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凡主张实践的要素“包含着实践的目的、对象、手段、结果和实践活动本身”的同志,都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劳动过程的一段论述很感兴趣,并以此作为主要的理论依据。马克思曾说过:“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资本论》第1卷202页)但是,“劳动”不等于“劳动过程”——如果劳动就是劳动过程,已经“包含着”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话,那么,马克思对拉萨尔的批判,岂不成了多此一举,  相似文献   

2.
社会实践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它包括着十分丰富的内容。本文拟就社会实践的要素问题,谈一些看法。 马克思在谈到生产劳动时曾经明确说过:“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资本论》第一卷,第202页)。生产劳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马克思的这个分析说明生产斗争实践是有着明显的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3.
《晋阳学刊》一九八三年第五期发表的李怀君同志的《“不应把工具、对象和结果纳入实践范畴”吗》一文,对拙文提出不同意见,这对于进一步研讨实践要素问题是有益的。李文认为,工具、对象和结果是实践的要素,应当纳入实践范畴,不然,那就必然导致“抽象、空洞的实践观”。我对李同志的论证仍有疑问,想再谈点粗浅看法,与李同志商讨,并就教于其他同志。李文也以马克思的这一论述为根据:“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这里,马克思明明把“劳动本身”与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并列作为“劳动过程”  相似文献   

4.
真理的实践标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础。列宁说:“马克思在1845年,恩格斯在1888年和1892年都把实践标准作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列宁全集》第14卷第129页)马克思、恩格斯在半个世纪里始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列宁、毛主席一贯强调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但是,林彪、“四人帮”根本否认真理的实践标准。张春桥胡说什么:“思想上正确与错误,决定于理论。”(1975年3月1日讲话)完全颠倒了理论和实  相似文献   

5.
一 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我赞成列宁的定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页)这个极其简明的概念有二个规定性,第一,马克思主义是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而不是零碎的只言片语。第二,马克思主义的创造者是马克思一个人,而不是别人。第一点要求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时,应注意的是体系,而不是  相似文献   

6.
一、土地物质不是商品,土地资金是商品在讨论城市土地问题时,有的同志提出:城市土地具有价值,具有商品属性,并把土地具有商品属性作为开展地产经营的理论依据。这种观点是否能成立呢,先让我们看一下马克思是如何分析土地问题的。马克思在论述土地范畴时,首先肯定了土地是自然资源或自然物质,而作为自然资源的土地是没有价值的。马克思说:“经济学上所说的土地是指未经人的协助而自然存在的一切劳动对象。”(《资本论》第1卷,第668页)“土地应该理解为各种自然力本身,因而也包括水力等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Ⅱ),第388页),“土地,这个无机的自然界  相似文献   

7.
有人认为列宁并没有把对立统一和否定之否定划分开来,而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对立统一即否定之否定的思想,在把对立统一规定为辩证法的特征、本质的同时,也就把否定之否定作为辩证法的特征和本质,在把对立统一看作事物发展的泉源的同时,也就把否定之否定当成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泉源,在把对立统一规律确定为辩证法的核心的同时,也就把否定之否定规律当作辩证法的核心.果真如此吗?如果认真阅读了《哲学笔记》,对列宁的有关摘录、批注和论述作全面而不是片面、深入而不是肤浅的分析,就可以看出,这种“新探”是站不住脚的.通观列宁的著作,可以看出,虽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对对立面的统一和否定之否定的使用,无论从概念的使用还是从使用的场合都是有明确区分的.关于否定观,列宁显然是赞成黑格尔同意斯宾诺莎的观点的,即任何规定都是否定.列宁摘引了黑格尔的一句话:“‘否定的东西同样也是肯定的’——否定是规定的东西,具有规定的内容,内部的矛盾是旧的内容为新的更高级的内容所代替”(第91页).关于对立统一,列宁从黑格尔的逻辑范畴推引过程中特别注意到了黑格尔的对立统一思想:“在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对立面”.在讲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时,更是明确使用对立统一概念.在《辩证法的要素》中,列宁所列的十六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关于自由的讨论已经很多了。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题目。马克思针对亚当·斯密认为自由就是“安逸”的观点,在《经济学手稿》中提出,“自我实现,主体的物化,也就是实在的自由——而这种自由见之于活动恰恰就是劳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卷112—113页)马克思的自由观有两个基本点:(1)自由不能仅仅是精神的自由,而必须表现在主体的物化过程即实践活动中;(2)自由的本质就是主体的自我实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马克思主义有阶级性,因此,真理有阶级性。这种推论,是把真理观的阶级性看成了真理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和科学真理观的对立统一。列宁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这些观点总起来就构成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页)并高度评价马克思主义是“十分完备而严整,它给予人们一个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对势力、任何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列宁选集》第1卷第441页)毛泽东同志也说过:“马克思  相似文献   

10.
<正> 实践是马克思哲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遗憾的是,如同马克思没有留下公开的哲学专著一样,他也没有给实践概念下一个精确的定义。恩格斯也没有这样做。列宁只是在批读黑格尔的《逻辑学》时以未定形的口吻说到:“主体和客体、精神和物质的交错点=人的和人类历史的实践。”(《列宁全集》第38卷,第310页)显然不是一个规范性的定义。毛泽东说: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在1988年指出:“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目前全国范内正面临着第二次“转轨”,因此,重新完整准确地认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我以为完全必要。 构成劳动过程的要素和决定生产力水平的因素 国内目前各种马克思主义教科书,在论述生产力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要素构成的时候,几乎都援引马克思这段语录:“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但这种引证有三点值得商榷之处:第一,“劳动过程的要素”被替换成“生产力的要素”;第二,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被替换成“劳动者”;第三,“简单要素”被固定成了对生产力要素的完整描述。下面让我们来分别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曾说过:“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实践不仅有普遍性的优点,并且有直接的现实性的优点。”(《哲学笔记》第201页)列宁这个观点由于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引用,其影响更加扩大了,成了我国知识界尽人皆知的一个论点。但是,正如黑格尔所说,熟知并不等于真  相似文献   

13.
《河北学刊》1983年第二期发表李振伦同志《主观真理与客观真理》一文,认为列宁没有否定主观真理的存在,只批判了否认客观真理存在的主观主义路线。列宁对主观真理是什么态度呢?首先,他曾对黑格尔的主观真理作了批判地改造。黑格尔把真理看作是认识和对象的符合,但认为:“对象的真实性在于对象符合思维,不在于思维符合对象。”(《哲学史讲演录》第3卷第21页)列宁指出:应把“观念”读作“人的认识”或真理,“概念和事物的一致不是主观的”,认识和真理“是概念和客现性的一致(符合)。”(《列宁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社会向着自己的理想目标发展过程中,所有制问题的实质与形态究竟将是怎样的?马克思曾明确地作过这样科学的概括和论断:“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资本论》第1卷第832页)马克思的这一基本论断,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极端重要!  相似文献   

15.
实践应该由哪些要素构成,目前哲学界正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有的同志主张要把自觉目的性从实践中排除出去,把实践概念“净化”为纯客观的物质东西。我认为要从实践中排除掉目的性是不可能的。目的应该是实践的第一个要素和前提。目的性概念及其作用在讨论目的是不是实践的要素之前,有必要把目的性概念弄明确。列宁对于目的性概念曾经作了科学规定,他说:“人的实践=要求(1)和外部现实性(2)”(《列宁全集》第  相似文献   

16.
唯物辩证法是一个科学体系,包含着一系列重要的原则和原理。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普遍发展的原则,便是其中的两个基本原则。 两原则的思想最初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来的。马克思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都是运动发展的。恩格斯也说,“我们所面对着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整体。这些物体是互相联系的,这就是说,它们是相互作用着的,并且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92页) 列宁继承了这一思想,在批制地吸取黑格尔辩证法合理思想的基础上,第一个提出了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原则。他说:“一、发展原则,二、统一原则。”(《列宁全集》第38卷第280页)所谓“发展原则”即是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自己发展、自己运动的,事物本身具有自我发展、自我运动的动力和泉源。列宁在《辩证法的要素》中是这样表述这一原则的:“这个事物(或现象)的发展、它自身的运动、它自身的生命。”(《列宁全集》第38卷第238页)  相似文献   

17.
1975年出版的《资本论》第1卷第707页,有这样一句话:“他们的贫困同他们所受的劳动折磨成反比。”对此,译者作了注明:“马克思亲自校订过的法文版中是:‘成正比’。”自此,我国学术界就有了正、反比两种不同意见之争。持“成正比”观点的同志强调法文版的权威性,而持“成反比”观点的同志则强调德文版更为权威。我认为《资本论》法文版中“成正比”之说,与德文版中的“成反比”之说,都是正确的,因为这些版本都是经过马克思、恩格斯亲自校定的。想通过强调某种版本的权威性,来否定另一种版本的正确性,我认为都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总体工人论”与我国第三产业的价值创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些文章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总体工人的论述得出了第三产业创造价值的结论 ,这是不妥的 ;应该把第三产业中从事商品生产、创造价值的劳动和其他方面的活动和不创造价值的劳动严格区别开来 ;把第三产业的收入与其本身创造的价值严格区别开来 ,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一概肯定或否定第三产业创造价值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以下出自此书的引文,仅注页码)一书介绍了南斯拉夫“实践派”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一种社会辩证法,可是恩格斯却表现出了‘消极的科学主义和旧本体论主义’,发明出了‘自然辩证法’,这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本意的”,“必须坚决予以清算”(第53页)。之后,作者作出如下价值判断:“可以肯定:‘实践派’指出自然界本身没有辩证法是完全正确的”(第55页)。这里,提出了两个原则问题:一、客观自然界本身究竟有否辩证法?二、肯定自然辩证法有否违背马克思主义的本意?鉴于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不能不辨别清楚。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是否肯定“价值”的普遍概念?进而是否具有哲学价值论思想?虽然这是十多年前我国哲学界发生的一桩学术公案 ,但是由于它关涉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的理论基础和根本前提 ,因此今天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根据对马克思《评阿·瓦格纳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文本全面、深入的重新解读 ,应当承认 ,马克思在这份笔记中关于“价值”的普遍概念那句话 ,表述的不是他所要否定的瓦格纳的观点 ,而是马克思本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