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教育部门来到了统计部门。刚来统计局报到的时候,统计局的老领导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人们都说统计部门条件艰苦,工作辛苦,生活清苦,可年轻人你知道吗?统计事业是一个万岁的事业,只要有人类存在,只要人类从事经济社会活动,就必须有统计工作。统计这项”万岁“事业,需要用统计人的肩膀去扛的,这就是统计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情牵数字     
为一名统计工作者,也许是出自职业习惯,日常生活中,我十分留意与数字有关的轶文典故、诗词佳句,细细琢磨,有些竟也十分的有趣,虽然未必与统计工作有什么关系,但对于我们这些对数字情有独钟的人来说,倒也平添了许多亲切感。如相传有一首描写春天生气勃勃的数字风景诗曾这样写道: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应该说,这首数字诗上连用了10个数字,将江南水乡的一片美景写得跃然纸上,看后实在是一种美的享受。而对于统计工作者来说,则更将其丰富和深化了。据说有两位爱好对联的统计工作者相约去看戏,当听…  相似文献   

3.
师道情怀     
我这一辈子,从学统计开始,以后 虽然从西到东,自北向南在中国绕了一个大圈子,变动了几次工作岗位和生活地域,但基本上都是干的统计这一行。现在退下来了,也还挂着几个教授头衔,继续做些统计研究和统计教育方面的工作,偶尔还写几篇有关统计的文章。所以,我的一生,倒似乎算得上是“统计人生”。人生,在岁月的长河中,似乎是短暂的,可是,几十个春秋,经历的动乱和变化,得意和失意,成功和挫折,欢乐与酸辛,又让人感到人生的路真是“漫漫其修远兮”。人生与统计,这个问题迄今为止我很少去思索过,如今一经触动竟使我思绪萦怀。…  相似文献   

4.
人一生有许多机遇,面对机遇又 有不同的选择。这选择,有出于偶然或必然;有出于茫然或清醒;有出于被动或自主。机遇和选择过后,抚今追昔,诸多的“假如”和选择使我感慨也使我有悟:这些假如和选择象环环相扣的链条,构成了我的统计情结。我出生于贫困的农民家庭,假如不是父母崇尚读书,克服一切困难供我上学,我可能就会一辈子务农了。初中毕业后,我同时考取了著名高中和省立师范,假如我家庭经济条件允许,我定会念高中、升大学而无缘于统计;然而困境所迫,我无奈进入了公费的师范,毕业后做了教师,进而调入省教育厅工作。当1953…  相似文献   

5.
要重视和提高全民统计意识□文/陕西财经学院王文博大概是由于我从事统计教学与研究的缘故吧,这几年,我所接触的人中常有一些人很注意问及有关统计方面的问题,诸如物价指数、经济发展速度、增加值、统计信息和统计预测等问题,交谈的多了,使我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随...  相似文献   

6.
编读往来     
《中国统计》不求最好,但一定越办越好。谢谢您对《中国统计》寄予的美好希望。套用您的一句话:我们的编辑不是最优秀的,但一定最大限度地去追求这种优秀,并将之投入到《中国统计》的每一期中。我们将应您的要求,努力去组织几篇这样的稿子,请等待一些时日。编辑:您好。我是一名基层统计工作者。记得刚开始,有人问我是做何工作,我说做统计,大都作不解状,那份尴尬,我至今记忆犹新。那时候,大多数人,知道会计是怎么回事,对统计却几乎一无所知。在城市如是,在乡村则有过之。而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激励我在…  相似文献   

7.
“海外掬粹”栏目,从本期起,将连续摘登台湾韦端博士与饶志坚先生《数字解码》一书的精彩章节。这是一部统计界不可多得的好书(该书不久将由本社出版),呈现给读者的也将是虽经取舍,但精华尽显的好文。 也许,读者会问:这和统计有关系吗?对此我们希望读者要用心去读,用智慧去读,因为作者所写作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统计文章,而是通过对数字的诠释,达到对统计的升华,意蕴深远。 韦端博士作为资深学者,数字奇才,毕半生之力用于传播及运用统计观点及技巧,以统计人对数字的敏锐与感情,解读科学知识,令人拍案叫绝,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阅读这些文章,让我们看到一个全新的统计人:他不仅具有高深的专业素养,而且,跨出传统统计领域,在生物、医疗、民意调查、环境保护、文学、音乐等方面施展统计才华,从而,启发统计人的心灵、提振统计的风气,同时,还带来阅读的愉悦──这也是我们连载本文的动机。 希望您读罢,会对数字有份亲切感,能存些数字在你的知识宝库中;会对统计工作、统计人有份自豪感,能有些乐趣荡漾在您的心灵中。  相似文献   

8.
统计教学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统计教学中要用快乐教学艺术和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用饱满的激情去感染和带动学生,使学生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到“我要学”的主动状态,使学生能以最佳的学习心理去获取统计知识,并享受学习统计的快乐。  相似文献   

9.
工普两年“句号”后的再奉献□文/张君燕1995年年初,当我完成了为《江苏统计志》工业统计部分撰写文稿的任务后,写了一篇随感送给《江苏统计》编缉部,算是为自己的四十年统计生涯划上了一个句号。1月份,去机关参加老干部活动,工业处处长找我谈:“第三次全国工...  相似文献   

10.
心的点头     
读1999《中国统计》“海外来稿” 一栏,台湾辅仁大学谢邦昌教授的《统计的出世与入世观》、《统计与人生》,时有阵阵清丽的风迎面拂来。给久久埋头数海的人,揉一揉疲倦的眼睛,舒一舒滞重的心灵。 谈统计与人生,这是现实不可回避的难题,直面现实与人生,话题才能走进人的心里。一位诗人说“感觉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使灵魂富于生气以及保持平衡的心理。”面对现实,谢先生并没有“教授”一番深奥的道理,而是拿来他诗意的感觉:“如果你等我,我一定会回来,但你要认真等,全心全意地等!等到天下黄雨等到天飘白雪!等到你心意动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