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八佾》篇“君子无所争”章,在儒家君子人格的修养中有着重要意义。前人疏释,有将“争”字泛化的倾向。《论语》一书中,“争”字凡三见,除此章外,另见同篇“君子矜而不争”章。三“争”字均非泛指,而是有特定的指向,即指争以力,这是与夫子不语“怪、力、乱、神”等对力的贬斥相一致的。将“争”字泛化,既不符合孔子的立身行世,亦不合于《论语》之思想,还会导致儒家君子人格的贬退。与“尊让”一样,“无所争”“不争”亦有其界限,在仁与不仁、善恶之际、是非之间,君子则当充分运用其智识、言语、技艺等等据理而争。  相似文献   

2.
体育报道中的性别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隽 《河南社会科学》2004,12(2):106-109
“性别偏见”是社会学范畴中的一种社会现象,在新闻传播活动的过程中也有所体现。经过对《中国青年报》、《城市早报》、《体坛周报》等报纸的抽样研究分析发现,在体育报道中也存在性别偏见。这种偏见有观赏型偏见、忽略型偏见、玩狎型偏见、侮辱型偏见几种类型。造成这种偏见的原因有:(一)我国体育新闻采编队伍中男性比例极高;(二)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三)体育新闻的受众群以男性为主,女性为辅,且男性比例极高。  相似文献   

3.
近日偶读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的故事》一书,展现书中对清照词的注解,有不尽妥当处。如《如梦令》:“……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海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其中“争渡”二字,书中注解为“奋力划舟渡水”。“争”字,固然有争夺、力求达到的意思,如“力争上游”、“为国争光”等语。但“争”字还有一个另外的解释,就是“怎”、“怎么”、“如何”的意思,例如柳永的《八声甘州》词中的“争知我倚栏杆  相似文献   

4.
林浓 《天府新论》1994,(1):26-28,96
毛泽东与新民学会林浓新民学会.是我国五四时期发起最早.作用和影响最大的社团组织.是湖南人民在本世纪初反帝反封建.争民主求解放的领导核心.是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一新民学会.系采四书《大学》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1]。所谓“新”.即...  相似文献   

5.
严敏女士所著的、由巴蜀书社出版的《〈老子〉解析与启示》一书,由《注释、翻译及说明》和《辨析揭密与启迪评述》两大部分组成。本书不只是在结构上独具特色,而且在内容上有不少独到的、新颖的见解。第一,严敏女士在注释经文时多有新颖独到之处。如“不尚贤,使民不争”中的“贤”字,一般都解释为“贤能”之贤,可是严敏女士将“贤”解释为“多财”。她说:贤能“即是贤才异能,或释为能力强,品德好。但是能力的强弱,品德的好坏,不是去争就可以争得的”,只有财物才是可能争得的。于是,她把这个句子译为:“不崇尚多财,使民不去争抡”,她认为这样…  相似文献   

6.
‘‘,.:、…节l,咬:1..…“......-……白李买集山东大学蒋维截争牌小礴上海周志高上海陈茗屋曲阜师大三十周年校庆书法作品选登~~  相似文献   

7.
谈偏见     
偏见是常见的一种旧的思想方式。列宁在《哲学笔记》中,针对黑格尔论“常识”,即“常识并不是哲学,在哥白尼以前,要是谁说地球在转动,那就是违背常识。”“《这东西》(人的常识)《是某一时代的这样一种思想方式,在它里面包含着那个时代的一切偏见。》”这两段话,写下了一个深刻的批注:“常识=当时的偏见”(《哲学笔记》第301页)列宁在这里告诉我们,同“当时的偏见”作斗争,是任何时代的科学,特别是哲学应该解决的一个重要任务。现在,我们处于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时期,就更有必要同旧的思想方式作斗争,同偏见作斗争。  相似文献   

8.
鲁迅笔下的“猫头鹰”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把猫头鹰作为“精神界之战士”的象征 ,分别在《秋夜》和《铸剑》中塑造了为“争天”而呐喊和带剑去“杀天”的猫头鹰的战斗形象  相似文献   

9.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承载了东方文明古国的光辉历程。近代中国由于国运衰败而受到创制拼音文字运动的强烈冲击,尽管汉字拼音化运动以失败而告终,却直接促成了简化汉字和汉语拼音方案的形成。汉字信息化孕育着“创新型”国家的内涵,在加快我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互融的同时,为我国的自主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身份代表着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对个体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身份偏见都随处可见,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认知领域,基于“固化观念”形成的“固化身份偏见”正不断地冲击着人类的证言知识,这体现为:在“证言交易”中,听者经常会基于身份偏见而降低说者的可信度,从而剥夺后者作为知识主体的资格.对说者的不公对待严重破坏了正常的认知和伦理生态.面临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需要理性地审视人类的证言实践,以理性分析抵制身份偏见;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社会认知领域的“同感”理论来清除身份偏见的恶劣影响.  相似文献   

11.
竞争与谦让——中国古代“争”“让”范畴的现代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竞争与谦让是一对对立的范畴。中国古代通常称为“争”、“让”。我们的先哲通过对“争”的考察 ,达成了“争则乱、乱则穷”的共识。他们的学说在制度和思想两个方面排斥“争”。同时 ,他们又提倡“让”德 ,力图实现社会的和谐。考察古代先哲关于“争”、“让”范畴的论争 ,分析其利弊得失 ,对于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当代中国社会 ,如何处理竞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西方文论属于“断面文论”,这一点,有学者曾注意过,也进行过相应的思考,但结果不尽如人意.本文将对这一情况做一详细分析,以期对西方即中国现代文论发展有一个更加准确,全面的认识.同时本文对所思考之理论充满由衷之敬;;意,无任何偏见与感情色彩,望不要引起误解.  相似文献   

13.
自有汉字以来,就不断有简体字出现。甲文、金文中繁简互见,可证。隶变前的简化字,多为隶所吸收,隶可说是当时文字的规范化。隶变后又有大批的简化字陆续创造出来,在历史上长期通行的,多已收进《一简》、《二简》。因此,连力主简化汉字的人也认为:简化汉字到此为止,留给子孙后代去搞吧。不,只要有汉字就有简化的问题。简化汉字不仅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它同汉字一起产生,也将同汉字一起消亡。只不过简化汉字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将进入更深入的新阶段。今后,汉字的简化似不应停留在就字论简上。必须从汉语词汇出发,以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化为目的,进行简化汉字的科学研究工作。从而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一提汉语规范化,人们首先想到汉语语音  相似文献   

14.
评戊戌变法后的康有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著名学者雷蒙德·阿朗在《历史哲学导论》一书中说过:后人论史得力于“后知之明”。意思是说,后人可以根据已知之“果”,推见未现之“因”。但是,“后见之明”也往往容易被后来累积的成见或偏见所蒙蔽或歪曲,以致不能准确地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如果从近代中国革命的视角来观察戊戌政变后的康有为,他既是思想上的异端(维新对革命),又是政治上的敌人(立宪对共和),自然会产生“反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苻坚“崇尚文教”与前秦败亡之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秦政权在苻坚统治时期,兴办学校、弘扬儒教、施行“仁义德治”。此举促成前秦政权的兴盛,统一了北方,而又为其后的败亡埋下了祸因。史书记载,苻坚自小对汉文化颇感兴趣,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即位后,在王猛等汉族士人的辅助之下,更是将“仁义德治”推向了一个极致。《晋书》史臣曰:苻坚“遵明王之德教,阐先圣之儒风”,“虽五胡之盛,莫之比也”。(卷114)能得到怀有民族偏见的正统史家的如此赞许,苻坚所施行的“崇尚文教”与“仁义德治”的措施必有其独到之处。兹述略如下:1.广开庠序之美,弘扬儒教之风从即位初始,苻坚便对振兴儒学,兴办学校倾…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文学史上,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诗人辈出,创作繁荣,有如百川争流,群峰竞秀。既产生了举世瞩目的伟大诗人李白、杜甫及其光辉灿烂的诗篇,也出现了各种诗歌流派及其独具风格的作品。盛唐以降,继王孟、岑高、李杜之后有“大历十才子”。他们的诗虽然有一些是酬唱应制之作,但是有不少名篇传世,在唐诗中,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17.
保鉴,字镜如,清咸同时平番县七山(今永登县七山乡)人,幼年敏悟,过目成诵,被称为“才子”,曾任七品京官,咸丰进士,通经史,善诗文,著有《春晖草堂诗集》。据说其为诗也举凡“世运之兴衰,时事之得失,与吾生出处离合之故,悲愉喜怒之端,有难以语言争者,无不可发之于诗,转觉抑谁语中,得一放谈法,有触即吟,无事不书”(《春晖草堂诗集序》)。  相似文献   

18.
治国安邦,重在用人;继往开来,非才莫属。所以重视人才,乃匡时济世的要途;珍惜人才,实远见卓识的标志。正是这个缘故,在我国历史上,许多杰出的政治家,有抱负的改革者,以及胸怀济世的志士仁人,无不十分重视人才,对有真才实学者,关爱备至,必欲总揽英才而用之。而在我国的古典诗歌中,亦有许多关于爱惜人才方面的作品,现辑录几首,以共同鉴赏。首先说曹操。他是古代爱才用才的一个典范。他之所以能够击败群雄,统一北方,与他敢于打破家世门第的传统偏见,强调“唯才是举”,汇集了许多文武贤才是分不开的。他的  相似文献   

19.
先秦“名”家公孙龙,其人其书,古今交毀,古毀之为“奸人”、“怪说”;今斥之为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诡辩”。古人由于历史局限、阶级偏见,自不屑言。今天,如不对之作历史的、实事求是的分析,或拾古人牙慧,或囿于成见而加以种种不实之辞,则是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和现状》一书,写作于1985—1988年期间。这正是我国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时期,尤其是“民主”和“自由”等问题极端混乱的时期。“争民主”、“争自由”、“争人权”、“全盘西化”……等口号到处横飞。正是在过一关键时刻,该书作者聂运林顶住了这股逆浪,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和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政治理论专著,颇值得一读。该书主要有以下三个突出的特色: 一、在政治上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这是贯穿该书的一条主线,从头至尾,每个章节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例如,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方面,作者针对某些人鼓吹的所谓“全盘西化”,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