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埃米莉的人生是苦难的,她对苦难的感触是深刻切骨的。她是为苦难而创作,因而她的诗歌是苦难的,也是自由的。表达苦难、向往自由是她诗歌的思想特征。这一思想特征缘于她不幸的生活际遇、消极厌世的人生观和孤独自省的心理品性。  相似文献   

2.
萧红从自己的悲剧人生出发,用自身的不幸去悲悯和抚慰她笔下芸芸众生的小人物,所写之悲,不是眼泪,而是一种永恒的伤痛,是人对死亡、苦难和外界压力的不幸抗争而有失败之后留下的巨大震撼。亦人亦己的真情,散发出生命本真体验的恒久艺术魅力;独特的女性反抗与超越意志,透射出愈挫弥坚的生命张力;特殊时代女性悲剧的揭示,迸发出历史感极强的人生冲击力。她作品的悲剧总是散发出一种质朴而独特的苍凉之美。  相似文献   

3.
池莉和她笔下的人物一样 ,都是不肯压抑自己的人生欲望而积极追求人生幸福的生命力旺盛的人。她欣赏敢于与苦难抗争的“强者”的人生观。所谓“小市民”代言人的“小”不应是斤斤计较于个人利益的道德评价上的“小” ,而是社会地位的卑微 ;而且这种卑微人物因其展现的生命力又在精神上显出一种“大”来  相似文献   

4.
柯岩是当代一位永远勃荡着青春、以真诚和坦率讴歌着爱与美的作家。她将自己所有爱的热力献给了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爱不仅仅是同情,也是一种负责和献身。有所爱必然有所恨。因而作家不仅以真挚的爱心滋育着一切处于悲沉、稚拙的苦难中的人们,而且以高度的艺术自律严格遵循现实主义客观真实的美学风范,展现人生的真情真谛  相似文献   

5.
与李清照并称隽才的朱淑真,在遭遇北宋灭亡、南宋偏安与自身婚姻不幸的社会苦难和人生苦难的过程中,敢于冲破理学的清规戒律,站在女性性别的立场上用诗歌来表现个人的"私情",真情吟咏,无所顾忌.她的作品从题材到内容,从风格到情感,都是女性情感生活、家庭生活以及有限的人生梦想的书写,具有极强的个人化色彩和"自我指涉"的私语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铁凝小说的独特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凝依靠自己独特的发现和理解,构筑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艺术空间。她的小说中充满独特的意味。她对人生的尴尬状态以厦人性中隐秘之处的挖掘,是属于潮流之外的个体思考,她对人性的独到理解以及出色的艺术表现拉近了其作品与经典的距离。  相似文献   

7.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重要作品之一.在这部长篇小说中,她无情地鞭挞了封建文化和封建宗法制度对人们的残害,描写了小团圆媳妇和王大姑娘所遭受的摧残,同时,也写了冯歪嘴子的生命坚强.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既有寂寞、孤寂的感觉,也有对苦难人生的不屈挣扎.在短暂的一生中,萧红经历着磨难,也有少许的欢乐,最多的却是无法排遣的无休止的寂寞.但萧红又是一位现实主义者,她带着心中的伤疤去勇敢地面对现实,这在她作品中的表现即是,她叙说主人公的落寞无奈,也描写荒凉土地上人们的抗争和不屈.她的人生和创作之间可以说有这样一种联系,即作品中的凄婉美丽、抑郁寂寞正是生活中悲惨命运、苦难人生的一种写照;作品中所笼罩的那种伤感、那种痛苦思索来源于生活中经历的多波折和对社会的悲剧的自我体验.  相似文献   

8.
人物命运的展示使曹禺戏剧产生了剧场性魔力.曹禺戏剧不仅集中表现人生苦难,展示人物命运的严重危机,在显示人物无助与无奈的命运状况中博取受众的同情心,而且大力渲染人物命运的传奇色彩,展示人生的惊奇性,挖掘人物潜存的影响力,以充满主观理想与情致的书写来强化戏剧的吸引力;既着力写出人物苦难的过程,展示人物的命运发展史,在动态性和整体感中强化受众的审美注意,又注重对人物命运结局的直观性铺叙,以感性的艺术表现来加大戏剧的悲剧感,形成一种撞击受众心魂的艺术拉力.于是,曹禺的戏剧人物描写拥有了强烈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尼采的美学思想都是围绕"为人生而艺术"这一要义而阐发的,这也是尼采面对生命的悲剧性而开出的良方。他认识到生存是充满苦难的,但并未由此而否定生命的意义,悲观厌世。而是肯定人生的悲剧性不可改变,主张笑对悲剧性的命运,用艺术来拯救人生,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人生通过艺术的审美观来提升人的生命强力克服人生的悲剧性。他褒扬希腊悲剧艺术,歌颂酒神精神,发现了潜藏在悲剧艺术中的人的强大生命力量和克服人生悲剧性的希望。并用悲剧艺术解读人生,诠释生命,把人引入神圣的艺术审美境界,使个体生命与本体生命融为一体,在艺术审美中体味真实的生命感并获得了与世界本体融合的最高欢乐。  相似文献   

10.
悲剧不论从哲学上还是从艺术上考察,都是对人性和现实人生苦难的关怀,重思悲剧,悲剧的内涵包括悲剧的生存、悲剧的本质、悲剧的自我意识、悲剧的情感性质与悲剧的超越精神;从悲剧的内涵反观中国传统哲学和艺术的心性论结构,中国传统哲学和艺术缺乏悲剧的精神意识的原因,就是根源于我们的人性结构失却对人性悲剧性内涵的认识。重思悲剧的内涵,是为了构筑一个切实充满对人性和苦难关怀的社会和一个真正充满自我反省和自我建设的全新的人生。  相似文献   

11.
面对命运的多舛,不同艺术家有着不同的态度。一些人以自己的艺术为武器,顽强地同命运抗争,如贝多芬、凡高,其作品留下了搏斗的痕迹;还有一类人,在生活中沉着应对苦难,却从不把它们带到艺术当中,他们觉得艺术是用来礼赞生命,而不是用来做报复的。他们的艺术只表达自己天使般的温柔与圣洁的灵魂,始终保持着笑容可鞠和清明纯净的面貌,决不让命运的考验烙上印记,决不让眼泪把它沾湿。如伟大的作曲家莫扎特。一个世纪后,有一位与之心心相印的画家满怀景仰之情创作一幅《向莫扎特致敬》,他就是法国野兽派画家杜飞。和莫扎特一样,从…  相似文献   

12.
川端康成与佛教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与宗教在精神上是相通的,川端康成由于独特的身世和经历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其作品鲜明地表现着对世间苦难、生死不灭和人生无常三个方面的体验和感悟,晚年作品所体现一种对人性的张扬和生命本能的追求是他对佛教精神的跨越.  相似文献   

13.
《哈利·波特》的作者,英国著名作家J·K·罗琳曾经应邀在美国哈佛大学的一次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面对着那些即将从这所世界一流学府毕业的精英们,她极力呼吁他们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不是用于写作,而是用于同情自己不曾经受过的他人的苦难。在罗琳看来,想象一下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人,正在被各种各样的人生苦难煎熬、折磨,一个人,特别是一个社会精英,才会拒绝冷漠,才能够将心比心,懂得设身处地地理解和帮助他人.  相似文献   

14.
现代作家在融合宗教文化与现实人生的思考中有一个比较集中、突出的命题--对苦难的认同与超越.林语堂的人生观与他对宗教文化思想的体认有直接的重要关联,他认同苦难,将苦难视为不可避免,并努力寻求超越苦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萧红承袭了宿命的苦难,在错动的历史中艰难跋涉.民族国家的基本立场与左翼的意识形态,使她从民间的历史视角来叙述现代性劫掠中的溃败、变革与抗争,从而进入了人类最前卫的文化思潮和艺术思潮.萧红以政治文化的身体视点揭示种种话语禁忌中的生命困厄.她把新与旧的文化冲突外化在生命故事的夹缝处境中,流亡成为其基本的叙事模式,混乱是其时空体形式.她以女性的经验洞察到生命的原始悲哀,生殖和死亡是她基本的母题.她在人与自然的大生命系统中,以象征的心灵模式建造出自己的表义系统,追问是语义生成的基本句式,寄托了人类回家的永恒梦想.萧红向死而生的伦理诗学,对于汉语写作的现代转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弗里达的艺术是孤独孕育出来的花朵.其孤独是命运造就,18岁那年的一场车祸及车祸留下的后遗症注定她终生都要品尝这种滋味。她得不到丈夫全心全意的爱,也无法实现当母亲的愿望。所有的苦难都只能独自承受。她的艺术是她孤独的明证。  相似文献   

17.
生命发展与艺术建构的关系是紧密的。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战斗,愁恨和苦难都是 难以避免的,但由此可以喷发出炽烈的感情岩浆,熔铸而成艺术之最高境界。艺术史研究表明, 在很多情况下,艺术家的生命状态与其艺术成就之间呈现着一种反比效应:成功与现实的沦落 贬值分不开。  相似文献   

18.
站在文艺心理学的角度 ,从喜剧性产生的心理机制、喜剧的精神、构成、节奏、平民性等方面讨论了喜剧的价值 ,试图揭示出喜剧艺术的人文精神在于 :1.对苦难人生的释放与激励 ;2 .启发人类对生存目的和方式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无神论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苦难、荒诞与积极的自我承担精神是存在主义哲学对人的生存状态的真切概括.中国当代作家阎连科的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无神论存在主义的哲学观点.文章将阎连科的小说与萨特、加缪的小说进行比较研究,阐释阎连科小说的存在主义特征,亦即本真的苦难精神和西西弗式的人生困境.  相似文献   

20.
在灵与肉的煎熬与搏斗中,妙玉等出家女子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压抑人欲,违反自然律令;要么放纵人欲,破坏宗教律令。因为压抑人欲特别痛苦,所以绝大多数出家女子要么暗中与僧俗两界男子私通,在男欢女爱中,她们常常耗干所爱者的生命,而她们自己也因此而被迫结束自己苦难的一生;要么还俗嫁人,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