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查婷俊 《城市观察》2021,72(2):21-36
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优势互补机制,对于寻求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内产业升级的驱动力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积极意义.首先根据测算的产业结构相似指数,对粤港澳大湾区内部产业升级进行理论逻辑分析,其次通过对比粤港澳地区三次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的结构,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利用产业优势互补作为区域内部的产业升级驱动力,最后,利用动态集聚指数的实证分析,具体研究了2009—2019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集聚及其动态变化情况.从实证结果看,尽管各城市和地区的产业集聚情况都经历了较为显著的变化,但从产业结构相似度的角度看,这些城市和地区之间仍然存在着优势互补的空间,通过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可以进一步实现区域内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张利芳  梁嘉朗  盘笑莲 《职业》2023,(2):102-107+101
通过对2011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技工院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及开展相关成果转化专项研究情况的收集、整理、分析,得出初步结论:一是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助力世界技能大赛赛项发展,为世界技能大赛参赛工作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二是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对粤港澳大湾区技能人才培养的理念、路径、评价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基于上述认识,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促进世界技能大赛发展、世界技能大赛成果转化促进人才培养、技能人才有效培养与供给促进产业发展,三者之间存在耦合关系,已然形成良性互动的螺旋式发展效应。  相似文献   

3.
许正林 《科学发展》2010,(7):96-102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上海文化产业的发展,使之逐步在上海经济建设中占据着重要角色,但是这个新兴产业的发展仍存在着许多问题。通过分析上海文化产业集聚区的产生与发展现状、发展前景及目前上海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类型等问题,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存在如创意产业园区创意不足,同质化严重等八大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3个解决要点,即重新整合规划创意产业集聚区、强化孵化意识突出孵化功能、强化人文关怀意识,以促进上海文化产业集聚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粤港澳大湾区的设计文化立足于深厚的岭南传统文化和区域优势,探讨设计与产业融合发展规划的策略,有利于推动设计创新与相关产业的整合,引领粤港澳产业升级转型,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通过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在设计与产业融合上的现状与趋势,明确了大湾区的定位与作用,结合其地理优势、文化优势、设计人才和产业园区优势,从多方面阐述设计要与文化遗产、博物馆、艺术社区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覃剑 《城市》2021,(8):46-53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穗澳经贸往来和产业合作日趋紧密,但产业结构差异、经济联系不强和社会福利体制差异也对穗澳产业深化合作形成制约.面向未来,着眼于产业发展的共同方向,穗、澳两地应以共同做大做强旅游、会展、医药、文化、金融和数字产业链为重点,加快提升穗澳产业协同水平,探索区域中心城市联合联动服务国家构建新...  相似文献   

6.
在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下,选取粤港澳大湾区2007—2017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为主要研究指标,运用重心分析方法对粤港澳大湾区高技术产业的重心变化轨迹及发展差距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湾区几何中心点在广州市南沙区凤凰大道,2007—2009年高技术产业重心位置一直位于东莞市虎门镇,2010年重心位置移动到广州市南沙区南沙街道,2011—2017年又返回东莞市虎门镇.大湾区高技术产业重心一直偏离几何中心,高技术产业的区域发展差距主要表现为珠江东西两岸的差距,南北相对均衡静止的状态,东西方向也是湾区高技术产业重心主要变动的方向,2007—2010年主要向西变动,靠近地理几何中心,东西差距逐渐缩小,2010—2017年则向东位移,东西差距又逐渐拉大.变动轨迹呈现向右倾U形轨迹,表明大湾区高技术产业城市间差距先缩小后又扩大.其主要原因是港澳自改革开放以来发挥不同的扩散效应,以及珠江对香港向西岸辐射阻隔效应及高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四川省发展生态产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政策有利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发展生态产业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建议进一步大力加强生态产业的研究与政策支持,加强生态经济型生态建设,推动生态衍生产业发展,加强脆弱生态区,特别是横断山区和秦巴山区生态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生态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四川省发展生态产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政策有利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发展生态产业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建议进一步大力加强生态产业的研究与政策支持,加强生态经济型生态建设,推动生态衍生产业发展,加强脆弱生态区,特别是横断山区和秦巴山区生态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石崧 《城市观察》2011,(3):129-138
本文以劳动空间分工理论为分析工具,着重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上海市郊区工业园作为一种新产业空间的崛起,进而探讨其对上海大都市区空间组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贾艳慧 《城市》2010,(8):56-58
“以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小城镇,促进农民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三区”建设,是天津市城镇化过程中独创的、行之有效的发展经验。天津“三区”建设的创新经验和做法,丰富了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内容,值得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
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生态体系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璟 《城市观察》2021,(1):23-34
作为国家战略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成为"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其意义重大.遵循"核心概念内涵界定—现实困境分析—路径分析—选择与策略"的总体思路,基于大湾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分析,构建"颠覆性创新价值网—数字经济平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分析范式,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如何重构产业创新生态,促进颠覆性创新价值网的建立.研究表明:颠覆性创新价值网构建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数字经济平台战略是路径选择;以机制体制改革和政策、标准供给为动力,构建大湾区颠覆性创新生态价值体系,并以数字经济发展促大湾区价值网建设,可实现大湾区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张蕾 《城市观察》2013,(2):42-49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知识技术密集型新经济的逐渐兴起,航空运输和空港经济得到蓬勃发展。在探讨空港产业发展与布局的基础上,提出打破以距离划分产业区域的传统同心圆模式,设可达性为新衡量标准,并对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展开实证研究,参照可达性、山体、水网分布及飞机起降噪音等指标,根据时间圈层将空港地区分为核心区、关联区和辐射区三类空间,并以街道(镇)为基本评价单元,明确空港地区各街道重点产业布局,这一结果可成为引导空港地区空间开发,实施长远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杭州湾大桥的开通,长三角城市连绵区的行政区划功能将趋模糊和淡化,而产业功能将趋增强。”原外经贸部副部长、亚洲博鳌论坛秘书长龙永图日前在浙江余姚又刮起一阵头脑风暴,并就“城市连绵区”的概念向记者作了诠释。  相似文献   

14.
陈刚  杨代友 《城市观察》2023,(1):19-34+155-156
近年来,广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着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初步形成了特色产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相互促进的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产业联动性不断增强,实现了制造行业错位发展。但从引领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功能的要求看,广州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实体经济规模支撑性偏弱、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缓慢、产业创新驱动比较优势不明显、金融和高端人力资源集聚度不高等问题。本研究建议以优化产业层级、厚植产业基础、坚持创新驱动、打造人才洼地、强化区域协作为着力点,加快提升广州引领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功能。  相似文献   

15.
海洋经济     
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近期,在充分考虑各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管理现状、海洋经济发展条件以及海洋统计和海洋经济核算能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章牧  李欢 《城市观察》2021,75(5):20-31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参与全球竞争的空间载体.以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9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计算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得出珠三角9市2019年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评价值,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各城市文旅产业的耦合协调度.结果 发现,珠三角9市中,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最好的都是广州市;各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文旅产业的协调程度整体较为良好,大多数城市处于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兴宁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总结了兴宁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兴宁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策,为建设兴宁市文化旅游特色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吴志兴 《现代妇女》2014,(10):40-41
本文从贵州省生态移民安置区与产业园区发展中找出共同存在问题,通过建立协调发展机制,变劣势为优势,推动其协调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汤庆园 《城市》2010,(12):28-32
一、前言 城市是人口集中和各种生产要素的重要集聚区,是经济辐射的源泉。城市群则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先产生以集聚为主的核心城市,再逐渐扩大到集聚与扩散并行发展的两个阶段后形成的基本布局,是促进城市合理分工和产业优化的有效形式。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改变着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运行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约哈里窗口"的理论模型,通过分析四种人际沟通的类型,探索提高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员人际沟通能力的策略。在人际交往中可以通过扩大开放区、暴露秘密区、缩小盲目区、探知未知区四种信息呈现方式来扩大信息共享,以增进领导和师生对部门工作的理解与认同,对部门进行公共印象管理、提升工作效率和社会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