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词类转换是现代英语语法的明显特征之一.该文从语义功能转换的角度,结合大量实例,总结了词类转换的类型,分析了其语用和修辞意义.该文作者认为词类转换的语法化现象是词汇语义移位后逐渐沉淀的结果,它具有扩大语用和修辞空间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词类转换是现代英语语法的明显特征之一.该文从语义功能转换的角度,结合大量实例,总结了词类转换的类型,分析了其语用和修辞意义.该文作者认为词类转换的语法化现象是词汇语义移位后逐渐沉淀的结果,它具有扩大语用和修辞空间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V NP Prep”动词习语是一种常见的多词动词,它结构紧密,内涵丰富,使用广泛,表现力强。在被动转换时,它具有复杂多变性,比较难以掌握。将动词习语分为松散型、紧密型和凝固型三个转换层级,有利于分析动词习语在三个转换层级中的句法特点和被动转换时的语义限制,有助于比较全面地掌握“V NP Prep”动词习语的用法。  相似文献   

4.
对文本翻译来说,分析是基础,转换是关键。确立分析单位是为了解读文本的语义信息,选择转换单位则是为了实现原文内容的准确转换。从分析单位入手,对转换单位的实质进行探讨,旨在说明转换单位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可视为分析单位的原文语言层级,而是源语文本的单位语义。这种“语义性”的转换单位有助于解决长期以来文本翻译中“直译”与“意译”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5.
词类转换是现代英语语法的明显特征之一。该文从语义功能转换的角度 ,结合大量实例 ,总结了词类转换的类型 ,分析了其语用和修辞意义。该文作者认为词类转换的语法化现象是词汇语义移位后逐渐沉淀的结果 ,它具有扩大语用和修辞空间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由于中国成年人在学习外语时有"双元结构"的存在,因而造成了成年人在进行语义理解时对不同语言的不同原型不能理解和转换,这时就需要借助概念进行转换,而在概念转换时激活不同文化模式下认知域,从而达到匹配语义、理解语义的目的,当不能匹配时,就需文化的介入,进而完成概念转换.  相似文献   

7.
转换作为一种相当能产的构词手段,实际上是一个内部成员地位不平等、边界模糊的原型范畴.语法转换,也即人们常说的词类转用,整体上具有较高的原型等级,属于范畴中比较典型的成员,但它的内部成员由于词类转变的程度不同也有不同的原型等级.非典型转换沿着两个维度展开:一是语义维度,二是语言形式维度.从典型的语法转换到处于范畴边缘的意义转换和形变转换,是一个连续渐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是高度抽象的理论,不以教学为直接目的,但可以让我们从新的视角理解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基于乔氏理论主要探讨了词项的语义分析、转换语法、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结合其他语言学研究路向从社会语言学视角重新全面剖析语码转换现象,通过实例分析揭示了社会规则是语码转换的外在动力,而交际者心理则是其内在动因。此外,对语码转换的社会功能和语用功能做了较系统的梳理。前者体现交际者的社会身份,调整交际双方的权势关系,反映社会场景;后者提供便利,表达情感,缓和语气,并创造幽默氛围。  相似文献   

10.
意象的表现可以在词汇、句法及语篇三个层面上,英汉翻译中如何转换这些意象而又不使原文失真很值得探讨.从等值翻译及功能对等的语言转换、翻译模式的角度探讨了语义层面的意象转换,提出4种转换方法运用于英汉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1.
概念隐喻是泛文化的,其语义表征在不同的语言文化中呈同构的层级网络模型.由于人类认知需求和能力影响的不同,这种语义层级网在不同语言文化中虽是同构的,但层级之间、同级之间又表现出种种差异,中英文"爱"之隐喻就是一个具体的例子.当然,Fauconnier的多空间模式比Lakoff的双域映射模式更具解释力,但还应建构一个概念隐喻的跨文化动态投射模型.  相似文献   

12.
Perlmutter(1978)明确提出了著名的非宾格动词假说之后,语言学家对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的语义和相关的句法现象作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回顾了转换生成语法学派对作格现象的分析和国内对作格的研究,用转换生成语法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理论、从句法/语义的角度探讨汉语存在着作格小句.  相似文献   

13.
施行性事态限定语义范畴构成一个以言者介入为主要特征的语义层级系统。英语和汉语都为施行性事态限定语义范畴提供了多种语言形式选择,并且以不同的方式体现了施行性事态限定语的语义层级性。英语同一事态限定语义范畴的语言形式选择体现在词性变化和句式选择上,而汉语则突出地表现在语序变化上;汉语施行性事态限定各次类的语义层级与其句法位置灵活度密切相关,而英语只是局部地体现在形容词述谓句引入非第一人称旁格认知主体的句法限制上,汉语施行性事态限定语义范畴语义层级性的实现程度比英语高。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词类转换的意义、类型及其可能性,并分析了词类转换与词义、句义之间的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从结构、语义、语用、语境等方面对"所"字的指代功能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所"字本用以复指动词或介词的逻辑宾语,在一般情况下,"所"指代的内容是可以还原的.在特定的语境下,"所"指代的对象是不言自明的,往往可以省略,"所"的功能由复指变为称代.所字结构的形成反映了陈述与指称之间的转换.  相似文献   

16.
框架转换理论可以成功解读幽默言语理解和认知过程中的语义跃迁.使用定性的分析方法,通过对一定数量的英汉语幽默语料的分析,发现框架转换出现在词、句、段乃至篇章等各个层面的幽默言语中.结合乖讹论和关联理论,将幽默理解的信息加工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建立初始框架、启动框架转换和合成颠覆性新框架、最终完成释话过程的语义跃迁和幽默解读.  相似文献   

17.
以转换生成语言学为基础的"逆转换"理论以四种语义单位,五大逆转步骤,七种核心句型为核心,在翻译实践中对解析英语长句难句以及汉语复句有具体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一个句子出发,分别从功能语法和转换生成语法的角度探讨了这个句子的内在结构及其句法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转换生成语法与功能语法的有机结合。用确凿的语言事实论证了句法功能的表达是句式转换的动力来源,而转换生成语法则通过其严格的规则为句法功能的表达提供了句式多样性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一经选作课文,便要进行教学处理,使之具有教学功能.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但大体上是有规律的,这便是转换.转换是将课文经过解构和重组后以符合教学要求的形式呈现.转换有三种形式:条块转换.将课文的条状(或块状)结构的内容转换成块状(或条状)呈现.条块互换.课文的条状(或块状)结构框架不变,转换以内容的改造或顺序的调整的形式进行.综合转换,对课文进行两次以上不同形式的转换.转换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但操作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即符合教学目的,忠实作者意图,结合学生实际.  相似文献   

20.
翻译理论的中心任务是研究由信息内容决定的语言形式在3个层次上的动态转换关系。在从深层结构向表层结构进行语际转换时,可采用契合式、并行式、冲突式和借代式。同时要注意语音与语义、概念与选词的关系及修辞“定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