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动词的内涵是该动词区别于其他动词的本质属性.动词的外延是可能世界中满足该内涵属性的一切事件行为.在具体的使用中,动词有时体现为内涵意义,有时体现为外延意义.区别动词的内涵意义和外延意义,有助于全面认识汉语中动词在不同位置上的句法表现,并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英语词汇的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是词汇意义的两个重要意义关系。我们在理解一个词汇的意义时,往往只注意它的外延意义,而忽略它的内涵深层意义。在此以词汇的外延意义为出发点,探讨词汇的内涵意义,并对内涵意义里的同涵词和反涵词进行较为详尽的阐述。笔者认为,在进行词汇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词汇的内涵意义,以促使学生对词汇的深入理解,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
语词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每一个语词都有约定俗成的特定含义,这构成了人际交流的基础。然而,语词的意义又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漂移。语词的意义漂移与社会生活的变迁密切相关,它反映和折射着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生活的深刻变化。研究语词的意义漂移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生活的变迁,更好地实现人际交流。  相似文献   

4.
真理的意义     
究竟什么是真理?这个问题是哲学古老而基本的问题之一,本文试图表明:哲学史上对这个问题从来没有令人信服地解决过。有些哲学家虽然对真理进行研究且得出了一些真理定义,但所有这些定义都充满了问题。于是真理的意义问题被迫让位于意义的意义问题。真理的意义只可能在真理与意义的相互关系中得以澄清  相似文献   

5.
语词的意义:现实的和理想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词是语言的基本意义单位。语词的意义产生于人的心灵对不断经验的对象的抽象。在语词的意义中存在着两个意义的端点——理想的和现实的。在语词中,理想意义和现实意义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关系,发生了意义性质的多样化:绝对意义、意向性意义和规定意义。语词中理想和现实的两端圈定了意义的范围,也形成了意义活动的空间,运动的意义表达着它的对象,但却不等同于它的对象。语词有着它自身的意义动力机制。语词在意义的运动中构成了语言。  相似文献   

6.
比喻不只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法,它首先是一种思维活动或方法,是想象或联想的语文表达,是自然语言的存在和发展方式。要理解用自然语言铸就的文学艺术作品以及哲学、科学成果,就必须理解比喻的特点及其意义。比喻的意义既不是语词的词典意义,也不是与语词的词典意义毫不相干的所谓新意,比喻的意义是在语词的词典意义的基础上生成的,而又与词典意义不同,读者通过表达比喻的假陈述或伪命题,常常有新奇的发现。  相似文献   

7.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及其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就英汉词在概念意义与内涵意义两方面的异同进行了探讨,指出英汉们在概念意义与内涵意义存在对应性与非对应性,包含关系和交叉关系,最后提出,划分和对比英汉词的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的界限有时十分困难,但研究这项工作却十分必要,有助于推动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8.
对一种理论思想的教条化 ,反映在语言中 ,就是对语词意义内部诸矛盾的平衡和相持加以绝对化。要使语词意义的稳定化倾向既能反映概念的本质、防止教条主义的运用 ,又能确保交流的无碍进行 ,根本基准是将“理解意义”与“语词意义”结合起来 ,在实践发展中深化概念本身对认识对象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本文接续(概念)一文,依据人的思维实际阐明了内涵、外延、语词与虚概念、定义的本质、概念与命题的实际关系等问题,并从概念特性的角度对语义悻论做出了解释,对于完善普通逻辑的概念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在意义中居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古以来,人一直在意义的创造和建构中构建着自己的家园,构建着人类安身立命的场所,即人在意义的创造和建构中居住着,这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命题.意义的呈现是居住的必然结果,去居住是意义产生的动因,二者互为因果.意义的结构、范围和层次以及意义的稳定性与流变性均全面深刻地反映了人达成居住的一切物质和精神需求.从意义的角度来解释居住的概念,将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理解人类达成居住的过程,以及因人的居住而形成的物质环境的内涵;有助于在当代无共同标准、无主流价值的多元化建筑现象中,把握建筑发展的内在逻辑;有助于建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被整体地、系统地、本质地理解和阐释.  相似文献   

11.
着重探讨和分析了英语词汇四个方面的语义,即:表示语义和事物关系的外延意义;表示语义和语法关系的语法意义;表示语义和人的关系的内涵意义;不同语言词汇之间的翻译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语言有两个独立的层面———符号学层面和语义学层面,新闻语言作为一种功能语言,是自然语言在特殊视觉类中的转移,其语义层作用于描写对象和接受对象时所蕴涵的层次,是文学语言、科学语言等语言变体无法具有的。  相似文献   

13.
论英汉词汇内涵意义的民族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词汇的内涵意义深深地烙上了其民族悠久而丰富的历史印记。正确理解和运用词汇离不开对其内涵意义的分析。因此,研究英汉词汇的内涵意义,揭示其民族特点,这对英语教学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近年《人民日报》的语例结合《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说明词语的态度色彩义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语文辞书应该密切注意这种变化,并与时俱进,及时修订词语解释中的相应内容。  相似文献   

15.
词素的意义包括规定意义和联想意义。汉语词素和英语词素的联想意义反映了不同文化的文化价值观。不同语言动植物词素及色彩词素的异同,其反映的文化价值观也不同。  相似文献   

16.
同义句是外延意义相同的句子,它们的内涵意义往往并不相同。从信息结构的角度对同义句进行研究,探讨同义句之间信息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词汇是语言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都反映出使用这一特定语言的民族所特有的语言文化背景。语言受文化的制约,学习者往往容易将本民族的习惯和文化模式套用到所学语言中去,从而产生理解或语用上的失误。从英汉词汇层所反映的文化差异来探讨这种文化内涵现象,旨在加强对学习者文化素质的培养,使语言学习和文化意识结合起来,以减少交际障碍,提高对词文化的敏感性和使用英语的得体性,最终获得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翻译过程中语义的判断和选择行为入手,探讨语境的定义和种类,通过分类举例着重说明语境对语义的制约,并以此证明语境作为语义判断和选择的依据,是具体的、可操作的范畴。  相似文献   

19.
训诂方法中文训方法可以解释为“随文谋义”,也可以解释为互文见义、异文比较、文内自注等方法。文章对三种训诂方法加之详细考据和解释,并对文章自释功能、释词方式作出评价和概括,校定随文谋义的具体概念和知识结构,阐明其学术内涵和定义。  相似文献   

20.
言语的意义并非囫囵的团块,而是具有不同层次。就人们对其言语表达效果的期待以及表达策略来说,不外乎明示、暗示和寓示,因此可以把言语意义分为明示义、暗示义和寓示义三种。理解到哪一层次的意义,决定了理解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