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语文课本里,祥林嫂、阿Q和孔乙己俨然已成为学生耳熟能详的经典人物形象。文章结合积极心理学相关知识,挖掘鲁迅笔下人物性格中的积极的、正面的因素,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积极的特征和美德,使语文课堂更有语文味儿。  相似文献   

2.
一个晴朗的日子,我们一行来到了浙江绍兴。绍兴,人杰地灵,“绍兴师爷”天下闻名。而更令人肃然起敬的是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就是绍兴人,还有文豪鲁迅、教育家蔡元培和巾帼英雄秋瑾都诞生在这里。今天的绍兴是一个拥有30万人口的城市。大道通衢,整齐清洁,市场繁荣,秩序井然。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了鲁迅故居,参观了三味书屋和百草园,随后又赶往因鲁迅小说《孔乙己》而闻名的咸亨酒店。这是一座十分普通的平房,距鲁迅故居约半公里,颇具地方特色。大门上方一块招牌写着“咸亨酒店”4个大字,十分醒目。柜台果如鲁迅小说中所言…  相似文献   

3.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短篇小说,孔乙己的故事给了我们一个窥探上个时代人们生活的机会,这篇小说作为中才发现之前的许多固有感受并不成熟,鲁迅先生想要让读者感受的主要思想也未被吸收。只是浅读并不能吸收其中全部的养分,以现代的思想与角度去读也只能看到小说的局部。要想真正了解它,便需要多读几遍,将自己融入那个时代,将自己想成酒馆里的食客、老板以及潦倒的孔乙己,试着像他们一样思考。换位思考,带着问题与想法去读,慢慢地去发现迷雾后的风景。面对只有两千多字的小说,想要读出另一种感受,着实需要下功夫、用狠劲。  相似文献   

4.
20多年前,我曾写过一本《中国杂文史》,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其中有鲁迅杂文一章。鲁迅先生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留学的经历,我只是耳闻,却无缘目睹。有人说,绍兴是周树人的故乡,而仙台是鲁迅的故乡。这话不无道理。2012年深秋的一个下午,我有机会访问仙台。—下飞机,虽然寒风凛冽,我赶紧去拜谒鲁迅先生的故居。  相似文献   

5.
不少绍兴特产小吃,堂而皇之地打着“鲁迅最爱”的旗号。可见,鲁迅的吃,是大大有名的。一个时刻准备举起匕首、投枪的战士,一个经常怒发冲冠的英雄,居然也是个馋嘴?这不禁让人好奇也倍感亲切起来,印象中笔伐的先生不苟言笑不易接近,相比起来,爱吃的鲁迅可不就是个邻家大哥么?  相似文献   

6.
《孔乙己》是鲁迅小说中的名篇。小说中主人公孔乙己的悲剧命运穿越时空,至今仍有警示意义。孔乙己是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的受害者,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他读死书、死读书,脱离实际,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只能被抛弃、被毁灭。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调素质教育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7.
去绍兴坐乌篷船、喝黄酒、吃茴香豆、看社戏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梦想,但最令我心动的还是那里的社戏。最早知道社戏,是在鲁迅先生的《社戏》一文中,虽然时隔久远.但那一大群顽童穿梭于观众中的热闹场面,以及河道中停满乌篷船,船夫坐在船头观看社戏的水乡风情,却依然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8.
在鲁迅的小说中,塑造了很多类型的女性形象:有贫苦农民阶级的代表祥林嫂、单四嫂子;有勇敢反抗,却这些女性被封建制度吞噬的爱姑;有追求个性解放的新女性子君等。在男权社会以及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下,被封建礼教与社会伦理道德所束缚,再加上她们自身的劣根性,都没有摆脱悲剧的人生命运,鲁迅小说通过描写人物的悲剧命运,来揭示社会病苦,对当代女性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吴海军 《老年人》2014,(3):44-45
正周恩来与湖南有着很深厚的历史渊源。据专家考证,周恩来是宋明理学创始人周敦颐(湖南道州人)的后代。他自己也曾说过:"在血缘上我是鲁迅先生的本家,因为都同生在绍兴城的周家。"鲁迅正是周敦颐的后代。周恩来的堂弟周恩霪在《百草园与百岁堂》中曾写道:周敦颐之子周焘的后裔逸斋公于明正德年间移至浙江绍兴,鲁  相似文献   

10.
俄国作家契诃夫与中国作家鲁迅都属于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虽然国别不同,但二者都以擅于刻画一系列反映社会现实的人物形象而著称。以《套中人》和《孔乙己》为例,两部作品都创作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此时的俄中两国都处于变革的关键时期,文学的变革成为这一时期文化变革的亮点,主人公别里科夫和孔乙己则分别是契诃夫及鲁迅笔下在这一变革中产生的同一类人物。对他们的形象进行类比和对比,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俄中两国历史,还能在思想上凸显出文学创作应有的社会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绍兴的味道     
青春年少的时候,读了鲁迅的文章,曾狂热地想去看看绍兴这个江南名城。及至多次踏进绍兴之后,静心感受了古越大地的胸襟和那浓浓的人文情怀,绍兴的许多印记忽然在我心中铺成一道唯美的风景。  相似文献   

12.
不敢轻生     
雨园 《当代老年》2006,(9):34-34
他是小城所有擦鞋工中最特殊的一个,特殊的不是他精湛的擦鞋技术,而是他残疾的身体:高位截肢,而且是双腿。他坐在特制的滑板车上,身下绑着黑黑的橡皮胎,用双手撑着地走路。每每看到他,我就会想起鲁迅笔下那个坐在蒲团上的可怜的孔乙己,然而他没有孔乙己的凄惨相。他的脸上永远挂着温和而坦然的笑容,淡淡的,像春日的阳光,沐浴着每一个前去擦鞋的人。  相似文献   

13.
每期文摘     
鲁迅的无奈婚姻在浙江绍兴城里有一位女子叫朱安。像许多中国女人一样,她具备了懂规矩和性情好的传统美德。24岁那年她被鲁迅的母亲相中。  相似文献   

14.
朱安说的最伤心的一句话是,她是鲁迅的遗物,跟了鲁迅一辈子,没有享受过正常女人该有的生活。她只有一个名分,她与鲁迅的书稿一样,毫无生命,只是鲁迅先生的遗物。  相似文献   

15.
在义务教育阶段,技工院校学生已经学过不少鲁迅先生的散文作品,并对鲁迅先生的作品有一定的了解.《灯下漫笔(节选)》这篇杂文和学生曾经学过的鲁迅先生的散文作品有很大的区别.相对而言,这篇杂文笔触迂回曲折、思想深邃,再加上技工院校学生限于生活阅历、心理年龄和知识储备等因素影响,大大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相似文献   

16.
鲁迅是“乡土文学”的开创者,在他的很多作品中,常常写到故乡的人、事,也常常用到绍兴方言.从方言中提炼出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进入文学作品,从而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乡土文学作品。鲁迅作品中的方言运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意识运用方言中富有表现力的成分为作品增光添彩;另~类则是作者从小习得的方言母语的在作品中的无意识流露。  相似文献   

17.
70余年的创作生涯,上百幅反映民生、描绘自然的木刻作品,他是目前健在的年纪最长的中国版画泰斗。 一幅流传至今的鲁迅先生木刻像,一幅鲜为人知的鲁迅先生速写遗像,1936年在他的木刻刀和画笔下诞生。  相似文献   

18.
生活新信息     
周令飞还原祖父另一面鲁迅也迷好莱坞大片(外10篇)据《广州日报》报道:鲁迅先生的长孙周令飞先生在一次全国鲁迅文化论坛上讲述了祖父温情时尚的一面。鲁迅一直以"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大家过于强调鲁迅作为革命战士斗争的一面,既像‘唐吉诃德’,也像‘斯巴达克’。"周令飞说。  相似文献   

19.
误读鲁迅     
在能够对中国保持清醒认识、对民族精神深刻怀疑的历史人物中,我敢说鲁迅先生对当代思考中国问题的思想者影响甚大。先生说,“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呐喊·自序》) 鲁迅先生的这一段话,时常被香港人士、立法会议员司徒华先生引用。司徒先生在其个人网页最显著的位置上亲自手书那段话,并写上自己的留言:“朋友们,请不要让我感到寂寞。”  相似文献   

20.
设计师鲁迅     
正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对应设计师的这个身份,鲁迅最著名的作品要数1917年8月完成的北京大学校徽。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起用当时稍有名气的鲁迅,眼光可谓独到。他在给鲁迅的信中写道:“余想请先生为北京大学设计一枚校徽,也不必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