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美育”对当今高校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高校实施“音乐美育”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它主要通过音乐的艺术内容,按照音乐美的规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音乐审美教育,从而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2.
论音乐教学中的“情”与“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的实质是情感教育。音乐教育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为内涵,以培育学生人格审美完善、身心和谐发展为人为目的,以“情”和“美”的视角契入,把着眼点放在对音乐教学的“情感化”与“审美化”构建上。一、创设情境情境,是音乐教学“情感化”的基础和前提,教师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自觉地运用审美因素,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创设音乐审美情境,这是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获得审美情感体验,陶情淑性。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  相似文献   

3.
“新文科”建设在高校的全面推动,促进了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与改革,依据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目标。创新发展是“新文科”教育的核心理念,以学科重组、学科交叉为手段,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应注重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合理而科学的实践设计来检验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明确“新文科”背景下音乐表演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新文科”背景下音乐表演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音乐教育的育人目的是通过培养学生审美活动来实现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修养的要点,没有这种修养,人的感情对生活中的一切美好和高尚的东西都会无动于衷。”音乐审美教育的起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一、对音乐专业班学生进行审美感知力和表现力的培养音乐审美教育的起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主要表现为感知音色。节奏、旋律、调式、和声等音乐语言要素的美感,辨别各种音乐要素的美与丑,体验感觉音乐所表达感情方面的能力。具备音乐审美感知力,是音乐…  相似文献   

5.
大学经营的“真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基础知识的培育、素质教育、责任感教育;“善教育”是对地区及国家社会的贡献教育;“美教育”是对国际社会及人类的义务教育。音乐和美术对于全球化大学的经营人来说,是智慧的源泉和知识的统摄。相互承认、关怀、尊重差异的音乐的和解精神,打破固有观念、培养创新力的美术的创造精神,才是全球化大学经营人必须具备的素养。  相似文献   

6.
邵莉 《新天地》2011,(12):228-228
音乐是最善于表现人们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在音乐教学中,要以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为侧重,而这种生理与心理的体验过程,必须通过教师在听觉感知、视觉感知、运动感知等方面加以引导,使学生在欣赏、歌唱、演奏等音乐活动中入情入境、声情交融,才能深刻体验音乐的美。“感人心者莫过于情”。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则是以“情”感人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过程。缺少音乐美感、缺少情感魅力是当前音乐教学实际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如何使音乐教学达到理想的情感效应?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现代音乐课堂教学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是要改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音乐教学的特点,本文从几个方面对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列宁曾经说过:“音乐是对人们进行教育的有力武器。”中外革命家和教育家之所以十分重视音乐教育,是因为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是进行德、智、体全面教育的一种极好的方式。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才。它通过音乐形象来感染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深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西方国家一些不健康的艺术也随之流入我国。音乐市场曾一度混乱,致使校园音乐有时也出现了风气不正的现象,严肃音乐与我国民族音乐难以立足,…  相似文献   

9.
目前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着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 ,即当一个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毕业 ,虽然按音乐教育大纲完成了学业 ,但大多数学生仍不识谱 (尤其是五线谱 )、不会听 ,多数只会模仿地唱一唱 ,而且很难谈得上准确。为什么会存在这种情况 ?究其原因是我们的音乐基础训练水平低 ,程度不够。“欲善教育 ,先利其师”。提高社会的艺术教育水平 ,首先要提高艺术师范学生的专业水平。其中 ,重要的是音乐的基础训练——“视唱练耳”训练 ,它不仅仅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 ,更是专业素质的重要体现。如何提高艺术师范学生的音乐基础训练水平 ,是值得认…  相似文献   

10.
“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比“民族音乐教育”的提法更准确,内涵更广,立足更高。中华民族音乐母语应该是中国传统音乐,不包括中国新音乐。诗词吟诵音乐是中国传统人文音乐的要项,是实施音乐母语教育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帮助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认识音乐,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高师声乐教学把研究性学习,自觉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这种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身的感受、体验、想象和创造,改变了过去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实现了从“知识为本”的教育向“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转变。从而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进而不断完善高师声乐教学的科学性,创新性及实践性。  相似文献   

12.
在唱歌教学中 ,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并不等于会教学生唱一首歌 ;对学生来说 ,唱会一首歌也不等于会唱一首歌 ,那么 ,如何使“教会”转变为“会教” ,“唱会”转变为“会唱” ,实施音乐审美教育正是改变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艺术门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音乐欣赏”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重要的人文课程之一,其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修养、提高审美能力,而在当前教育多元化潮流及“综合课程论”的背景下,从宏观综合的视角来看待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显得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着重引导学生认知艺术性的人文知识,通过数字网络等先进技术,将“音乐与美术”相结合进行教学,结合经典美术名作,将“美育”“人文精神的培养”等理念落到实处,引领学生们进入艺术的殿堂,拓展知识面,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4.
加强高校音乐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强化人文课程的设置,构建“多学科交叉、多元文化”的课程体系;建立科学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和评价体系;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的环境;充分挖掘与吸收教学中有利于人文素质培养的内容;教育学生正确处理“立德”与“立艺”、专业课和文化课之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5.
工科高校“音乐美学”教育探讨牛杰阎洪英音乐美学方面的修养,从某种意义上讲代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素养,音乐美学方面的教育(以下简称“音美教育”),也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在此就如何对工科高校的大学生实施音美教育,以及目前存在...  相似文献   

16.
“外国音乐欣赏”是大学生提高综合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的一门基础课程,可以站在全球文化视野的高度,让学生涉及、了解外国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并为学生走进音乐艺术的殿堂建构起一座桥梁。(一)课程的定位和立足点。音乐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具有多层次、多形式、多维特征的音响世界,该课程定位应是:引发学生对外国音乐文化极大的兴趣,在音乐中感悟美、哲理、人生,使他们形成健全丰满、宽宏睿智的人格,最大限度地拓展他们的文化艺术视野,使学生在音乐文化精神中找到强大的发展动力。因此,课程应立足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思想教育,立足于思想性…  相似文献   

17.
要使高师音乐教学真正担负起培养基础音乐教学合格人才的艰巨任务 ,并在音乐教学领域拥有一席之地 ,必须彻底转变观念 ,抛弃旧的教育模式 ,建立独立的教学体系。同时要注重对“师”的培养 ,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并强化艺术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而审美教育正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音乐审美教育能帮助人们克服情感异化,培养健康的情操和人格,促进身心乃至全社会的和谐发展,这是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因此,音乐审美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以音乐教学为实施途径的审美教育,并不是让学生掌握音乐的演唱技巧或成为音乐家,而是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艺术美的感悟、表现和评价的能力,直至形成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音乐工作者和社会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9.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20.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内涵与外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他的“原本的”音乐观念。奥尔夫将原本的音乐观念与儿童音乐教育实践结合起来产生了现代儿童音乐教育媒介——“元素性”音乐。无素性音乐以原本音乐的基本特征和儿童生理、心理特点为基础。它是一种自然性、艺术性和教育性有机结合的,采用适合儿童主动参与、体验的媒体和方法,由儿童自己创造和表演的音乐。多元化音乐教育是当代世界音乐教育领域所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然而,早在20年代产生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就已经孕育着多元化音乐教育的萌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