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不谙古代制盐法,人们往往将"煎盐"与"煮盐"混为一谈.事实上,它们是我国古代先后出现的两种不同的制盐法."煮盐"是指用深腹容器煮沸取自海边滩涂下或盐井里的卤水并加凝固物来结晶成盐,商周已见."煎盐"则指提取柴灰或碱土中的卤水,用浅而阔的盘熬干以制取盐,这一专称唐代始见.  相似文献   

2.
明代的灶户和盐的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言中国封建时代的盐法,一般都包括了盐的生产和流通两个方面。盐是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历代的统治阶级看到了盐的重要性及其使用的普遍性,认为这是王朝财政最广阔的泉源,因此,无不千方百计地控制着盐的生产和流通。历代以来,田赋和盐课成为支持王朝财政的两大杠杆。明代的盐法,一股继承着前代的成法;但其严密和复杂的程度则远超于前代。本文研究的范围限于盐的生产方面,特别着重于盐的生产的主要劳动力——灶户的研究;至于盐的流通和生产有关的,也一并论及。明代盐的生产是在封建王朝严密控制之中,“凡私煎货卖者绞,”所以  相似文献   

3.
“废灶兴垦”对沿海经济带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废灶兴垦”体现了张謇“衡量时局,随机因应”的理念,沿海经济带建设应当审时度势、把握机遇;“废灶兴垦”体现了张謇“先图工业”、“实业救国”的理念,沿海经济带建设起点要高,一开始就应当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废灶兴垦”体现了张謇拿来主义、“开放主义”的理念,沿海经济带建设应当坚持对外开放,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废灶兴垦”体现了张謇“乞灵于法”、统筹兼顾的理念,沿海经济带建设应当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全面规划、统筹协调、和谐发展;“废灶兴垦”体现了张謇“苟欲兴工,必先兴学”的理念,沿海经济带建设应当着力培植并用好各类人才,狠抓科技进步并力促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4.
清代山东海盐征收的灶课,主要包括以下两类:一类是狭义的灶课,有灶地银、灶丁银、草荡银、滩池银、盐锅银、鱼盐课钞等项,由各盐场征解,称场灶课;一类是民佃灶课,有民佃灶地银、盐课银和加摊丁地银等项,由各州县征收,解归运库.名目繁多的灶课和商课,导致了清后期山东以及全国盐务的疲弊局面.  相似文献   

5.
明清海盐产区较农业区域遭遇更多的灾害袭击,但海盐产区赈济制度建设却显得较农业区域落后,不过也呈现出逐渐制度化的倾向.在制度化之前,明前期,曾采行过免征当年或拖欠的盐课、折纳绢或布、在他场煎盐补课等办法;明中后期,则多由盐运使动用运司库内余银、工本银、挑河银、余盐银、赃罚银等赈济灾灶,偶尔直接让他场代办盐课;清前期,政府已采取补赈办法补偿灾民,或由他场代纳,或由灶民输谷备灾,或动用盐义仓米麦赈济,最后走向了"照民田则例".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宋、明以来史志及地方史料为依据,分析认为:白驹场从宋代至1952年大丰建县前一直在兴化境内,从宋至清,除盐户、盐课外归兴化县管辖;大丰建县后,白驹场的绝大部分仍在兴化境内;"兴化白驹场"决非"今属大丰",更没有理由认为"兴化白驹场"就是"今大丰白驹镇";施耐庵故里(包括阳宅、阴宅)应在兴化县白驹场施家桥(今兴化市新垛镇施家桥)。  相似文献   

7.
古代小说作品中多有关于“灶下灵异”的记载。一方面,这些叙述受到了自古以来灶神(鬼)崇拜与禁忌观念的深刻影响,折射出文化观念的演变轨迹;另一方面,汉魏以来有关故事内容不断被扩展与丰富,出现了灶鬼作祟、灶器夜谈、灶下通灵等各具特色的题材类型。通过对小说文本的分析,可见出“灶下灵异”叙述在流传中情节模式与美学风格方面的细致变化。  相似文献   

8.
“煎”、“熬”本义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煎"、"熬"二词有共同的义素"干",古人浑言不别,所以在传统训诂与古书注释中多作互训,同训为"干"。但仔细考察古代文献可以发现,二者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煎"的本义是"加水煮至水(减)尽",水尽即干。"干煎"为其引申义。"熬"的本义是"长时间文火焙干五谷",即焙干、煎干。由此引申出"文火慢煮"义。现代辞书释义时不加区别,常将二者的本义和引申义纠缠在一起,所以造成了对"煎"、"熬"解释的模糊与混乱。  相似文献   

9.
中国封建杜会的盐业生产,自汉武帝采纳孔僅、桑弘羊建议“置盐官,立榷禁”而始,此后“煮海之利,历代皆官领之”。明代前期的盐业生产,同汉唐宋元等朝一样,被牢固地控制在封建国家手中。主要生产资料皆为国家垄断,劳动产品全由国家支配,盐业生产者是绝少自由、世代永充、有特殊户籍的灶户。灶户无权独立生产和自由支配劳动的创造物,“凡私煎货卖者,绞”,被封建王朝以严刑重典束缚于盐田之上。所以,明前期的盐业生产属官营手工业范畴。一些同志认为,在封建官营手工业  相似文献   

10.
"煎"的本义是"加水煮至水减(尽)",引申义是油煎。现代辞书常常将二者混淆。本文对"煎"的词义进行考辨,纠正当前学界解释的模糊、混乱。  相似文献   

11.
当代史学研究古代社会经济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大凡考察一个时代的经济则必论述农、工、商三业。论农业,必讲生产工具、水利事业、生产技术、农作物品种产量、垦田数以及户口数;论手工业,必讲丝织业、冶炼业、制瓷业、造船业以及煮盐制漆;论商业,必讲城市、货币、商人以及交通等等。这种模式,我们称之为“截面系统模式”。根据这个模式考察西汉社会经济,我们可以看到牛耕马耕的推广,铁农具的普遍使用,漕渠、六辅渠、白公渠的开凿,看到赵过的代田法、耧车的发明以及区田法的实施,看到精美绝伦的素纱禅衣以及遍及郡国的大大小小的官私营煮盐、冶铁工场,看到“富商大贾,周流天下”,长安、洛阳、临淄  相似文献   

12.
丁日昌在两淮盐运使任上首先对盐务本身进行改革。针对以往的弊病,在运销环节上,他采取了固定引额和成本的方法,不准盐商多请引,也不准盐商少运盐;在生产环节上,他督令修复生产盐的场垣,划定界限、筹备煮盐用的草薪,减轻盐的生产者灶户和盐商的负担,以恢复和发展盐业生产。其次,他通过拟定在任盐官功过奖惩章程,并定期对官员进行选拔、考核,对管理盐业生产、流通的各级官员的作风进行了整顿。  相似文献   

13.
淮盐生产在宋代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着重从文献记载的角度,探讨宋代在兴复盐课、大秤斤重、盐本钱、贷款、兴修水利等方面对淮南盐户盐业生产的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14.
论唐代后期的榷盐与盐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榷盐法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经济制度,它创立于汉武帝时期,在唐代有较大的发展。榷盐是通过国家干预盐的生产和销售而实现的,它涉及到国家、盐户、盐商三者的关系。关于唐代的盐户,已有专文探讨,本文拟从国家的盐政管理与盐商两个角度,对唐代榷盐法作进一步的探讨,并试图纠正在这两个问题上存在的一些片面认识,求教于史学界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5.
座落在六朝古都南京夫子庙的金陵奶吧,日前特邀北京清宫廷乳品第三代传人兴淑英(女,满族),来宁秘传宫廷乳品技艺,首次向南京市民推出奶饽饽、水晶乳、双皮奶、奶酪酐、凤凰奶、奶豆腐等40多个品种的煎、炸、蒸、烹、煮“全奶席”,为古都奶文化增色添彩,秦淮河畔奶香尽飘! 金陵奶吧是南京奶业集团在繁华闹市集中宣传奶文化和“卫岗乳品”专设  相似文献   

16.
老子是主张“无为而治”的。在他看来,社会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彼此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治大国若烹小鲜”。煎小鱼的时候,如果不停地来回翻动,煎出来的小鱼恐怕就很难看出鱼的形状了。所以,明事理、晓规律的人,应当采取“顺天应人”,少加干涉的方针才是。  相似文献   

17.
清代有人仿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写了一篇《陋吏铭》。此文颇有意味 ,可供一读 :  官不在高 ,有场则名 ;才不在深 ,有盐则灵。斯是陋吏 ,惟利是馨。丝圆堆案白 ,色减入秤青。谈笑有场商 ,往来皆灶丁。无须调鹤琴 ,不离经。无刑钱之聒耳 ,有酒色之劳形。或借远公庐 ,或醉竹西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陋吏”者 ,墨吏也 ,贪官也。《陋吏铭》实为讨贪檄文 ,文简意赅 ,语谐情愤 ,挥笔如戈 ,直戮贪官。史有记载 ,在雍乾时期 ,虽曰盛世 ,却舞弊贪赃之风甚炽 ,尤其是江淮一带的盐商、盐官 ,官商勾结 ,“惟利”枉法 ;百姓若有诘责 ,上曰“…  相似文献   

18.
现行的各种汉语词典,在援引成语“不识一丁”或“目不识丁”出处时都明确指出:“丁”与“个”字形相近,“丁”即“个”之误。文章对两个字的形体演变轨迹以及历代名人应用这条成语上的共识,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丁”字并没有错,同时,否定了某些人长期以来判断上这一错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汉语大词典》中有不少盐类词语,物性角色可以更详细地分析词义,对于构建词语的释义维度有一定的价值。从施成角色来看,盐的名称因地而异,古今不同,盐的来源不同,名称也会有差异,盐宗煮的不一定是海盐。从功用角色来看,“咸醝”是祭祀时使用的盐;“形盐”有祭祀和宴会两个使用场合,词语“盐梅相成、朝齑暮盐、撮盐入火”体现了盐的不同功能;从形式角色来看,“拟盐咏雪、水中着盐”表现的是盐的外表特征和内在属性。构成角色在盐类词语中也有表现。物性角色理论对于系统地梳理盐文化现象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叙述了我地区民国初年“废灶兴垦”时期爆发的商灶剧争的经过,剖析了负责兴垦的垦务公司对灶民所有的荡产进行巧取豪夺的史实,证明了“废灶兴垦”的资本主义性质,指出了研究这段历史对建立海盐博物馆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