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章的中心是:通过对质、量、度以及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分析,揭示了量变和质变的复杂性,阐明了事物由于其自身的内在矛盾,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转化为自己的对立面。质量互变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一、质和量是任何事物都具有的规定性. 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没有一定的质和一定的量的东西是不存在的。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在的规定性。量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事物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的统一就是  相似文献   

2.
质量互变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对这一规律的说明和解释多年来一直沿袭着一种传统的观点,认为量变只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质变只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也有同志认为,量变只是事物数量的变化,量变过程中根本不存在部分质变,否则就是否定了事物的量变过程。我们认为,上述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片面性,都不同程度地只强调和注意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两种状态之间的辩证关系,忽视了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量变和质变两个方面及其关系的考察,只看到它们的外在联系,因而把量变状态和质变状态分别看成是单纯的量变和单纯的质变。这种观点在整个传统哲学的许多矛盾双方辩证关系的说明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本文只想就量变质变问题谈几点不成熟的见解,求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还灵不灵?阶级斗争是到处存在?还是只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是暂时的存在,还是长期存在?这是当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出的新课题。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点历史的观察和思考。一、革命导师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和实践的历史回顾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级相联系;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产阶级社会的过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卷,第333页)这就是马克思主义阶级和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4.
量变与质变在体育动作技能教学中的辩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辩证法中,量变与质变的一般论点是:任何事物都具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到一定的程度会引起质变。在质变的基础又会发生量变,继续发展。并且量变与质变有多种方式。这些观点从原则上来说都是对的。当然也存在于体育动作技能教学的过程中。本文仅就体育动作技能教学中的量变与质变的表现形式及其特殊性略陈管见。(一)量变与质变在体育动作技能教学中的一般表现形式在体育教学中,动作技能是:按照一定的技术要求完成动作,教会学生正确掌握和不断提高一定的动作技能,它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促进学生身…  相似文献   

5.
国家权力需要制约,是由国家权力的性质决定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国家是一种与社会相脱离而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的公共权力。这种公共权力渊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的社会公职。在原始民主制时期,各种公职“是在全社会的监督之下”,“由个别成员来担当”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18—219页)承担公职的“个别成员”是社会公仆,是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到了原始社会的后期,“军事首长、议事会和人民大会构成了发展为军事民主制的氏族社会的各机关”。(《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60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氏族制度被分工及其后果即社会分裂为阶级所炸毁,氏族制度转化为自己的对立物,而它的各机关  相似文献   

6.
唯物辩证法的质量互变规律表明: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量和质的统一体,事物的发展变化总是表现为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量变的过程.对于我们的各级干部来说,这是一个常识.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有法律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2页)在这段话里,马克思讲“生产关系”时,特别强调了是“同物质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历史是物质生活资料的发展史。人们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生产自己所需要的物质资料。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在谈到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时说:“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2页)人类一开始为了生存和生活就必须向自然界索取,因此,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在这一索取过程中进行的。从这种意义上说人类历史就是在不断地追求富裕生活的历史。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人口多…  相似文献   

9.
一定的物质资料占有形式,是一个社会经济形态的基础。物质资料的占有形式决定生产过程的根本性质,决定交换和分配的特定形式。因此,为了更好地认识一个社会的基本经济结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就必须深入研究物质资料占有形式问题。 (一) 所有制的核心问题是人们对物质资料、即对财产的占有。马克思明确指出:“一切生产那是个人在一定社会形式中并借这种社会形式而进行的对自然的占有”。(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90页)人对自然的占有,  相似文献   

10.
“决定作用”和“反作用”,是一对哲学范畴,它主要是反映物质和意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一对范畴。马克思指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2页)马克思还使用过“决定性的反作用”的概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891页)。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也曾对这一对范畴作过明确的表述:“我们承认总的历史发展中是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是社会的存在决定社会的意识;但是同时又承认而  相似文献   

11.
<正>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使用了“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科学方法,马克思称这种方法是“思维用来掌握具体并把它当做一个精神上的具体再现出来的方式”,是“科学上正确的方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103页) 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无限发展的过程。在认识中,个别和一般、现象和本质、感性和理性、直接和间接、相对和绝对、抽象和具体等等的复杂的矛盾关系贯穿于整个认识过程。要了解认识发展的规律,必须研究这一切方面。抽象和具体是认识过程的一对矛盾,研究抽象和具体的涵义,理解其辩证关系,就能更好地掌握认识规律,以便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服务。什么是具体和抽象呢? 首先看一看什么是具体,马克思指出:“具  相似文献   

12.
人口的社会构成和自然构成无论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是对人口自身的发展都产生重大影响。男女性别是人口的自然属性之一,性别构成直接影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着物质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恩格斯指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须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页)而种的蕃衍过程则同人口性比例状态十分密切。 在人类结束了群婚家庭和对偶家庭之  相似文献   

13.
自然界存在着生态平衡问题,而且这一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在社会精神生活中也有平衡问题,这就是精神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平衡。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整个世界的生产,也包括精神的生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2页)所谓精神生产,就是指以”精神劳动”的方式创造社会精神产品或精神财富的生产,也就是指“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同上,第30页)科学研究、理论探讨、文学艺术、文化教育等活动,都属于精神生产活动的范围。人不同于一般的动物,人除了要有物质生活、物质资料的消费以外,还必须具有精神生活,进行精神消费。所谓精神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对精神产品的消耗与吸收。 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历史表明,精神生产和精神消费之间存在着平衡,不过这种平衡不周于一般的物质生产和物质消费之间的平衡,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它自己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4.
抽象力政治经济学是以它特有的思维方式,即用科学概念(范畴)的严密逻辑体系,认识和把握具体经济关系的科学。因此,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不仅以现实发达的经济关系为前提,而且还须以高度抽象思维能力为条件。马克思说:“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06页)我们还可以说,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  相似文献   

15.
社会存在,即“人们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马恩选集》第2卷,第82页;《马恩全集》第3卷,第28~29页)它是一个十分广泛的哲学范畴,是对社会生活现象最高度的概括。它应当包括: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社会政治生活、社会精神生活。 社会存在首先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组成。斯大林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文中指  相似文献   

16.
历史的辩证法不断地向历史的主人昭示:发展不是绝对的进步,而是曲折的前行,是前进与代价之间的矛盾运动.恩格斯指出:“由于文明时代的基础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所以它的全部发展都是在经常的矛盾中进行的.生产的每一进步,同时也就是被压迫阶级即大多数人的生活状况的一个退步.对一些人是好事,对另一些人必然是坏事,一个阶级的任何新的解放,必然是对另一个阶级的新的压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73页)发展往往通过付出代价的方式来运作,并通过扬弃代价的方式为自己开辟道路.马克思说:“在人类,也象动植物界一样,种族的利益总是要靠牺牲个体的利益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而且“在开始时要靠牺牲多数个人,甚至靠牺牲整个阶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Ⅱ,第125-126页)社会发展充满了前进与倒退、文明与野蛮、进步与落后、欢乐与痛苦、自由与必然的激烈斗争和矛盾冲突.历史的事实竟是这样的悖理:社会发展造就了高度繁荣的现代文明,可是人类在享受自己的现代文明时却不得不面对它的孪生产物——自然环境恶化、社会矛盾激化、主体自身异化,并且社会愈发展,似乎主体的发展愈受阻隔和压抑,社会发展和主体发展的对抗性愈加重.也许是出于对理想社会的美好向往,人们习惯于把社会发展描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哲学界关于结构形式变化引起质变问题的讨论,发表了许多文章。1982年我发表《序变与质量互变规律》(哲学研究、1982年第10期),提出序范畴及序变原理后引起了争论,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要不要把序变引进质量互变规律,即事物是质、量的统一体,或是质、量、序的统一体?事物的变化只存在一种形式,或是多种形式? 笔者认为,世界是复杂的,事物的变化、旧事物向新事物过渡的形式和途径也是复杂多样的,并非只存在着量变达到关节点引起质变这唯一形式,而是存在着量变达到关节点引起质变、序变达到关节区引起质变以及量变与序变协同作用引起质变三种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8.
前些时候,我们哲学界有的同志在讨论中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质变过程问题,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我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处于共产主义社会总的量变阶段,整个社会主义阶段只有量变和部分质变,不存在整个社会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是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个别单位、部门和地区才有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是质量互变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作用范围。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9.
在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之前漫长的人类历史上,由于人们“完全不知道在物质生产方面运用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第619页》,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物质生活资料贫乏,医疗卫生事业落后,因此人口死亡率很高。人们不得不用高出生率来弥补高死亡率,世界人口增长十分缓慢。 十八世纪的产业革命,使得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全部生产力还要大,这样就扩大了人口的扶养能力,改善了医疗卫生,结果死亡率迅速下降。迎合资本积累的需要,世界人口空前大发展。用马克思的话来说,迎来了“仿佛用法术从地下  相似文献   

20.
关于事物发展过程中部分质变问题的争論焦点之一,是部分质变仅存在于总的量变过程,还是也存在于总的质变过程。我的看法是:部分质变只是属于事物发展过程中总的量变过程,所谓总的质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实际上就是新事物的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