讷讷地连招呼也不打就往厨房里躲。同事把母亲拉出来,挨个儿给她介绍,这是小李,这是王姐。他的母亲很局促地笑着,同事却一直亲热地搂着她,亲切地叫着妈,并且问我们:“我妈是不是很漂亮?”“我妈炒的菜是不是很好吃?”我们味同嚼蜡,嗯嗯地应着。同事看出了我们的不以为然,在母亲洗碗的时候,他告诉我们,他母亲年纪轻轻就守了寡,农村的日子对一个单身女人来说有多苦呀,可她不靠别人施舍,硬是凭着自己的一双手供他念完了大学。  相似文献   

7.
探望     
伊尹 《今日南国》2014,(12):33-33
下午,23号病房来了一位探视者,一位80多岁的老头,摇着轮椅来探望2床76岁的老太太。老太太是前天送来急救的,心脏病,昨天刚出ICU,此时正沉沉地睡着。一连两天在病床前照料的子女们,一个回单位续假,一个去医院食堂吃午饭了。老头来到病床前,看看沉睡的老太太,替老太太掖了掖被子,又安静地在床前坐了一会儿,见老太太呼吸均匀,脸色已转红润,这才微微一笑,转身放心地离开。  相似文献   

8.
1美元     
约翰跟他妈妈要1美元。"你要钱做什么?" "我要拿去给一个可怜的老太太。"他回答。"你真是个乖小孩,"母亲骄傲地说。"拿去吧。不过为什么你对那位老太太这么有兴趣?" "她是卖冰淇淋的。"  相似文献   

9.
探望     
伊尹 《社区》2014,(35):22-22
这是我的一位护士朋友在她博客里所写的一篇日记。这天她上白班。下午,23号病房来了一位探视者,一位80多岁的老头,摇着轮椅来探望2床76岁的老太太。老太太是前天送来急救的,心脏病,昨天刚出ICU,此时正沉沉地睡着。一连两天在病床前照料的子女们,一个回单位续假,一个去医院食堂吃午饭了。老头来到病床前,看看沉睡的老太太,替老太太掖了掖被子,又安静地在床前坐了一会儿,见老太太呼吸均匀,脸色已转红润,这才微微一笑,转身放心地离开。  相似文献   

10.
发烧     
老太太突然病了,发烧,呼吸有点费劲。不敢耽搁,晚上11点多,到医院看急诊。急诊在医院一层的一个大厅里,人很多。听说是发烧,分诊台的护  相似文献   

11.
母亲的乐趣     
去年夏天,丈夫把老母接来与我们同住。想不到,我那习惯了乡下粗茶淡饭的母亲,过不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没几日便思念起乡下的那一亩三分地,终日局促不安。为排遣母亲的思家之情,我每日除了安排她料理家务之外,还叫上小学的儿子当向导,带着母亲上街兜几圈,熟悉熟悉环境。这一招果然灵验,短短几天,母亲便吃得香,睡得稳,话也多了起来,我和丈夫不由都松了一口气。 半个月后的一天,我下班回家,在小街门口遇到邻居李大妈。她神秘兮兮地拦住我:“雪梅,你家的那位老太太是你什么人?”我笑着告诉  相似文献   

12.
邻居老太     
《社区》2003,(16)
对门的小张要到省城去。便将在乡下的母亲接来看家。老太太从此就成了我们家的临时邻居。小城虽然不大,但住在商品房里,大家便有了大城市里人的诸多作派,比如从不互相串门聊天。我发现,张老太太明显对此不适应,每当我们上楼,她听到楼梯响,必定马上打开房门,笑眯眯地对我们说,下班啦,放学啦。大多数楼上居民只是对她象征性地笑笑,然后就又埋头上楼,打开自家的房门哐地一声关上门,老太太只好长长地叹息一声。由于我也有一个在乡下的老母亲,多少对她们有一点了解,我就常常在门口停下来,和她说上几句,老太太却像中了大奖似的非常高兴。一天晚上,…  相似文献   

13.
江慧妍 《社区》2008,(29):60-60
今年回家乡看望母亲,发觉她越加消瘦了。邻居三婶背着母亲告诉我,我母亲很节省,一个月难得吃上一回荤菜。  相似文献   

14.
一向都看不起母亲,因为母亲不识字。不识字,素质就低。我烦母亲高喉咙大嗓门地说话,仿佛在与人吵架。我讨厌母亲生吃黄瓜的样子,把黄瓜只在衣摆上擦擦就吃,还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我嫌弃母亲经常把我的剩饭都端起来吃,一边吃一边说:"浪费了可惜。"我最厌恶母亲爱吃大蒜,常常生吃,一嘴大蒜味儿,让我闻到了就想吐。  相似文献   

15.
您问我这辈子最值得怀念的一道菜是什么?我会毫不犹疑地告诉您:我姥娘做的豆腐渣(米团)子! 我姥娘是谁?她是我母亲的母亲。我们老家人管外祖母叫姥娘,我至今仍在越洋电话里高声大嗓地喊着我的姥娘,那是我忘不了的乡音,叫起来亲切无比。可我姥娘不是大厨师,她本是山东省一个又小又穷的县城内土生土长的小脚老太太,地地道道的家庭妇女,今年整整90岁。 豆腐渣(米团)子是什么东西?我不说您也许一辈子也没听说过,更甭说吃了,那是用豆腐坊里做豆腐滤下来的豆渣做的一种食品。您可能会不屑一顾,但那却是我童年的  相似文献   

16.
尚彦昌 《老友》2009,(5):60-61
在河南省许昌市审计局家属院,笔者在张桂芳的家里见到了她的母亲,百岁寿星于巧莲老人。于老太太面色红润,身子骨硬朗,身着一身得体的酱色唐装,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要是不知底细真看不出她已经101岁了。于老太太1908年11月24日出生在许  相似文献   

17.
城里人太忙     
凌梅听说好友晓静住院,连忙请假去看她。刚走到医院大门口,一个乡下老太太叫住了她。老太太有些紧张地问:“姑娘,你忙吗?”凌梅说:“不算忙。”老太太松了口气,说:“太好了,总  相似文献   

18.
魏尊 《新天地》2012,(8):20
鲁迅先生的小说《风波》中有位九斤老太,在她眼里,一代不如一代,时不常地为子女儿孙们担忧。而因为一次偶遇,我忽然有种为这位著名的老太太翻案的念头。清晨,我捏着一个灌饼在医院院内的石椅上吃,有个老人蹒跚着,抹扫了几下椅面儿,一屁股坐了下来。"这灌饼要是加上肠儿,横是得三块多。"老人瞅着我手里的灌饼说道。  相似文献   

19.
吴敏 《社区》2014,(6):53-53
大连市海军广场社区有个71岁的老太太,家中养了多年的一条狗无疾而终后,她变得茶饭不思,神情恍惚,不到一年,便抑郁而终。母亲去世后,女儿除了痛苦,还百思不得其解,母亲为何会因为一条狗而死?  相似文献   

20.
王静 《新天地》2012,(2):24
随着父母一天天老去,独生子女继承遗产时,要面对不少法律障碍。已到不惑之年的王先生是家里的独生子,父亲早在十几年前就去世了,其名下的3万余股银行股票归老伴,也就是王先生的母亲李老太太全权处理。不久前,李老太太也病故了,临终前留下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