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走出去”是个系统工程,不仅要考虑商业可行性,还要考虑企业内控和所在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因素。  相似文献   

2.
律师行业是中国法制建设的风向标,律师行业的发展见证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发三十多年来,中国涉外律师业务在中国利用外资的不同时期逐步得到发展和壮大,经历着由“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转变.笔者旨在通过本文简要阐述我国律师业务由“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转变,并浅析涉外律师需要具备的专业能力和技能,以帮助中资企业“走出去”并实现国际化.  相似文献   

3.
在“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下,中国高铁“走出去”迎来最佳机遇,成熟的技术工艺与高性价比为高铁出口奠定了坚实基础.加速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布局,有助于消化国内过剩产能,优化产业结构,稳定经济增长,同时也有利于打造现代陆上丝绸之路,带动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助推新型大国关系的建立.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需要防范政治、法律风险,避免恶性竞争、自我内耗.同时,需要不断技术创新,提高核心技术的含量与工艺水平.唯此,中国高铁才能真正走向世界,助推中国经贸的全球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通过实施“引进来”战略,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中赢得了一席之地,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1998年,中国政府正式提出“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具体包括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三项业务。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对外投资及其他跨国经营活动,在当前和今后有着现实而长远的重要意义。有助于破解我国的资源约束难题,有助于提升产业结构,有助于缓解贸易保护主义压力,有助于获取先进知识,还有助于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为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走出去”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规模大幅增加,发展迅速。然而随着我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各种各样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在带给国家愈来愈强大的经济实力的同时,也给国家和企业带了一定的影响,并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影响和问题,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要从企业自身和政府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调整。  相似文献   

6.
周师迅 《科学发展》2016,(10):69-73
中国企业国际化和跨境并购潜力巨大,提升中国企业跨境并购能力有助于加快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服务我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议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抓手,加快投资贸易便利化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参与双边、区域和多边国际投资规则制定;立足国家战略和企业转型升级战略目标,强化企业跨境并购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7.
方勇 《科学发展》2014,(4):13-19
后金融危机时代为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不能盲目照搬发达国家的机制模式,必须根据我国的国情,在梳理和分析自身特点和约束条件,并在与发达国家进行综合比较的基础上,最终选择一种最适合自身的机制模式。中国金融机构应紧紧跟踪全球经济金融发展的新动向,在海外业务发展过程中力争在新金融领域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8.
企业“走出去”实施国际化经营,是我国加入WTO后企业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走出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不断增强企业跨国经营能力,取得国际市场经营的广阔空间。在这之中,美国知名企业不断进行国际经营策略与营销理念创新,跳出传统的“先生产、后出售”营销思路,推出“先出售、后生产”的拓展国际市场新方法,带来营销理念的新飞跃。对美国企业经营创新实践进行理论剖析,有助于我们更多的企业“走出去”,取得跨国经营的更大成果。  相似文献   

9.
10.
“走出去”:中国文化产业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乃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软实力”的强弱具体体现为对于世界文化的影响力、吸引力和贡献力的大小,而不在于这个国家历史的长短,文化资源的丰俭。为此,我们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一方面应坚决防止在现代化进程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萎缩,另一方面应积极“走出去”,与其他国家文化进行互动,使其魅力在世界范围内充分展现,从而有效地促使我国由文化资源大国跃升为文化大国,在展示一个对国际事务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时,承担起对于世界文化发展的文化责任。这里所刊发的二位学者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对于我们调整建设文化大国的构想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