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社会,作品出租成为越来越普遍的作品使用方式。这种使用方式在为人们 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会造成著作权人及作品发行人的利益损失,进而可能影响到文化事业的发展。 我国著作权法对著作权人的作品出租权利未作规定,而在国务院行政规章及有关政府间协定中, 作品出租权利的主体是外国人,这不仅在逻辑上是矛盾的,而且也有违国家主权原则。因此,著作 权法应作相应修改和补充,将出租权利作为著作权人的重要财产权利之一子以明确规定,使我国 的著作权制度与国际惯例接轨,以全面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作品出租权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继华 《兰州学刊》2009,(1):210-212
《著作权法》修改后,作品出租权法律制度在我国立法中已经确立,这无疑有助于加强对著作权人的保护。作品出租权的设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著作权人的优先保护,同时也体现了权利人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相平衡的原则。立法上,我国采取了发行权和出租权相分立的新的立法模式。为保护公众利益,《著作权法》对作品出租权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对侵犯作品出租权的行为已形成了一个较完备的法律责任体系,但刑事责任依然缺失,刑事立法需尽快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3.
版权补偿金制度发轫于德国,推行于西方各国,而我国版权法一直未予引入。在数字复制技术应用环境下,由于私人复制进一步便利和普及,单靠现行的版权保护机制已不足以保护数字作品版权人的利益、规制复制者的行为,引入和适用版权补偿金制度尤显必要。版权补偿金既非法定许可也非个别授权,在法律性质上属于因合理使用而获得的一种特别损失补偿,是调整版权人与使用人之间利益关系的一种专门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4.
网络教育与著作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科学战线》2007,149(5):244-247
随着网络教育的迅速发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著作权的保护越来越引起理论界的关注。对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为学校课堂教学"而"对作品合理使用"在网络教育环境下进行重新诠释,对有关网络教育资源的著作权的认定及管理模式等问题进行探索、思考,有利于在网络教育环境下著作权人、国家和社会公众相互之间的利益平衡关系的重新建构,有利于知识产权法律规制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肖鹏 《江西社会科学》2022,(10):157-164
《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的修订,将出租确立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有偿使用的方式之一,但是其制度供给严重不足。在明确承租人取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租赁权的基础上,还应当建立健全其登记、期限和抵押等制度。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租赁权自租赁合同生效时设立,不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该权利的期限由当事人约定,但是不得超过同类用途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的最高期限,期限届满的可以依法自动续期或者申请续期。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租赁权可以独立作为抵押财产,抵押权实现时,租赁合同应当依法转让,受让人取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租赁权,抵押权人可以就转让价款优先受偿。  相似文献   

6.
7.
谈期刊著作权的集体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期刊界组建期刊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 ,实施期刊著作权集体管理很有必要。在实际操作中应结合我国国情 ,大力宣传和普及著作权法知识 ,提高公众的著作权保护意识 ;期刊界尤其要带头学习和宣传著作权法知识 ,把保护论文作者的著作权和保护期刊的著作权并重 ;期刊著作权集体管理应组建为全国期刊界行使期刊著作权的唯一组织 ,各期刊社为分组织 ,绝不能各自为政 ,多头成立 ;期刊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对论文作品的管理应建立在著作权人自愿授权的基础之上 ;为使著作权集体管理能依法行使管理职能 ,并接受国家有关部门和著作权人的监督 ,国家需进一步通过立法而确立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法律地位、职能范围和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8.
著作权延伸性集体管理组织是在集体管理制度有所发展之后进一步形成,旨在延伸管理未加入集体组织的非会员作品,代表这一部分人进行授权使用人对著作权人作品进行使用。从性质来看,集体组织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其权利来源主要是法律的授权和延伸性的管理方式等,目前世界很多国家已经建立了延伸性的集体管理制度,分析该制度的价值和局限,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探讨在我国该如何建立著作权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对此,从著作权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的沿革、内涵、价值、局限性等方面来论述在我国如何建立该制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国内外有关著作权集体管理的运行模式、立法模式、授权模式及网络授权模式进行了综述,并对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著作的保障,系由两个关系密切的法律所构成,一个是著作权法,另一个则通称为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前者立法目的在于藉由保护创作,来保障著作权人之著作权益,调和社会之公共利益,促进文化发展;后者则将前者之立法目的加以具体化,规范著作财产权人行使权利、收受及分配使用报酬及保护创作人权益。而法律条例的制定,亦有其背后的理论背景渊源,透过说明著作权集体管理之起源、著作权集体管理之相关定义、著作权集体管理之类型、著作权集体管理之功能,能有助于理解著作权集体管理的理论概况。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加入WTO面临的是机遇 ,更为严峻的是挑战。我国知识产权起步较晚 ,但随着知识产权信息网络化、技术进步的超速化、经贸合同全球化和游戏规则国际化 ,知识产权领域即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 0 0 1年我国知识产权中的三大“权利”法律———《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都已经相继进行了修订。新修订的法律更进一步地向国际规则靠拢 ,但仍然限于已有体制而存在诸多问题。为此 ,对我国邻接权制度的完善提出几点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个人授权模式的兴起与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借助于数字技术,个人授权模式得以兴起,并对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形成冲击。但是,个人授权模式取代不了集体管理授权模式,个人授权自身存在的局限性,正是著作权集体管理的优势所在。国际实践表明,通过创新,把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适用于网络环境,将会使其在著作权资源配置和作品供求关系调节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这对我国相关制度的变革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根据我国刑法第217条的规定,侵犯著作权罪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具有“营利目的”。然而,在数字版权时代到来之际,过于强调行为人主观上的营利目的,不仅徒增了司法机关在案件办理过程中的证明难度,而且极有可能放纵一些主观上不具有营利目的但客观上侵犯了著作权的行为。目前,有学者主张保留对该罪名的主观目的限定,另有学者主张可以放宽对该罪名的认定标准,并认为在网络环境下并不需要行为人具有营利的目的,但这些观点并不能为数字版权的保护提供充足的刑法规范依据。因此,通过修改刑法取消该罪名的“以营利为目的”的限定,不仅有利于减轻司法机关的证明负担、契合数字版权保护的特征,而且与国际社会的通行做法相一致,是未来针对这一问题较为妥当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网络著作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互联网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传播方式。由于互联网发展速度太快,对于此种新兴事物的法律保护捉襟见肘。在网络立法尚不成熟的今天,许多网站往往只能通过加密、防火墙、入网控制、访问控制等安全技术手段来加强对自身网络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但采用技术手段在给用户带来不便的同时,其本身也并非坚不可摧。网络环境下如何保护著作权便愈显迫切。鉴于此,只有不断地完善网络立法,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网络作品的著作权,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立足于我国网络著作权立法滞后的现状,以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为根据,对有关网络著  相似文献   

15.
网络环境的出现,对传统受著作权保护作品的使用带来了冲击。“条例”的颁布和实施体现了这样一个原则:先获得授权,再传播,最后使用。本文针对目前几种授权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通过整合几种授权模式,使受保护作品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论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反垄断法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版权集体管理是促进版权许可和实现权利人利益的有效方式,但其限制竞争的潜在弊端也不容忽视.美国借助其发达的反垄断法体系对版权集体管理组织进行规制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与国外同类组织相比,我国版权集体管理组织因设立模式、性质、法制环境等方面的局限而更易形成垄断,为此应当借鉴美国丰富的反垄断司法实践,完善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17.
郑宏星 《理论界》2014,(11):41-46
产业集群的效率取决于集群企业的集体行动,产业集群治理是产业集群赢得集体效率、规避锁住效应的制度安排。交易限制、集体惩罚与集群文化是产业集群内在化的非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的外在化是集群治理正式制度的重要来源;制度化是高效的集群治理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手机铃声下载作为一种新型网络服务方式引发了一系列相关的著作权问题。通过对一起典型案例的分析,指出未经许可使用音乐作品作为手机铃声供人下载侵犯了作者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但是应当由网络内容提供商而非网络服务商承当由此产生的赔偿责任。此外,应当以合理方式确定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相关收费标准,以促进作者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数字图书馆数据库著作权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图书馆是采用数字化技术和网络传播技术,将图书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转化为数字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输,使终端读者借助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的图书馆形态。数字图书馆的著作权保护问题,是数字化馆藏(主要是数据库)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主要包括数据库形式的著作权保护和数据库内容的著作权保护两个方面,应当体现相关主体之间以及与社会的利益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20.
郭创锐 《理论界》2009,(3):102-103
互联网下版权管理制度的创新是一个可多元解读的命题.网络作品的传播特点要求在网络环境中构建新的版权集体管理组织,而网络服务商有着天然的网络版权管理优势,本文设想在网络服务商协会基础上构建一个网络版权管理组织,同时对其相关支撑理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