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是“四库学”的重要文献之一,处于四库馆臣纂修分类稿与《四库全书总目》的过渡阶段,有承上启下的特点。《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撰者在对前代书目分类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搭建起较为完整的图书分类体系,反映了四库馆臣对传统学术史和学术体系的基本建构。《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残本著录宋人笔记94种,并对这些笔记的书名、著者、版本及真伪等问题做了考订辨析,也就部分笔记在传布过程中的卷帙篇幅、文字增删等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考察《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的著录情况,有助于探讨四库馆臣对宋人笔记的早期认知,进而全面窥探其对宋人笔记的接受与批判。  相似文献   

2.
四库存目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库存目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季羡林任继愈刘俊文一、四库存目的由来清乾隆时期编纂的《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共收录历代典籍3761种(据文渊阁《四库全书》),号称中国传统文化的渊薮。但是《四库全书》并不全,不仅其所收书中有不少内容经过抽...  相似文献   

3.
首届“中国四库学高层论坛”上的讲话,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关于如何推动《四库全书》研究,也就是以《四库全书》为底本的中华文化研究如何开展。二是在新时期推动新抄《四库全书》活动,也就是以《四库全书》为底本的文化现象怎样光大。研究《四库全书》,就是对中华文明的解说。新抄《四库全书》就是要写汉字、识繁体、读古人、学文化。  相似文献   

4.
《四库存目》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库存目》书探讨杜泽逊《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经过数年努力业已辑印竣工,笔者有幸参加了这一浩大的工程,学习到很多东西。现撷其要者,向学界前辈及同行专家汇报,不当之处请予以指正。一、《四库存目》之由来乾隆三十七年(1772)正月初四日有一道要求各直省督抚...  相似文献   

5.
《四库全书》的编纂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项宏伟大业,其对于保存文献典籍,传承传统文化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在"四库学"的区域研究上,嘉兴板块具有重要价值。嘉兴学者不仅大量参与了"四库"的征献、编纂、校核等工作,并在民国时期抢修文澜阁《四库全书》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而且嘉兴学者之著述更大大丰富了这一宏伟文献。以嘉兴学者与《四库全书》关系为视角,可将嘉兴学者与《四库全书》的重要渊源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6.
修《四库全书》时用什么标准把书抑为存目书黄永年清人纂修的《四库全书》一共著录收入了3461部书,另有6793部书不曾收入,只在《四库全书总目》的各类著录书后列个“某某类存目”,给这些不曾收入的书留下书名、卷数并撰写提要,通称之为存目书。现在要问当时究...  相似文献   

7.
《四库全书总目》五种清诗总集提要补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四库全书总目》,先后曾有许多学者专门为之补正,但也还存在不少的问题。特别是集部总集类存目所涉的某些清诗总集,此前学者关注较少,有关问题更为集中。现主要依据近年问世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对《四库全书总目》内五种清诗总集的条目做一些补正。  相似文献   

8.
本文按照“《四库全书》相关目录类”、“《四库全书总目》版本标注类”及“《四库全书总目》续补类”三类,各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四库”相关目录,分别在对各类目录著作的发展进行简要勾勒之后,对这三类目录各自的发展趋势与特点、发展动因以及他们与四库学暨整个学术潮流发展的关系进行剖析.同时,由于学界对于“《四库全书总目》续补类目录”的界定存在分歧,故而这一节中,还在名称界定方面进行重点辨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四库全书总目》十种清诗总集提要补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四库全书总目》,先后曾有许多学者专门为之补正,但也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集部总集类存目所涉的某些清诗总集,此前学者关注较少,有关问题更为集中.而依据近年问世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等相关古籍,许多问题都可以获得解决.  相似文献   

10.
九十年代,我国出版界的一大盛事,就是《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出版发行。这对抢救保存古代文化典籍,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有着积极意义。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荣任该丛书的总编纂。针对是否像当年人们给《四库全书》写“提要”那样,给《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写“提要”的问题,季先生发表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意见。李先生不主张写“提要”,主要是担心写不出高水平,被人们说三道四。然而,这样毕竟对年轻一代学习与研究《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少了参考的东西,算不算“不着一字,未显风流”呢?愚以为:应该组织力量,发动饱…  相似文献   

11.
乾隆敕修《四库全书》,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所录存的著作具有空前的广泛性,是各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成果。地处西南地区的巴渝大地,虽不及江浙、安徽一带学人众多,但在《四库全书》编纂过程中同样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对渝籍四库馆臣、私家献书人、录存渝人著述进行分析,有利于挖掘巴渝地方历史资源,从而丰富了《四库全书》编纂的地域多元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2.
抢救保存古代典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专家访谈录编纂《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为中国文化发展做了一件大有功德的事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绳从中国文化的发展来看,怎么样继承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这是件大事。中国的文化历史悠...  相似文献   

13.
文章叙述了无锡籍学者撰人名录及其入选《四库全书》与《存目》的题录;诠释了无锡籍学者精英获取进士学衔名录,以及他们担任国家要职,例如宰相、兵部尚书、刑部尚书、礼部尚书者的名录;论述了无锡籍学者入选《四库全书》著作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四库全书总目》论述历代楚辞著作之大旨、源流,考证得失、权衡异同、辨订文字增删、篇帙分合,使《四库》之楚辞论具有学术史的特点,从而成为楚辞学史的滥觞之作。由于清代政治气候和学术风气的影响,使《四库》馆臣在对历代楚辞著作的评价上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对汉至宋的考据类著作评价甚高,而对宋至清发挥义理之作,多持贬抑。应该说《四库》大致勾勒了一部简明的楚辞学史,是对楚辞研究的重要贡献,但对明清著作缺略甚多而且贬抑过分,则是一个不小的缺憾。  相似文献   

15.
《四库全书总目》所体现的阐释学思想,既是四库馆臣学术思想的重要内容,亦是中国古代阐释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四库全书总目》中,四库馆臣多言及"文士"和"讲学":宋明时代的两类阐释者及其所代表的阐释模式,并通过对这两种模式的批判,意欲在超越的基础上寻找更为合理的阐释模式。四库馆臣对宋代《诗经》注解文本的批评之中,亦使用了这一组概念,成为研究其阐释学思想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16.
略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王洪志,许磊国家级的重大古籍整理出版项目《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首发式暨专家鉴评会于1995年11月26日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是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央统战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由《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工作委员会、中国...  相似文献   

17.
《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之书,含民族史料者不少,因馆臣出于传统偏见,对此类书不甚关注,其提要大都草率欠精,而书斥入存目者多。前人对此类书提要之舛误,虽有纠弹,但未致力于搜索,故仍存不少纰谬。本文举出二十种书之提要,皆前人未纠或纠而未正者,就其舛误,逐一辩证  相似文献   

18.
《四库全书》本《唐才子传》是四库馆臣以《永乐大典》"事韵"、"姓氏"中文字缀合而成的。与《永乐大典》原文及元刊本相校,《四库全书》本在体例和文字方面均有改动,但其中异文对《唐才子传》校勘的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19.
在有关论著中,对《四库全书》收录外国人著作的具体种数,或未加涉及,或语焉不详,即使少数提及具体种数的论著,彼此之间亦存在分歧,有的还把《四库全书》与《四库全书》存目书中所收的外国人著作相混淆,不加区别。本文通过详细考辨,发现《四库全书》收录了来自欧亚10个国家的22种外国人著作(含合著、译著),共计503卷。同时,还有16种外国人著作(含合著)虽未收进《四库全书》,但被列入《四库全书》存目书之内,《四库全书总目》中均有提要,其著者分属于6个国家,共计85卷。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明代史评提要阅读的基础上展开述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中国古典目录学集大成之作。其史部设史评类,著录历代史评著述。明代史评收入正目仅有2部,而列入存目却多达61部。《提要》对明代史评的评论,既有对明代学风之批驳,又有对于明代学者史学素养之褒贬。《提要》对史评经典《史通》极为推崇,在对明代《史通》研究的批评中表达了对于明代史学研究的认识。对明代史评著述的评论中,反映着《提要》之史学观念与评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