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一、"强人政治"到"常人政治"的历史性转换 在历史的长河中,"强人政治"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政治生态.放眼全球,任何一个国家的独立、富强几乎都是在"政治强人"带领下实现的.但是"强人政治"具有时代性,不可能永续存在.于是,"退场"就成为"政治强人"不愿面对却无法回避的政治宿命.从某种意义上讲,"强人政治"到"常人政治"的转换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领导文萃》2006,(10):55-58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句直到今天还左右着许多中国人头脑的著名格言,一语道出了中国帝王政治文化传统最真实的内涵,那就是实力加暴力原则。  相似文献   

3.
《领导科学》2012,(28):64
崇拜"政治强人"是中国鲜明的政治文化,浓厚的人治背景又特别容易滋生"政治强人"。在中国目前的转型期,存在一个"强人政治"的悖论,一方面需要"政治强人"大力推进改革,实现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另一方面,由于这些"政治强人"的强势而超越了政治、社会、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导致"政治强人"政治的背叛、经济的腐败、道德的沦丧和社会的灾难。"强人政治"是当代中国改革大变局中出现的典型现象,通常表现为拥有绝对权力与权威的领导者以强制的手段制定决策与执行政策,通过强制性权力改变人们的行为模式,以达到实现改革意图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黎平  刘伯良 《经理人》2013,(6):102-105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徐志摩诗中所描绘的,可能是大众心目中最典型的女人味。女性商业精英们在工作中雷厉风行,动辄被冠以女强人之称,她们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她们如何看待"女人味"?为了事业的成功,她们是在努力营造自己的女人味呢,还是刻意打造中性甚至强人色彩?  相似文献   

5.
"政治是可行性艺术",这是1949年出任第一任德国联邦政府总理阿登纳的一句 著名格言。他曾把自己比作是一个把羊群从荒野带到绿苗的牧场的牧羊人。当所有 的欧洲人对当时的德国充满仇恨与猜忌的时候,他宣称自己"不仅是德国人,而且是 欧洲人"。后来阿登纳就以这种自封的角色把战后比别人矮了一截的国家,小心翼翼 但又充满自信地运用可行性思维方式,挤进了舒曼计划、欧洲委员会、北大西洋公约 组织和欧共体等一系列组织。阿登纳不负群望,在位时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把"一个 为众人憎恨的德国大兵和纳粹国家引回到国际间受人尊敬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茶馆天下     
"孩子,你在这放牛为什么?""让牛长大!""那牛长大了呢?""卖钱,盖房子。""有了房子又做什么?""娶媳妇,生娃。""生了娃呢?""让他来放牛呗。"这是一个电视记者对偏僻乡村一个放牛娃的现场采访。4句简单的问答,却触发了一个14岁少年的死亡。这少年身材高大,相貌清秀,连续3年是校三好生、班长。可他的日记,却记录了他和所有同龄人相同的困扰。1997年1月16日我最好的朋友可能就是我自己。因为我可以随时随地和自己交流,毕竟我骗不了自己。我是唯一最了解自己的人,也是唯一能安慰自己的人。今天期末考试已经过了大半,感觉轻松了许多。可是想到3天后那连续几天  相似文献   

7.
民众眼中的政治强人都是铁血铁腕,且对一方事务说一不二的形象,这实际上折射了一部分民众对民主政治现状的不满.反过来说,民众又希望出现政治强人来解决现实政治难题,控制局面维持稳定.因此,强人政治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众,能较好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其弊端在于它可能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相似文献   

8.
一、政治强人及其特征 何谓政治强人,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但基本能在以下三个特征上达成共识:作风强硬、特立独行、具备一定的个人魅力.政治强人这一概念并不具有天然的褒贬性质.但人们往往可以从政治强人的公共行政行为的目的、过程及其后果来对其加以褒贬评判.在我国,由于我们党的“服务性”根本宗旨、公共管理人员的“公共性”品质及大政方针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在我国治理领域出现的政治强人应更具“公共精神”,即其强硬作风、特立独行应基于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的目的.另外,我国的公务员制度与西方国家文官制度又有着相当大的差异.西方国家将国家公务人员区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明确禁止事务官即文官(公务员)抱有明确的党派倾向,而我国却要求“公务员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这就意味着,在我国,无论是普通的公共行政人员,抑或是具有一定职务等级的政治领导者,都是兼有政治和行政双重性质的.因此在我国,政治强人因其担任公共行政职务,或者服务于公共事务,更多地属于公共行政的领域.在我国,政治强人的三个外在特征也多是在其公共行政行为中得以体现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我国的政治强人通常可以称作“行政强人”.  相似文献   

9.
李昌平 《决策》2012,(10):96
李昌平最近又写了一本书,叫《再向总理说实话》。10年前,他曾出过一本《我向总理说实话》。那之前,他是"中国最著名的乡党委书记",在任期间给朱镕基总理写信激愤痛陈三农问题,那封信开头所写的"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成为当时对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欢  王大骐 《领导文萃》2012,(8):114-118
"想成为全球性大国,一个国家必须在各个方面,包括政府的属性、公民的生活水平和权利上领先,中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但我相信它正朝那个方向努力"1997年,布热津斯基在自己的新书《大棋局》中写到,本书献给我的学生——帮助他们造就明天的世界。这仿佛是一个隐喻:他曾在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教书,所带的最知名博士生是奥尔布赖特(美国历史上首位女国务卿);他  相似文献   

11.
<正>不久前,上海市长韩正宣布,聘请包括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席克劳斯·托普夫、中国国家环保局局长解振华和三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国内外著名环境专家担任市政府环保顾问。这应该是中国地方政府打造现代"智囊团"的又一次努力。智囊,历史上曾有过多种叫法,如门客、军师、谋士等等。智囊在古代军事及其他政治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琴 《领导文萃》2007,(5):61-64
一个国家能否成为世界霸主,能否巩固自己的地位,可能一开始就取决于它脚下的土地。16世纪以来的欧洲历史证明:有些国家借助地理位置的优势,取得一时的辉煌,同样,因为地理上的缺陷,招致别国的攻击,难以保住胜果。只有那些地理位置最合乎国际战略要求的国家,才能称霸世界。  相似文献   

13.
有近60年历史的惠普公司是世界著名的计算机、通讯及测量用品生产厂商,一贯以卓越的质量和完善的技术支持而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惠普公司以她独特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方式——惠普之道成为全美最受人仰慕的公司之一。  相似文献   

14.
对于反思,人们往往是听的多、想的少,知道的多、做到的少.所以,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推动的课题.本文从以下三方面对此问题略作阐述. 一、时常内省自反,才德必然增长 人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更好更快地成长、发展,这就需要时常内省自反.明朝著名学者、官员吕坤指出:"人不可我意,自是我无量;我不可人意,自是我无能.时时自反,才德无不进之理."(吕坤:《呻吟语》)他主张在工作和生活中不管是遇上"人不可我意",还是"我不可人意"的情况,都不要动辄归因于外,而要时常反思自己,多从自身找原因,一次次反思积累下来,自身的才德必然会获得长进,从而变得更加优秀.  相似文献   

15.
有近60年历史的惠普公司是世界著名的计算机、通讯及测量产品的生产厂商,一贯以卓越的质量和完善的技术支持而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惠普公司以她独特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方式——惠普之道成为全美最受人仰慕的公司之一。  相似文献   

16.
乐子 《经营管理者》2014,(5):108-108
封面最下方“彻底改变你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这句评价或许有些夸张。但很负责任地说,读这本书,也许并不能在短时间内改变你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却能一点一点渗透进你的生活,慢熳影响着你。  相似文献   

17.
孙静  苏拉图 《决策》2009,(5):70-71
近100年的世界历史,实质上就是国际霸权围绕地缘政治争夺石油储备的历史。石油的不可再生性,注定了它天然与政治联姻,成为一支无法忽视的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18.
名人之语     
一年刚过,国内外便有各种版本的"流行语排行榜"出笼.但多是"政治流行语"或"灾难流行语",有些让我印象深刻的话并未上榜,而有些上了榜的却并不觉得曾经很流行.于是我将去年积存的近二百条流行语进行筛选,从中归纳出五类:名人之语、民间之语、广告之语、惊人之语和恶搞之语,每一类都选出几条,略加评点,搞了一个自己喜欢的民间流行语排行榜,看读者是否认可?  相似文献   

19.
宋萧 《经营管理者》2007,(9):102-105
<正>"通用电气的发展史是一个不断创造高潮的故亊,也是足以令万千企业效法的蓝本。"这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比得尔给通用电气的一句总结性缩词。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作为一家有着115年历史的"全球老字号"企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多元化服务性企业,目前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拥有员工30多万人,产品规格达25万多种。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评说     
<正>李泽厚(下称李):20世纪中国的第一场暴力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当时中国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康、梁主张的"君主立宪"之路;一是孙中山主张的"暴力革命"之路。现在我评说孙中山,已不像我写《中国近代思想史论》时那样热烈地赞颂他所领导的革命了。刘再复(下称刘):我对孙中山总是充满特殊的敬意,这也许更多的是道德感情,而不是历史分析。袁世凯、蒋介石等政治强人,就缺乏孙中山那种道德光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