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当一个社会发展到需要拥有公共权力才能调整其公民权利运行秩序的时候,国家就会作为一种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而产生,直到进入共产主义才消亡。作为调整公民权利运行秩序的工具,公共权力来自于社会公众,但其自身固有的相对性、支配性和稀缺性等特征决定了其存在扩张倾向甚至可能侵蚀公民权利,故公共权力的运行过程和结果必须受到制约和监督。在社会主义中国,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要不断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尤其要发挥国家审计在制约监督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今天,人与环境之间已基本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生态关系,它们一般以国家的形式体现出来,形成相对独立的人—境生态系统。生态文明建设,一是要把人与环境作为一种人—境生态系统进行建设;二是要进行人—境生态系统的五层次生态文明建设:即生态—技术文明、物质—财富文明、制度—权力文明、精神—规范文明和生活—行为文明建设;三是要建设生态型政府,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的关键是制度的转型,制度创新在今天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制度创新过程中的首要问题是标准问题,是价值导向问题.制度创新不是一种理想,而是一种工具,制度的作用就在于能够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切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度创新不能没有国家权力的支持和作用,制度的建立和运行均依赖于国家权力,通过国家权力来实现.但社会力量对国家制度创新有重要作用,社会的现实条件和利益诉求是国家制度创新的基础和动力,社会力量对国家权力的制衡是国家权力能够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的内在机制.制度创新是许多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是一个漫长、渐进的历史过程,不是靠个别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所能完成的.  相似文献   

4.
今天,人与环境之间已基本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生态关系,它们一般以国家的形式体现出来,形成相对独立的人—境生态系统.生态文明建设,一是要把人与环境作为一种人—境生态系统进行建设;二是要进行人—境生态系统的五层次生态文明建设:即生态—技术文明、物质—财富文明、制度—权力文明、精神—规范文明和生活—行为文明建设;三是要建设生态型政府,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社会自主性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维,社会自主性对市场侵蚀的抵抗和对国家权力的制约有利于形成均衡性的治理结构。现代化进程的历史维度、关系范畴的相对维度和治理现代化的功能维度构成理解社会自主性的3种视角。中国经由长期历史沉淀形成的是国家本位主义传统,改革开放打破了国家-社会的同构状态并塑造了一个相对自主的社会。中国社会缺乏自治机制的文化土壤和理念基础,社会自主性的提升需要国家以主动塑造方式,通过输入路径、合作路径和培育路径进行治理推动。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以后的族群冲突浪潮唤起西方社会科学重新思考族群与政治的关系,形成四种理论取向:文化主义观强调族群内部强烈的主观联系和价值在族群动员路径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族性反应论认为族群动员的根本原因在于族群联系和相对剥夺的重合;竞争观强调在争取资源和权力过程中,族群领袖蓄意利用认同从而刺激族性;政治过程观侧重宏观政治语境的作用。虽然在没有民主价值传统的国家突兀地引入民主体制可能会引发族群冲突,但培育民主态度是族群冲突有效的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经济活动中,技术权力相对独立地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文章主要从微观层面,通过深入剖析技术权力的实质,详细阐述了技术权力与当今企业生存及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即拥有技术权力可以促进企业的生存及发展,反过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又可以巩固与发展企业拥有的技术权力。然后,重点探究了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发展技术权力的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8.
香港特区享有的高度自治权,比中国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要大,比联邦制国家的成员国的某些权力也要大,但这种高度自治权的性质是单一制国家结构下的地方自治权。香港特区和其它省、直辖市的法律地位一样,都是中国的地方行政区域。香港社会少数人鼓吹香港拥有所谓的"民族自决权""次主权""固有权力""剩余权力"等,是有意或无意地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结构实行的是单一制,是有意或无意地把香港特区视为联邦制成员单位、独立或半独立政治实体。  相似文献   

9.
个人权利和国家权力之间的二元对抗关系是现代政治体系的根本矛盾.后现代政治通过揭露作为现代国家权力基础的工具理性主义的虚妄性和压制性来主张差异、多元和个别等的独立价值,并试图以此消解现代政治的二元对抗关系.后现代政治理论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转型期的社会管理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创新文化是大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而作为非独立的文化形态,是指对人类的创新活动起着有利作用的文化氛围。通过中、关、日等国创新文化模式的比较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创新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所起的重大推动作用。科学发展观视域中创新文化的建构,一要依靠党和政府的统一部署和正确领导;二要大力弘扬民族创新精神,摒弃不利于创新的传统文化因子;三要积极融入域外文化的先进因素。  相似文献   

11.
刑事和解制度的产生与国家的权威观念的适度弱化是直接相关的。国家出现后,为了树立其权威地位,它独揽了刑事纠纷解决权。这种做法存在诸多弊端,如没有考虑被害人的利益,并且也不可能因此消灭犯罪。随着人权保障理念的增强,个人权利在逐步扩张,国家权力在逐步萎缩,这必然要求国家权威弱化,也就给刑事和解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带来了契机。  相似文献   

12.
主权是一个国家通过自己的政府,不受干涉地处理内部事务的权利,它具有绝对性、完整性、永久性和不受外来干涉四个特征。当前,各类国际组织的建立,全球科技、经济联系的加强等蓬勃兴起的全球化趋势,对国家主权观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但是,从国家主权的本质来考虑,全球化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国家主权的属性,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国家主权独立自主的性质,相互尊重主权,并加强对自己国家主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后发现代化国家的发展逻辑要求在现代化启动阶段,国家可以运用国家机器的强大动员力量,将有限的现代化资源动员和集中起来,施于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同时利用国家权威保持政治秩序的稳定。权威政治是后发外生型国家现代化启动的必要条件。然而,中国现代化启动之时,中国政治却过早陷入权威危机和权威真空的境地。国民政府试图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但由于地方分利集团的分利行为和国家政权下沉的失利使得其国家权威进一步弱化和缺失,从而无力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相反使中国的现代化陷入了困顿。  相似文献   

14.
建立以资产管理为核心的高校科技产业管理体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知识经济时代 ,高校科技产业在以知识创造财富上取得了让世人刮目相看的成就。传统沿用学校行政事业职能部门直接管理高校科技企业的办法已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探索组建学校国有独资的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和派出国有股权代表 ,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基础上走出高校科技产业管理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无政府主义:无根的社会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政府主义是在共产主义运动中发生恶劣影响的非科学的共产主义思潮。它把国家作为社会不公正、不合理的基础予以摒弃 ,把权威当作社会的祸害和人的自由的破坏者予以拒斥 ,把密谋性的恐怖活动视为革命的基本手段予以倡扬。它甚至对无产阶级国家和权威也进行责难。无政府主义的这些特征充分显现出其思想的非历史性、抽象性和无根性。在与无政府主义的斗争中 ,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揭示了无政府主义不切实际的虚幻实质 ,并科学地阐述了国家和权威的本质以及无产阶级国家和权威的必要性 ,指出了人民群众在共产主义革命中的伟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国家的国际刑事责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的国际刑事责任长期以来都是各国政府和国际法学者争议且没有定论的问题.虽然国家的国际刑事责任在国际法上还没有充分的依据,但不能因此否定国际罪行、国家的国际刑事责任.为实现国际社会的法治,国际法应加强对国家的国际刑事责任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核心话语在于,无产阶级执政党要想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就必须掌握政权;权力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权力是一种社会现象,但首先表现为是一种政治现象;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不等于权威,所以,无产阶级执政党要提高执政能力,提高领导效能,就需要不断扩大权威而不是扩大权力。  相似文献   

18.
滥用权力是产生权力主体腐败和渎职、失职行为的直接原因,建设以国家权力机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监督体系,是防止、遏制、惩治权力腐败,使政府及其公职人员廉政及社会风气清明的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19.
当前农村居民期望基层政权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完善的服务,解决好义务教育、总体社会秩序稳定、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但具有不同特征的居民群体的诉求重点有所不同,而且由于基层政权与农村社区在发展目标和利益上的分离,导致其职能履行的实际状况与居民的期望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基层政权在履行其职能时,如何既考虑到社区整体的需要,又体现群体之间的差异性,是新形势下基层政权要面对的一个新问题。  相似文献   

20.
教授的人格与大学的学术权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内部学术事务管理和行政事务管理的交织成为大学独有的特色,大学学术权力的科学运用和管理对于大学的科学发展至关重要。作为学术权力主体的大学教授,只有培养求真、公正、无私、守得清贫的品格才能正确运用学术权力,促进大学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