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资源环境约束和国家产业政策调控下,浙江于2003年做出了"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走有浙江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战略决策.那么,这些年来,浙江制造业升级转向的成效究竟如何?为此,本文通过定量定性分析和横向比较的方法对浙江制造业的结构转向、升级速度及其效益进行了测度与评价,并对影响浙江制造业升级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剖析,为进一步促进浙江制造业升级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浙江产业转型升级约束条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的过程性现象与结构性变化,它反映了由资源配置条件与市场环境变动所带来的经济发展方式与产业结构变迁的现实.浙江产业结构与产业层次之所以没有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与全球化进程而及时调整与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经济发展中的路径依赖现象和产业锁定效应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调整和国际市场供求关系变动为浙江产业转型升级带来外在压力,经济发展引致的要素资源结构变动增强了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使浙江有可能通过国内产业梯度转移,压缩与转移产能相对过剩的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地区产业竞争力,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2008年紧缩的货币政策对浙江省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货币政策浙江效应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变动对浙江省经济的影响,比较了货币政策浙江效应与四大区域效应的差距,发现货币政策变动对浙江省经济的影响效果不仅大于中部、西部、东北等区域,也远远大于货币政策对东部地区影响的平均效果,浙江省的产业结构、金融结构、企业结构、国际收支结构等因素是导致货币政策冲击对浙江地区产生较大影响的原因.文章最后提出了减少货币政策对浙江省负向冲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浙江制造业产业竞争力提升:环境变迁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允生 《浙江学刊》2013,(1):202-207
浙江是制造业大省,总体上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规模偏大,产业层次与产品附加值偏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由于国际市场环境变化,浙江制造业及其产品市场竞争力有所弱化,产品赢利能力和水平逐渐下降,浙江面临如何加快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提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的问题.“十二五”时期浙江制造业要通过过剩产能转移,压缩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规模,提升制造业产业层次;通过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提高制造业产业发展水平;通过市场化产业整合,提高制造业产业集中度.既要保持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传统竞争优势,又要提升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竞争能力,更要增强制造业的产业整体竞争力.使浙江制造业在经济环境变迁与产业转型升级中推陈出新,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5.
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中的规律性现象,也是产业转型升级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涵.从国内外经济发展大环境看,目前是浙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发展的有利时机,一方面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转型产业的要求,浙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的内生动力已经形成;另一方面中央政府与中西部地区政府都出台了鼓励产业转移发展的优惠政策.与广东和江苏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主要在省区内地区间转移不同,浙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主要向江西、安徽与河南等相邻的中西部省区转移发展.在产业转移发展中,分离式转移与集群式转移成效最为明显,困难主要来自转出地政府与企业对产业转移心存疑虑,转入地投资环境与市场秩序有待改善.从产业转移区域看,与浙江毗邻的江西、安徽等省区与浙江经济互补,交通相连,有 利于浙江产业延伸与转移发展.浙江各地政府需要抓住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尽快出台相关政策与措施,推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及时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发展.  相似文献   

6.
郑吉昌  夏晴 《浙江学刊》2005,(4):187-191
当前浙江经济已经进入了平稳增长阶段.浙江经济能否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面临许多挑战.本文从分析浙江产业结构特征出发,认为浙江正在逐步走向"服务经济时代",发展服务业对浙江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服务业有助于浙江在"工业化后期"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有助于浙江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有助于提升浙江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有助于浙江解决就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7.
浙江是一个市场大省,也是一个制造业大省,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专业市场与制造业在相互影响中演化出多种空间集聚模式。总结起来,浙江经济空间集聚模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小企业、大市场"空间集聚模式、专业市场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空间集聚模式、地理网络空间集聚模式,这是一个从"位空间集聚"逐步向"流空间集聚"的演进过程。因此,在信息时代,浙江应该加强"流空间集聚",实现地理网络空间集聚和区域发展模式的再创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中国两个典型制造业中心浙江和广东为例,就制造业集聚之集聚经济与区域制造业发展论题,进行了实证研究.从宏观的制造业结构、中观的行业集中度以及微观的集聚企业类型三个视点切入对浙江与广东制造业集聚的对比分析揭示,两地区的制造业集聚存在着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的实证检验表明,两地区制造业集聚所产生的集聚经济对区域制造业发展的贡献不同.这种集聚经济之区域制造业发展效应差异,可从两地区制造业集聚的自身特征差异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浙江、上海制造业内部结构特点和发展态势的基础上 ,提出浙江承接上海产业辐射与转移的领域与行业 ,加快建设浙江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全省抽样调查所获数据的分析,本研究认为,在特有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近二十余年来,浙江的社会阶层分化也有着特有的进程和结果.以资源的离散性配置/拥有为基础,由于浙江的社会阶层结构类型呈现为"葫芦型",阶层利益分布未出现"断裂化"或明显的"层化"的层级区隔,因此,浙江阶层的心态亦未出现"断裂化"的层级区隔,而是与阶层结构类似,较多地表现为"碎片化"态势.而正是这一与结构"碎片化"对应的心态"碎片化"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构建了阶层和谐,为浙江的社会和谐奠定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浙江省社科七五规划重点课题的研究报告。文中对浙江省十年经济发展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体评价,以翔实的资料剖析了经济增长,增长因素、经济结构变动及经济运行机制的状况及其问题,对浙江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农村工业化及市场变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这对把握浙江十年经济发展的脉络,正视发展中的困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小家族制企业在"浙江制造"中的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旭微 《浙江学刊》2005,(4):196-199
当前,浙江省正在打造"浙江制造"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须多方共同努力,中小家族制企业作为广泛存在并在将来相当长时期继续成为浙江经济奠基石的企业组织形式,其如何发展才能融入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而不被淘汰,这是理论界、政府和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抽样调查,对中小家族制企业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提出了中小家族制企业今后的发展模式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浙江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中国暨浙江对外开放的体制和环境已发生重大变化,开放型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党的十七大提出"内外互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新要求,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加快构筑开放新格局"的战略部署.本文拟在总结概括浙江开放型经济发展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以及深刻分析浙江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基础上,提出因时而变,顺势而为,着力做好"树立新的开放理念,实施新的开放战略,构筑新的开放格局"这三篇大文章,推动浙江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14.
浙江是太平天国后期重要根据地。太平军在浙江,进行了英勇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卓有成就。太平军和会党起义的足迹遍及全省各地,影响深远。在纪念太平军经略浙江130周年之际,笔者作此述评.请同志们指正。太平军经略浙江,开辟浙江根据地是在1861年。但在这之前,太平军曾数次用兵浙江。太平军第一次用兵浙江是在1855年。当时,太平天国西征军大败湘军于江西湖口、九江,并乘胜西上,第三次占领武昌,军威大振。活动在江西东部的西征军范汝杰部于5月14日从玉山进入常山,占领七都球川,15日经黄冈、璞山,进占开化华埠,18日退出,转进江西德兴。这次范汝杰部入浙,仅六天时间,虽只是扫荡浙赣边境上的反革命力量而已,但对浙江统治者打击却相当大。当时,常山“阖邑惶惧,浙东各郡县旦夕惊”,清浙江巡抚何桂清急忙派衙州镇总兵富勒兴阿率兵抵抗,又向江南大营向荣、闽浙总督王懿德等求援,显得十分惊惶。太平军第二次用兵浙江是在1858年。这是翼王石达开离开天京远征来到浙江。1858年4月15日,石达  相似文献   

15.
浙江经济增长方式与结构转变郭占恒郭占恒,男,1954年生,中共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研究人员。一、浙江特有的经济结构与增长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呈快速发展态势。(1)国民经济高速增长。1979—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年递增率为13.8%,高出全国同...  相似文献   

16.
郭占恒 《浙江学刊》2001,27(3):64-6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向现代化建设的同时,着手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实现现代化的路线、方针、政策,逐步形成了完整、系统、科学的现代化战略体系.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浙江人民形成和发扬"自强不息、坚韧不拨、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精神,走出了一条有浙江特色的发展道路,创造了追赶型经济增长和现代化建设的范例.本文从所有制结构、资源配置方式、工业化道路、生产力布局及城市化进程等方面,对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及其在浙江的实践作了概括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王国材     
4月15日,台湾"交通部长"林佳龙因当月2日"太鲁阁号"脱轨造成重大伤亡事故而请辞.4月20日,台湾"行政院"宣布由"交通部政务次长"王国材接任交通部负责人,王国材成为台湾第28任"交通部长". 个人经历 王国材,1959年出生于台湾省台南县.成功大学交通管理科学系学士、成功大学交通管理科学系硕士、交通大学交通运输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了<浙江潮>作为个案切入,以中国及浙江地区现代化历程为经,以同时代的报刊为纬,明确了<浙江潮>的使命及定位,通过内容等剖析其特色.<浙江潮>虽为海外创办刊物,但在思想观念上大胆进取,在诸多领域勇发先声,以有限的文本创较大的影响,在五四运动前较好地承担了思想文化意识领域的启蒙任务,是浙江社会现代化转型的有力"推手"之一.  相似文献   

19.
浙江素有“方志之乡”的誉称。近八年来,浙江的修志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出版了几十部志书,初步形成了省、市、县、镇多层次的完整的修志结构。本文对八年来浙江修志工作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科学总结,客观地评价了修志工作中的得失,并对今后我省的修志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对浙江今后的修志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新史学兴起的积极效果之一便是淡化了历史学与社会学的边界,人力车夫、舞女、传染病人等"小人物"或"弱势群体"都成为史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拟根据学界尚未使用过的新资料,对民国初年青年会在浙江的扫盲运动,做一详细的论证.文章认为,从董景安到晏阳初、陶行知,民国初年浙江基督教社会公益教育从单纯依赖社会发展到社会和国家共同参与,建构了一个以社会公益教育为主题的公共领域.在此公共领域中,随着失学的贫儿和贫民受教育权利的被满足,平民教育的倡导者们所期待的一个真正的"国民"正在形成中,由此,真正的"民国"亦在形成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