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冬梅 《江右论坛》2007,8(8):41-43
本文通过对保险会计新准则的背景、内容的分析论述,阐明了我国新保险会计准则的缺陷,并提出了明确界定"保险风险",并对"重大保险风险"进行要求,对保单取得成本进行递延,以及严格要求再保险风险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影响农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需求的因素很多,而且各个影响因素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从微观角度来看,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认知、收入特征、人口特征、风险意识和跟潮效应等因素,给农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需求带来很大影响.经过在黑龙江省的实地调查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农业政策性保险跟潮效应极大,周边人群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行为,对农户是否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起到最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9,(11):61-65
为了解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以甘肃省13个市州(剔除嘉峪关市)2009—2017年的面板数据,采用长期的固定效应模型和短期的误差修整模型分别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是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对农民的纯收入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但长期的效应比短期的效应更加显著,所以应该长期坚持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稳定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4.
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的核心:利益选择与协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益的选择与协调是转型时期的中国立法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从法与利益关系的视角而言,立法是对社会多元主体的利益进行确认、选择和协调的利益综合过程.对农业保险主体间利益冲突的认识是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的起点,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就是为了协调这种利益冲突而通过法律制度的供给对农业保险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重新定位,即通过确认国家的政策性扶持和规范政府在农业保险中的主导作用来平衡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关系.从而实现农业保险主体在各自微观利益基础上的宏观整体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垦区相互制农业保险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垦区相互制农业保险模式是中国农业保险的新生事物.该模式自运行以来,实现了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的创新,在规范管理制度、强化公共服务职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该模式的运行也存在着法律制度保障缺失、经营组织形式单一、服务对象参保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完善相互制农业保险模式的对策选择,应从农业保险的立法路径、政府责任、垦区在农业保险发展中主导作用的发挥、商业保险机构拓展、农业保险业务、配套产业政策支持等环节入手,从而促进中国农业保险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日本渔船保险法律制度的构建先后经历了《渔船保险法》、《渔船损害补偿法》以及《渔船损害等补偿法》等阶段,不断得以完善,成为其渔业生产经营的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渔船保险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设立渔船保险组合、组合的渔船保险事业、渔船保险中央会及其普通再保险事业、政府的特殊保险再保险事业、保险费的负担和补助金的发放。我国应确立渔船保险制度,须制定专门的渔船保险立法,发挥保险合作组织在渔船保险中的作用,国家应为渔船保险提供财政支持与税收激励,应建立渔船保险再保险机制。  相似文献   

7.
试析保险欺诈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险欺诈的实施主体一般是投保人,但实际上保险人也能成为保险欺诈的主体,且危害尤甚,必须从投保方和保险方两方面来研究和防范保险欺诈。  相似文献   

8.
随着6月底前辽宁省各地"一站式服务中心"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农合和大病保险办理地点将合二为一。在辽宁省一些地方,因新农合和大病保险在不同地点办公,农民往往要多处奔波。为便民利民,辽宁省委、省政府将"全面实施新农合和大病保险‘一站式’报销服务"纳入今年10项民生工程中。省、市、县三级新农合经办机构分别与同级承办新农合大病保险商业经办机构,共同组成"新农合和大病保险一站式服务中心",各地也可根据实际自定合署办公机构名称。县(市)和参合农民较  相似文献   

9.
"只要每年依法参加了城镇职工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都可以自然获得当年基本医疗保险意外伤害附加保险。"《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意外伤害附加保险暂行规定》的出台,不仅有效减轻了个人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也标志着天津市政府在惠民利民政策上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0.
韩雪 《学术交流》2012,(7):122-125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往往非常巨大。可我国的巨灾保险补偿严重缺位,保险业所承载的损失补偿和社会管理功能尚未充分发挥,凸现了加快建立我国巨灾保险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国建立巨灾保险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我国巨灾保险法律制度缺失、巨灾保险缺乏国家财税支持、公众巨灾保险意识淡薄、对政府依赖性较强、我国巨灾保险风险转移机制不完善、保险公司欠缺巨灾保险险种开发及风险管理技术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应该从发挥政府在巨灾保险体系中的支持和引导作用、建立多渠道的巨灾保险风险转移机制、发挥商业保险公司在巨灾保险体系中的主力作用三大方面做出努力,逐步构建并完善我国巨灾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11.
津劳社局发〔2008〕175号各区、县劳动保障局(医保局),各生育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单位,各有关单位:为了保障女职工生育保险权益,改善生育保险待遇,现就提高产前检查费定额支付标准等生育保险待遇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2.
据统计,2008年全年我国因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3547.5亿元,比上年增加473.3%,巨大灾害损失暴露出我国巨灾保险强制性的缺位及建立农业巨灾强制保险的迫切性.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的强制实施,是缓解政府压力,减轻农业企业及家庭巨灾损失的有效途径,也是完善我国保险体系的重要内容,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和针对性.国外的农业巨灾保险强制实施的理论和实践,为我国农业强制性巨灾保险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随着各种保险组合的纷纷出笼,人们对于保险的消费也拨云谴日逐渐得心应手.保险消费似乎也已进人了明明白白消费的“套餐时代”。投保人看着艰涩的条款皱紧了眉头,面对纷繁复杂的保险险种无所适从的日子已经成为过去。通俗化条款随着“保险超市”的出现而问世,各种保险组合灵活多样,无论是购买财产保险.人寿保险.或者各种综合形式的保险,总会有一款保险套餐令人心动,毫无疑问.保险套餐从内涵到形式.再到外延的日益完善.保险必将以更加人性化的姿态进人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并且成为大众手里一种不错的理财工具。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与社会保险法密切相关的一项立法,中国军人保险法的立法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之中.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其他国家尤其是军事大国军人保险立法的经验,是提高中国军人保险立法质量的前提.俄罗斯军人保险法经过20年的发展,经历了诞生、过渡、成型、发展四个阶段,日臻成熟.研究俄罗斯军人保险法的发展道路可以为中国的军人保险立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李欣 《学术交流》2005,(11):70-72
现代社会中保险制度在为工商企业和社会大众提供安全保障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但近几十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保险诈骗犯罪也日益猖獗,严重影响保险业的安全和发展,因而各国针对保险诈骗犯罪的立法不断完善,我国针对自身情况对保险诈骗犯罪的研究也更加重视,制定了更多的相关法规。  相似文献   

16.
当您选购保险的时候,是否曾因产品保障内容过多支付不必要保费而烦恼,或因保障内容过少必须购买多份保险?日前,泰康人寿推出一款能根据您的需求量身定制的保险组合产品——e爱家保障计划,客户可以通过其官方网站泰康在线(www.taikang.com)直接购买e爱家保障计划涵盖定期寿险、重疾险、住院津贴保障、两全保险、意外险五大险种,让客户通过保障自选、额度自定、年限自选、缴付频率自选的方式自主选择保险责任,网络销售的模式更能让客户以低廉的价格,事受便捷,快速的保险服务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9,(12):59-63
本文利用入户调查数据,从农户、政府、保险公司层面微观评价政策性农业保险情况。提出了加强农业保险政策宣传、进一步优化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的分摊比例、优化保费补贴资金的运行机制、简化赔付手续等优化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业保险作为一种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和经济补偿制度,对推动农业防灾减灾以及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甘肃作为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地区,开展农业保险的推广对区域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从甘肃农业保险的现状入手,探讨了甘肃农业保险目前仍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法律制度、财政支持、农民思想认识、收入水平以及保障机制等方面分析了阻碍农业保险发展的诸多因素,为甘肃农业保险的长期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甘肃农业保险经营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佳伟 《社科纵横》2010,25(7):53-55
本文以农业保险的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比较了国内外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经验启示,针对甘肃农业保险发展的现状,对如何构建符合甘肃省省情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韦良  张文安  唐红祥 《创新》2009,3(1):61-64
在分析建立广西农业保险巨灾损失分摊机制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从建立起实质上的“二元化”的农业保险体系、构建同业分层保险制度、建立农业巨灾再保险体系和设立农业巨灾风险保障基金等角度探讨了广西农业保险巨灾损失分摊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