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奥斯汀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 ,通过对五起婚姻的描述 ,表明了她的婚姻观 :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才是幸福的婚姻 ,而贪图金钱和情欲的婚姻是不会幸福的。她的这一观点 ,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夏洛蒂·勃朗特塑造了一个非凡的女主人公简·爱 ,简·爱相貌平平 ,但却吸引了无数的读者 ,其原因就在于她独有的性格魅力。她敢于反抗、敢于争取平等、独立和自由 ;与众多普通女性不同 ,她敢于大胆表白自己的爱情 ,蔑视以金钱为基础的婚姻。同时她又具有善良的品质 ,她如一团火 ,温暖、明亮、纯洁。她向人们证明了美貌并不是女性唯一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在回顾《简·爱》中月亮与火的描写后 ,分析二者在小说中频繁出现构成了主题象征 ,恰当而又有力地衬托了小说主人公的命运和遭遇。  相似文献   

4.
十九世纪英国文坛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持像一朵奇葩在灿烂星群中焕发出独特的光彩。她笔下的那个矮小丑陋的女主人公简·爱以她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震撼人们的心灵,令人留恋赞叹。《简·爱》的巨大成功奠定了夏洛蒂在英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女作家在小说中尖锐地提出了妇女的地位问题,反映了妇女争取权利的强烈要求,这在英国文学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举。马克思曾把夏洛蒂和狄更斯、萨克雷·盖斯凯尔夫人并列在一起,给予高度的评价,认为这些“现代英国的一派出色的小说家,以他们明白晓畅和令人感动的描写,向世界揭示了政治和社会的…  相似文献   

5.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之一,也被认为是作者最成功、最受欢迎的作品。简·奥斯丁在其小说创作中着力描绘了她那个时代的中产阶级妇女的爱情和婚姻。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选择了既简单又复杂的故事,简单是因为小说只涉及了一个主题——爱情与婚姻;复杂是因为小说围绕着这个简单的主题刻画了许多性格迥异的人物,向读者展现了丰富的人类情感。本文旨在在赏析《傲慢与偏见》作品的同时,结合简·奥斯丁的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其个人生活经历来分析简·奥斯丁所持有的婚姻观。  相似文献   

6.
凡是看过小说《简·爱》的人,没有不对其主人公简·爱不屈的反抗性格,及其争取男女平等权利的坚强意志,留下深刻的印象。 《简·爱》是一百几十年前夏洛蒂·勃朗特最杰出的作品,富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1 847年问世后轰动文坛 ,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对此书给予高度评价。通过对作者生平简介和小说《简·爱》的故事梗概及设想的几种故事结局 ,评述了夏洛蒂的财富均衡与人格平等的观点 ,及其经济独立和妇女解放的女权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8.
论奥斯丁的实用婚姻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奥斯丁的六部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小说中 ,作家在揭示周围人的婚姻观的同时也流露出她本人的婚姻观 ,即一切以实用为目的 ,只有实用的婚姻才是幸福的婚姻。但作家的道德观并不是影响这种保守婚姻观的决定因素 ,这种实用婚姻观的形成首先是由作者所生活的时代决定的 ,而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生活环境便是构成这种见解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9.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作品大都注重描写人物情感纠葛 ,似乎从不涉足社会思想政治意识。其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情节简洁 ,主要展示了女主人公范妮·普莱斯的情感成长历程———由一个庄园上被人忽视的小女孩到后来与自己一直喜欢的庄园二少爷埃德蒙·贝特伦结婚 ,最终成为庄园上的精神主人。然而 ,以后殖民文化理论的视角对其进行剖析 ,就会发现 ,在这些美丽的爱情故事背后隐藏着简·奥斯汀强烈的文化帝国主义思想。生长于英帝国殖民扩张时期的简·奥斯汀 ,具有显著的资本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文化观和价值观 ,其作品中流露出对英国帝国主义扩张政策的支持和赞扬。  相似文献   

10.
《简·爱》与圣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自19世纪发表以来,一直有着长盛不衰的魅力。文章通过分析小说中平行结构、比喻象征、幻觉的独特表现手法及圣经典故的应用,揭示圣经文体对《简·爱》的影响及其文体方面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威拉·凯瑟作为美国小说史上一位主要的作家,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威拉·凯瑟的小说是伴随着她笔下成熟女性形象及边正发展题材的故事而逐渐走向完善的。威拉·凯瑟的小说反映了她对于美国女性文化的一种渴求与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三位一体:解读简·爱、伯莎·梅森和海伦·彭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小说《简·爱》中,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溶入了大量自己的生活经历,同时也借助小说中的人物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的反抗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小说中有三个主要女性角色:简·爱、伯莎·梅森和海伦·彭斯。本文通过分析她们各自性格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指出她们三人身上都有作者本人的影子:简·爱是作者真实生活的写照;伯莎反映的是作者对于社会的不满和愤怒;而海伦梦想的天堂正是作者一直的期盼。  相似文献   

13.
《简·爱》和《廊桥遗梦》相隔近一个半世纪,表现了两个不同的婚外恋故事.小说中二位女主人公在婚外恋中充当的角色不同,但是她们都不得已而放弃了自己的恋人,忍受着分离之苦.现代社会在对简·爱反叛的彻底性提出质疑的同时,却非常欣赏弗朗西斯卡的家庭责任感.通过对比不难看出,百年以后的现代人在婚姻道德观和对情感的追求上有着明显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正> 在漫长的英国文学史中,女作家犹如繁星点缀夜空。乔治·艾略特、简·奥斯汀和弗吉尼亚·沃尔芙就是其中最为璀璨的三颗明星。不过,从文学创新角度以及文学史上的影响来看,作为小说家兼文学评论家的弗吉尼亚·沃尔芙的成就更令世人瞩目。她是20世纪初期风靡欧美的意识流小说的开山鼻祖之一,被公认为现代意识流小说的大师。沃尔芙诞生在一个文学世家。她得天独厚,在父亲藏有大量经典著作和英国文学作  相似文献   

15.
《宠儿》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最著名的一本小说 ,它描写的是美国黑人在奴隶制被废除前后的悲惨遭遇。然而 ,它决不是一本只描写罪恶和悲惨遭遇的小说 ,它的主题是救赎与希望。托尼·莫里森赋予《宠儿》中的植物以三重意象 ,以引导经过罪恶奴隶制劫后余生的美国黑人从毁灭走向再生  相似文献   

16.
《简·爱》──一只“迷途的羔羊”的天路历程周韵《简·爱》是英国十九世纪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成名作。对这部小说的宗教倾向问题历来争论不休。1847年,小说刚一发表,就遭到基督教保守派们的严厉攻击。伊利莎白·里格比在《每季评论》上撰文,谴责《简·爱》是...  相似文献   

17.
简·奥斯丁是英国十九世纪初最早发表现实主义小说的女作家。她生活的时代,英国小说正处于一个转折时期,现实主义文学处于低潮,一股所谓的“新浪漫主义”思潮风靡一时。英国小说自十八世纪七十年代至十九世纪头十年没产生什么重要作品。从一八一一年起,奥斯丁相继发表了六部小说,这些小说以其理性的光芒照出了“新浪漫主义”的矫揉造作,使之失去容身之地,从而为英国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现实主义小说高潮的到来扫清了道路。在英国文学史上,奥斯丁承先启后,被人们誉为“无与伦比的简·奥斯丁”。正是这位“无与伦比”的伟大女性在她那独特的“二寸牙雕”般精细的作品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又一个独特的  相似文献   

18.
简·奥斯丁(Jane Austen 1775~1817)是我国读者熟悉的英国女作家。她的小说以观察敏锐,描写细腻和风格典雅独树一帜于英国文坛。她所著的《傲慢与偏见》、《爱玛》等作品都已成为英国小说中的经典作品,至今盛名不衰,深受读者喜爱。翻译这样一位名家的作品,既非常有意义,同时也有相当的难度。最近阅读了《爱玛》(Emma)的两种译本,一种是刘重德同志的译本(漓江出版社,1982年),另一种是张经浩同志的译本(浙江  相似文献   

19.
新写实派小说家池莉在她的小说里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人的婚姻与爱情真相 ,也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婚姻与爱情的本来面目 ,她对传统的虚假的“爱情神话”进行了无情的颠覆和质疑。池莉还在其小说中描写了新形势下人们心灵的骚动与欲望的喧嚣。  相似文献   

20.
无论在技巧上还是在道德寓义上,《汤姆·琼斯》都是一部意义深远的小说。尽管这部小说在结构和情节繁衍两方面都执泥地沿袭了“流浪汉”小说的传统,它在本质上仍是一部旨在规劝世人弃恶从善的寓言。作者亨利·菲尔丁对人的个性细针密缕的描写极其成功,堪称是继《堂·吉诃德》之后最富有生命力的“流浪汉”小说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