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模式化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理想模式本来是教育者——社会主导价值观——受教育者的线性模式 ,但由于三个要素之间矛盾和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则表现为一个由各阶段的线性模式组成的三角形模式。通过模式化分析得到如下启示 :社会主导思想价值观的确立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起点 ;教育者施教的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影响性及其自我教育的启发性 ;教育者、受教育者的认知能力、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等主体性因素可能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教育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实质上是社会主导价值观和教育者、受教育者个人价值观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正我对南帆老师《大学课堂上的文学》一文中关于文学经典的论述有一些不同的看法。首先,南帆老师认为"目前为止,文学经典的教学体系已经相当完整",对于文学经典的挑战主要来自学院外部。也就是说,我们以经典为中心的文学教学体系本身毫无问题。问题都来自于那些对经典接受无能、甚至不屑一顾的年轻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我个人以为,不应把教育失败的责任全部推给受教育者,就如同国家的管理者不能把社会失序的责任全部推给"愚民",毕竟教育者/管理者总是比受教育者/被管理者掌握着更多的权力和资源。  相似文献   

3.
教者与教育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者与受教者相对应,共同建构的是教学活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对应,共同建构的是教育活动。教者并不必然是教育者,而教育者却一定是教者,因为教学并不必然是教育,而教育却根本离不开教学。教师是职业化的教者,是学校教育领域教育者的现实承担者,教师教育完成的任务实际上有两个,一个是教师培训,另一个是教育者培育。  相似文献   

4.
他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大学生,同时也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他来自贫困山乡,却志愿到更贫困的山乡支教;他给西部带去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有致富的希望和力量;他给千千万万善良的人们带来的也不仅仅是感动,同时还有实实在在的行动。他就是徐本禹,一位“感动中国”的小伙子,他的事迹,值得每一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深思。  相似文献   

5.
国外教师教育者职业资质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教师教育者的功能;二是教师教育者的专业知识构成;三是教师教育者的职业资格标准.高等教育的教师教育者承担着提升教师水平,推动教育研究以及对教师资格把关等职责.教师教育者应该具备的专业技能是:用清楚明确的语言表征私人化的内隐知识;通过实践向教师学员阐述和传递他们对教师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国外研究对教师教育者的职业资格标准、双重身份等问题的讨论存在较多分歧,这些研究可以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师教育者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要使思想政治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具有为受教育者在思想情感上所接受的权威。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来自何处呢?我以为,仅仅靠上级所授予的是十分不够的,这种权威对受教育者来说,只是一种外在的力量,只是以权力的外推力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它对人的思想不具备渗透力,不具备促使人的思想变化的内在动力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单靠它是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的。因为,在一般情况下,这种权力不可能使受教育者产生出自内心的肯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材中,单元的确定和安排要依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的发展的要求以及语文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语文教材的单元形成于语文教育活动展开之前,其价值的实现是在语文教育活动过程之中;语文教学的高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材单元的安排是否合理;语文教材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媒体。  相似文献   

8.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发挥教育者主导作用的重要理论依据。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是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的必然要求 ,是网络文化正常发展的迫切需要。教育者的主导作用突出体现在 :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持正面教育为主 ,提高受教育者的认知水平 ;走进网络 ,走向对话 ,指导受教育者履行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从伦理视野看教育者的“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者履行与权利相一致的义务行为,相对于教师、学生而言就是一种服务。就教育者自身而言,服务还包括道德奉献行为。教育者“服务”缺失的主要缘由有: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地位的不平等、教师权利与义务的失衡、管理者的政绩观功利倾向等。因此,需要从多方寻求对策:加强教育者责任伦理教育、提升领导管理素质、加强制度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10.
教学实践智慧是教师个体在行动与反思互动情境中形成的应对问题的综合能力。当下教育评价体制下,教育管理者、教育者、受教育者三方为追逐各自利益而进行的博弈,导致了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缺失。重建教师教学实践智慧,必须改革完善现有教育管理体制,改变教育评价机制,释放教师的活力,解放学生的头脑,从而使三方在新一轮的博弈中智慧地管理、智慧地教育、智慧地学习,以期教师的教学取得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11.
禅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中国文学理论产生过重要影响,尤其是"诗话"这种类似语录体的诗评形式就是直接习自禅家的一个成果.<沧浪诗话>即为代表作,其中"妙悟"说即是来自禅宗的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12.
宗教权威是指教会与外部组织的互动和博弈能力及其与内部成员的沟通和动员能力,不同类型的教会其建构与表达宗教权威的路径有所不同.文章从“宗教权威”这一概念出发,在借鉴韦伯权威理论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基督教会所属类型及其具备的不同特征出发,将基督教会建构宗教权威的路径分为传统型、自主型和魅力型3种类型,并分别选取个案加以阐释,可望对解释中国宗教发展与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基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自信心不仅源自教师的鼓励,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成绩的提高。因此,教师应提供学生课外学习结果的展示平台,让每个学生有成就感,培养自信心,并以学生各自优势为突破口,带动其他方面发展。同时,教师在新课讲授过程中,应注重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能量流动。  相似文献   

14.
禅宗典籍中最有魅力的是公案,公案语录属于对话交际的一种,禅师通过公案接引后学,学人凭借公案验证佛理。从语用学的合作原则来看,公案语言充满对合作原则四个准则的背离,却处处体现着禅师的良苦用心。这些看似违背合作原则的言语实际上却是以表面不合作达到终极合作,其宗旨是实现心灵主体的超越,达到回归本心的境界。要保证公案交际的成功,交际内容、主体和语境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只有禅师用原发自创的个性化方式,在日常性的禅修中应机接物,交流禅体验,才是合作原则的终极体现。执着于表面文字,无法摆脱言语羁绊,或是学到皮毛后程式化地仿效祖师言句,都是背道而驰,离悟道之门愈行愈远,灭失了禅宗的独立精神。  相似文献   

15.
管理过程中的权威作用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权威是管理的基本要素之一,权威机制是组织的平衡机制之一。权威的基础来自需求、个性、认知和信仰等相关因素。组织中的权威作用关系既有理性层面的,也有非理性层面的,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的权威关系和组织与个人之间的权威关系。组织管理过程中,权威机制包括:建立在个体与组织契约关系基础上的权威机制,组织职能分工体系中的权威机制,由于目标导向、价值认同带来的追随和服从,个性力量的支配和影响,社会化生活中个人被迫服从的力量。各种权威机制的作用在现实中可能会交错、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6.
公民检举权既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现实生活需要而产生的,同时也是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它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公民检举权来源于人民主权。公民通过行使检举权,来保证自己主权的实现。公民检举权同时也是公民运用自己的监督权利来制约国家权力的违法失职行为,因而是权利制约理论以及抵抗权理论的逻辑延伸。  相似文献   

17.
简述后现代主义对教师的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当今世界影响最为广泛的一种思潮,后现代主义从知识观、教育目的、教学活动等视角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具备综合完善的知识体系,能够放下传统的权威角色,平等地与学生开展合作交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体验。  相似文献   

18.
问卷调查和实践观察发现,高校凝聚力一般,教师对学校的忠诚度不高,导致这一现状有学校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原因,学校的内部原因是:没有共同目标和工作缺乏吸引力,组织结构设计不合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不协调,管理制度不科学,校园文化建设不到位,管理者魅力不高和管理方式不当,人际关系不融洽。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与教师权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素质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有些同志认为搞素质教育,就是少一点知识教学,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降低甚至取消教师权威。当然,传统教育的教师权威的确已显现严重的弊端,当前素质教育改革与这种教育权威传统之间有矛盾冲突之处,但绝不能因此忽视教师权威的存在和影响,主观地谈取消和降低。素质教育要改革过去教育的教师权威传统,树立一种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教师权威观。  相似文献   

20.
"顿悟"说是完全中土化的术语和思维方式,它兼容了儒道思想,是东方人感知世界的根本思维方式。人们对"顿悟"之意的理解大多来自隋唐以后的禅宗,而对"顿悟"说产生的渊源缺乏详尽了解。拟从"顿悟"说产生的渊源流变之维度,结合佛学东渐的脉络及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的事实,较系统地探析"顿悟"说的源流、历程及其文化内涵,力求对此作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