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影视作品著作权担保融资的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视作品著作权的担保融资具有特殊性.在性质上它是一种质押担保,担保标的的范围应当包括应收账款.但是,未完成的影视作品著作权担保标的实质上是著作权期待权.影视作品担保融资的具体模式、担保登记和担保效力的实现也具有一些不同的特点.虽然我国的担保立法为影视作品的担保融资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随着融资行为的复杂化、多样化和跨国化,我国的立法需要进一步完善才能保障影视业融资秩序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世界上,所有的作者都毫无例外地成为各国著作权法中最直接最重要的权利主体。因为,著作权法实际上是一部以保护作者合法权益为核心的知识产权,因此,深入研究作为著作权法律关系主体的作者,对于进一步掌握著作权法的精神实质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起源于18—19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作者观被普遍认为是著作权扩张的主要成因。由此,主流学说试图通过引入后现代理论对浪漫主义作者观的批判,扭转著作权的扩张趋势。但本文认为:第一,著作权法并未接纳浪漫主义作者观主张的高度独创性理论和非商业性的个人英雄作者理念,著作人格权也表现出对市场交易便利性的妥协;第二,浪漫主义作者观的含混性削弱了自身的解释力;第三,借浪漫主义作者观批判著作权扩张的观点将走向盲从文学理论,以错误的“可证伪性”理论为基础的“后现代著作权法”。著作权扩张遵循托马斯·库恩提出的“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的演化规律,对著作权扩张的解释应该转向多元主义,恢复著作权法在数字时代的生机。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著作权集体管理是维护和实现著作权人和使用者权利的重要措施.近十多年,我国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著作权集体管理,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在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应通过发展扩展性集体管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强综合监督等措施来完善我国著作权的集体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多重著作权制度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科学家》2005,(Z1)
当前人们对多重著作权的认识存在误区,笔者提出错误所在,并对多重著作权的行使以及侵权作品是否产生多重著作权问题进行一定的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6.
关于国有企业担保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正处在攻坚阶段和关键时期 ,依法保障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 ,是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为他人担保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行为。但由于我国的法律制度不禁止国有企业为他人担保 ,所以国有企业在没有分文对价的的情况下 ,承担担保责任 ,结果是弊大于利 ,不利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因此 ,应当以立法的方式 ,禁止国有企业为他人担保 ,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相似文献
7.
福柯作为后现代解构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他运用考古学的旁观视角,对传统作者主体观进行解构,并在话语描述中进一步揭示出作者的实质,即作为话语陈述主体的作者并不存在,作者只是一种话语功能。这表明文本的创作中不必然地体现出作者的人格,这样的结论对我们认识著作权的法律属性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8.
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人文学科领域掀起的波澜,尤其是在罗兰.巴特与福柯先后提出了作者死了以及什么是作者之后,著作权法领域中的作者身份(authorship)尤其成为了指摘的对象。然而,作者的法学概念涉及其在文学领域中的运用吗?如果是,那么法律必须确认作者之死吗?换言之,对文学批评理论中作者概念的解构是否必然导致作者法学概念的消失。本文旨在对文学领域与法学领域中作者概念的不同所指予以揭示,从而得出了否定性的结论,即文学领域中作者概念的解构甚至消失,并不必然导致相应法学概念的消亡,两者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网络时代下建立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侵权纠纷屡屡发生.如何保护、管理著作权,是知识产权法律制度面对的问题.本文从我国著作管理制度的现状、网络时代建立著作权管理制度的意义及如何建立著作权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担保物权制度,由其自身发展的历史来看,无不是为配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次第建立起来的。当前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如何建立健全我国的担保物权制度,是一项我们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我国目前担保物权制度的立法现状存在不足,本文对担保物权制度中的担保物权的定性不明确、担保物权期间可否由当事人自行约定、抵押财产的范围过窄、担保物权从属性理论滞后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与探讨,以期促进我国担保物权期间制度立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保证金作为银行的一种风险缓释工具和担保方式被广泛应用,其法律性质应为动产质押,其成立要件包括:一是形式要件,即应签订书面的质押合同;二是实质要件,即质押物“特定化”和“移交质权人占有”,其法律效力应具有优先受偿权并可以对抗第三人.由于保证金担保在理论上尚有争议,在法律规定上滞后,在实务操作上不规范,使银行面临一定的法律风险,建议从制度建设、合同完善、探索有效对抗第三人模式等方面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12.
齐秀梅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4):86-88
动产让与担保是债务人或第三人为担保债务人的债务,而将担保标的物的财产权转移给担保权人(债权人),于债务清偿后,标的物应返还给债务人或第三人,债务不履行时,担保权人得就该标的物受偿的非典型担保.在实践中设立动产让与担保制度,清楚地认识其利弊,趋利避害,有助于中小企业融资,并为中小企业向担保公司提供的反担保措施增加了选择. 相似文献
13.
王忠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1,(2)
本文对我国和外国的立法与学术界在著作权、版权两个称谓及其内涵的不同规定和分歧意见,作了简要评述。认为我国著作权法赋予文学、艺术、科学作品作者的权利以及作品传播者的权利,恰当地反映了著作权的基本特征。著作权关系是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不可分割的要素构成的。保护著作权必须区分合法与违法的界限,弄清侵权责任和解决纠纷的程序制度,才能为贯彻实施著作权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民法典》和《民法典担保制度解释》中对担保合同的从属性规则有诸多规定,但关于担保的从属性规则仍存在遗漏或留白问题,有待根据法律规定的精神和担保原理予以明晰。预约合同应可设立担保并作为担保合同的主合同;在主合同不成立、有撤销事由或者被撤销的情形下,可参照适用《民法典担保制度解释》第17条担保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之规定。而在主合同确定不发生效力的情形下,则不适用主合同、担保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之规定。合同非因当事人的原因确定不发生效力而被担保人负有返还财产、折价补偿义务的,附生效条件的合同中条件未成就但被担保人有过错的,批准生效的合同中负有报批义务的当事人违反报批义务的,其保证人或物上保证人仍须按照担保合同的约定和法律规定承担相应的担保责任。反担保合同的效力虽不取决于本担保合同,但不应因此而完全否定其在设立、移转、范围、消灭等方面对本担保合同的从属性;再担保合同直接从属于本担保合同,并间接从属于主债权债务合同,其效力受本担保合同和主合同的双重影响;债权人、担保人和反担保人、再担保人的追偿权行使,应适用或参照适用《民法典》第700条所确定的顺位规则。 相似文献
15.
让与担保作为用知识产权进行担保融资的方式之一,具有使用广泛、节省费用、易于执行、效力更强的特点.设立让与担保,债权人必须与知识产权所有人或有处分权人签订书面合同,并进行登记.知识产权让与担保的效力分为对内和对外效力,对内要求担保权人仅得在担保的范围内取得标的物,而设定人享有继续占有标的物的权利,负有妥善保管标的物的义务.对外效力体现为重点处理好担保权人与第三人的关系.让与担保的实现有两种方法,即处分清算型和归属清算型,由双方自由选择,若无约定,宜采用处分清算型. 相似文献
16.
17.
18.
张燕文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6,(4)
著作权,也称版权,它是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依法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署名、发表、出版、获得报酬等权利。它与专利权、商标权都是知识产权的主要组成部分。“人类的智力创作”早在原始社会就存在。私有制产生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拥有个人财产的必要性,这诱发了作者将自己创作的作品视为个人财产。他们在作品上署名,以确认该作品属于创作它的作者所有,同时这也是一种荣誉的象征,比如司马迁创作的《史记》。那时,印刷业极端落后,作品的传播主要依靠手抄,很有局限性,对作者的利益也没有构成较大的威胁,还不足以引…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