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区域城镇化的总体特征1.城镇化新阶段的出现尽管浙江城镇化起源较早,但是发展过程较为缓慢,解放以来的城镇化水平基本上在10%~15%之间徘徊,78年后的城乡经济改革,使城镇化进入了快速稳定增长的新阶段,1978—1986年八年市镇人口平均增长率为16.44%,城镇数量从164个增加到487个,年均增14.58%,同时,城镇地域空间剧烈地向外扩展,但以人口为衡量指标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表层城镇化(城镇人口)与深层城镇化(城镇设施、城镇生活方式)的脱节现象。  相似文献   

2.
一、人口老龄化与老年服务管理人才现状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12亿,占15.5%。2015年,中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时期。预计到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将超过17%,人口总量达到2.48亿。到205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增长20%,老年人口数达到约5亿左右(见图1)。老龄化速度之快、基数之大、高龄人口之多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3.
《社会福利》2005,(3):1-1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34亿,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老年型。在今后较长时期内,老年人口还将以年均约3.2%的较快速度增长。据预测,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亿,占总人口的16%以上;到2050年,老年人口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全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山地面积占66%。而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的浙江省,山地面积占70.4%,全省有31个山区县(市),因此,研讨山区县的人口城镇化问题,对浙江和全国来说,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浙江临安这个俗称“九山缺水一分田”的山区县(山地面积占86.14%)为例,就山区县人口城镇化的必然性、发展方向和对策作一刍议。一、山区县人口城镇化势在必行人口城镇化是指一个由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由农村居住变为城镇居住的人口转化变动过程,它实际上包含着密切相联的两层含义:一是指由农业人口(农业劳动力及其抚养的人口)逐步转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北京市的半城镇化人口数量和人口半城镇化率整体上呈逐渐增长态势.造成北京市人口半城镇化程度逐渐加重的直接原因,是城市流动人口增长快而流动人口转化为城镇户籍人口的比例低;具体来说,是由北京市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对劳动力需求的拉力,其他地区在经济、 社会发展水平上与首都存在的较大差距形成的推力,严格控制城镇户籍人口的政策和不断上涨的房产价格造成的迁移阻力,空间承载力对人口容量构成的现实约束力综合作用的结果.要抑制和缓解北京市人口半城镇化状况,需要采取分流拉力、 化解推力、 减小阻力和提升承载力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6.
金虎斌 《创新》2012,6(5):59-63,127
中原经济区的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要同步推进、协调发展,但通过构建VAR模型分析发现,在1981~2010年,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反而降低了农业现代化水平,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的转变并没有带来就业结构的转变。因此,必须集中资源促进农业现代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时要构建现代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是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城镇化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也会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城镇化带动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不但会使消费需求大幅增加,还会产生庞大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及住房建造等投资需求。与传统城镇化提法相比较,新型城镇化更强调城镇化内在质量的提升,也就是要推动城镇化由过去偏重数量规模增加向注重质量内涵的提升与转变。新型城镇化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全国第六次和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准数据,结合CLHLS微观数据库,对2050年以前城镇失能老年人口养老服务需求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中国城镇老年人的失能率不断提高,其中在65岁以上、80岁以上及10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中,其平均失能率分别为28.98%、42.12%和76.04%;未来城镇重度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将不断扩大,2050年以前其所占比例会超过城镇总失能老年人口的25%,而且男性重度失能人口规模始终低于女性重度失能人口规模;未来城镇重度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人员需求数量处于上升状态,预计2050年以前其每年需求的平均规模会超过500万人;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未来城镇失能人口将高于农村失能人口。因此,应尽快建立覆盖城镇居民的长期照护机制;针对不同的城镇失能人群构建差异化的长期护理模式;加快建设针对城镇失能老年人的专业照护人员队伍;完善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规制。  相似文献   

9.
《求是学刊》2019,(4):64-71
新型城镇化与中国式家庭农场是互相促进的耦合发展关系。新型城镇化从土地资源、劳动力供给、基础设施建设和科学技术等方面为家庭农场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而家庭农场也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农业生产效率等方面为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公平和效率、加快产融结合发展和实现城乡结合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因此,需要以城镇为依托构建土地交易平台,解决土地流转问题,促进家庭农场发展并反哺城镇化;以城镇为依托构建完善的农业服务体系,促进家庭农场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村经济和城镇化的共存发展;结合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建立成熟的农产品销售市场,实现城镇商业销售渠道与农村农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杨风 《创新》2021,15(6):84-97
文章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研究城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较低,明确表示愿意把户口迁入本地城市的仅占37.0%.城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与其流动范围、流动时间正相关,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对市民化意愿的影响不显著,经济收入、劳动合同签订、现住房性质、居住证办理、平时主要与谁交往对市民化意愿有影响,流入地类型、流入城市规模对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农业转移人口在老家拥有承包地、宅基地的状况已经成为影响城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的重要因素.为有序推进城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增加农民工收入、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改善居住条件的同时,还需要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建立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优先推进重点群体落户城镇,形成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1.
四十年代末当印度和中国先后走向民族独立和革命胜利时,两国经济都处于千疮百痍和困难重重的境地。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两个亚洲大国,中国和印度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等方面具有许多相似之处。五十年代初,两国都属于落后的农业国。1952年农业在中国工农业总产值827亿元中占56.9%,在全国总人口57,482万中农村人口占87.54%。1950—51年度农业在印度国内净产值883.3亿卢比约占59%,在全国总人口约3.6亿中农村人口占  相似文献   

12.
罗辉 《创新》2016,(5):96-104
广西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对于广西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在现阶段,广西的城镇化主要体现为城镇规模不断扩大,空间结构不断优化;城镇综合承载力不断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镇发展配套改革有序推进,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农业现代化则体现为农业科技进步成效显著;农业产业化发展壮大;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新成效。然而,广西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仍然受经济总量小,发展动力不足;体制机制缺陷;政府规划引导之后,管理与服务能力跟不上;农民进城成本高,生存条件艰难;地形地貌复杂,农业机械化发展受到限制等方面的制约。因此,广西应提升"两化"协调发展的内生动力,解决"两化"协调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发展规划引领"两化"协调发展的作用,理清政府扶持"两化"协调发展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3.
一、中印两国粮食生产的条件1.自然条件中印两国都是发展中国家的大国,两国人口估计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1987年,中国总人口为10.81亿,其中,农业人口为8.57亿,占总人口的79%,农业劳动力为3.14亿,占  相似文献   

14.
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农村幸福院项目是加快推进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加快推进,越来越多中青年农村人口迁出或外出务工,农村养老服务问题日益凸现。据统计,目前我国约有1.2亿农村老年人,占全国老年人口的65%;农村留守老年人5000万。加快推进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广泛关注、群众迫切期待的重大民生工程。  相似文献   

15.
孟加拉国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在不到1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大约9,600万人口。人口继续以每年2.32%的速度增长,预计到本世纪末,总人口将达到1亿3,200万至1亿4,200万。目前总劳动力为3,275万人,约占总人口的34.1%,其中2,521万以农业和与农业有关的生产活动为生活来源。据1981年人口普查,孟加拉国经济活动人口估计为2,360多万,它包括雇主、雇员、自营职业者和不取报酬的家庭帮手,其中1,445万从事农业,大约100万从事工业。其余815万人中,大约260万从事商业,552万从事其他职业。据估计,城市失业率达30%以上,农村地区失业更加严重,达40%左右。  相似文献   

16.
司武林 《社科纵横》2014,(10):38-40
近年来,以"重点镇"和农村城镇体系建设为标志,陕西农村城镇化逐渐开始转型,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的优化:城镇面积、总人口和非农人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区域城镇群。而仍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要素聚集困难、乡村传统"凋零"以及城镇化主体不明确等。当前的农村新型城镇化中,必须重点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实现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农村城镇化与农业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业与城市化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农业发展对城镇化具有食物贡献、原料贡献、劳力贡献、土地贡献和资金贡献;城镇化对农业发展有市场贡献、结构贡献、就业贡献、规模贡献和资金贡献.发展经验表明,城镇化和农业发展的关系存在着两种实践模式城镇化与农业协调发展的美国模式;城镇化与农业发展不协调的英国模式.协调我国城镇化推进与农业发展的关系,要遵循农业与城镇化之间内在联系的基本规律,借鉴成功的发展经验,在战略选择上坚持五个原则,在具体政策上要突出六个重点.  相似文献   

18.
一、我省城镇的基本情况我省现有建制镇和乡镇1,161个,其中建制镇185个(包括1984年新设的77个镇),没设镇建制的集镇(一般为乡政府所在地)976个。城镇人口1,051.8万人(根据1982年的统计),占全省总人口的32.05%,如果加上1984年新设77个镇的非农业人口378,063人,城镇化水平可达34%左右(不包括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人数)。 1、城镇分布。我省城镇的分布,从总体看是比较均衡的,平均每个县都有1—2个建制镇。 (1) 区划分布。按我省现存行政区划分析,我省城镇分布的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9.
1922年苏联的总人口为1.36亿,现在已增加到2.7亿左右,居世界第三位。增加人口,是苏联社会经济一般发展过程的要素之一。由于实行了工业化、国民经济技术改造和农业集体化等政策,劳动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根本的改善。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1950—1980年间,人口约增长了0.5倍,而社会总产值增长了5倍多,工业总产值增长了8倍,农业总产值增长了2.3倍。这一时期的肉和脂肪的人均年消费量从26  相似文献   

20.
王凯 《创新》2007,1(3):37-43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确定了新时期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方针和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以及北部湾等多个城镇群为核心的全国城镇空间布局。北部湾城镇群的发展对实现我国与东盟地区的协调发展、实现西部大开放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北部湾的发展要立足国家战略,立足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立足基础设施先行,真正成为科学发展示范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