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论述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被称为平津作家群中的一个重要小说家——萧乾。尽管萧乾的小说创作才华是世所公认的,巴金曾将其列为他朋友圈子中三个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另二人是曹禺与沈从文),(参见李辉《萧乾的遗憾与幸福》)。但生活对他还是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好动”的性格常常使他从文学这头走开,去干旅行记者行当,小说创作因此而有所荒疏。这对他也许是一种成全:由此使他在新闻领域里取得了卓异成就,成为二次大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是作为他实践自己创作主旨的秘密代码而存在着的。在他所构建的湘西小说世界里,写于1932年以后的小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这一年,沈从文走出了自己的精神误区,他高扬起“民族品德”和“人的品德”重造大旗,作为自己小说创作的追求。沈从文...  相似文献   

3.
李永东 《江海学刊》2007,(1):200-206
租界文化是现代文学不可规避的有形或无形的存在,明显地影响了现代文学的流变和风貌格调。作家的租界文化体验,对现代小说创作形成了复杂的影响。左翼小说、新感觉派小说和鲁迅、茅盾、沈从文的小说创作,在催化孕育、抑制与更弦易辙、情理错位与叙事征候、聚焦租界与洋场叙事等四个方面,体现了租界文化体验对现代作家小说创作的影响。审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许多问题,如果能增加“租界文化”的维度,就能够洞悉到现代文学的一些新的方面,从而对文学史结论做出必要的补充或修正。  相似文献   

4.
凝固的批评观念和批评模式不能认识一个作家的真面目,尤其对于沈从文。“避免由社会阶级的方面而力图由文化方面评价历史,是沈从文区别于同时代作家,的自己的选择。”当我们冷静地观照、测量沈从文的“《边城》体系”的文化价值之后,我们说沈从文是中国新文化继鲁迅之后第二个在封闭民族传统文化之内成为现代意义上的作家。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说:“小说中存在着两种力量,一种是人物,另一种是一群不属于人物的东西。”后者就是小说人物之“象”外的“物象”,物象上的思想感情是一种隐喻式的思维。我们现在有必要来还原一下沈从文对于文化——这个难解的斯劳克斯之迷的思维。  相似文献   

5.
谢泽杰 《学术月刊》2023,(2):148-158
“要贴到人物来写”被视为沈从文的“创作偈语”,是沈从文与汪曾祺两代作家间的珍贵传承。在沈从文的文学观中,“要贴到人物来写”指要对人物有符合其身份、性别、性情的正确描写,是小说发挥“真善美”感化功能的必由之路;同时“人物”一词也可广义地理解为“人事”,涉及诸多人物描写以外的组织方法。汪曾祺在1980年代初的特殊时期强调这句偈语,有隐在的对话意图,他通过把“人物”推到创作的首要地位,摆脱以主题先行为代表的固有文学观。汪曾祺的长期言说也体现出他对现实主义的肯认,他的选择与其自身的阅历、气质相辅相成。这一“创作偈语”的形成与接受,不仅是写作教学上一个意义非凡的成功范例,同时也反映了现当代小说观念发展中的某些流变。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沈从文是一位风格独特的重要作家。关于沈从文的创作思想、创作风格等诸多方面的研究早有众多的论著。本文仅试图从沈从文爱情题材的小说中折射出来的人文精神做一些粗略的探讨。沈从文的人文主义思想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他独特的出身、家世、生活环境和生活见闻 ;一是他走上文学之路以后受到五四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的教育与影响。沈从文出身并自幼生活在凤凰县 ,这是湘西苗族最为集中的县城之一。自清末到民国 ,贪官污吏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和镇压 ,使他对统治者的残酷怀有极端的反感。14岁之后 ,沈从文离开家乡—…  相似文献   

7.
孙晓东 《兰州学刊》2009,(6):189-193
京派代表作家沈从文受儒家道家平等思想的影响,抱着对生命的虔诚信仰,建构起了一个具有平等生命形式的“湘西世界”。以往人们所留恋注目的通常是他所描绘的湘西世界溢于表层的人情关、人性美的人生形式,而对于隐藏在这个理想王国之下的“平等”的文学理念,缺乏具体、细致的认识。文章从沈从文创作中“平等”的文学理念这一角度,通过对湘西世界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平等关系的描述,以期揭示其小说的深层意蕴,探寻其超越时空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有关陈染创作方面的诸多话题,尤其是她女性私小说的写作特色,已经引起了许多批评家的重视。从陈染已有的创作来看,以她作品中对生活、对艺术的感悟能力,以她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说她在小说写作样式的创新上有很大的突破、为呈现文学创作的多元化局面做出了努力是不为过的。我更倾向于将她的小说称之为心理小说。我注意到了她全部小说中所作的对一名女性精神症患者人格形成的剖析,对由此而进行的人际、心理防御行为的叙述。陈染是一位对心理学有极大爱好的作家,她曾“以善于出色的心理描写和精神分析的作家身份,参加国际精神科学协…  相似文献   

9.
李倞 《理论界》2013,(7):135-137
沈从文小说中有大量的关于本地人与非本地人的情爱故事,本文借鉴海德格尔的说法把两者命名为"此在者"与"彼在者",并把此类爱情故事分为三类。沈氏小说中有大量的此类爱情故事出现,这与作者的个人经历、所推崇的创作理念,以及整个文学的流浪母题有关。沈从文的此类小说继承和发扬了"五四"以来的人文精神,为现代文学和现代小说史创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小说形象,并且与同时代的其他作家的同类题材小说形成了一定的创作潮流。  相似文献   

10.
(一) 晚清时期港穗地区有名的革命家黄世仲及其兄黄伯耀,既都是长于小说创作的作家,又均为对小说进行研究的理论家。作为作家,他们都创作了具有革命精神的小说作品;作为理论家,他们均留下了属于革命派小说理论宝库的著述。本文拟专论他们的小说理论。笔者在前此的一些文章中曾说:晚清革命派小说理论主要有三个支派,即以早期鲁迅为代表的一派、以王?生为代表的一派和以徐念慈、黄摩西为代表的一派。现在看来,应当改“三”为“四”,即再加上黄世仲昆仲这一派。黄世仲昆仲是广东番禺人,出生于家道本来颇好的书香之家。他们都从崇信改良派开始  相似文献   

11.
苗族人重表象轻逻辑、重感情轻理性的思维方式导致了苗文化传承的非理性化倾向。而苗裔作家沈从文则以同样自由的心灵在进行小说创作 ,也是这种主观随意性导致了他小说中大量出现的绝对的或者相对的叙事空白。从叙事角度看 ,这些叙事空白同苗文化叙事传承中的空白一样 ,都应是非理性化传承叙事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沈从文与张爱玲都是属于深度关注"人"的作家,在他们的创作中,除了表现"人性"的主题外,对生命本质意蕴的思考,对人的生存之痛的感受与言说,构成了其重要的创作旨向.正是由于他们创作中透射出的对人类生存境遇的追问,以及追问中所呈示的浓郁的悲剧性倾向,使得沈从文与张爱玲表层相去甚远的作品有着深层的契合,也使两位作家在对人的存在本质意义的揭示上有了可比性.  相似文献   

13.
山西小说是不是落后了?如果真是落后了,原因是什么?真正的阻力、真正的症结在哪里?这个问题是当前山西文艺界(创作界与理论界)所关切的问题,不少人发表了不少高见。在我所看到的公开发表的文章中,在我所接触的作家和理论工作者中,尚有言而未尽之处。去年春天,在山西小说评选发奖小说创作会议上,有人说道:《在九曲十八弯的山凹里》这篇小说突破了“山药蛋派”的写法,不是山药蛋派的风格。说话人是用赞赏的  相似文献   

14.
1930年代,沈从文先后发起了“京海之争”“反差不多”等一系列文学论争。当我们重返论争所发生的历史现场,将两次论争结合起来进行整体考察,可以发现:“京海之争”并非“京派”与“海派”这两大文学流派之间的正面交锋,而是由沈从文独自代表北方作家群体(京派),与居于上海的作家群体(主要是左翼作家)展开的一场关于政治、商业与文学之间关系的大讨论;“京海之争”的真正肇始也不是沈从文的《文学者的态度》一文,而是他的另一篇文章《论“海派”》;同时,沈从文发起“反差不多”论争的真正意图与“京海之争”一脉相承,都是旨在通过批判文坛普遍存在的“差不多”现象,凸显以自己为代表的“京派”文学之独特价值。藉由系列文学论争,“京派”这一“作家群体”正式浮出历史地表,而沈从文作为后期“京派”文学的代言人,其创作观念和文学理想也日益凸显,并逐步在整个中国现代文坛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文学论争显然是沈从文主动选择的一种“自我经典化”的媒介策略,无论是在“京海之争”中强烈批判“海派”作家“玩票白相”的创作态度和“商业竞卖”的恶劣风气,还是在“反差不多”论争中激烈指责以左翼文学阵营为代表的公式化、概念化创作倾向,其背后潜藏的都是沈从文强烈的“自我经典化”意识,他实际上是想要借助群体的力量,让自己代表和引领的自由主义文学理念脱颖而出,以完成在中国现代文学场中的站位,进而为自己念兹在兹的“伟大中国文学作品”指明创作方向。  相似文献   

15.
作家的创作与个人经历有着密切关系,沈从文早年的从军经历,影响着他小说的题材选择、价值取向,人物塑造等。在题材选择上,沈从文的自传体叙事,多写参军岁月;其乌托邦叙事,亦与美化军营生活相关;军队中目睹的死亡、动乱,促使其小说在情感情调上呈现沉郁与明亮的复杂状态;其小说笔下的英雄,多为普通士兵;这三者均表现出沈从文的从军经历是其创作的动力与源泉,其所蕴含的艺术价值也为后人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孙犁以《荷花淀》为代表的一批现代新写意小说,兼有传统写意小说与现代性格小说的特点,同时又体现出强烈的时代色彩,形成了一种新的个性化审美风格:“荷花淀”风格。这种风格上承曹雪芹、蒲松龄、废名、沈从文等的诗化小说传统,下启“荷花淀”风格小说范式的开创,并影响到一大批派外作家如茹志鹃、王汶石、贾平凹、铁凝等的创作,显示出极为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非常独特的作家,他所创作的湘西小说,以爱与美的悲剧性冲突作为小说的基本内容,以悲剧连环套式的循环结构作为小说的基本形式,以冲淡的小品散文的创作手法作为表现悲剧的基本手段,构成其悲剧艺术的完整的理论框架,形成了独特的悲剧艺术.  相似文献   

18.
诗意从未消隐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学园地,它总是以各种形式显示自身的生命力。王统照、沈从文、孙犁、卞之琳等创作的诗化小说堪称此一时期的代表。然而,特殊时期的时代群体意识总是在修正这种诗性感怀,促使作家从自我抒写到社会表现:王统照诗化小说文体蕴含着时代暗影的来临,沈从文诗化小说文体寄寓着辟谬理惑的需求,孙犁等诗化小说文体标识了个体诗性情怀的消隐。三四十年代的抒情文体形式难以承受时代之重,诗意的外衣总是包裹着合理性诉求,在情与理的对峙缠绕中踯躅行进。  相似文献   

19.
四:“理想人性”的沉落与文体型式之二 在沈从文的创作实际中,他的审美理想包容了文化价值判断、伦理道德标准。在审美理想中,沈从文又把人性、生命置于最为重要和裁决一切的地位。他说:“我们对‘文学’与‘人生’的看法,和别一部分人虽无是非之分,无高下之分,然而却实在有些不同。……要紧处或许把生命看得庄严一些,思考着向深处走。”①他又说:“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②沈从文的审美理想实质上是一种人性理想。  相似文献   

20.
王卫平  刘栋 《北方论丛》2007,2(1):35-39
北京以独特的地域文化,影响着现代作家的小说创作。现代作家在其各自的都市小说中以各自的叙事和言说方式赋予文本以各自的都市想象和文化记忆。对北京无比眷恋的老舍,强烈的爱中掺杂着一丝怨恨,产生复杂的情感体验;对北京感到无所适从的沈从文,营造出梦幻般的湘西作为精神的依托,同时对都市人的揭露使其作品形成鲜明的城乡对立;对北京观察细致的张恨水,情感上的倾向造成了小说中雅俗错位的现象。他们的北京想象各有各的优长,也各有各的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