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转型期农村社会保障的地区差距、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的现象入手,通过建立Panel Data数量关系模型,深入分析了农村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支出影响的地区差异。研究表明:转型期农村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程度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受影响程度最大,西部地区最小,但影响效应都是正向的;不同区域农村居民收入公平性、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也不同,因此提出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社会保障,提高中西部贫困农村地区消费支出和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2.
对2000—2006年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保险密度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对保险密度的影响因子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利用PandData模型分别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进行回归分析,研究表明:引起各地区保险密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有地区人均GDP、人均消费水平、文化程度、城市化、产业结构、社会福利费用、性别比和年龄结构等,不同地区保险密度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不同。为了缩小保险密度区域性差异,应针对不同地区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不同地区的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及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因此不同地区的发展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和归类就构成了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对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劳动力流动能够缩小地区差距;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劳动力流动会扩大地区发展差距。考虑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依赖性,通过构建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并利用中国各省区经济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对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方向和强度表现不同,对地区差距的影响是劳动力流入与劳动力流出综合作用产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地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Panel Data模型计算了我国不同地区主要国民经济指标的FDI弹性,分析了FDI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地区差异,并根据差异特征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东部、中西部地区引进FDI项目时的不同策略.  相似文献   

6.
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区域性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投入要素之一,但大多数研究表明,自然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却起着不同的作用.文章使用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自然资源整体上会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但不同地区存在差异:自然资源对西部地区来说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且存在拐点,对东部、中部、东北地区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并实证分析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得出了不同地区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应用Hedonic方法,同时考虑地铁、轮渡和公共汽车等交通变量,除构建总体模型外,还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地区(港岛、九龙和新界)和不同时期(牛市和熊市)公共交通易达性对住房价格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在一个模型中同时考虑所有衡量公共交通易达性的变量,以及细分不同地区和时期,有助于提高估计的精度。分析表明,公交易达性对房价具有显著影响:位于地铁站点步行范围内的房价显著高于之外的房价;除新界外,其他地区邻近轮渡码头的房价更高;而邻近公共汽车站点对房价具有负向影响;市场景气时期公交易达性对房价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我国1993~2009年间29个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政府对我国劳动报酬比例的影响,发现政府对劳动报酬比例的影响总体为负。进一步以东、中、西部分别建立面板模型,发现政府对劳动报酬比例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在东部和西部地区为正,中部为负;政府对劳动报酬比例的影响,总体上来说会经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对东中部的影响会逐步降低,对西部地区会逐渐增加。因此,应改革我国政府绩效评价机制、政府支出机制、政府收入机制等,对不同地区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提高劳动报酬比例。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8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层面服务业的汇总数据和2007年的城市数据,本文对影响服务业产业集聚的因素作了初步的考察,特别关注代表地区市场容量及与市场接近程度的城市市场潜能带来的影响。我们的分析表明,市场潜能较高的城市其服务业集聚程度也更高,平均来看,城市市场潜能提高1%,其服务业集聚程度提高0.2%左右。并且市场潜能对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在中部地区最为明显,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则不显著。市场潜能对服务业影响在地区间的差异可能与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在城市体系以及地理位置的不同有关。本文还分析了其他城市特征及行业差异对服务业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综述环境规制对技术效率影响的国内外文献基础上,通过距离函数测算了2001-2010年环境规制对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四种油料作物的影响,从无规制、宽松规制及严格规制这三个层次揭示了环境规制对不同区域的大豆、油菜、花生及芝麻在产出技术效率和生产力发挥方面的差异化影响。研究表明:对于所研究的绝大多数地区,环境规制水平的提高能够提升该地区油料作物的产出技术效率,并有利于更大程度地发挥潜在生产力;而在极少数地区,较高的环境规制水平对技术效率的发挥已经起到了微弱的阻碍作用。最后,阐释了同一环境规制对不同产业产生迥异影响的普遍规律,论证了较为完善的环境规制应该是做为一个体系而存在的,为本国制定与完善环境规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对江苏省3个地区6县(区)241个分散农户进行调研,分析影响分散农户农药残留认知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除家庭特征对分散农户农药残留认知的影响难以测度外,地区、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农药知识培训、对粮食安全性的认识等均不同程度地影响分散农户的农药残留认知。  相似文献   

12.
政府教育支出、人力资本异质性与地区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中国地区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采用包含人力资本异质性的衡量方法——各教育层次人口比重,实证分析了东、中、西部地区不同的人力资本和政府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教育层次的人力资本其产出效率不同,不同地区政府教育支出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也不同。因此,三大地区政府教育资金的投入重点及结构调整方向应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3.
以往文献在研究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因素时通常围绕对外开放、规模经济、要素禀赋、城市化等展开,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即分销业集聚.文章从分销业集聚切入考察其制造业集聚效应.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分销业集聚对制造业集聚呈现明显的正向影响.但针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回归结果却表明,在东部地区,分销业集聚对制造业集聚的正向影响非常显著,但在中西部地区,这一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的研究显示,正是不同地区的产业选择差异导致了分销业集聚之制造业集聚效应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相关的历史数据,全面地分析了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对我国地区差距进行了定量描述与评估,并剖析了我国地区投资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贷款反映的是投入一个地区的信贷资金量,体现的是对该地区的支持力度.文章通过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回归分析我们得到两个基本结果:一是贷款余额与经济增长成正相关关系.贷款能够带动经济的增长.二是贷款的增加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作用呈现区域差异性.对于不同区域,当期贷款带来的影响不一样:东部地区当期贷款每变化一个单位GDP变动0.1776个单位,中部和西部当期贷款对GDP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刘旭 《江苏统计》2001,(8):31-33
加入WTO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总体较好 ,然而对不同地区和行业来说或为机遇或为挑战。文章通过研究“入世”对我省纺织、家电、电子三大出口工业影响的初步分析之后 ,即而切入微观层面 ,通过不同类型企业对“入世”影响的估计和准备情况以及存在不足 ,从而引入我们对“入世”的相关思考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2005—2014年西部地区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对其农产品物流效率变化、省际差异性变化及原因进行探讨,并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对新常态下农产品物流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西部地区农产品物流效率逐年升高但增速放缓,技术进步是效率提高的主要动力,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则起到阻碍作用;各省市差异逐年缩小,技术应用水平是其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对效率的影响在不同阶段表现作用不同。据此,为改善西部地区农产品物流效率提供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邓创  徐曼  汪洋 《统计与决策》2016,(17):116-119
文章根据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建立P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检验了利率、货币供给和信贷规模三种货币政策冲击对房价的非对称性影响,并对东、中、西部地区货币政策房价调控效果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政策对房价的调控效应不仅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特征,而且各种货币政策对不同地区房价的冲击影响也都表现出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论文以最低工资标准对其它工资水平的影响为研究对象,运用经济学理论构建了一个包含攀比效应的均衡模型,并根据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最低工资标准对交通业、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等高工资行业工资水平增长具有推动作用,而对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等低工资行业工资水平增长的推动作用具有滞后性。同时,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最低工资标准对工资水平变化的影响也不同。总体来说,最低工资标准对平均工资变化具有极小的正影响,并且这种正影响不具有持续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各省之间的不同历史经历、不同发展轨迹以及我国梯度型推进的改革开放战略导致了制度质量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制度质量的差异性导致了我国经济增长在各省之间极不平衡,是我国地区经济差异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文章利用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0~2007年8年的面板数据,设定跨省面板模型,检验了制度质量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不平衡的影响,给出了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不平衡的制度质量解释。结果表明:体现制度质量的非国有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城市化率以及市场化程度在各省之间的差异化是地区经济增长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