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婧雅 《江汉论坛》2023,(1):106-118
康熙《皇舆全览图》是我国首次采用西方测绘方法,在全国范围实测后绘制的有地理坐标的地图,在我国地图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考虑其数学要素和地理要素都达到了较高的科学水平,对该图湖广地区进行分层数字化,可形成以该图完成年代为时间界面的、覆盖目前湖北湖南两省范围的基础历史地理信息和地名数据库,为历史地理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应用提供基础;可以考察清代一系列地图地理要素的流传过程,进而分析湖广地区的国家管控过程和地域发展历程,可望破解以往一些历史政区研究的学术难题。自清代中后期,湖广地区总图和湖北湖南省图基本都渊源于《皇舆全览图》,光绪年间湖北湖南两省新一轮地图测绘与舆图绘制也继承了《皇舆全览图》的测绘技术及绘图方法,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湖北巡抚胡林翼在吸收《皇舆全览图》和《乾隆十三排图》长处、参照李兆洛《皇朝一统舆地全图》基础上绘制的湖北本省舆图。《皇舆全览图》对湖广地区方志地图的影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先进测绘技术的运用基本上到清朝后期才体现到方志地图上。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后,随着大批内地人口涌入广东沿海,以前相对落后的广东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这一现象再次证明,某一地区经济的超常发展一般都伴随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明清湖北便处在人口急剧变动时期,从而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张建民教授的《湖北通史·明清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便向我们展示了明清时期湖北历史以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为主线的壮丽画卷。 一口气读完《湖北通史·明清卷》(从朱元璋开国迄于鸦片战争),觉得是一部颇有特色的湖北地方史研究专著。 首先,作者紧扣明清湖北历史的发展主脉进行叙…  相似文献   

3.
由中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吴永章教授所著的《湖北当代民族史》,最近由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以翔实的史料、新颖的观点,介绍了从远古到清末这一历史时期生活在今湖北地区的各民族的历史渊源及演变过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局面.还热情地歌颂了古代湖北各族人民在开发湖北、建设湖北、创造  相似文献   

4.
《湖北学生界》与晚清湖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学生界》(《汉声》、《旧学》)是清末留日学生创办的第一份以省份命名的报刊。无论在新闻史还是在近代史亦或在思想史研究的领域,《湖北学生界》的历史地位和学术价值历来都受到广泛的关注。该刊以湖北为名,彰示了它与晚清湖北剪切不断的渊源和联系。  相似文献   

5.
1959年,武汉大学经济系组织了部分教师和同学到湖北麻城老革命根据地乘马地区进行了调查访问,编写了一部《湖北麻城老革命根据地乘马地区经济发展史》,1960年和1963年,该系又两次组织教师和同学进行了修改,现在修改工作即将完成。该书阐述了乘马地区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夕到1958年实现人民公社化这段时间的主要经济历程,其中包括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在革命根据地的一些经济活动。在编写过程中,该系部分教师和同学先后到乘马地区进行了共约七个月的调查访问,走遍了该地  相似文献   

6.
南朝时期,以今湖北地区为中心的南方广阔地域内,遍布着“种类繁多”“部落滋蔓”的“蛮”族。按其族类而言,这些蛮族可分为两大类。“荆、雍州蛮”。据称是“盘瓠之后”(《宋书·蛮传》与《南史·夷貊传下》),即崇奉犬图腾的民族,故别称为“盘瓠蛮”或蛮族中的“盘瓠种”。东汉时。他们主要居住于武陵地区,故又叫做“武陵蛮”。《魏书·蛮传》在谈到蛮人的迁徙活动时写道:“至晋之末,稍以繁昌,渐为寇暴矣。自刘、石乱后,诸蛮无所忌惮,故其  相似文献   

7.
张泰山  李翔 《江汉论坛》2007,(12):134-135
湖北师范学院历史系徐旭阳教授所著《湖北国统区和沦陷区社会研究》(以下简称《社会研究》)于2007年5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依据翔实的史料,较为完整地复原了湖北八年抗日战争这段沉重的历史,从社会史的角度探询了抗日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该著的出版不仅填补了湖北抗战史和湖北地方社会史研究的空白,而且对全国抗战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今天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通读《社会研究》一书,可以发现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张正明、刘玉堂两位先生一直活跃于史学尤其是楚史与楚文化领域,他们笔耕不辍,不断有新著、巨著问世。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湖北通史·先秦卷》(以下简称《先秦卷》),是他们的又一力作。读罢全卷,感觉《先秦卷》的显著特点是:大知观于远近。通史,首先要求“通”,即不仅要在时间维度纵向延伸,上下贯通,而且要在空间维度上横向沟通,纵横交错。说说容易,写起来却并不简单。因为湖北的历史,至少也有四、五万年。其间所发生的大事,数不胜数。作者凭借深厚的史学素养,对有关资料加以融会贯通,写起来挥洒自如,驾轻就熟。…  相似文献   

9.
《湖北社会科学》1989年第3期发表郭齐勇的文章。指出“五四”与“文革”形似而质异,不可不辨别清楚。 一、启蒙精神与蒙昧主义。“五四”运动的主体是知识精英。他们的地位和文化素养决定了他们不可能走上反文化的道路。他们所作的工作,主要是借助另一种文化的价值来冲垮封建主义意识形态,来拯救中国文化的衰落。文革的主体是痞子。他们也不是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借用新闻传播学的一些理论来具体分析1903年《游学译编》《湖北学生界》《浙江湖》和《江苏》这四种留日学生刊物的传播网络,试图回答这些杂志是如何传播到国内,影响又是如何扩大,为何没能持久下去等一系列问题。留日学生刊物传播网络的建立主要是依靠各省同乡会,其发展既有外力的推动,又有自身从资金到自建发行网的诸多努力,但总体上仍呈现出脆弱性和地区分布的不平衡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一方面我们要充分肯定留日学生刊物的传播网络对1903年中国革命高潮初盛所起的积极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又要看到留日学生刊物的传播网络的内在局限。  相似文献   

11.
经第三届“湖北出版佳作奖”评委会评定,《江汉论坛》再次荣获“湖北出版佳作奖”。“湖北出版佳作奖”是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设立的湖北省最高出版奖,这是《江汉论坛》第二次获此殊荣,此前曾于1999年荣获第二届“湖北出版佳作奖”。近年来,《江汉论坛》办刊质量不断提高,获得学术界、期刊界和主管部门的广泛好评。期刊所发文章的转载率和引用率均稳定地居于前列。据2002年3月5日《光明日报》报道,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1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排名,《江汉论坛》在“综合排名”中居第11位。…  相似文献   

12.
展读宋亚平等著《辛亥革命前后的湖北经济与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7月版),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数十年来,有关辛亥革命的论著数以万计,几乎可以成立一门以"辛亥学"为标识的学术门类,而且至今人们对这场革命的研究热情依然高涨从研究现状看,成就是主要的,但问题亦复不少其中,对于首义之区的湖北,研究明显滞后,没有充分展示该地区丰富而复杂的历史画卷,本书似乎可以弥补这个缺憾  相似文献   

13.
《现代交际》由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现代交际》杂志社承办,创刊于1987年。它是一本关注交际文明、交际文化,特别是在网络化、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交际方式、交际礼仪与交际文化,关注职业人求职与创业、成功与发展及其心理调适、娱乐、保健的绿合文化休闲月刊。它倡导的交际理念是在身心和谐发展中追求成功与超越,在双赢中实现合作伙伴的共同发展,在竞争与博爱的融合中构筑现代和谐社会。近二十年来,《现代交际》已经逐渐形成了稳定的以职业人为主,涵盖一部分大学生的稳定的读者群,《现代交际》相伴了几代人的成长与创业,激励了他们的进取与发展,成为他们人生与事业的亲切伴侣。目前,《现代交际》的发行量已达到10万份,发行地区覆盖全国所有省份,其中比较集中的地区有江苏、浙茳、山东、辽宁、河北、山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安徽等地,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立体发行网络。主要栏目有特别策划、交际会客厅、交际表情、职场交际、商界交际、大学交际、网络交际等等。  相似文献   

14.
王仁湘同志的《楚鄢敝都访古》一文(见《江汉论坛》一九七九年第二期,以下简称“王文”),引用了不少有关湖北宜城楚皇城遗址的考古材料,对这一遗址作了新的剖析与描述,并得出结论说,楚皇城遗址无疑是楚鄢都、汉宜城县。随后我们又看到《考古》杂志今年第二期登载的《湖北宜城楚皇城勘察简报》(以下简称《勘察简报》)和《湖北宜城楚皇城战国秦汉墓》(以下简称《楚皇城墓》),也都是王仁湘同志领衔执笔的。我们曾和王仁湘同志等一道参加了楚皇城遗址的调查与试掘工作,对于他引证的某  相似文献   

15.
我们从湖北图书馆的旧藏中,发现一本手抄《太平天国文献》。书长24.5公分,宽13.5公分,毛边纸,直书无格,每页八行,每行二十五字左右。全书中录有《天条书》,《太平礼制》、《太平条规》、《太平诏书》、  相似文献   

16.
《入蜀记》所见南宋湖北人文地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床乾道五年(11169年)末,陆游受命通判夔州(今四川奉节)。翌年夏,他携家人自故乡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开始了西行人蜀的旅程。在今湖北省境内行进、逗留了七十天。他留下的(人蜀记》为后人复原南宋时期的湖北,特别是湖北沿江地区的地理面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有关《人蜀记)的自然地理学价值,已有学人著文介绍③,而对其人文地理学部分,虽常有研究者引述书中的有关资料,但却缺乏比较系统的研究。本文试以《入蜀记》中有关湖北人文地理的记载为例,对该书的人文地理学价值略作介绍与分析。一、经济地理在《入蜀记》的第…  相似文献   

17.
王齐洲、王泽龙两位教授经过数年共同努力,合作推出了新著《湖北文学史》(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成为迄今为止第一部湖北文学史专著,也是第一部地方文学通史,不仅有填缺补漏之功,而且在运用新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学术界久争不决的一些问题上,也有许多建树,体现了较高的学术水平。《湖北文学史》从文化学的角度观照湖北文学,把研究具体的文化现象、文化载体(诸如自然、风俗、宗教、家族、地域等)与文学发展的关系和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探寻内在的文化性格与文化精神结合起来,从而使该著具有理论性、学术性、史料性和现实性品…  相似文献   

18.
屈原《抽思》语及的“汉北”,自南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注明“汉”即汉水、朱熹《楚辞集注》从同以来,经明清治骚名家辨析驳论,其为地理概念,已是学界共识;其指汉水之北的楚境,是屈原自郢都退居或放居的地方,也为学界成说。考察楚先民在商代的徙居和楚人在周代开拓北疆的历程,厘清周代楚国北疆的大小变化,可知屈原为楚怀王左徒时及怀王时代前期的楚国汉北暨北疆,大致包括今湖北襄阳和十堰的汉北地区、陕西的安康地区以及河南的南阳、平顶山、许昌、漯河、周口、驻马店部分地区与信阳地区。汉水自西向东流经丹江口缓折、经襄阳急折下东南而至汉口汇入长江,襄阳、南阳、平顶山以东不宜谓之汉北。其时的汉北楚境,大致就是今襄阳和十堰的汉北地区、南阳和平顶山部分地区及安康地区。屈原往居汉北的行踪,可于其时郢都至汉北的路途中和汉北楚境的范围内寻觅。  相似文献   

19.
清代,拥有江汉平原的湖北,每年"额征北漕正耗米十五万石有奇,南米十三万七千石有奇,北漕由丁船兑运京仓,南米由州县解交荆州满营及各标绿营"(《胡文忠公遗集》卷23,第5页,以下简称《遗集》).漕粮的征收地区,集中在武昌、汉阳,黄州,安陆、德安和荆州六府.漕粮从征收到起运的诸环节,涉及当时社会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围绕着漕粮  相似文献   

20.
《三国演义》、《水浒》第四次全国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七年十月二十六日—十一月三日在历史名城湖北襄樊隆重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有200余人,他们来自全国二十六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教授、副教授约八十人。大会收到论文八十余篇.大会期间,还收到二十多位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