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为当时的"流行歌曲",唐宋词以娱乐大众、表现日常生活为创作旨归,借助于商品流通的渠道广泛流播于民间,这是对以"传道"、"言志"为核心的传统文学观的反叛。曲子词包括商业功能、娱乐功能和社交功能在内的各种社会功能,不但丰富了当时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后代"流行歌曲"的蓬勃发展确立了成功的典范。并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唐宋词赖以繁荣的动力,也正来自于这些社会功能的不断发展和强化。  相似文献   

2.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以"相似反应"为前提寻求原文与译文的最切近、自然的对等,为传统翻译理论"直译"与"意译"的争论找到了满意答案。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的旅游资料英译方法有增译法、删减法、改写法、转译法。  相似文献   

3.
"V以"类形式动词是语法学界尚缺乏系统研究的一类动词,文章通过选择研究对象的语义、句法及语用功能进行了多角度考察。语义方面,探讨了"V以"类词的语义特征及深层语义结构特征;句法方面,探讨了"V以"类词在句式结构、加宾语及带体貌助词等方面的共性,同时揭示了它们在搭配能力和搭配范围方面的区别;语用功能方面,探讨了"V以"类词具有标记焦点、变陈述为指称、填补谓语的缺失等功能。  相似文献   

4.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基础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奈达的翻译理论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由盛到衰的过程后,近几年译界开始了对奈达翻译理论的冷静反思."功能对等"理论是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本文以构建"功能对等"的理论基础为视角,指出"功能对等"建立在接受美学基础上的观点是错误的,并探讨了构建"功能对等"的理论基础--信息论、语言学和社会符号学及其存在的问题,以期对"功能对等"理论有正确的认识与评价.  相似文献   

5.
主体性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高校学生工作集教育、管理、指导、服务功能于一体,必须正确认识并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理念.本文分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工作特点,提出了 "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6.
哲学这门学科之所以被称为"哲人之学"或"智慧之学",是因为它有独特的功能.文章从素质教育必须把握的"一个核心,两个重点",即以政治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要求出发,论述了哲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基础的、根本的、不可替代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以语义变化为基础,以形式和功能的变化为例证,讨论了"V得起3"与"V不起3"的语法化问题,并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与此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8.
以福建省南平市实施的村级"八大员"制度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该制度作为一项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意义,阐明该项制度的内在运作机理及其服务功能网络状况,从公共服务功能、互助服务功能以及市场化服务功能3个维度详细解析了村级"八大员"制度的服务效能,揭示了村级"八大员"制度是对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有益尝试,并针对目前村级"八大员"制度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难题,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以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和评价理论为视角,剖析职业性语篇中的人际功能实质为说话者与受话者之间接触交流的"礼"性构建。以Hotel Matters中11篇对话为实证研究案例,揭示了职业性语篇实现人际意义的语言手段。研究发现:人称代词与时态的选用体现了互动,情态词的选择是为了说服,模糊限制语用于评价(说服),语篇层面旨在交互。  相似文献   

10.
摘要:在区分"了1"和"了2"时,必须以"了"所附着的词语的意义及它在句中的作用来审辨,才能把握住"了1"、"了2"的功能及其分布上的特点。文章以《红楼梦》前十回中的"了"的用法为例,对"了1"与"了2"作语义上的辨析。  相似文献   

11.
墨白长篇小说是一种迥异于目前商业化叙事的先锋文本。他以探索中国那场荒诞而真实的文革岁月和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一些人精神的匮乏和压抑见长。其魅力主要来自主题意蕴上对历史荒诞与人性沉落的尖锐刺痛感的把握 ,以及文本形式上以神秘与独白呓语为特征的梦幻式结构和诗性叙述  相似文献   

12.
中国荒诞文学是在西方荒诞文学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但两者在价值取向上有着明显的差异。由于历史条件、文化传统和地理环境的不同 ,西方荒诞文学具有人类寓言的特征 ,与具体民族国家的社会背景不构成特定指认的关系 ,而中国荒诞文学则具有民族寓言的特征 ,与中国的社会背景形成明确的特定指认关系。本文拟从中西文化交融和接受的方式的角度 ,对中西荒诞文学不同的价值取向及其产生的原因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3.
《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费兰茨·卡夫卡的一部荒诞主义小说。从存在论的哲学角度来看,小说反映了荒谬世界的非理性和非人性。主人公格里高尔在变形前就已没有了选择的自由,因而他的存在是丧失自我的非真实存在;在异化成非人化的甲虫后,更是处于被家人抛弃的生存困境中;最后,他选择了死亡,并在死亡中摆脱了人性的异化从而实现了真正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简析《汤姆·爱迪生的长毛狗》中的黑色幽默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库特·冯尼格特是黑色幽默小说流派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黑色幽默技巧在他的短篇小说《汤姆·爱迪生的长毛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并充分揭示了人生是荒诞而无意义的消极主题。本文拟从荒诞的对话、荒诞的人物形象以及荒诞的情节三个方面分析黑色幽默技巧在《汤姆·爱迪生的长毛狗》中的应用,探讨黑色幽默是如何体现该小说的非理性主题。  相似文献   

15.
荒诞派戏剧并不是没有主题,它的主题就是荒诞。也许因为这一主题过于抽象和深奥,或者因为它过于残酷,人们对它一直避而不谈,直到荒诞派戏剧家们把它放在舞台上,用灯光照得无处遁形,这也正是荒诞派戏剧的意义所在。文章根据日内瓦学派主题批评的理论思想,对"反主题"的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等待戈多》进行主题学的文本分析,揭示其主题和子题串联成的一个脉络清晰的结构网。  相似文献   

16.
从小说<路的尽头>的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入手,通过分析小说中的"神话疗法"、主人公霍纳的虚无主义信念、以及小说的核心情节--一段荒诞的"三角恋"故事,展示了巴思作品的哲学内涵,再现了小说的存在主义和虚无主义韵味.  相似文献   

17.
论《嚎叫》的语言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嚎叫》是美国“垮掉的一代”诗人鼻祖艾伦·金斯柏格的代表作。该诗具有词语并列、句式变化、回环和重复、意象的跳跃、丰富的比喻和荒诞的修饰等语言风格 ,因而形成了巨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出现借鉴西方及拉美文学的荒诞小说,它们或借鉴荒诞手法表现其荒诞意识,或蕴有荒诞效果;主要表现形式有:准荒诞小说、荒诞效果小说、荒诞小说等。  相似文献   

19.
“荒诞派”戏剧与“黑色幽默”小说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这两种几乎同时诞生的文学样式之间十分相似而又不尽相同的艺术特征反映了文学发展与社会演变之间的必然联系,也反映了现代主义作家对新的审美领域的成功开拓.  相似文献   

20.
卡夫卡与中国新时期荒诞小说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荒诞小说是中国新时期小说创作中的新秀.本文采用比较文学视角,对卡夫卡和中国新时期的荒诞小说创作从求同与辨异两个方面进行了考察,并深入到东、西方文化的深层结构中去寻根探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